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排名前十名的梁山好汉(水浒后传最神秘高手是谁)
文:都头郓哥(作者原创授权)
之前,笔者与大家品读了《荡寇志》(《水浒传》续书,清代余万春著)第一百零六回,陈希真成功说服魏辅梁作为内应打入梁山,并成功打破飞虎寨。今天我们继续品读《荡寇志》第一百零七回“东方横请玄黄吊挂,公孙胜破九阳神钟”,看看后续发展如何。
情节简介:当日邹渊、邹润中计进入飞虎寨,结果被刘慧娘事先埋好的钢轮火柜炸死,魏辅梁假意帮李应夺回飞虎寨后,拒绝了李应让其留在城中的请求。另一边,宋江、吴用坚守莱芜、新泰,又增兵防御攻占清真山的云天彪,不料接到盐山求救文书,原来陶震霆、张应雷将梁山运往盐山的钱粮截获,邓宗弼、辛从忠又引兵打败新入伙的虎翼山、蛇角岭两处好汉,包围盐山,宋江引兵前去救援,却先胜后败,被困在盐山,幸而被路过的公孙胜施法解救,才使官军退兵。原来公孙胜为了破陈希真的九阳神钟,回二仙山找罗真人借玄黄吊挂,但罗真人并不同意,反而让他专心修道,后来在道友东方横的帮助下终于借到。盐山解围后,宋江、公孙胜等带兵破了九阳神钟,却无法打破新柳城,公孙胜与前来救援的陈希真再次斗法,却不占便宜,双方僵持之际,陈希真作法施雾偷袭梁山前营。
都头曰:此回算是陈希真一打兖州和二打兖州中间的小插曲,作者模仿《水浒传》原著中三打祝家庄插入登州一段故事的手法(金圣叹称之为横断云山法),把公孙胜借玄黄吊挂(注:因为玄字犯了康熙皇帝玄烨的讳,所以《荡寇志》中的玄字都写作元,书中的玄黄吊挂写作元黄吊挂,为了行文方便,本文中统一用玄黄吊挂)破九阳神钟的故事加插进来,乍一看,梁山在一打兖州期间失利,而公孙胜破了九阳神钟,算是挽回了一些局面,但其实这不过是障眼法,公孙胜破九阳神钟的行为已经是“马后炮”,根本没有意义。
正如范金门在回末批语中写道【凡物之有生克,事所必至,理所固然也。当九阳钟未炼之先,早有玄黄吊挂矣。陈希真之炼是钟也,初不期其万年永固也。适当张家道口无以御敌,遂取以用之耳。及其破也,故无大惊小怪神气。】
可见九阳神钟在张家道口活捉梁山多名好汉,迫使梁山拿金珠赎人退兵后,就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梁山打破九阳神钟已经对陈希真等造不成什么威胁了。所以说白了,梁山看似破了九阳神钟,但其实是取得了一场“没有胜利的胜利”,其本质还是失败。说到这里,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此回中涉及的历史典故。
第一个典故是公孙胜回二仙山找罗真人借玄黄吊挂,走到紫虚观时。守门童子远远望见,定睛一看,道:“清师兄回来了,昨日师父正说起师兄。”范金门在句末批道【洞前猿、鹤疑相认,情景宛然。】范金门所引之诗当是出自南宋道教南宗宗派创始人白玉蟾的《飞仙吟送张道士》,全诗为“夜骑玉鳌採明月,蘂殿瑶台寒彻骨。三十六天不闭门,风吹琪花散飞雪。箫韶鸣处队仗多,八万霓裳歌一阕。紫皇宴罢驾方出,整衣端简去朝谒。火铃将军呵一声,左右万真耸毛发。奏云臣是雷霆卿,旧因罪去辞金阙。红尘埋身平至耳,餐青饮绿守苦节。飞神登天来正渴,见帝有酒觅一啜。赐卧一醉放卧归,归去人间向人说。凤凰阁下问归途,琼童玉女却问予。天上日长太清虚,人间还似此间无。摇头不答径拂袖,白云眇眇迷清都。洞中猿鹤更相认,白石烂兮青松枯。”这里范金门的意思显然是把公孙胜和童子比作猿、鹤,本来就是仙洞中的一会之人,因此见面分外亲切。
第二个典故是公孙胜和罗真人谈论陈希真,公孙胜道:“吾师尚未知其详 ,现在他啸聚猿臂寨、青云山两处,害生灵,诈财帛,无所不为。”真人愕然道:“陈道子怎么也错了念头?”范金门在句末批道【也字捎带公孙,一妙也。陈道子落草有年矣,真人今日始知,真是山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二妙也。真人痛惜希真,则不付玄黄吊挂,并非阿私希真,三妙也。】这里所说的“山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出自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原文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写的是误入桃花源的捕鱼人遇到了在其处的隐居者的故事。范金门在这里认为罗真人就像桃花源的隐居者一样,不问世事,只过自己快活的日子。但这未免把罗真人看得太肤浅了,罗真人作为水浒中的高人,是能预料未来的,这从他知道李逵、公孙胜是天杀星、天闲星以及给公孙胜“逢幽而止,遇汴而还”的八个字就可以看出来,因此陈希真落草的事自然瞒不过他,俞万春和范金门在这里无视原著设定,无疑是在自欺欺人。
第三个典故是公孙胜趁罗真人外出出去闲游时,忽听得有人说:“我们去渔阳驿看闹热去。”公孙胜暗想:“是什么闹热?”吃了糕饼,便顺路到渔阳驿,果然人头挨挤,异常热闹。范金门在句末批道【末乃热闹,去清幽遂远,而又远矣。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为学道人痛下砭针。】这里引用的诗句出自宋代林洪的《冷泉》,全诗为“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范金门在这里的意思是,罗真人让公孙胜不要再下山,留在山中静心修道,但公孙胜最终还是坠入了魔道,忘记了师傅的教诲,最终只能落得被凌迟处死的悲惨下场。这当然也是范金门的一厢情愿,因为在水浒原著中罗真人知道公孙胜是天闲星,所以同意其下山帮助宋江,而并不是像《荡寇志》中一样阻拦公孙胜。
说完典故,我们再说说本回中的一个创作轶事,文中公孙胜回山与罗真人见面后,真人便与公孙胜叙话,却绝不问起山寨中事务。范金门批道【妙,妙。忆乙未夏,余过仲华之斋,仲华适他出,余于其案头见有《水浒传》,随取阅之,乃戴宗迎取公孙胜事也。罗真人动问山寨事务,戴宗诉说晁、宋仗义疏财云云。真人听罢,默然。圣叹云:俗本作听罢,甚喜。仲华批云:甚喜固是俗笔,但默然二字细思,亦未见熨帖。余遂按卷思易一二字,胜于默然者,卒不可得。他日仲华过我,偶及此事,仲华曰:想动问山寨至听罢甚喜五十四字,悉是俗笔所增;其默然二字,乃圣叹所改也。以圣叹之才,乃至改窜不出妙处,俗笔之俗,真有如此其不可救药哉!余亦怃然。今观至此处,仲华之意可见矣。凡作文有不妥处,连易十数过而仍不妥者,便当于前后文中求之,不可专求本句也。如前传真人听罢默然,其病乃在五十字以前动问山寨处,惟其动问山寨,固甚喜非也,默然非也;即辗然微笑,或奚落数语,或微讽数语,或泛赞数语,皆非也。行文之际,可不慎哉!金门此批,自矜惠赠后学不少。】
俞万春生于1794年,卒于1849年,在他人生中经历的乙未年即1835年(道光十五年),据俞万春亲友的序言记载,这一年也是《荡寇志》初稿完成的一年,后来俞万春又把这个初稿删掉,改了好几遍,才最终形成我们今天所见的版本,因此1835年的那个初稿情节肯定和现在的版本有较大差异,可惜已经无从考证了。从范金门的批语中我们得知,1835年夏天,俞万春和范金门讨论了水浒原著中罗真人听取戴宗称赞晁盖、宋江话语后的表现这一情节,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水浒传》容与堂本中对这段是如何描写的【且说罗真人把上项的事,一一说与戴宗。戴宗只是苦苦哀告,求救李逵。罗真人留住戴宗在观里宿歇,动问山寨里事务。戴宗诉说晁天王、宋公明仗义疏财,专只替天行道,誓不损害忠臣烈士、孝子贤孙、义夫节妇,许多好处。罗真人听罢甚喜。】
原来原著中罗真人是得知梁山好汉替天行道,是忠义之士后才甚喜的,这于情于理都没有任何问题。但由于金圣叹是站在梁山的对立面看问题的,因此他认为罗真人不可能帮着“贼寇”,便把罗真人“甚喜”改成“默然”,借此想塑造罗真人内心不支持梁山的形象,但这其实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前面罗真人是主动问起梁山之事的,感情上已经表现出倾向梁山,因此把后面“甚喜”改成“默然”是与前面相矛盾的,俞万春和范金门看出了金圣叹的这个问题,但当时没有想出解决办法,后来俞万春直接在书中设计罗真人根本不问梁山之事,以表现出其不关心、不支持梁山的态度,算是了结了这段公案。但说到底,这已经和《水浒传》原著思想相违背了,说白了,这样的情节只是俞万春、范金门等人想像中的《水浒传》,而不是原著《水浒传》,两个罗真人的形象已经不可混为一谈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