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在什么情况下要注射胰岛素(给您讲一讲如何使用注射胰岛素)
今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WDD),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的,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
长期以来,胰岛素以卓越的降糖疗效,在各种降糖药物中稳坐头把交椅。我们身边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很多,但控制血糖达标的患者却非常少,因此掌握规范注射胰岛素是控制血糖非常重要的手段。
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
胰岛素分类
根据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分为超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
胰岛素注射步骤
1、选择合适的胰岛素注射装置
注射胰岛素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胰岛素注射装置。目前胰岛素注射装置中胰岛素注射笔使用最普遍,胰岛素注射笔由于外表象一支笔,一般不容易让人产生恐惧感,使用方便,容易让病人接受,常分为一次性使用的胰岛素特充注射笔和笔芯可更换的胰岛素注射笔。目前同一品牌的胰岛素注射笔只能与同一品牌的胰岛素笔芯搭配。而胰岛素专用注射器(一次性注射针)价格便宜但使用不方便,适用于使用特殊混合比例胰岛素的患者。
2、关于针头的问题
胰岛素针头有不同规格,现在比较常用的有4mm和5mm和6mm针头。儿童选择4mm或5mm针头垂直进针即可,6mm针头应倾斜进针,避免使用更长的针头;成人选择4-6mm针头可垂直进针,使用6mm或更长的针头,应注意进针角度及采用捏皮手法。鉴于长针头增加肌肉注射的风险,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应尽量避免使6mm针头。
安装胰岛素针头一般分三步:撕开针座上的纸质无菌封口;将针座内末端针管径直对准笔芯,旋紧在笔上;取下外针帽和内针帽,(取下内针帽时注意不要折弯针头)。
针头不能重复使用,会引起感染、疼痛加剧和皮肤硬结。注射完毕,针头莫乱扔。
3、注射前的5个必要准备工作
(1)、注射前要洗手;
(2)、消毒注射部位:用酒精消毒注射部位(不要使用碘试剂),而且注意不要用酒精擦拭注射笔用针头,以免破坏针头表面的硅化层导致注射疼痛。
(3)、冷藏保存的胰岛素要室温回暖;
(4)、胰岛素的混匀:在使用混悬胰岛素(如中效和预混胰岛素)之前,应将胰岛素水平滚动和上下翻动各10次,使瓶内药液充分混匀,直至转变成均匀的云雾状白色液体;
(5)、排气:注射前要给针头排气,气泡混在胰岛素中,会导致注射剂量不准确,所以每次使用前及更换笔芯后均应排尽笔芯内空气。排气步骤:注射前,将剂量调节旋钮拨至2位,针尖向上直立,手指轻弹笔芯架数次,使空气聚集在上部后,按压注射键,直至一滴胰岛素从针头溢出,即表示驱动杆已与笔芯完全接触,且笔芯内的气泡已排尽。
4、注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掌握如下要点:捏皮、快速进针、缓慢注射药物、针头留置至少10秒后再拔出。
(1)捏皮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将胰岛素注射到肌肉层的错误。正确的捏皮手法为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提起皮肤。目测:当皮肤表面到肌肉间的推测距离短于针头长度时,捏起皮肤可以使该部位的皮下组织深度变深, 能够有效提升注射安全性。
(2)快速进针,角度很重要,倾斜注射可以预防胰岛素注射到肌肉层的错误。不同长度的针头,需要选择不同角度的注射方式;4-5毫米针头可选垂直注射,更长的针头应选45度倾斜注射;偏瘦的人或在四肢注射时,可采用捏皮和倾斜注射的方式。
(3)使用胰岛素笔注射在完全按下拇指摁钮后,应在拔出针头前至少停留10秒,以确保药物剂量全部被注入体内,同时防止药液渗漏。药物剂量较大时,有必要超过10秒。但胰岛素专用注射器内塞推压到位后,无需在皮下停留即可拔出。
5、了解胰岛素皮下注射的部位
首先注射部位要避开炎症,瘢痕,硬结部位。胰岛素要注射到脂肪层,避开肌肉层,因而要选择脂肪相对较厚的部位,例如腹部(除外肚脐周围)、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臂部外上侧。
6、胰岛素注射部位勿忘轮换
注射部位进行轮换,可以有效的减少皮肤硬结。腹部轮换方式为:在脐周十字划分四等份,一个区域注射一周,每次注射进针间隔1厘米。腿部轮换方式为:每条大腿上下分为两部分,两条腿共计4个区域。一个区域注射一周,每次注射进针间隔1厘米。臀部轮换方式为:横向将注射部位分为4个区域,一个区域注射一周,每次注射进针间隔1厘米。如果腹部注射时轮换可以避免硬结,就长期在腹部注射。如果在腹部轮换注射仍有硬结,可以加入其它部位注射轮换。
7、胰岛素注射后皮肤出现了异常怎么办?
胰岛素注射常见的皮肤不适为皮下脂肪增生(硬结)、疼痛、出血或瘀血。这些异常有可能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要注意预防。主要的预防方式为轮换注射部位、针头一次性使用、选择合适的针头及注意胰岛素温度。虽然大多数患者注射胰岛素都不会有什么不适。但在长期注射过程中,也会发现皮肤有时会出现异常。
8、如何减轻注射疼痛?
减轻注射疼痛要注意一下几点:
①未开封的胰岛素放至室温再使用;
②如果使用酒精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应于酒精彻底挥发后进行注射;
③避免在体毛根部注射;
④选用直径较小、长度较短的针头;
⑤每次注射使用新针头;
⑥进出针速度要快,推注速度宜慢;
⑦注射时应避免按压皮肤出现凹陷,以防止针头刺入过深而达到肌肉组织。
胰岛素的保存与携带
胰岛素为蛋白质类激素,其保存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未开封的胰岛素可以放置于冰箱冷藏室(2℃至8℃)保存,最好放在靠近冰箱门的位置。正在使用中的胰岛素不建议冷藏保存,可以在室温(25℃至30℃以下)保存30天左右,因为反复的温度高低变化也会影响胰岛素的效果;外出旅行时携带胰岛素应注意避免阳光直射,避免长时间震荡。
胰岛素不良反应与防治1.低血糖反应
饥饿感、头晕、出汗、烦躁、惊厥甚至昏迷。
随时准备含糖食物,严重者送往医院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
2.过敏反应
发生率低,局部反应,轻微而短暂。
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紫癜。
应用高纯度制剂或人用胰岛素,发生率明显下降。
3.注射部位反应
偶见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瘙痒、疼痛等,大多为一过性或暂时性的,在治疗过程中会自行消失。
若在相同部位注射多次,不注意区域轮换,常会出现皮下硬结、出血、瘀斑、感染、疼痛等异常现象,出现这种情况,要请医生进行专业处理和治疗,避免引起更大伤害。
4.胰岛素耐受性
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剂量超过100—200IU,持续48—72h者,即发生胰岛素耐受。
胰岛素注射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对策
●注射疼痛
许多病人害怕扎针疼,一看到针头,心里就犯怵。事实上,如今注射胰岛素用的都是专用注射笔,与之配套的针头也非常纤细,注射时几乎感觉不到疼痛,因此,大可不必担心这个问题。当然,如果一次性针头重复使用,针尖出现毛刺、弯曲和倒钩,则可能会引起注射部位疼痛。
处理对策
选择短且纤细的针头,尽量减少针头的重复使用,避免在皮肤有硬结的部位注射。
●低血糖
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副作用。轻者会引起心慌、出汗、头晕、手抖、瘫软无力;重者会导致意识恍惚、精神反常、行为怪异、昏迷乃至死亡。其发生与胰岛素用量过大、注射后没及时进餐或吃得太少、运动量增加但没及时加餐等因素有关。
处理对策
■ 充分协调好饮食、运动与用药三者的关系,生活规律,定时定量进餐,不随意增大用药剂量;
■ 要学会识别和处理低血糖,低血糖一旦发生,应立即补充含糖食物或饮料,重者应静脉注射葡萄糖液;平时身边要常备一些含糖小食品或饮料,以备不时之需。
●体重增加
一些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治疗后体重会有轻度增加,对此,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对血糖的吸收和利用,减少尿糖流失,并使多余的糖转化为糖原或脂肪储存起来,会导致一定程度的体重增加,但同时也说明临床治疗有效。
处理对策
■ 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极配合制饮食及运动治疗;
■ 采取联合用药,二甲双胍、阿卡波糖、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可以降低体重,将胰岛素与这些药物联用,不仅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可抵消后者引起的体重增加;
■ 尽量选择对体重影响小的胰岛素,如地特胰岛素(诺和平)等。
●胰岛素过敏
胰岛素过敏临床上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的皮肤瘙痒、红斑、皮疹及皮下硬结等等,这种情况多发生于使用动物胰岛素的患者,可能与动物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存在结构差异以及制剂纯度不高有关。由于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与内源性人胰岛素的化学结构完全一样,且杂质蛋白含量极低,故几乎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处理对策
■ 改用高纯度的人胰岛素或人胰岛素类似物;
■ 经常变换注射部位;
■ 酌情使用抗过敏药。
●皮肤感染
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起“红点”或有红肿。糖尿病患者皮肤出现感染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糖尿病患者组织含糖量高,这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温床”;其次,注射部位皮肤消毒不严格;第三,重复使用一次性针头及(或)使用过期变质的胰岛素等;此外,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和恢复能力都较差,使得感染容易进一步扩散。
处理对策
注射前洗手,彻底消毒注射部位皮肤,注意注射过程的无菌操作,尽量做到针头一次一换。
●皮下脂肪增生或萎缩
部分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会出现注射部位的皮肤隆起或凹陷,即皮下脂肪增生或萎缩,相比而言,皮下脂肪增生比萎缩更多见。
无论是增生还是萎缩均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进而导致血糖波动。一般认为,这两种情况多是由于长期固定在同一部位注射以及使用非纯化胰岛素所致。
处理对策
■ 尽量选择高纯度的胰岛素;
■ 注意经常轮换注射部位,除了腹部,其它可供注射的部位还有还有上臂外侧、大腿外侧等。
●皮肤出血或淤青
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针头损伤到皮下毛细血管所致。
处理对策
针头越细,发生出血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建议糖友尽量选择更短更细的针头。注射后按压注射部位5~10 秒钟,可预防出血。
●视物模糊
这种情况多出现于开始胰岛素治疗后不久。其原因是由于血糖迅速下降,影响眼晶状体及玻璃体的渗透压,晶状体内水分溢出导致屈光度下降,引起远视及视物模糊。
处理对策
通常无需处理,2~4周即可自行恢复。避免降糖速度过快可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
胰岛素性水肿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胰岛素治疗的初期,主要表现为颜面部及下肢水肿。其原因可能与胰岛素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钠、导致水钠潴留所致。这种由胰岛素引起的水肿是暂时性的,大多并不严重,通常会在一两周内逐渐自行消退。
处理对策
■ 低盐饮食,多可自行消退。
■ 个别水肿严重的患者可酌情口服利尿剂或停胰岛素,改用口服降糖药治疗。
●胰岛素性神经痛
这种情况临床比较少见,可以表现为肢端和(或)胸腹壁疼痛,症状出现相对较快,多发生于应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治疗血糖得以控制后2~4周内,一般认为与应用胰岛素后血糖降得太快有关。血糖平稳后,可逐渐自行缓解。
处理对策
在降低血糖时,需根据病情,掌握适当的速度降血糖,尽量避免快速血糖控制引发急性痛性神经病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