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时为什么要消除误差(作业时间观测的方法)

作业时为什么要消除误差(作业时间观测的方法)(1)

1. 作业时间观测的目的

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作业时间很大程度是受作业条件支配的,通过观测作业并得出时间数据,依据时间数据对现有的工作顺序、使用的工具、工作方法等各种各样的作业条件进行检讨,才能更好的发现问题和改善。

2.基本概念

让我们先了解几个定义:

1.要素作业

要素作业:是为了便于时间观测而选择的一个及一个以上的基本动作,包括人的、机器的、以及某些特定动作等,用来清晰的区分作业各个部分。

2.作业要素

作业要素:节拍变更、作业重组时,标准作业中不会被拆分、合并且作业时间固定不变的那一部分,只有在工艺变更时其作业时间才可能会变化。

3.时间测量方法

连续性时间观测法:

观测者在最初的要素作业为开始点按下秒表,在其时间观测中不能停止秒表。各要素作业完成点,从秒表中读出时间并记录。这期间秒表是连续进行的。各个要素作业的时间值是观测完了之后,反算求出的方法。

示意图如下:

作业时为什么要消除误差(作业时间观测的方法)(2)

反复测时法(迅速复原法或归零法)

第一单元开始,开动秒表,第一单元结束时,即按停秒表,读取表上读数然后使秒表回复到零位。次一单元开始,再开动秒表。

使用这种方法测时时,如果观测者测量技术不熟练,使指针回零的动作或快或慢,易产生读数误差。对于长周期作业要素测定时,该误差影响不大;对短周期作业要素测定时,则误差相对值过大,因而不能忽略。

示意图如下:

作业时为什么要消除误差(作业时间观测的方法)(3)

循环测时法

循环测时法只在测定作业时间很短的工序时采用,因为在这种场合下要按单个作业要素计时非常困难。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每次依次去掉一个作业要素,将其它作业要素合并计时,最后通过运算求出每个作业要素的延续时间。

示意图如下:

作业时为什么要消除误差(作业时间观测的方法)(4)

例如,某工序划分为a、b、c、d四个作业要素,每次只记录 3 个作业要素的时间值,因而得到:

第一次计时,A=a b c=17 s;

第二次计时,B=b c d=19 s;

第三次计时,C=a c d=18 s;

第四次计时,D=a b d=12 s;

A B C D= 3(a b c d)=66 s,

设 X=a b c d=22 s

所以各作业要素的时间值为:

a=X-B=22-19=3 s

b=X-C=22-18=4 s

c=X-D=22-12=10 s

d=X-A=22-17=5 s

4.作业时间分析

在进行讲解作业时间分析之前,先了解一个概念!

什么是观测点?

观测点可以说是要素作业完成的瞬间。如果完成的瞬间和开始的瞬间混淆的话,好不容易观测到的时间数据信赖度就会降低。

观测点是对一个制程进行有效分割成若干个单元的关键节点,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制程分割呢?主要原因如下:

a.正确施予“评比”

b.明确作业方法细部

c.作业条件(方法)编定之用

d.日后“综合数据”编定之用

e.与其他通用(类似)单元之比较/标准化

那么,实际情况下如何对一个制程进行有效、清晰的分割成若干个单元呢?

让我们从下面的小例子说起:

作业时为什么要消除误差(作业时间观测的方法)(5)

作业时为什么要消除误差(作业时间观测的方法)(6)

通过上面浅显的小例子,你一定对分割作业单元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再通过一个生产实例进一步说明:

例:针对某工厂的包装产线进行工作制程的时间观测及分析

通过对制程的有效分割后,我们得到了若干个小单元,并进行了针对性的时间观测。此处我们使用的是“连续性时间观测法”,具体如下:

作业时为什么要消除误差(作业时间观测的方法)(7)

在时间数据测量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区分单位要素作业时, 明确地区分开始点和终结点

开始(Start point)

为了去拿装订器,作业者的视线看装订器的瞬间是“装订作业”要素动作的开始点

作业时为什么要消除误差(作业时间观测的方法)(8)

终结(End point)

装订作业后把装订器放在原位,以后作业者的手分离于装订器的瞬间是“装订作业”要素动作的终结点

作业时为什么要消除误差(作业时间观测的方法)(9)

两个人做一个工艺

开始(Start point)

两个人一组时第个单位要素作业的开始点是以两个人中先开工的人的开始点为基准

作业时为什么要消除误差(作业时间观测的方法)(10)

终结(End point)

两个人一组时单位要素作业的终结点是以两个人中最后结束作业的人的终结点为基准

作业时为什么要消除误差(作业时间观测的方法)(11)

一个人做两个以上的制品

开始(Start point)

一个人同时制造两个以上的制品时, 不管哪个制品以第一个动作为做开始点的基准

作业时为什么要消除误差(作业时间观测的方法)(12)

终结(End point)

一个人同时制造两个以上的制品时,不管哪个制品以最后一个动作为做终结点的基准

作业时为什么要消除误差(作业时间观测的方法)(13)

注:

一个人同时制造两个以上的作业时, 只看制品的变换过程而测定要素作业的话,会测定错误及耽误时间,这个时候以作业者动作为基准测定的话,容易分析出来;

需要有明确开始及终止点;

太短工时的单元不宜分割;

低于0.04分的单元没有意义;

手工作业的单元与机器自动单元的分割,要分清机器内手工作业与机器外手工作业;

规则单元与不规则单元之间要分离,尤其是间歇性发生单元异常与例外单元之间的分离;

作业时为什么要消除误差(作业时间观测的方法)(14)

以上为今天分享给大家的 “作业时间观测” 方面的内容,谈到作业时间的观测自然离不开 “标准工时” ,由于篇幅关系,我们会在下次分享过程中详细为您进行分解说明,谢谢您的关注,让我们一路同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