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和冰心认识吗(张爱玲为何说冰心)
张爱玲
民国多才女,每一个才女如同色彩斑斓的宝石那般闪耀,才华是她们引以为傲的光芒。
如果说冰心是温润的玉石那般洁白晶莹,那么张爱玲估计是夺目璀璨的红宝石,她热烈的光芒照亮了半个民国文坛。
这两人同样是出生名门望族,同样年少成名,冰心19岁开始登报发表诗歌,后来汇集出版了自己的代表作《繁星》、《春水》。
而张爱玲大学时期开始发表小说,以成名作“沉香屑三炉香”,让整个上海文坛注视到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冰心
但是当有人把张爱玲和冰心相提并论时,称为民国著名才女作家时,张爱玲却非常不屑,她说:“把我同冰心之流比较,我是不乐意的。”
张爱玲对冰心的不屑,或许是源于冰心的创作风格和思想观念的不认同。
在冰心的世界里,爱是统领一切的宗旨,她从小得到了充足的爱,从父亲、母亲、弟弟,以及成年后也接收到文坛前辈的关照。
最后又遇到了情投意合的伴侣,相依相伴走过半个多世纪,可以说,冰心虽然生逢乱世,却是在稳定而充满爱意的环境中长大。
冰心开始发表作品后,就如同其他民国作家诗人一样,冰心开始思考什么造就了大多数人的痛苦?以及怎么做可以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消除人们的痛苦?
冰心和父亲
冰心受原有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留学时受洗皈依基督教,让她坚信平等和博爱会消除大多数人的痛苦。
她认为只要人人都能做到平等和博爱,世界上就会没有战争的硝烟、黑暗的压迫、贫富的分化,人人都可以得到精神和肉体的解放,成为幸福的人。
所以倡导爱是冰心所有作品的主题,冰心的作品《繁星·春水》中,主要歌颂母爱、童真、自然,这三者也集合了世间的爱的种类。
母爱代表的是亲人之爱,童真代表的是孩童对世界的期待和爱,自然则是探讨人与自然的互相依存以及互相爱护。
冰心和家人
冰心出生于福州的谢家大宅,其父谢葆璋曾担任海军训练营营长,父亲是著名海军将领,谢家在福州本地算得上名门望族。
父亲同时也是清末著名的爱国将领,参加过甲午战争,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心。
父亲会带着冰心到军舰上,教她认识军舰上的各种设备,给她讲在海面上的生活方式,抱着她在军舰上仰望海面上的星空。
他偶尔也会在冰心面前流露出些许的哀伤,他对着年幼的冰心说:“中国有那么多的港口,现在只剩下烟台一个,其他都被外国占了。”
年幼的冰心感到父亲面对山河破碎的悲伤,她会紧紧抱着父亲,说:“等我长大了,我也要成为海军,把那些港口都抢回来。”
父亲这时会欣慰地拍拍冰心的头,夸奖她有志气。冰心是家中的第一个孩子,虽是女儿身,但其父非常开明,在封建的旧中国,把冰心这样一个女孩子当成男孩一样培养、重视。
冰心和林徽因
他给她请最好的私塾老师来家里上课,还不舍得让冰心裹脚穿小鞋,一直拦着冰心母亲给她裹小脚。
冰心的母亲担心冰心不裹小脚将来难以许配出去。但母亲也不舍得让她经历那么残酷的裹脚,便会刻意给冰心穿小一点的鞋,让她的脚不要长太大。
古灵精怪的冰心为了博得父亲的关注,便会走得一瘸一拐,装作穿小鞋脚痛。
父亲会心疼地抱着冰心,还大声对其母说:“以后千万不能再给她穿小鞋了。”
父亲是冰心眼中的高山和脊梁,支撑着冰心的精神世界,也是照耀着她童年的太阳,带领她着走向宽广的天地。
冰心
她曾为父亲写下诗篇:“父亲啊,我怎样爱你,就怎样爱你的海。”
而母亲则是冰心世界中的河流,温柔地包裹着她不让她受到一点伤害,给予她无尽的温柔和体贴。
她也为母亲写下诗篇:“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她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父母的性格、家庭氛围会默默塑造孩子的性格以及成年后面对世界的态度。
从这个角度来说,冰心的原生家庭让她变成了积极向上的人,而张爱玲则在家庭环境中,慢慢养成了对世界的悲观态度,最终影响着她的作品。
张爱玲幼时
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其父亲是晚清名臣张佩纶,其母是李鸿章之女李菊耦。
但到了张廷重这一代,他没有谋得一个足够体面的谋生的职位,并且个性爱玩,游山玩水,甚至吃喝嫖赌抽大烟都不亦乐乎。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因为看不惯张廷重十分消极的人生态度,她决意要离开张廷重去见识更为广阔的天地。
所以黄逸梵在张爱玲三岁时就和张廷重的妹妹一起去国外留学,留下了年幼的张爱玲和弟弟张子静。
张廷重
张廷重对于张爱玲当然也是疼爱的,他欣赏女儿的文学天赋,并且把年幼的张爱玲当作朋友那般一起谈论文学艺术。
张爱玲读完了《红楼梦》打算拟写一本《摩登红楼梦》,大概是把原书中的人物的生活环境换成他们自己那个时代。
张廷重看着女儿稚嫩的文笔写下的第一本小说,他十分欣喜,还非常正式地为这本《摩登红楼梦》拟定章回目。
但是张廷重对女儿的疼爱没有让他振作起来,改变自己,采取更积极的人生态度。
张爱玲生母黄逸梵留学归来,本来考虑着两个孩子,打算重新回到家庭,与张廷重好好过日子。
但张廷重依旧纵情享乐,封闭在自己的世界,偶尔追忆着家族过去的荣华风光,但丝毫不肯接受外界的新事物,也不愿意对现状作出改变。
黄逸梵
黄逸梵又在国外接受了太多西方先进思想的洗涤,她与张廷重已经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并且两人经常争吵,她终于狠下心与其离婚。
但在张廷重看来,黄逸梵是受了外界那些花花思想的蛊惑,“学坏了”,不在家里照顾家人孩子,每天去洋舞厅跳舞,去咖啡馆喝下午茶。
黄逸梵的离去在张廷重看来是一次严重的背叛,这种背叛伤害了他传统的作为一家之主的尊严。
在那之后,他生活更加消沉,脾气变得越发阴郁,喜怒无常,有时在书房里独坐一下午,有时又突然暴怒,摔东西骂人。
张爱玲和弟弟
父亲的消极和堕落在女儿心灵中蒙上了一层苍凉而悲哀的浓雾,让张爱玲对未来的方向充满了迷惘和无所适从。
她曾在文章中说:“坐在父亲的书房里,天边昏黄的暮霭斜照进来,给我的感觉就是不断沉下去,与周遭的世界,不断沉下去。”
不久张廷重又迎娶了孙用蕃,在迎娶孙用蕃后,这两人经常家吸食鸦片,吞云吐雾,继母看不惯调皮的弟弟,经常教唆父亲打他。
每次看到弟弟被打,张爱玲都会跑回自己的房间哭泣,一方面是心疼弟弟,另一方面则是感觉原本和父亲非常亲近的关系,被继母强行插进来。
继母孙用蕃
而继母也的确在慢慢催化着张爱玲和父亲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张爱玲与父亲决裂。
导火索是张爱玲曾对父亲说要去姑姑家小住,而没有把这件事告知继母孙用蕃。
孙用蕃感觉张爱玲不把她这个长辈放心上,便伸手打了她一巴掌,张爱玲本能地想回手,却被佣人拦住,孙用蕃却转身就去告知张廷重张爱玲打了他。
结果张爱玲被暴躁的父亲一顿毒打外加软禁,期间患上了痢疾差点性命不保。最后张爱玲深夜逃出了这个监牢一般的家庭投奔了母亲。
父亲偏心继母,对张爱玲的毒打和幽禁如同扎在她心底的一把刀,刺向了她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让她残忍地明白,原来最亲近的人可以这样无情冷漠。
孙用蕃
而在母亲家里的日子,无疑是扎在她心中的另一把刀,她原本对母亲抱着“罗曼蒂克式”的感情。
母亲在她心中一直如同伊甸园中的女神那样完美无暇,自母亲抛下她和弟弟远赴英国,她就时刻想念母亲。
当她在家中受到继母的薄待,父亲的冷遇,她更是时时刻刻不渴望母亲的温暖。
但当她真的奔赴到母亲身边,又切身体会到真挚的亲情在惨淡的现实面前显得那么无奈。
现实就是母亲与父亲离婚后,收入有限,如果仅仅供她自己用,那也绰绰有余,如果再负担张爱玲的学费和生活费,就显得捉襟见肘。
张爱玲的母亲不是像冰心的母亲那样的传统女性会把孩子的需求置于自身之上,冰心的母亲可以为孩子付出自己的一切。
张爱玲
但张爱玲的母亲还是会优先考虑自己的生活品质,当感觉张爱玲的出现让她的生活没有那么阔绰和悠闲,而张爱玲又无法被她改造成她喜爱的名媛淑女时,她对张爱玲的亲情不知不觉淡了。
而张爱玲是一个敏感而高傲的人,她铁定可以觉察到母亲因为经济的因素逐渐对她不满。
她那时就下定决心:“将来如果挣得了许多钱,就去换成一个小金条,装在香槟色礼盒里,还给母亲。”
父亲的暴躁和冷漠,母亲的现实薄凉,让张爱玲对于世间的亲情不再抱有幻想,她开始习惯用冷眼看待世界。
在她日后写就的很多作品中,人与人之间,尤其是至亲至爱的人之间,永远在互相伤害、互相折磨,人与人之间的所有感情在永恒的利益和自私的人性面前,变得这般脆弱。
张爱玲中学和同学合影
比如《金锁记》,母亲曹七巧看不得自己的女儿得到幸福,千方百计拆散女儿的姻缘,直到女儿堕落成和自己一样,整日靠着大烟混混度日。
比如《第一炉香》葛威龙自以为真挚的爱情在乔琪乔眼里,只是用来包养自己并且为自己谋得利益的工具,他还和姑妈商量着等葛威龙年老色衰就甩了她。
比如《心经》女儿爱慕着自己的父亲,并把一直默默关心自己的母亲视作情敌一样的存在,但父亲最后又与女儿的同学走在一起。
张爱玲的作品中那些不断重复的亲人反目成仇、爱人背叛欺骗的故事情节无不体现着她在原生家庭受到的影响。
张爱玲
可以说张爱玲和冰心的成长环境是相似又相反的,如同一体两面,是晚清富贵人家走向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
张爱玲的家庭氛围一直阴沉向下,滋生出世间的诸多仇恨和背叛,而冰心的家庭氛围则一直昂扬向上,迸发出高尚的情怀理想。
她们二人的文学创作也是基于彼此生长的环境,张爱玲文风辛辣,犀利,字字句句透着繁华落尽的苍凉和人事变迁的无奈。
而冰心的诗歌和散文是那般清澈无暇,如同山泉水那般甘甜纯净不受世间的污浊感染。
张爱玲故居
张爱玲如同一个历经沧桑的老妇人,她与家人决裂,孤身流浪,早已习惯冷眼看待世间的悲欢,在她的世界里,冷漠和疏离是人类社会的本质。
而冰心如同不曾经历残酷风霜的少女,不曾孤身踏入苍茫的世间,她在自己家舒适美丽的花园里大声朗诵着“爱”的诗篇。
当张爱玲不断听到冰心这些“爱”的诗篇,并且她得知冰心主张的是如果人人都充满爱,世间会变得和平美好。
这时她很难不嗤之以鼻,对于她一个没有得到过真挚的爱也不相信爱的人来说,冰心对爱的宣扬让她觉得难以理解。
冰心婚礼
这时又有人把她们两人相提并论,等同于认为她俩的创作在同一水平,张爱玲才会忍不住脱口而出:“把我同冰心之流比较,我是不屑的。”
张爱玲也不仅仅把自己经历的写进作品中,她还会观察周遭的人,观察她们过着什么生活。比如家里的老妈子、丫鬟、邻居家待嫁的闺女。
这些人身份不同,却有相似的痛苦和困境,他们是不幸的大多数,他们的问题不能简单通过冰心所言“信仰爱”得到解决。
张爱玲认为冰心的作品流于表面,没有探讨出造成人们的不幸生活的真正原因,用爱解决一切问题的论调也显得过于粗浅。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虽然冰心作品更受主流文坛的青睐,《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小桔灯》都被逐渐列为儿童阅读必读书目。
不过一开始冰心的作品并非特意面向儿童,但却被推向儿童,或许也说明,冰心的作品洁净有余,但深度不足。
张爱玲弟弟张子静
但是张爱玲的作品获得了更加广泛的读者喜爱,甚至掀起了一股股“张爱玲热”,多篇佳作被改编成电影,那些点破人生道理的金句广为流传。
相比于冰心,张爱玲体验过更加残酷的世间,同时这也是更加真实的世间,她笔下的故事,虽残酷,但是读者能找到与现实的连接,体验到残酷中的真实。
张爱玲
毕竟真实的人性,往往就是千疮百孔的,真实的世界,不幸者总是占多数,更何况是民国那样的乱世,像冰心这般生活在完美家庭的人,太少太少。
绝大多数人是生活在张爱玲笔下的世界,充满着封建制度的压迫,外国侵略的炮火,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出卖。
好的文艺作品,需要反映真实的世界,哪怕真实的世界是残酷的,因为唯有真实,才能真正扣动读者心弦,在读者心中引发共鸣。
张爱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