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机器人所有的电影有哪些(那些以机器人为主角的影片)
在长达一百多年的电影历史中,以机器人为主角的影片可谓不胜枚举,作为科幻电影不朽的主题之一,机器人电影不仅成就了一次次票房奇迹,也让观众陷入无限的思索之中,对我们而言,这些机械生命体到底意味了什么?是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还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是跨越时空的天外来客,还是折射人心的镜子。
1927年,德国导演弗里茨·朗的机器人影片《大都会》一经上映,便技惊四座,从此拉开了机器人电影的序幕,然而,在之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机器人电影虽然有所推出,但并没受到太大的关注,即便是上世纪70年代,在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和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两部科幻大片中,机器人也只是作为辅助角色出现,并非科幻电影的主流,直到1984年,詹姆斯·卡梅隆推出了自己的里程碑作品《终结者》,机器人在电影中的地位才被改变。
《终结者》
《终结者》海报
20世纪末,人类制造的电脑“天网”产生自我意识,发动核战,人类近乎被消灭殆尽,2029年,剩下的人类在领袖约翰·康纳的领导下抵抗天网,并扭转了局面,天网为了改变这一切,制造了时光逆转装置,派遣终结者人型机器人T-800回到1984年,去杀死约翰的母亲莎拉·康纳,以阻止约翰的诞生。约翰发现了这一阴谋,攻占了实验室后,战士卡尔·雷斯自愿通过时间通道回到过去保护莎拉,从此开始了一场机器人对人类的大追捕。
《终结者》堪称科幻片的经典之作。片中的动作戏、布景、情节节奏等在当时都属上乘,当然,除此之外,最吸引人的还是阿诺·施瓦辛格扮演的机器人T-800,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让人感觉没有事物能够阻止他,将影片气氛从头到底都笼罩在“绝望”之中,散发着一种末世恐惧感。其中的几个机器人镜头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受伤的机械杀手用钳子夹开皮肉修理内部的钢架……挖出眼球换上红外线眼球……在仅剩下骨架的情况下仍紧逼不舍……被炸得四分五裂时仍可活动……这种与众不同的手法给科幻片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让阿诺·施瓦辛格名声大噪。
当然,机器人T-800不仅仅为观众提供了刺激的视觉享受,在一定程度上,他还承载着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对机器人未来的忧虑。毫无节制的发展科技,是为人类提供便利,还是在自掘坟墓,当机器人们有了自我意识之后,我们究竟能不能控制他们,机器人对缔造者的反噬,无疑为那些支持发展机器人技术的人们敲响了警钟。
电影本身以其独到深刻的科幻剧情与深含哲学的科学理念推动了电影创作的科幻风潮,之后,出现了不少优秀的此类影片,其中较为著名的要算是2004年的《机械公敌》,虽然时隔20年,电影中的故事、技术以及人物的表演都比前作有很大的进步,但影片的实质还是在借用机器人,探讨一个与《终结者》相同的话题。
随着人类视野的开阔,对机器人的认识也在不断改变,上世纪90年代初到新千年前后,电影工作者将创作理念从机器人对人类的反噬,开始转向机器人人性化的探索上,其间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要算是蒂姆·波顿的《剪刀手爱德华》和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
《剪刀手爱德华》
《剪刀手爱德华》海报
一袭冰冷的黑色,苍白病态的脸庞,杂乱无章的头发,一双锋利无比的剪刀手,这就是导演蒂姆·波顿电影中的机器人——爱德华,也是他的一幅自画像。
身居古堡的机器人爱德华在机缘巧合之下,被推销员佩格带回了自己家中,初来乍到的爱德华凭借一双剪刀手很快受到了小镇人们的喜爱。在与佩格家人的相处中,他渐渐爱上了佩格的女儿金,而金也对爱德华产生好感。但是爱德华终究是个机器人,他的一双剪刀手无法拥抱自己的爱人,他的单纯为这座自私、贪婪的小镇带来了诸多误会,最终他回到古堡,继续修建着属于自己的世界。
影片《剪刀手爱德华》拍摄于1990年,虽然机器人电影有了一定发展,他们的形象设定依旧是面部僵化,充满着机械感,不利于表达情感。然而,约翰尼·德普将机器人的情感通过他的眼睛传递给观众,从他眼神流露出来的单纯,善良,和与人类社会相互交流的渴望,与那张惨白的脸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观众感到一丝心疼。
《剪刀手爱德华》是一部略带悲伤的现代爱情童话,童话中的主人公虽然是一个机器人,在他身上已经有了些许人类的影子。而透过剧情,我们知道,爱德华的创造者还没来得及为他更换双手,便离开人世,为此留下终身遗憾,这也预示了爱德华无法融入人类社会,终究会被人类所抛弃的命运。这就是当时较为主流的机器人电影创作模式,相较于之前的作品,电影工作者已经从关注机器人的自然属性,转向聚焦他们的社会属性,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理念的进步……
当然,对电影来说,超前的理念必须借助先进的电影技术才能得以实现,正如电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有了《人工智能》这样一个很好的本子,却因技术的限制而成为临终遗愿。终于在2001年,这个电影工业高速发展的时代,斯皮尔伯格继承大师遗志,将《人工智能》搬上大银幕,完成了又一个经典机器人形象的塑造。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海报
机器人戴维是科学家研制的新型产品,他被送到莫妮卡夫妇家里,替代他们躺在病床上的儿子。戴维太像一个真正的小孩儿了,总让莫妮卡想到自己的儿子,而戴维也凭借自己的善良和纯真赢得了莫妮卡的爱,他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类似亲生母子之间的关系。然而,由于医学的发展,莫妮卡的儿子得到了医治,他的重新出现,使得莫妮卡的母爱全部回到亲生儿子身上,戴维就这样成了一个多余,在莫妮卡看来,对比亲生儿子,戴维只是一个高级玩具而已……
在发生一系列冲突后,莫妮卡将戴维遗弃在森林里,让其自生自灭…..影片以一种极其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生存法则,无情的家庭,衰败的曼哈顿,残酷的机器人屠宰场,在人性的废墟里,没有人在乎机器人尚存的生命,哪怕是一丝的怜悯;而戴维渴望的爱与被爱,对生存的执着以及眼眶溢出的眼泪,又不禁会让观众产生这样的疑问:当机器人有了人类情感之后,它们究竟算什么?
影片的最后,独自等待两千年的戴维得到了外星人的帮助,死去的养母被克隆,断裂了两千多年的亲情得以弥补,戴维再次得到了莫妮卡的爱,尽管这份爱只有短短的一天……据说,这样一个结尾是斯皮尔伯格向商业妥协的产物,似乎削弱了故事本身的深度。然而,一个真正的电影大师,他的成功,绝不仅仅是通过镜头来反映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他要用这个故事给人以希望。
通过《人工智能》,我们不难发现,此时机器人的形象设定已经从冰冷的机器,变成可爱的孩子。电影工作者对机器人的态度也从起初的忧虑和恐惧,慢慢发展到了开始考虑他们到底是不是上帝之子,然而,总是聚焦人性问题,势必引起审美疲劳,这也就是《人工智能》虽然口碑不错,但票房失利的原因,机器人电影的娱乐化似乎已经成了一种趋势。
《变形金刚》
《变形金刚》海报
有人说,迈克尔·贝指导的《变形金刚》就像是节日燃放的烟火,就算知道它绚丽过后依旧是黑夜,大家也会觉得很开心。的确,擎天柱来自哪个星球,他来地球到底是为了能量块,还是为了阻止霸天虎的阴谋,亦或者是拿了能量块后再阻止霸天虎,这些所谓的故事对观众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让我们领略到了好莱坞最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同时让我们回忆起了那些年一起买过的变形金刚,一声“汽车人”出发,确实能够让那些充满情怀的观众热血沸腾……
电影《变形金刚》的剧情在这里没有过多讲述的必要,该片改编自80年代风靡一时的同名动画片,相比于原作,电影中变形金刚的设置可谓是复杂了千百倍,工作人员不仅要设计出精美的概念图,在电影拍摄中,还要逐帧制作,可见制作规模之大,工程量之繁杂,也正因此,遭遇职业生涯滑铁卢的迈克尔·贝凭借此片重回事业巅峰。
《变形金刚》推出后,受到广泛好评,全球更是拿到7亿美元的票房,派拉蒙电影制片公司趁热打铁,于2009年和2011年分别推出第二部和第三部,票房更是达到8.3亿和11亿美元。钱虽然是挣到了,但是作为以视觉特效取胜的电影,由于机器人在三部电影中的形象很少改变,因此受到了不少影迷的诟病。电影视觉刺激与个人情怀孰轻孰重,这样的问题,也许只能留给观众来解答了。
对于电影来说,动画片是一个很好的创作元素,从业人员既可以根据动画片改编成电影,同样也可以利用动画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接下来,我们就跟随这部动画电影,去感受机器人瓦力给我们带来的惊喜。
《机器人总动员》
《机器人总动员》海报
故事发生在2805年,由于人类无度破坏环境,地球此时已经成为一个垃圾星球,生命无法在这里繁衍生息,人类不得已移居到太空船上,留下无数的机器人清理垃圾,以便再次回到地球。
瓦力是地球上最后一个用来收集和压缩垃圾的机器人,它的能源来自太阳能,双眼之间装有激光切割仪。当出现故障时,他会从其他报废机器人身上获取替换零件。当感知到危险时,他会将头部和四肢收回躯体从而形成一个立方体。随着时间的流逝,瓦力开始有了人类的意识,开始感到孤独,它渴望得到爱情,但是在这座垃圾星球上,爱情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直到有一天,一个先进机器人伊芙来到了它的世界…..
影片《机器人瓦力》承载了太多皮克斯式的思考,现代社会病态的生活方式,诸如环境破坏,孤独,消费主义等都被呈现在如同油画般的画面上,然而,这些只不过是主线的附属品,影片真正想要表现的,是瓦力与伊芙之间的爱情故事,前者对牵手后者的渴望,让人动容,法国19世纪的一位作家曾经在自己的作品里这样写道:“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创造了一切,然而这一切在满足人性的贪得无厌之外,同时也摧毁了一切。在世界末日之后的蛮荒世界里,最后的爱,只能通过没有生命的机器来进行阐释。”这也许是对《机器人瓦力》最贴切的概括了。
尽管影片充满着忧伤的格调,但是希望却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在这部影片中,希望被设置成一颗存活下来的植物,伊芙来地球是为了寻找生命存活的证据,也因此触发了她与瓦力的爱情,皮克斯公司通过这颗植物,向观众展现了它的赤子之心,让我们在忧伤的背后体会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完成了它作为电影制作公司的一项社会责任。
通过以上几部电影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机器人电影怎么拍,机器人被设置成何种状态,主创人员无非都是在探讨同样的一个话题,那就是人类在对未来世界憧憬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对未知的忧虑,这些忧虑就如同盛世危言,告诫观众该如何认识现代科技的进步,以及如何去面对这些可能出现在生活中的机械生命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