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哪个寨不对外通婚(贵州洞苗人:没水没电合住230米深穴)

居住在深山洞穴中的洞苗人——即便信息闭塞,交通不畅,当政府想要帮中洞的居民们搬迁的时候,只有3户人口头同意。

原本有22户,人数达98人,但大多数人仍旧想居住在洞中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贵州哪个寨不对外通婚(贵州洞苗人:没水没电合住230米深穴)(1)

洞苗人又称为洞居苗人。提起“穴居人”,顾名思义,就是生活在洞穴中的人。

对于如今的时代而言,“穴居人”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听起来像是古早人类生活的一种方式。

但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海拔1800多米的水塘镇格丼村,还有这样一群人。

进村子,不难找到那与世隔绝的三个大型山洞。

刚开始的时候,三个山洞都有人居住,可随着时光的推移,下洞总有意外发生,中洞相对安全,而且出入更方便,采光情况也好,于是剩下的人都住在了中洞里。

中洞说起来是个“洞”,但面积并不小,深二百三十米,宽一百一十五米,高近五十米。

去过中洞的杜虹回忆起中洞时说:

“由于洞穴太大了,相当于对视大山睁着的一只眼睛一样。时而觉得恐怖,但也有很多地方能够深深吸引人。”

后来,一群人便在这个洞中,建起了自己的房子。

贵州哪个寨不对外通婚(贵州洞苗人:没水没电合住230米深穴)(2)

由于洞口便是一片斜坡竹林,并且竹林面积极大,人们就地取材,用竹子做成了柱子和篱笆,搭建了自己的房屋。

因为有洞顶帮忙遮风挡雨,所以人们连房顶都不需要修建,屋顶大多有梁无盖。

为了维护彼此的隐私,中洞的居民们生活的不太近,房子和房子之间有一定距离,给了彼此足够的空间。

沿着洞穴往进走,不难看出他们的生活情况。

很多房屋门口挂着的都是一些粗布衣服,颜色并不鲜亮,也没有多少图案,偶尔还能听到妇女织布的声音。

的确,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够流畅,这里的人都一直维持着祖祖辈辈流传下的生活方式。

她们穿着能够代表自己风格的衣服,不需要任何饰品装点,几乎所有的衣服都只有一大一小两道花边。

女人之间没有攀比,只有互相帮助,织布的手艺传了下去,每家的女人都一样好看。

贵州哪个寨不对外通婚(贵州洞苗人:没水没电合住230米深穴)(3)

而他们吃的是田里种的地,自己养殖的家禽,因为人不多,简单一些红薯、玉米、土豆、等物配上鸡肉、牛、羊足够满足他们的食欲。

每到丰收季,他们都会将新鲜的农作物及时采摘,之后挂晾在门口的竹架上,以供以后能够食用,这可能是他们一年的吃食。

饮水更是简单,凌冽的清泉从洞穴顶上滴落,人们在此处建立了小竹槽,滴落的清泉会沿着竹槽一直流下直到进入过滤水池中,水经过沉淀和过滤,便成了人们可以直接用来饮用的“甘露”。

人们将这些水挑入自家门口的大缸内,虽然挑水比较辛苦,但挑一次足够供一家人饮用很多天。

有人回忆起洞中的泉水说:“那有一种自然的甘甜,是其他水所无法代替的。”

这群人,就这样居住在这里。

除了生活和饮食延续祖辈的习惯外,连结婚这件事,他们也保留了古早的习俗。

贵州哪个寨不对外通婚(贵州洞苗人:没水没电合住230米深穴)(4)

现代人结婚,总是离不开“车”、“房”、“彩礼”等等话题,可是生活在这个山洞中的人,却延续了周朝的婚俗。

“凡嫁女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士大夫以玄纁束帛,天子加以毂圭,诸侯加以大璋。”

这是周朝婚俗的讲究。“币”是指彩色丝,“帛”是指织物,“圭、璋”皆为玉器。

周朝人结婚,彩礼并不重,重在形式和彼此的心意,生活在山洞中的穴居人,看重的也是情义。

姑娘和小伙看对眼之后,就会对唱山歌,只要对方的山歌足够打动自己,两个人芳心暗许,结婚是水到渠成的事。

至于“彩礼”,更是不需要多少,有些时候一块布,一点玉米,就能作为彩礼。

从洞外嫁进来的杨五妹在提起这件事的时候,脸上还挂着幸福的笑容,丈夫出洞时遇见了她,两个人唱了两天两夜的山歌。

被丈夫的山歌打动,杨五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地嫁进了中洞,成了中洞的常住居民之一。

贵州哪个寨不对外通婚(贵州洞苗人:没水没电合住230米深穴)(5)

她说:“辛苦一定是辛苦的,可是幸福要比忧愁多,日子艰辛,但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而且还透露,自己只是一个外来人,当地女子都争着出嫁呢,能嫁进来也是自己的福气。

山洞里的孩子,远离了手机和电脑的干扰,单纯、快乐,十几岁的孩子还会凑在一起跳皮筋,荡秋千,玩游戏。

他们看似生活乏味,但却能够自得其乐。

因为很多时候,人们摆脱了物欲的控制,才能活成最真实的自己,所收获的,也是最为真实的快乐。

中洞和居住在其中的居民被人熟知,是因为“中国最后的洞穴部落”纪录片。

2003年,王东灵(河南人)在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深受震撼,当时的她是一家工厂的化验员,工资不高,但收入稳定,已经在其工作了11年。

看完纪录片后,王东灵暗暗决定,自己要为这群人做些什么。

她背着家里人辞去了工作,踏上了奔向格丼村的路,怕家人操心,她给家里人留了一封书信后便背着行囊前进。

贵州哪个寨不对外通婚(贵州洞苗人:没水没电合住230米深穴)(6)

真的到了格丼村,王东灵惊呆了。

当地的情况,要比电视上演得更加令人担忧,教学设施不完备,很多孩子连上课的时间都没有,教室里也没有像样的书桌,只是一些草垛子。

毕竟,政府在2000年的时候才在这里修建了中洞小学。

由于老师比较少,孩子和家长的教育理念不强,加之缺乏资金,学校设施简陋,学生也不多。

让王东灵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个孩子,妈妈一个人不仅要做农活,还要忙着织布,父亲去了外地打工,常年不回家。

他除了要上学之外,每天还要帮母亲一起做事。

于是,他每天走三个小时的路上学,放学后走三个小时的路回去,回去就帮母亲做事,根本没有时间认真学习。

还有很多孩子,听到王东灵说起“老虎”、“狮子”、“大象”时,坚称是假的,他们没见到过,没听到过,自然不会相信真的存在。

贵州哪个寨不对外通婚(贵州洞苗人:没水没电合住230米深穴)(7)

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王东灵见此,坚定了要留下来的想法,她认为,既然自己无法带来更多的帮助,那就教她们一些知识,先从加入他们开始。

说干就干,王东灵放下了行囊,为了更好融入这一群体当众,她直接住在了村民的家里。

因为每户人家的房子都不大,王东灵为了有一个落脚的地,只是睡在了厨房当中,她也不介意环境恶劣,只想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平时给孩子上课,有空去孩子家里给孩子补课,为了让村民更信任自己,也为了更好监督孩子们学习,她会和村民们一起做农活。

喂猪,种地,割猪草等等的事王东灵全干了。

渐渐地,王东灵和村民的关系越来越好,不少学生喜欢和她来往,很多人听说洞里来了一个普通话很好还有知识的年轻人后,都愿意将孩子送过来。

一年之后,中洞小学的学生翻了近一倍,学生的成绩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有了初步进展后,王东灵立刻产生了新的想法,她想将这群人带出去,让这群人看看外面世界的繁华。

然而,她却遇到了意外。

贵州哪个寨不对外通婚(贵州洞苗人:没水没电合住230米深穴)(8)

在带着孩子去赶集的路上,王东灵和孩子们发生了车祸,十几个孩子没有多少问题,可王东灵的骨盆严重骨折。

无奈之下,她暂时搁置了这个想法,一心在外安心养病。

等她回去的时候,中洞的居民们用最高礼仪欢迎王东灵回家,大家齐心合力将她用“滑竿”担回了家。

此后,王东灵的伤虽然很快恢复,身体却大不如前,不再适合高强度运动的她,在中洞又呆了一段时间后,选择了去别的地方支教。

让王东灵放心离开的主要原因,是中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王东灵支教期间,她遇见了一位外国友人——胡兰克·博得。

胡兰克·博得来自美国,因为意外他闯入了中洞苗寨这个部落,他被这里吸引,也被王东灵的故事打动。

他不仅每个月都会给中洞学校的老师们资助400元,还在每年圣诞节的时候给当地的居民每户补贴800元,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此后,在胡兰克·博得的援助下,紫云供电局免费为中洞通了电。

贵州哪个寨不对外通婚(贵州洞苗人:没水没电合住230米深穴)(9)

以前一到晚上就黑漆漆的洞里,如今因为通了电,有了灯,突然变得亮堂了起来,王东灵明白,这个地方只会越来越好。

所以王东灵才转身去了其他地方支教。

她清楚,自己如果留下来,行动不便的她不仅给中洞的居民们带来不了多少好处,还会给她们添不少麻烦。

王东灵走了,却没有完全离开,她去了需要她的另外一所小学,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后,将朋友给她的捐款全部用来搭建希望小学。

她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哪怕风吹日晒,也从来没有后悔过。

2006年,王东灵成为“感动中国”被推荐人,之后又被评选为“感动中原人物年度大奖”,可她拒绝发表任何感言。

对于记者的采访,她也总是能躲就躲,总会说一句“没什么好说的”。

因为不拿支教当噱头,又因为她想要支教的本意十分单纯,媒体将她称为“穴居部落的播火姑娘”。

有人说,是王东灵给中洞带来了光。

贵州哪个寨不对外通婚(贵州洞苗人:没水没电合住230米深穴)(10)

是她的有效沟通让外国友人愿意投资,也是她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的种子让洞里的人愿意慢慢走出来。

可王东灵之后却说:“自己以前劝告过村民可以去外面更大的世界看一看,也就是搬出洞穴,现在不劝了,因为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很多一辈子生活在中洞的居民,提起要搬出洞穴后,为难地说出去能干嘛,他们喜欢洞穴中安稳的生活,享受和一家人平平静静过日子的滋味。

哪怕每年的收入不高,食物不多,可生活在洞穴中的人,却已经习惯了这一切。

所以当政府想要帮中洞的居民们搬迁的时候,只有3户人口头同意,大多数人仍旧想居住在洞中。

原计划2019年整体搬迁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仔细想想,其实中洞里的人不愿走,也有一定道理,毕竟,洞穴被“打开”,是好是坏难以判别。

贵州哪个寨不对外通婚(贵州洞苗人:没水没电合住230米深穴)(11)

洞穴纪录片的播出,王东灵的故事,以及之后在此拍摄的综艺,无疑带火了那处不一样的洞穴。

很多厌烦了城市喧嚣的人,会选择来这里旅游,试图让大自然净化自己的心灵。

他们好奇这些人如何在洞中居住这么久,好奇为什么还有人沿用古早的“悬棺”民俗,好奇怎么能有人在悬崖上攀爬还能如履平地,好奇为什么那里的人没有太多欲求。

可这一切,本就是个人选择和地形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随着旅游业的开展,中洞的居民们生活越来越现代化,有了电视,有了手机,有了电磁炉和磨面机。

同时多了的,是不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

年轻人出了洞穴,看到了外面的繁华,便不再愿意待在洞穴当中,成为了景区的中洞,有了旅社和餐厅,也失去了往日的单纯。

曾经人们攀爬,是为了生活,如今人们攀爬,是为了接待。

贵州哪个寨不对外通婚(贵州洞苗人:没水没电合住230米深穴)(12)

然而好景不长,中洞火了一段时间后,又逐渐被人们遗忘,因为太难进去,很多人才会望而生畏。

可不得不承认,中洞如今的变化同以前相比,真的天翻地覆。

女人们手工织的布可以通过网络远销外地,老人们可以通过电视不出大门知天下事,孩子们有了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梦想也在生根。

有人说,旁人不该破坏中洞原本的环境,“中国最后的穴居部落”应当保存下来。

还有人说,帮那里的人走出来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他们信息闭塞,不代表旁人应该视若无睹。

各有各的观点,但可以肯定,里面的人走出来,也许是大势所趋,是迟早的事。

那你是怎么看的呢?

-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