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7名宇航员化为灰烬)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运载火箭把当时27岁的尤里.加加林送上了太空,证明了用火箭进行载人航天是可行的。

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7名宇航员化为灰烬)(1)

1969年7月16日,美国发射土星五号运载火箭,把阿波罗11号任务的三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这也是运载火箭的高光时刻。

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7名宇航员化为灰烬)(2)

但当时一发土星五号的造价堪比一般核动力航母,美国纵然是金元帝国,也禁不起这么折腾,所以NASA开发了新一代太空运载工具。

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7名宇航员化为灰烬)(3)

它和运载火箭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能实现小规模的重复利用,而且载荷也明显提高了,后来负责维修哈勃望远镜和组装国际空间站的任务,都是由航天飞机来完成的。

但21世纪的今天,为什么世界各国却放弃了航天飞机,降低发射成本的办法也变成了马斯克的可回收火箭呢?

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7名宇航员化为灰烬)(4)

因为这种曾令NASA引以为傲新设备,在诞生后不久就发生了堪称载人航天历史上最严重的事故。

1986年1月28日,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迎来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第十次飞行任务,在万里晴空下,是橘色和白色相间的挑战者号,以及它的7名机组成员和6.4千米之外的看台上的1000多名观众。

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7名宇航员化为灰烬)(5)

随着发射命令的下达,挑战者号在蒸汽环绕下徐徐升空,但谁也没想到,死神也在悄悄逼近。

升空73秒后,已经呈现曲线飞行的挑战者号发生了猛烈的爆炸解体,7名宇航员在瞬间的高温和200G的过载中粉身碎骨

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7名宇航员化为灰烬)(6)

其中还包括一位名叫麦考利芙的中学老师,她是被NASA幸运选中的“平民宇航员”,按照计划将在太空中为学生们授课。

但现在一切都完了

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7名宇航员化为灰烬)(7)

然而作为主要负责机构的NASA,其实是知道挑战者号存在发射隐患的,确切来说是9年前就知道了。

因为挑战者号此次升空之前,已经经历了好几次任务延期,而且发射当天黎明的气温也低至-13 ℃,导致挑战者号上挂满了冰柱,但NASA为了赶工期,只是进行了一些除冰作业就冒着风险让挑战者号在低温中起飞了。

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7名宇航员化为灰烬)(8)

后来的事故调查证明,正是这个决定导致了挑战者号升空73秒后的爆炸。

因为密封固体助推火箭尾部的O型橡胶环,是禁不住低温的,它在低温下会变硬失去弹性,无法起到应有的密封作用。

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7名宇航员化为灰烬)(9)

结果在起飞一秒后,O型环就被烧毁了,起飞68秒后,指挥中心还命令挑战者号加速,但此时航天飞机已上升至相当高度,风速远超地面。

于是5秒后,处于加速过程中的固体助推火箭尾部彻底泄露,高温气体直接引爆了外挂舱里的燃料,挑战者号瞬间被爆炸产生的火球吞噬,随即化为碎片散落进下方的茫茫大海中。

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7名宇航员化为灰烬)(10)

35年后的今天,不论是以NASA为代表的各国官方航天局,还是以马斯克为代表的私人航天企业,都没有再开发过航天飞机了,仿佛它已经被扔进了历史的故纸堆里,连同它曾经的辉煌一同被遗忘。

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7名宇航员化为灰烬)(11)

但现如今的航空航天发展,其实大方向仍和当年的航天飞机差不多,都是在开发重复利用技术降低成本,只是现在回收的是助推火箭和整流罩而已。

不过长远来看,化学动力火箭是肯定要被抛弃的,因为它们再怎么重复利用,也还是耗费了大量燃料把一小部分有效载荷送上了太空而已,推力几乎全都用来克服地球引力了

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7名宇航员化为灰烬)(12)

只有材料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从地球同步轨道垂下若干条太空电梯到达地表或海面,人类才算真正掌握了高效廉价离开的地球的方法,而且还不用忍受过载,因为太空电梯完全能以每秒1米的速度慢慢上升,直至抵达太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