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诗常见意象及其情感(羁旅行役诗常见的思想情感及其表现手法)

羁旅诗常见意象及其情感(羁旅行役诗常见的思想情感及其表现手法)(1)

上一节说到羁旅行役诗常用的意象及其内涵,那么这类诗歌有哪些常见的思想情感,表现这些情感通常会使用哪些表现手法呢?我们这一节将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进行梳理:

一.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如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等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元代词人魏初的《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写于妻子的日子,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哪!

二.情感方面

羁旅思乡诗或触景伤情,“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或感时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或伤春悲秋,感慨韶华易逝,“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或日暮思归,“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的《登黄鹤楼》);或因梦寄情,“夜来幽梦忽还乡”(苏轼的《江城子》)。

羁旅思乡诗常见思想情感:

1、主要写羁旅漂泊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次写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2、感念亲情之深,主要表达对家乡人的思念,次写羁旅漂泊之苦。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3、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与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4、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例:《征人怨》

羁旅诗常见意象及其情感(羁旅行役诗常见的思想情感及其表现手法)(2)

三.手法方面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具体来说:

(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羁旅思乡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怀想,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生活的憧憬。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以乐景来衬托哀情是羁旅思乡类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3)对面落笔(又叫“对写”)。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直接或不仅仅直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常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

(4)细节描写。如张籍的《秋思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中摄取“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进一步将“意万重”“说不尽”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尤能表达诗人对这封家书的慎重和对故乡深深的思念,细节典型,生动感人。

(5)因梦寄情,虚实结合。羁旅思乡诗中的许多悲情都是借助梦境得以宣泄的。悲情起于理想的追求和失落,明知不可能,却还要坚持这种虚幻的梦境,以求一丝慰藉。然而梦境破灭之后带来的是更大的悲情甚至是绝望。即便如此,诗人还是惯常使用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来倾诉自己的离情别绪。

(6)对比 衬托等修辞手法, 想象、以景结情等技巧也应重视。

(7)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形象含蓄、耐人咀嚼。如王勃《山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