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和谁有私情(贾宝玉的三次私访)

贾宝玉和谁有私情(贾宝玉的三次私访)(1)

贾宝玉是贾府的宝贝,自从他在荣国府降生之后,就得到了上自贾母、王夫人,下到丫鬟婆子几乎贾府所有人的保护和关爱。一般情况下,他是不能私自出门的。王熙凤过生日那一天,贾宝玉没有向任何人请假就带着茗烟出去祭拜因她而死的金钏儿,贾府里差一点没闹翻了天,把贾母急得要骂人打人。

可是,因为贾宝玉的性格自由放任,他还是没有经过允许,私自见了三个人,在他的生命中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次私访薛宝钗

贾宝玉和谁有私情(贾宝玉的三次私访)(2)

第八回,贾宝玉去宁国府看戏,到晌午贾母就回来了,贾宝玉送贾母回来之后,想起了薛宝钗在梨香院养病,就想去看看。为了避免被他父亲碰上,宁愿绕得远一点。

来到梨香院,发生了两件事,一是“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金玉良缘”的说法从此在荣国府里流传开来。二是“探宝钗黛玉半含酸”。林黛玉和贾宝玉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二人世界被打破,从此不再平静。

贾宝玉的这一次突然造访,让薛宝钗内心很是高兴,因为她们在进京之前就知道金锁必须和有玉的婚配。精明的薛宝钗可不会放过这个绝好的机会。

当贾宝玉进到她房间的时候,她一方面让丫鬟莺儿去倒茶,一方面迫不及待地提出要看贾宝玉的玉。因为这块玉对薛宝钗来说很重要,关系到她未来的幸福。在此过程中,丫鬟莺儿的表现有点奇怪,她不仅没有去倒茶,还不住地插话。

莺儿第一次插话是在薛宝钗小声念了贾宝玉玉上的字之后,她说听着这玉上的字和她们姑娘金锁上的字是一对儿。

贾宝玉好奇,就提出要看薛宝钗的金锁。宝玉念着金锁上的字,就随口说了一句:

“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

丫鬟莺儿再一次插话说金锁是一个癞头和尚给的,宝钗不等说完就嗔她去倒茶,这是第三次让莺儿去倒茶。

莺儿作为薛宝钗的丫鬟,按说不该这么不懂礼貌。贾宝玉来到梨香院探视,是贵客,薛宝钗无论如何都应该在礼节上周全,倒茶让座是最基本的。可是,丫鬟莺儿竟被指使了三次才去倒茶。

只能说这是她们主仆二人布的一个局,目的就是通过莺儿之口,把“金玉良缘”的话说出来,因为只有丫鬟说了才合适,而且话还得说得恰到好处,点到为止。说明了以后不好相处,因此当丫鬟说到金锁是个癞头和尚送的,必须錾在金器上的时候,薛宝钗及时打断了莺儿的话。

等这一切都进行完了,林黛玉也到了。

贾宝玉和谁有私情(贾宝玉的三次私访)(3)

自从薛宝钗进了贾府,林黛玉就没有了安全感,她总担心贾宝玉会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这次贾宝玉私自来梨香院探视薛宝钗,林黛玉一定是觉察到了宝玉的行踪,才及时赶来搅局的。“半含酸”的心态使她说话听起来有点刻薄,可是,薛宝钗来到贾府之后的影响使黛玉感到了威胁。

本来宝黛的二人世界平静如水,现在突然来了个薛宝钗,又深得贾母、王夫人以及丫鬟婆子们的喜欢,这让林黛玉一下子失去了平衡。所以她才盯紧了宝玉,尽量减少宝玉和宝钗二人单独相处的机会。

之后就是薛姨妈安排家宴,招待宝玉和林黛玉。宝玉的奶妈李嬷嬷要阻止宝玉喝酒,一是薛姨妈打包票,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二是林黛玉也极力怂容宝玉尽情地喝。

期间,宝玉要喝冷酒,宝钗劝他说酒热了才不容易伤身。宝玉就听了宝钗的话。黛玉心里虽不是滋味,但没有反驳的借口。偏巧这时候黛玉的丫鬟雪雁奉紫鹃之命来给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借此机会奚落宝玉一番:

“也亏你倒听她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

聪明的宝玉又岂能不知道林妹妹的指桑骂槐,可是当着大家的面,宝玉也只能嘻嘻笑了两声了事。

宝黛二人一起从薛姨妈处出来,到了贾母处回报之后,各自回房。因为宝玉喝多了,黛玉不放心,又亲自来看。看到宝玉和晴雯在那里贴斗方,不妨事的,就悄悄走了。宝玉还在那里让黛玉茶呢。

因为这次李嬷嬷的失职,没能阻止宝玉喝酒,也没有陪伴宝玉一起回来,再加上李嬷嬷吃了宝玉从宁国府拿来给晴雯吃的豆腐皮包子,又喝了宝玉让茜雪泡的枫露茶,李嬷嬷就被提前安排退休了。宝玉喝多,贾母明知道责任在薛姨妈身上,但板子却不能打在亲戚身上,只能拿身边的人开刀。

贾宝玉的这次梨香院之行,第一次知道了“金玉良缘”的话,从此这个话就在荣国府里上下传开了。而且这个话一直影响着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感情。他们两个之间的每一次口角,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的。

第二次私访袭人

贾宝玉和谁有私情(贾宝玉的三次私访)(4)

故事发生在第十九回,元妃省亲是元宵节的晚上,之后大家又忙了两三天才收拾完了。袭人就被母亲接到家里吃年茶。袭人不在家,宝玉心里空唠唠的,到宁国府看戏也没有兴趣。于是就带着茗烟私下去了袭人的家。

一个主子私自到下人家里去,这是不合规矩的。

宝玉来之前,袭人的母亲和哥哥正和袭人商量要把袭人赎出来的事,偏偏这个时候宝玉来了。这不仅让袭人感到意外,更让袭人的母亲和哥哥感到意外。

袭人不是贾家的家生子,她是被贾府买来的丫鬟,最初服侍过贾母和史湘云,后来贾母把她和晴雯一块儿给了宝玉。袭人有个痴情的想法,就是服侍谁就把所有的心思用在谁身上。在服侍宝玉的过程中,在奶妈李嬷嬷的培养下,袭人逐渐成为了贾宝玉的首席丫鬟,就是丫鬟们的领班。

但袭人可不满足于只当一个领班,她的目标是做姨娘。于是她用尽心思舍身谋求上位,这才有了贾宝玉的初试云雨。

有了一次肌肤之亲之后,袭人服侍宝玉更加尽心尽力;而宝玉对袭人也格外依赖。

这次宝玉突然到袭人家里造访,一下子就让袭人的母亲和哥哥明白了袭人不愿意赎身的原因。他们自然希望女儿能有一个更好的前程,如果能如愿以偿地做了姨娘,那一家人的命运立刻就会改变。

宝玉的这一次私访袭人,让袭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袭人用尽心机,一方面用心服侍宝玉,另一方面和宝钗结盟,打压林黛玉。

袭人还以女主人的口吻在薛宝钗面前发牢骚,说宝玉一天到晚不着家。还当着宝玉、史湘云的面,说林黛玉的坏话。

为此,她和晴雯吵架,并在宝玉挨打之后,到王夫人那里告状,成为王夫人安插在宝玉身边的卧底。作为回报,王夫人提高了袭人的待遇,按准姨娘的标准领取工资。在她母亲死后,袭人回家为母亲发丧,也是按照姨娘的标准来做的。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宝玉娶了宝钗之后,还是把她给赶了出来,想做姨娘的美梦终于破碎。

第三次私访晴雯

贾宝玉和谁有私情(贾宝玉的三次私访)(5)

贾母房里的傻丫头在大观园里头捡到了一个绣春囊,被邢夫人看到,就拿它给了王夫人。邢夫人的意思是你王夫人是荣国府的实际管理人,大观园里住的除了宝玉都是女孩子,现在园子里竟然出现这种东西,看你怎么给大家一个交代。

王夫人被将了一军之后,就接受了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抄检大观园的建议。同时,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还说了晴雯许多坏话,让王夫人立刻把那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点像林黛玉的丫鬟的所作所为串联了起来,并马上派人把晴雯喊来,劈头盖脸地训了一顿。

之后,就开始连夜抄检大观园。王夫人并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危害,她这样做一是想洗凊自己的责任,二是想借机查一查宝玉身边有没有违禁物品,好为下一步清理怡红院提供证据。

抄检大观园是第七十四回的事,到了第七十七回,王夫人腾出手开始整顿大观园,亲自带人到怡红院,赶走了病中的晴雯以及芳官、四儿等丫鬟。

晴雯本是贾母的人,王夫人在没有请示的情况下先斩后奏,快刀斩乱麻地处理了她认为可以影响宝玉名声的几个丫鬟。晴雯的身上有黛玉的影子,所以宝玉和黛玉之间传递信息多让晴雯去跑腿,比如送旧手帕。这次晴雯被赶出来的时候,狠心的王夫人连晴雯的衣服都不让带。

晴雯受到如此对待,宝玉心如刀绞,可在王夫人面前,他也不敢吱声儿。等王夫人走后,才吩咐人把晴雯的衣服打包给她送过去。然后避开袭人等人的视线,找了个理由到晴雯的临时住处去看望她。

因为晴雯被赶出来的时候还病着,出来之后又没有亲爹亲娘照顾,连喝口水都没有人给端,病情越来越重。

宝玉来的时候,晴雯已经病入膏肓了。见到宝玉,晴雯有太多的话要说,她不明白自己清清白白做人为什么就落得如此下场,不就是自己长得好看一些吗?又没有去勾引宝玉,为什么被骂作“狐狸精”?

如果说晴雯对宝玉没有想法,那是不对的,只不过她不想耍手段,她想通过自己的心灵手巧和聪明伶俐赢得宝玉的心。然后水到渠成地成为宝玉的姨娘。

可是王夫人却看不上她,认为袭人麝月这些笨笨的丫鬟倒好。既不顾宝玉的感受,也没有经过贾母的同意,就私自做主赶走了晴雯。

晴雯这次见到宝玉之后不久就死了,她的遭遇曹雪芹是这样概括的: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

在王夫人的眼里,“风流灵巧”就是错误。而晴雯的火爆脾气也使得她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她得罪的那些人在关键时候落井下石,最终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

贾宝玉和谁有私情(贾宝玉的三次私访)(6)

晴雯的死,对宝玉的打击是很大的,他为晴雯专门写了一首长诗《芙蓉女儿诔》,借以表达对晴雯的怀念。在宝玉的心里,晴雯就是“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姊娣悉慕媖娴,妪媪咸仰惠德”。

可是如今晴雯被驱逐,生病得不到救治,在外面几天就死了。宝玉不能对他母亲王夫人怎么样,就把内心的怨愤记恨在袭人身上。他开始怀疑袭人,并逐渐疏远袭人。

最终在宝玉结婚之后,袭人也被赶走。或许这就是袭人的宿命,一心想办法算计人,最终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