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隐藏在都市的故事(小城美女故事系列)

小城的城市化历史还不长,仍旧保留了很多农业社会的习惯比方说,晚上的业余娱乐生活不论啥季节,只要天气好,无风无雨,晚饭后总有一群人聚在一块拉呱扯闲篇,这点上,社区和农村出奇的相似,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美女隐藏在都市的故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美女隐藏在都市的故事(小城美女故事系列)

美女隐藏在都市的故事

小城的城市化历史还不长,仍旧保留了很多农业社会的习惯。比方说,晚上的业余娱乐生活。不论啥季节,只要天气好,无风无雨,晚饭后总有一群人聚在一块拉呱扯闲篇,这点上,社区和农村出奇的相似。

晚饭吃过,大概在新闻联播开始后,就可以出门了。

出门必备一把马扎,夏天拿把蒲扇,冬天抓把瓜子,这就是拉呱的全部装备。小区门口,楼道底下,只要是地方宽敞、通风凉快都可以拉呱,再有一盏路灯那就更好了。

拉呱一般来讲是要分开男女堆的。女人堆拉些家长里短、亲戚往来,横竖出不去十里路的故事。男人堆里就不一样了,拉呱内容横论全球、竖论古今,什么巴以和谈、朝核危机,什么朱元璋炮打庆功楼、刘罗锅下江南,从美国总统的头发到本村妇女主任的痦子,各种话题无缝对接,天上地下的随便正说戏讲,没个正经题目,也没个正经拉头,可不少人就是觉得这比焦点访谈有意思的多。

各个拉呱堆里,基本上都有那么一两个话题主导者。这类人见多识广,有一副“天上知道一半、地上全知道”的架势,口才又比一般人好一些,是各个拉呱圈子里的大腕儿。

这一天晚上拉呱,一位大腕儿给邻居们点评完鲁菜四个派别的名菜后,突然对男女的职业发表了高论。

大腕儿认为,男女在体力和智力上有差别和不同,也就决定大体的社会分工,总体上是男人占优势,所以说男人征服社会而女人征服男人。

有个邻居叫大腕儿举例子。大腕儿说,“在一些女性从业比较多的职业里,真正干的好的反而是男人。比方说厨师、裁缝,这都是女人干的比较多的活,但是顶尖的名厨、大裁缝都是男人。比如说这个鲁菜大师,王义均啊、颜景祥啊,等等,清一色都是男人。过去我在燕喜堂吃过一回王大厨的“葱爆海参”,嘿,厚实爽口,那是女厨师能做出来的。嘿,这都多少年了。。。”

众邻居被这番“高论”折服,都在回味里边的道理和遥想那鲁菜大师的手艺。

有位开小超市的邻居脑子活泛,就问大腕儿,“那反过来呢,在男人多的行业里有没有女的拔尖的。”

大腕儿一沉吟,说,“有是有,终究还是少。女的毕竟沉稳的少嘛,你看这个开车,路上多少女司机出事的。前天我还叫一个女司机给蹭了下”。说到这里,便又引发了一阵笑声。

笑声稍停,另一个邻居接口说这个还真不一定,女的里边还真有个开车好的。

“喔,谁呀。”

“她呀,说名字咱们都认识,原来天天见。”

经他这么一点,连大腕儿在内,大伙一下都想起来了,对!女司机里还有个林小琳啊。

林小琳此时已经不开车了,但她的确曾是城里驾驶技术最好的女性之一。有段时间,这个之一也可以去掉。

林小琳接触开车,算得上是家学渊源。有的家庭里几代人是教师,别人可以美誉为书香门第,有的家庭几辈都在杏林,可算的上是药香世家。那么林家算是汽“油香门第”。

林小琳的爷爷,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司机,在地区运输公司一直工作到退休。林小琳的爸爸,早年在青海格尔木当了11年汽车兵,专在青藏线上驰骋。林爸技术扎实,一次紧急运输任务中,在高寒高压情况下,林爸克服生死考验,提前把物资运输到一线军队,为此荣立二等功。在林小琳三岁时,林爸转业回到家乡,对口安置到市公交公司工作,由部队功勋驾驶员转成优秀公交车驾驶员。一家两代车神,林小琳就是在这个环境下长大的。

小琳是一副男孩儿性格,从小到大都是一头短发,不打耳洞、不染指甲,话不多也不爱笑。从小,满家子都夸她沉静,不像其他小姑娘那样整日价蹦蹦跳跳、笑笑闹闹,当然,她也不是完全文静的那种小姑娘,她的沉静中显得勇敢机灵。

勇敢机灵是从开车上显出来的。青少年时期,小琳几乎每天都要泡在爸爸的公交车上,上学放学要坐爸的车,回家后家属楼下就是公司的停车场。每天爸爸收车后,小琳总是头一个拎着水桶、拖布跑到车上搞清洁。

座位、玻璃、车厢包括把手都擦洗一遍后,再跟着爸爸给车保养。发动机、变速箱、油路、电路,哪块是哪块,爸爸都告诉她,听的时候一双大眼睛连眨也不眨,车子是怎么运转的,她每天都要在脑子里想象。

语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写长大以后的理想。交了作业,别的同学要当科学家、军人、警察、老师、医生等等,洋洋洒洒写满了遐想。小琳则老老实实写了长大想当公交车司机。

老师是个通达且有智慧的人。看了作文后,他没有告诉小琳想当公交车司机的理想不够高大上,也没有按照成人世界的逻辑来告诉小琳还有更光鲜的职业。老师反而勉励小琳,想开好公交车需要高超的驾驶技术和强烈的责任心,先要好好学习,才能把公交车开的像开飞机那样优秀。

对于老师这番话,小琳是牢牢记住了。学习之余,她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对车的研究上了。

满了十八岁,小琳立即报名了C1驾照考试,从报名再到科一到科四拿证,只用了38天,创造了本市驾照考试女学员中拿证最快的记录,该记录至今没有被打破。

拿证当天,驾校校长(也是小琳爸爸的朋友),专门宴请了小琳和另一位女学员。那位女学员在本驾校学习五年仍没有通过驾考,最近决定转报其他驾校,校长闻讯后大喜过望,不但指示全款退学费还要请这位“神仙”吃饭。

快速拿下驾照当然是件好事,但对小琳家里,却有更大的麻烦事,因为这年也是小琳的高考年。

林小琳从小到大,成绩基本稳定在中游。松松劲就是中下,赶赶劲就是中上,各科到是难得的不偏科,但也没有较大的突破性。爸爸奉行的是快乐育儿,他倒是不求林门出个高才女,只求宝贝儿闺女健康发育快乐长大就好,成绩嘛,不错就是好,反正家里的确没有读书的基因。

小琳妈妈在医院工作,她自己是80年代的医专生,功课底子扎实,但是工作太忙,对闺女的学习是欲抓而不得力。几个公认的提分期过后,她也就无奈的顺其自然了。

但是到了报志愿的时候,小琳的选择就彻底惹翻了这位好脾气的大夫。依小琳的成绩,完全可以填报本省二本院校的财经专业,姨家的表姐就果断报了会计专业,一家人都说报的好。

可小琳要自作主张,非要报考交通学院,学车辆工程专业,一家人睁目结舌。大夫妈首先摁着司机爸狠卷了一顿,然后就开始哭,哭小琳不省心、骂丈夫不给力,全家立时乱做一团。众亲戚抓紧介入,既劝大的也劝小的。

“小琳,学个文学专业怎么样?舅认识某学院的教授,去了能好好照顾你。”

“不学,咬文嚼字没意思。”

“小琳,车辆工程那是个和尚专业,整个专业都没多少女同学,住宿呀吃饭啊各方面都不方便。”

“我咨询好了,他们也有财经学院、艺术学院,可以跟她们搭伙住。”

“小琳,就是去这个学校,你去学个财经、计算机也好呀。姑有接收单位,毕了业给你安排好,回来咱坐办公室。”

“不学,坐办公室没意思。”

“那什么有意思?”

“开车有意思,开大车有意思。”

“怎么有意思?”

“十几吨的东西,我两根手指头就能玩转它,这叫有意思。”

“嗬。”

众亲戚软硬俱上,小琳就是高低不吃。

气的小琳妈直哆嗦,血压涨到180多,创了罕见记录。

末了,一直沉默的小琳爸拍了板,“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这时候硬要别着她走,将来要埋怨我们”。

这句话说出来,通情达理的众亲戚也就都改了风向。林小琳久劝不下,问题得不到解决。既然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吧,大伙于是就转过头来劝小琳妈。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女孩子学什么的都有,以小琳的天赋,说不定将来能做个汽车工程师呢”。

“对,现在汽车产业是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好的很”。

“二姐,入学前三个月是可以换专业的。小琳去了学学,感到不合适可以再换专业。到时候再学财会、计算机也不晚”

俗话说,好汉架不住三劝。显然,小琳妈是好汉。

大家劝到最后,万般出在无奈计,小琳妈终于松了口,她对女儿当司机、当汽车工程师什么的根本就没想过,满心里想的就是林小琳真感到学这个没意思后再换专业。成年人的谈判思维里有个东西叫我让一步你也让一步。

但她还是失算了。第一,小琳还不是完全的成年人。第二,她是真喜欢汽车。

入学以后,小琳游刃有余,专业课上的扎实,驾照也没耽误升级。

学院有自己的驾校,对学生开放,半为训练、半为经营。只用了市场价格的五分之一,小琳就在毕业前拿到了A3驾照。

这就是说,她已经具备驾驶城市公交车的资格了。

林小琳毕业这年,正赶上市公交公司改制前最后一批招工。虽说开车累人,但这毕竟是一份安稳的铁饭碗工作,所以招工通告一发布,人们都乌央乌央的来报名了,岗位比一度比到70比1,大伙都替小琳捏把汗。

但小琳不亏是世家出身,果然有本事,三关五验愣是闯了过来,成为了这一批唯一一个女公交驾驶员。

入了职,公司的老老少少她都熟,毕竟是公交家属院被大家看着长起来的。

车队的队长老毕是小琳爸爸的老战友也是老朋友,刚见见了小琳,老毕就让小琳干调度。

调度是个好活,不但不用出车还可以安排调度司机,是个“肥差”,公司有几个领导就是从这个岗位上去的。

小琳不干,她要出车。

老毕拽过她来,掰饽饽揉开馅给她说道理,说完道理说难处。

出车辛苦的很。一条线一天需要跑4趟,必须按点到站,晚点罚款。路上的意外情况还多,车辆剐蹭、乘客口角,哪样都够你受的,赶上个乘客给你投诉,又得罚款。我的傻闺女,留下干调度,要不然去公司帮着算账,别上车受那个罪。

小琳笑呵呵的,毕大爷,我来就是为了上车的。哪有不出车的公交司机啊,你和我爸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咱爷俩就这样白糖撒柿子——拌(办)着吧。

拗不过,小琳还是出了车。先是开17路,她和同院的鹿叔换班开一辆车,跟另两辆车三车跑一线。17路一路靠着城边,新路新小区,人少好跑一些,30分钟一班,时间宽裕。算是公司给新司机们的实习线。

每个新司机都安排了一个老司机带。给小琳安排的就是老鹿,这也是林爸的老朋友。

老鹿带着小琳熟悉了线路后,爷俩就分好班。老鹿有意照顾小琳,给小琳排的时间都是平班时间。平班就是我们正常的上班时间,这会路上车少,乘客也少,适合新手跑。

小琳就安心跑了两个月平班。每回交班前,她一定把车打扫的干干净净,油路、水压检查好了再把钥匙当面给老鹿。

老鹿胃不好,小琳就提前打好了热水放到车上。有时老鹿忘了带胃药,小琳就从储物盒里给他拿出来,她一早就备好了的。

开了两个月车后,老鹿的胃病越来越重,提车、收车这些活也就都交给了小琳。

一大早,小琳到停车场打扫车,打扫完了再检查几遍,做好出车准备。晚上收了车,别人都走了她还不走,还要自己再检视打扫一遍。

车队有公买的拖把、扫帚,小琳嫌不合手,自己买来了毛刷、拖把、洗洁灵这一全套,凡是不出车,她就自己打扫,一天能收拾五六遍,车上别说干净了,简直是香喷喷的。

小琳做这些,并不是做给谁看的,她是真喜欢车和开车。

同一批进来的司机们,就“毛蛋”的多了,不是今天刮了块漆,就是明天磕了条缝,车上打扫的也马马虎虎,座椅侧背上小孩粘上的泡泡糖,车板缝里的瓜子皮,还有那灰不拉几永远也擦不净的玻璃,看着就让人闹心。

好几回气的队长老毕直喊,你们去看看林小琳的车,得窝囊死你们。

开了半年17路,林小琳就挨了半年表扬。这对一个女孩儿来说,很不容易。但是开这四平八稳的小线,小琳总觉得不够意思,她想换点难度大的。

没等她找老毕反映,老毕就来找她了,四路线出事了。

四路公交线是城里开的第一条公交线,名副其实的第一大线。8辆车20个司机跑这一线,10分钟一班,光站就有40个。沿线都是大小区、老小区,还有若干学校、机关、超市、菜市场,是整个城市交通动脉。

这一路上车最多、乘客最多,麻烦也最多。早晚高峰,上班的、上学的挤得登登的,那会儿私家车还没现在这么多,不少人出门都靠公交车。

上来车后,这一路老人也多、孩子也多,车上你踩我一下、我碰你一下的口角纠纷少不了。有嫌开的慢的、有嫌开的快的,有嫌拐弯急的、有嫌刹车不稳的,有嫌人上不完就走的、还有嫌挤满了还让上的。不是乘客骂乘客,就是乘客骂司机。

跑四路车的司机,没有没挨过骂的,也没有没接过投诉的,提起开四路来,都暗暗哆嗦。

公司一向把四路车视为头等大患,每回动员司机开四路车,都是一副劝人舍身成仁英勇就义的架势。

劝得动的司机会跟队长三求五争,就开一年,到了一年必须给我换下来,来来咱们签字画押都记住今天几号。

劝不动的司机任凭经理、队长软磨硬泡、赌咒发誓,就是不趟这路浑水。嘿,任凭有个火烧吃,咱就不跑这“撕吧路”。

这会老毕来找小琳上四路,是实在调不开人手了。四路车原有两个司机家中老人身体不好,半年多来一直靠不上,大家周转就有点困难,可是麻绳专挑细处断,前天一个司机跟乘客发生了口角,一拳打掉了人家一个牙,摊上了官司。另一个司机疲劳驾驶,追尾了一辆私家车,也暂时停运。

一系列变故,把老毕愁的腮帮子肿了一圈,他恨不能自己出车。

思来想去,还是得从新司机里调人上。林小琳的驾驶技术和工作作风在新司机里都是一流,她是首选。

老毕跟小琳一说,满以为小琳不能答应。其实小琳往小了说还是个孩子,真要是说不去,谁也不能说什么。

但小琳一口答应了下来,她准确的捕捉到了老毕让她上四路的隐藏信号——这是集体承认了她的技术,她甚至有些激动,她有开好四路车的决心。

新的一天开始了,四路车的老乘客们发现了一张新面孔,一个年轻、漂亮的女驾驶员。

她的技术是那样扎实,起步平稳、刹车稳当,不超车、不抢灯速度不快但是时间却丝毫不差,好事人对照公交公司的运行时间表看,每回小琳的车总是最准时的。

她的脾气是那样温和绵软。有要迟到的乘客上了车就嫌慢,催着要快要快,抱怨甚至咋呼,她也不还嘴不置气,惹得其他乘客出来打抱不平:嫌慢你打车去、你坐飞机去!

她的心地是那么善良。有老年人行动慢,上车、下车耽误时间,换了其他司机就嚷嚷着催。她不催,不但不催,看见大包小提留的老年人,她还刹住车去帮着拎一把。

有乘客在车上掉了钱夹子、手机、手提袋什么的,她第一时间收好,物归原主、拾物不昧的锦旗就收了好几面。

她的人缘也好。常坐这辆车的老乘客她都有印象,谁是去哪个学校接送孩子,谁到哪个超市买东西,谁在那一站上下车工作,她都有印象。

陌生的面孔上了车,她也有感觉。一面开着车,一面透过后视镜关注着那几位心思不在坐车上的人。

有几回,贼手都伸进了包里,小琳忽然靠边停住车,从车座底下拽出一把榔头,吆喝着让该滚的抓紧滚蛋。这时候,大意的“准”失主们才反应过来,抓紧翻看自己的包。

人们都说,小琳这车开的稳当。

老乘客们对她也有感情,有给她带水果的,有给她拿饮料的,还有给她张罗介绍对象的。几个不同小区的老太太,上了车就专坐她旁边的座位上拉呱。她也就一路听着家长里短一路顺风开车。

正常司机开半年都受够了的四路车,小琳开了两年,两年里她没挨过一次投诉,反而交往了一大堆市民朋友。

作为新手女司机,这很不容易,因为工作而让别人认可你,这是一个人真正热爱工作、干好工作的表现。

小琳进公交公司三年头上,城里来了位女领导。女领导的家在省城,在本地没同学、没故交。女领导来了还没开会就提了两个要求,一个是配个女秘书,二是找个女司机。

女秘书好说,机关里素质高、能力强的女干部不少,两天就相合适了一位。

女司机就不好办了,机关车队压根没女司机,社会上雇佣也不合适。人选既要技术好又得品行好,很不好掂对,寻了两个星期,一点影都没有,主任老苏愁的直挠头。

这时候,有人给老苏推荐了林小琳。

技术过硬这没的说,孩子还没对象,家庭没要操心的事。难得还是正牌子本科生,端着铁饭碗。非常合适、非常到位,巧妙的就跟天造地设一般,老苏高兴的甚至挠起了头。

等到把小琳请来一说,小琳还不愿意干,她对四路车上的老街坊们有感情,开小车不如开大车有意思。

老苏、小琳爸妈、公司领导轮番上来做工作,人家领导这么大老远都来了,咱们照顾好人家是应该的。保障领导用车保障好了也是为发展做了贡献。大道理加真感情,终于把小琳说通了,她答应先给领导开半年。

就这么,小琳脱下工装来到了大院,专给领导开车。

领导是个女强人,可说是的,不是强人也当不了女领导。

一天的工作量很大,保障用车压力也大。凌晨接、半夜送是常事。一次赶上省里的紧急会议,小琳就半夜出发跑了两个小时高速。

领导喜欢暗访,往往问问办公室没啥安排就招呼小琳出车去下面转转。这时候,小琳就开上越野车来,载着领导奔向乡间区县督导暗访。

小琳各型号车都开的不错,轿车、越野甚至中巴,坐上就熟,仿佛就是天生为开车生的一般。小琳路感还很好,某区某镇的某个村,只要去一次,再去就不会忘。领导有时交代一个含糊的地名,小琳也能准确找到,全城的路都在她脑子里装着了。

领导对小琳也是越来越喜欢。小琳话不多,不问不说话,从不像其他司机那样在领导面前说长道短,就是认住一条安心开车。

半年时间到了,领导绝不放她。她也感觉到了领导对她的感情。那会还没有八项规定,中午还可以饮酒,有几次吃公务餐,当地的主陪激动了,提酒的速度很快,领导就主动喊缓,当着一桌人说,慢点进行,让我们小琳吃安稳。

领导的丈夫在省城一所高校搞学问,孩子在外地上大学,领导每周都要回家呆呆。回了省城,领导就不是领导了,仿佛又成了一个居家主妇,这时候她就叫着小琳开了便车,两人一块儿去逛街买衣服,活脱是姐儿俩。

大家都觉出来了小琳跟领导的感情好。领导在当地是作风强硬的铁娘子,没跟谁表露过这么亲昵的关系,除了司机小琳。

工作上的事,小琳从来都是守口如瓶。但这仍然挡不住那些有想法的人。

好多人给小琳送东西,还有表示善意的、关心小琳个人发展的,林林总总不可枚举。

小琳不为所动,坚守住本分。能退的礼物就退了,退不了的她就拎给苏主任交公处理,老苏被她这出搞得哭笑不得,一声哈哈,老苏也是满心眼喜欢这个耿直的孩子。

时间一晃又三年,领导的业绩很突出,要高升回省城。临走一切安排妥了,要高低带小琳走。

小琳这回说了不,她想留在这座城里,这是生她养她的地方。领导三劝两说也拉不走小琳,也就断了这个想法。

她跟小琳认了亲戚,约定了要常走动,要小琳两个月去看她一次,来了就说老家的妹妹,亲妹妹。

临走了,领导又安排公交公司把小琳提了级别,这才依依不舍的向大家做了告别。

没有了能配女司机的领导,苏主任仍然想把小琳留住,处了三年,他很喜欢这样的好司机。

城里的首富李大头也专门打来电话找小琳,小琳,来公司给你嫂子开车,买了个新车她不会开,就相中你了。

可小琳呢,她也没留下也没去李大头那,还是回了公交公司,还要出车跑线。

公司上下都不干,总不能让一个中层干部再去跑线吧。小琳不干,她喜欢车,离了车她不舒服。

此时已经成为副经理的原车队队长老毕出来打了圆场,安排给小琳一路区间车,跑大学城,一天就跑两趟,多了不伺候你林主任。这才算稳住场面。

小琳就继续跑线,领着主任的工资跑公交,一时间竟成了个不大不小的奇闻,小城公交系统又恢复了当年靓丽的风景线。

小琳从不为工作岗位多寻思,在哪她都干好,睡眠质量也是出奇的高。倒是小琳妈妈一直犯愁,原来是愁小琳上学和工作,现在是愁小琳的对象。

这几年来,全家老少、近亲知己朋友给小琳介绍了不少对象,都没成。其中一个大原因,就是小琳的职业。

男方一看照片,都蛮相得中小琳,再一问工作,就开始摇头了。

毕经理有个外甥,在财金公司工作。老毕从小就疼他,看到小琳这个好苗子后就优先给自己这宝贝外甥介绍。

谁知这小子一听是个女公交司机就不搭腔了,老毕紧着问几句,外甥撇撇嘴,不就是个开公交的吗。

这一下就把老毕惹着了,开公交怎么了,你老舅我也是开公交的!林小琳是公司最好的驾驶员,你还敢看不上她,你抓紧拔腚滚蛋。

就这样,老毕半年多没搭理他这亲外甥。

小琳的条件实际不差。自己品貌双全,加父母是三个正式职工。家底小康,连上家里拆迁的,共有三套房子。小琳爸虽然是开公交的,但也是城里比较早买上私家车的人。

问题就出在这个开车上,一般人有点顾忌,女性开公交毕竟是少数嘛,这是个女汉子,可不一定过得了日子。

眼瞅着小琳一天天大了,小琳妈就逐步向热锅上的蚂蚁进化。

她早早的在各类圈子里洒出眼线、耳目去,碰见优秀的小伙子就网罗,一心想给小琳找个相配的如意对象,林家瞬时成了红娘情报交换中心。

可小琳,再次让她妈妈扑了个空,她自己划拉了一个,一个经常坐她车的修车的小伙。

小琳划拉的这个对象,大家都不看好。小伙子姓段名虎,大小琳一岁,本市农村人,初中毕业后上了三年技校学修车,毕业后就对口修车。先是跟着别人干了五六年,现在是自己合伙跟人干,总共修了七八年车。

段虎个子高高的,条线蛮硬朗,相貌蛮朴实,话不多,看着也沉稳。可小琳妈一万个不答应。她的顾虑在哪?文化低倒是其次,关键是工作不行,小琳起码是个铁饭碗,找个干个体的有点委屈。在本地丈母娘眼里有个错误的认识,没个编制再大的老板也就是个体工商户。再者说了,一个开车的在找个修车的,真就离不开这个车了。

不行,她要棒打鸳鸯。

小琳妈集合了各姨各姑各妗子,准备围战小琳。

小琳不惧这阵势,她大方方的对大家说,小段文化不高、家底不富,但是他人性好、人品正,他给人修车从不多要多讹,门口的打气泵免费让人用。车子抛锚了,不管再远,只要找到他他也修,他常说修车的就是给开车的准备的,我相中了他就是因为这点,他心里有我们这些开车的司机。我拉的人多了,他是什么人我有明白数。

这一番话说下来,大家都为这番真情实意动容。一出棒打鸳鸯的戏成了龙凤呈祥。小琳妈不愧为老战士,一看大伙风向变了,自己先调好了心绪。

妇女委员会通过了对段虎的审查,林爸也就乐的顺水推舟了。段虎的修车铺他也常去踩点,他知道这个小伙子除了文化低点、工作差点确实品行端正,是个良婿。

结婚那天,小琳妈泪眼婆娑。她嘱咐段虎,要对小琳好。小段憨憨的,妈,我会对林主任好的。

小琳和段虎结婚后,小琳继续跑车,小段继续修车。小琳爸妈一商量卖了一套房子支持小段。正赶上那几年私家车需求增大,跟汽车有关的产业蓬勃发展,小段勤奋能干,大家鼎力支持,很快把买卖干大了。修车铺转型成了修车行,不但代理了很多一线的轮胎、配件品牌,还把汽车内饰这些升级项目做大了起来。几年之间,段林小两口就成了新晋阶层。

有钱了以后,小琳说的小段人品好才完全显露出来。这小子,除了全心搞经营就是乐心干慈善,专一往跑农村深山里献爱心捐东西。

小段的献爱心既不是博名声也不是瞎炫耀,是一种纯粹的致富不忘本的善良。到了这时候,大家都夸小琳不光车开得好,看人的眼光也不错。

小琳也很高兴跟小段出门搞慈善,只要不忙,她就开上车拉着小段去做慈善,小段虽然车修的好,但比起开车来还照小琳差不少呢。

小段很乐意坐小琳的车。小琳刚开四路车的时候,有次他碰巧坐了那班车,从此以后就对这位女司机一见钟情了。他记下了运营时间表,打听了小琳的发车时间,修车铺只要是没活儿,他就去坐车。坐车不为了别的,就为了坐车。

这一趟趟坐下来,司机认识乘客,乘客认识司机,但从来没说过话。倒是好几回小琳在车上抓小偷的时候,小段总是头一个站起来响应,搞得小偷还以为公安局在车上派了便衣。

因为常坐小琳的车,小段耽误了不少活计。不是小琳后来去给领导开车,他的修车铺说不定早倒了。

如今成功抱得美人归,小段很珍惜很满足,他在用真情善意回报这个社会,用幸福快乐疼爱自己的爱人,一次次的慈善献爱心,就是让两人感到幸福快乐的过程。

这一年北部山区下了一场历年罕见的暴雨,暴雨引发了泥石流,冲毁了几个村子。政府在第一时间出动组织救援,但是紧缺大量救援物资。消息很快传到城市爱心联盟的成员里,小段和小琳都是这个联盟组织的成员。

听说有群众被困,救援物资运不上去,大家都很着急,全城人的心揪了起来。

各种应急力量被紧急组织起来,物资早已装好,但就是缺有经验的司机。雨大路滑,谷深坡陡,山路不是轻易能上的。消息一发布,大家都自发动员了起来,老毕来了、小琳爸来了,公交公司的老司机们来了,苏主任来了,机关车队的司机们也来了,全城各行各业的司机都汇聚起来了,大家争先报名。

小琳是头一个。

她的话语铿锵有力,老同志不能去,年富力强的司机跟我上。这时候,她才摆出了主任架子。

小段把新买的越野车缠好了防滑链开了过来,林主任,开咱家的新车去,弄坏了我保修。

小琳哈哈一笑,钻进车,箭一般地冲进了雨幕,一辆辆车紧随其后,也奔进了雨幕。

那一天,小琳带人往山上运上了紧缺的救灾物资,最大限度的支援了政府救灾工作。返程下山的时候,路边一处山坡突然滑塌,土石雨水冲上路面裹着小琳的车就进了沟里。等到同行的司机把她抢挖出来,她已经人事不省了。

小琳的右腿粉碎性骨折,一块拳头大的石头夯进了嘴里,整个人成了泥人、血人。

在省里的那位女领导也第一时间为小琳协调了最好的医院。车技并不优秀的小段发了疯般开车狂奔,紧急护送小琳转院。

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抢救,小琳终于苏醒了过来。不幸中的万幸,除了一口牙和一条腿,小琳没再损伤其他部位。

省城的大夫们很佩服这位冒雨救灾的勇敢女司机,精心为小琳做了腿部手术,手术很成功,在医生、小段以及小琳自己的努力恢复下,康复出院时,右腿已经恢复了60%的功能,拄着手拐走起来挺灵活。

出院了,再开车是不行了,再开公交车就更加不行了。

小段说,林主任,在家当老板娘吧,我养你。

小琳说,还当我是主任呢,那我不开车也要去单位上班,坐着也要站好岗。

“那好,从此上下班我来接送林主任。”

“你车技不行啊,得先拜我当师傅,我练熟你。”

“行,师傅。那我以后就是白龙马了,给师傅当一辈子司机。”

“嘻嘻,好的。”

从此,本城第一女司机正式走进了传说里,只剩下她那笑得无比灿烂的一嘴烤瓷牙还留在人们的眼前。

稿于2022年春,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