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蝶杂技表演(化技为剧大型杂技剧化)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图/主办方提供
1月28日下午,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于广东省歌舞剧院小剧场举办媒体访谈会,邀请媒体和主创成员一起观看大型当代杂技剧《化·蝶》的新一场联排。
该剧是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继“文华奖”作品《西游记》、《笑傲江湖》后全新打造的又一大型杂技剧,将于3月5日、6日在广州大剧院“女性艺术节”上正式公演。
剧照
重新演绎中国经典爱情故事
《化·蝶》以梁山伯和祝英台凄美浪漫的经典爱情作为故事基线,以梁祝化蝶的意象作为爱情的象征,结合庄周化蝶的哲学思想,紧紧抓住“蝶”这种意像,把蝴蝶破茧化蝶的自然过程,跟梁祝生死爱恋的过程完美地结合起来。
该剧邀请了总导演赵明、编剧喻荣军、艺术指导宁根福、舞美设计师秦立运、服装造型设计师李锐丁等国内顶尖艺术家共同参与精心制作,以杂技、舞蹈及戏剧等多元艺术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用现代手法重塑经典。
剧照
“杂技剧是我的一个梦,第一次上春晚的时候就把《化蝶》送上了舞台,我当时就想把五分钟的片段扩展为一个杂技剧,”赵明说,今天实际上是他实现梦想的日子。
广州杂技艺术剧院总经理、艺术总监兼女主演吴正丹18年前就怀抱着这个梦想,“我是带着这个目标来到广州杂技团的,今天完成这个表演后,非常激动。我希望《化·蝶》能成为一部留得下来走得出去的杂技剧,成为一部能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的剧目。”
剧照
这部剧为什么叫《化·蝶》?赵明称,梁山伯祝英台的命运以及这个经典爱情故事的情节,跟蝴蝶生命的韵律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这种融合让我们的杂技剧更具想象力和浪漫性,赋予这个剧更为深刻的内涵,非常好地解决了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挑战极限的还有今年已经50岁的杂技编导兼男主演魏葆华,“能够出演梁山伯我觉得非常荣幸,在参加前我也非常犹豫,是赵导他们为艺术全情投入的精神让我坚定了信心,杂技团的凝聚力也打动了我,让我继续挑战自己。”
剧照
化技为剧用现代手法重塑经典
该剧情节饱满,内涵丰富,第一幕中梁祝初识的场景,编排了大量群体节目。演员们化作栩栩如生的彩蝶,伴随灵动轻快的音乐,与大气典雅的舞美配合,通过空竹、软功、蹬人、蹬伞、球技等数十种杂技节目的创新表演,展现闺阁中、书院里的少女柔情、少年爽朗。
而为将马文才强势迎娶祝英台、鞭打梁山伯的剧情体现得淋漓尽致,第二幕中又以绸吊、抖杠、软钢丝、六人技巧等杂技节目作为重点,结合传统技艺和现代审美加以创新。
宁根福(中)在媒体访谈会谈感受
“这个剧越看越激动,越看越震撼。”宁根福看完该剧后赞叹不已,在他看来,当下杂技剧发展不够快,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当下艺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部分杂技剧还在遵循技巧至上的原则,“杂技如果继续追求数量的叠加,翻十个跟头,转两周到五周是没有出路的,最重要的是创新和观念的转变。”
还有一个问题是不注意塑造人物,没有剧情没有创作,“很多剧目是有什么就演什么,这样不可能打动观众。”宁根福通过这个剧产生一个认识,“这部剧体现了中国的杂技戏剧化的趋势,用戏剧的理念融合杂技、芭蕾、魔术乃至灯光音乐是这部剧的核心,这部剧创造了一个新的表演形式。这也是它为什么成功的原因。”
赵明在媒体访谈会上发言
赵明表示,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中国经典的爱情故事,如何用杂技剧演绎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这个题材所有艺术门类都争相演绎,“最难的就是杂技艺术如何与戏剧完美融合,让这部剧更有思想性、艺术性和哲理性,我觉得我们今天做到了。”
媒体访谈会上,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对《化•蝶》及广州杂技艺术剧院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讲述了对剧目未来发展的愿景:“这部剧会振兴广州杂技,这部剧会激励中国杂技乃至影响中国杂技。我作为一个观众对《化·蝶》真心点赞,希望这部剧能走向全球,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都能演下去,并且长盛不衰,演500场、1000场,这就是我的愿望。”
媒体访谈会现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