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诗圣杜甫李白(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大唐天宝十一年 (公元752年),杜甫创作了《前出塞》九首,其中的第六首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可谓家传户诵的名篇。
汉军对付游牧民族,没有骑兵的话,只好靠强弓硬弩
有人认为诗人是看到哥舒翰征伐吐蕃,吐蕃军死伤惨重而发出的感慨。那时的大唐,兵威尚盛,但战争,还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天宝八年(749年)六月,哥舒翰统领陇右、河西及突厥阿布思之兵,向石堡城发起进攻。吐蕃凭险据守,唐军进攻多日,伤亡惨重。哥舒翰大怒,限三日内破城,否则斩杀攻城先锋官副将高秀岩、张守瑜。三日后,唐军占领石堡城。大唐以此为契机,步步进逼,全部收复了九曲部落,吐蕃东进的跳板被拆掉了,唐军在河西、陇右的战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到了天宝十三年,大唐与吐蕃的分界线已经推进到青海湖至黄河河曲以西一线,“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哥舒翰不愧为名将。天宝九年,南诏王阁罗凤反,陷云南郡。天宝十年(751年)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攻南诏,死者六万。同是这一年,高仙芝击大食,败绩。安禄山讨契丹,败绩。这段时间内,战功最大的,当属哥舒翰了。
一将功成万骨枯。朝廷里帝王将相好大喜功,而百姓却苦不堪言。 杜甫慨叹,应该是慨叹战争给军民带来的苦难。杜甫应该是没在前线,据记载,从天宝六年到天宝十三年,杜甫一直在长安和洛阳。天宝十一年,杜甫四十一岁,人在长安。这年冬天,高适随歌舒翰入朝。杜甫与高适情谊深厚,二人相会,离别时曾作诗送别。杜甫对将士们边关作战生活经验很可能是听高适讲的,当然也可能从其他一些渠道得知,但从高适处得到的肯定更为详细,毕竟高适随哥舒翰征战前线,文学水平又高,更善于描述。不知这《前出塞》是在见到高适之前还是之后写的,从诗中反映出的是诗人对对外用兵的不同看法。
这时的大唐,精锐部队战斗力尚盛。但朝廷上下,已危机四伏。这十月,李白北上幽州,他看到边地人民的骁勇善战,但同时也看到安禄山的野心,很可能要发动叛乱。李白登黄金台痛哭,旋即南下。天宝 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十年战乱使帝国从盛世走向衰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