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对待人才是什么样的态度(曹操认为有本事的人)

在我国封建社会一直有着这样的一句话,得人心者得天下,而同样,在今天,这句话又换了个新的形势。人们都说:得人才者,有未来!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个能够辨别人才,抓住人才,善用人才的统治者也必将成为时代中的贤能明君。其实想想也对,无论是在和平年代的英名流传百世的明君,诸如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等等,就算是在乱世之中,能够善于把握住机会,抓得住贤才的领导者,也都往往会能展现出其出色的领导才能。

曹操对待人才是什么样的态度(曹操认为有本事的人)(1)

比如曹操,曹操这个人历史上对他褒贬不一,在这里,我们便不对他的功过进行过多评价,但曹操作为一个统治者,在他的统治生涯中,正是因为他有一双发现贤才的眼睛,才有了能流传千古,被后人广为评价谈论的基础。若他没有发掘出郭嘉,可以说,贤才与明主相辅相成,互相成就,曹操没了郭嘉,也就不会成那么大的事。当然,历史没有如果,若没有郭嘉,还会有李嘉,王嘉,总之只要有伯乐,就不缺少千里马的风采。

曹操对待人才是什么样的态度(曹操认为有本事的人)(2)

但一个人有没有本事,不能从肉眼判断,深厚的文化底蕴总是蕴藏在心间,但即使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也只能看出人的本性与品格,难以看出人的真正才华。那么,如何辨别一个人的才华与能力呢?笔者认为,从三国时期的曹操对于人才评判与辨析的角度中,我们或许可以知晓一二。曹操作为一个气势强大的君主,在辨析人才方面可以说是有着很高的造诣,在这方面做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探索,对于今天的我们,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今天,笔者就要将曹操的人才判别体系分享给在座诸位。概括来说要分三点。

第一点,曹操认为——有本事的人,往往不会随波逐流,即使深陷名利场,身处浮世绘,也会坚守自己的原则。

曹操对待人才是什么样的态度(曹操认为有本事的人)(3)

有本事的人都极具个性,这也是他们的特别之处,在人群中不会淹于其中,而会抓住人们的眼球,吸引大众的目光,把握一切机会,展示自己的亮点所在。这种极富个性的人总是不融于主流。随波逐流?随着大流?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不存在的。与他们相比,平庸者却如变色龙一般,在任何情况下总能有着不以言的表现,通俗讲大概就是“见人说人话 见鬼说鬼话。”而正是这样的人格“分裂”,使得他们即使对下爱答不理,对上也能极尽谄媚,故而总能得到赏识。然而,这样的赏识不仅不能长久的保留,在不同的时代也会有不同的结果。面对奸臣,还能有赏识,简单来说,就是昏君的重要表现。而曹操,他对此就看得非常清楚,作为一个有着宏图大志的君主候选人,他不愿意乱用贼人,错用奸臣,“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个”对待人才又岂能草率?于是,为了破除这种现象,曹操思索良久,酝酿多日,发布《求贤令》,极为当时与现在的人民所认同,毕竟古往今来,对于人才,大家始终怀有敬意。曹操则公开表示:“唯才是举。”说来也巧,曹操的做法与他自身也有着很大的关系。

曹操对待人才是什么样的态度(曹操认为有本事的人)(4)

从曹操的人生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曹操自己就是一个不容融于主流的人,不得不说,英雄惺惺相惜这句话还真不是没有道理的,古往今来这种英雄之间相互赏识的情谊也为人们所感动。不得不说,曹操这一点对于人才的分析还是比较有道理的,毕竟谁敢说曹操没本事呢?当然,不随大流不等于标新立异,以不当的方式夺人眼球。而是要有自己的特长,并能坚守本心。

第二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有本事的人,都不会轻易妥协。

用今天的话来说,大概就是“不管别人如何,自己要有属于自己的“刚”。”这一点只是这么一说倒有些令人疑惑,我们就从曹操身上的一个小例子展开来说。比如关羽,关羽有本事吗?可以说,关羽这个人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若说他没有本事,实在是难以令人信服。但曹操重用过关羽吗?不仅是因为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使得曹操对关羽有所保留,有所芥蒂,综合来看,曹操对于关羽还真不算是重用!在曹操来看,与其重用关羽,不如重新打造一个新的人才。

曹操对待人才是什么样的态度(曹操认为有本事的人)(5)

毕竟,曹操这个人做事一直是否谨慎。曹操清楚,关羽不会替自己卖命。不仅是因为曹操自身的性格原因,更是因为关羽这个人实在是太爱妥协。也就是说,关羽一直都试图自主沉浮!因此,曹操认为这样的人不能够被自己重用,即使有很强大的本事,但若自主沉浮,过于妥协,往往可能失去自己的原则,经不住诱惑,抵不住寂寞。因此,对这种有本事的人只能感化。所以,这也就是关羽为什么不得曹操重用的重要原因。不过,这种特征却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若能遇到赏识和支持,往往能有机会一展宏图,创造出惊人的业绩。但若是遇不上能重用自己这匹千里马的伯乐,就大概只能落得怀才不遇的悲哀结局了。

第三点,曹操所认为的人才,往往是人狠话不多,没有人来疯,在众人面前往往不爱表现,是真人不露相的。

这还要从在曹操手下谁最狠这个话题说起。当然,此狠非彼狠,身为臣子,除了要忠心,更要有极高的才能才可以为君主,为国家,为人民尽绵薄之力。要说在曹操手下的猛将,最初是贾诩,最后是司马懿!这两位大将可谓是为了曹魏的建立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那么在曹操手下谁的话最少?

曹操对待人才是什么样的态度(曹操认为有本事的人)(6)

贾诩话少,但要须知贾诩一个计谋就杀了曹操的亲属,以及曹操手下的一位曹姓大将,笔者认为,大概也是这样的原因,才使得曹操这样的人格外关注。要说司马懿,倒也是属于人狠话不多的那一类。这一类人,往往在平时找不到他,对待君主,不会极尽谄媚;但对待自己的职责,往往会尽心尽力。平时,不会邀功请赏;但在关键时刻,总能救人于水火之中。往往一个计谋,就起到扭转全局的作用。

曹操对待人才是什么样的态度(曹操认为有本事的人)(7)

这几条对于曹操来说也许是选取良将贤才的重要标准,那么,这些标准在现代社会是否还如此呢?其实,即使是在现实社会中,真正的能够实现仕途的顺利,能够得到上级的赏识,能够因为良策与良名被人们所熟知欣赏的,基本上还是具有类似特点的人们。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常常听到长辈们说起:往往本事越大的人,就越沉默寡言,正所谓沉默是金,是金子总会发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意思一样,正常的人总会认为沉迷总容易被忽略,但是若是有真才实干,若是有强硬的本领,过人的学识,又岂要轻易表态或出手?一旦出手就往往意味着战斗结束了。在如今这个繁华但却浮躁的社会里,我们不难知道:人群中最安静的那个人,往往才最可怕。笔者认为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