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覆水难收(司马相如读书长卿山)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辞赋家。一篇《子虚赋》,成就了司马相如在西汉盛世时崇高的文学地位;一首《凤求凰》,让一段古老的爱情故事传为佳话。

司马相如覆水难收(司马相如读书长卿山)(1)

相传,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汉武帝刘彻读了司马相如《子虚赋》后,便召他进京 (长安)。时在成都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新婚不久,夫唱妇随,如胶似漆。司马相如奉诏进京,爱妻难舍难分,送了一程又一程,渐行至梓潼县境,驻足蚕婆山下,抬眼一望,只见蚕婆山状如秀眉,形似螺髻,层林冠盖,松柏千章,见鸟语啁啾,山花飘香,山间雾霭,时浮时散:山下潼水潺潺,轻舟点点,渔歌对答。隔江向北望去,目光尽处,进京的绵绵长路掩隐在森森古柏覆盖下的七曲山中,二人不禁声声叹息,抬步徐徐登上蚕婆山,相拥来到山间古庙,夜深人静,思绪万千,毫无倦意,不禁展卷夜读,通宵达旦。清晨鸟语花香,清风徐徐,令人神清气爽。司马相如不禁感叹道:“实乃读书圣地也。”于是便停留下来,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动身进京。

司马相如覆水难收(司马相如读书长卿山)(2)

唐玄宗李隆基因避安史之乱,逃入梓潼时听闻了这个传说后,便以司马相如的字—— “长卿”敕封蚕婆山为“长卿山”。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清代刑部尚书王渔洋都有诗词题咏其事。

现存 “长卿石室”,凿于长6米、宽5米,距地面1.2米的石壁上。石门用青砖砌成,圆拱形顶,敛口,高2.5米、宽2.1米、深2.4米,石室后壁阴刻汉隶 “长卿石室”4个大字,无錾刻时间。室前左石壁上刻有清末人的诗句。左壁诗句为:“书岩本是读书台,司马长卿锦城来。长门赋献身荣贵,前人已去今又开。”右壁诗句是:“七曲弯环九曲水,奔流暗锁青山嘴。虹桥一道通紫气,中有来脉润梓里。”

司马相如覆水难收(司马相如读书长卿山)(3)

1985年6月,司马相如读书的“长卿石室”被梓潼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相如覆水难收(司马相如读书长卿山)(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