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涨水从哪来(是我国洪水最为凶猛的支流)
长江及各支流最大洪峰数据
很多人对汉江是不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存在争议,毕竟好汉不提当年勇,曾经的流域面积第一和长度第一都不存在了,现在汉江这两个关键指标都是第二,而流量和年净流量这两个关键指标都在前五名之外,现在说她是第一,岷江第一个不服,嘉陵江第二个不服,甚至湘江和雅砻江都想出来嘚瑟一下。
但是汉江还有一个杀手锏——跟洒家比洪峰,你们在坐的谁敢出来一战?就算岷江、雅砻江有很多次堰塞湖崩溃造成的洪水,但是这样的洪峰跟下游的河谷耗不起啊,1933年的岷江和1967年的雅砻江都发生过堰塞湖溃坝,堰塞湖刚崩溃的时候瞬间洪峰都超过50000m³/s,但是到了都江堰和攀枝花,分别都只剩下10000m³/s出头,不值一提了。
汉江流域示意图
武汉南岸嘴,汉江汇入长江
风调雨顺之外,汉江总酝酿着特大洪水很多人会说,汉江发洪水?你是过来搞笑的吧?都说: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又说“千里长江,险在荆江”,伟人也说“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这三句千古名言说的分别是黄河、长江、淮河(淮河的病根是黄河留下的),根本没有汉江什么事情,没事不要瞎BB。但是山人要告诉大家,凡事不能只看表面,我们用历史证据说话。
据统计,降雨类型(仅仅是指下暴雨带来的洪水,而不是堰塞湖崩溃、大坝崩溃、冰川湖崩溃、凌汛的洪水)的洪峰中,全国能达到50000m³/s的主要河流只有长江、珠江(西江)两条大河,放眼世界,也不到15条。这两条大江足够宽广,绝大多数时候都能够承受如此大规模的洪水。比如长江下游南京至江阴段,江宽2-5公里,主流深20到50米,应付85000m³/s的洪峰都不是难事。
能达到这个流量的支流有三个,分别是汉江、嘉陵江、岷江!嘉陵江和岷江下游坡降是汉江三到五倍,且有一大半是峡谷地形,所以行洪能力强,洪水也不容易在丘陵地区大规模泛滥成灾。而汉江下游数百公里的江宽仅仅300多米,坡降又只有十几米,平时应付10000m³/s以上流量的洪峰都战战兢兢。
比如重庆主城区建筑物主要分布在海拔190到250米之间,而嘉陵江江面高度大部分保持在海拔165到190米之间,宽度跟长江差不多,应对30000m³/s的洪峰都不是难事。而汉江下游天门至武汉,汉江江面海拔高度是15到33米,而且大部分城市中心区的海拔高度是20到30米。如果不是大堤保护,稀松平常的洪水也能让汉江变成地上悬河,一旦爆发特大洪水,堤内堤外高差5到10米,形势必然危如累卵。
2016-07-18,汉江下游杜家台分洪区内通顺河周家墩民垸昨溃口
洪水来临的汉北河,大堤内外高差七八米,局势危如累卵
上边几段话简单来说的意思就是——汉江流量变化大,两岸人口多,河道狭窄流速慢。
流量变化大的河流很多,比如西部的内流河,以塔里木河为例,干旱的时候断流,流量为零,洪水的时候流量几千,算一算比值,那是无穷大,但是内流河中下游都有足够宽的冲积扇和洪泛区,随便都宽公里到几十公里,两岸也没有居民,所以沙漠隔壁的老百姓还希望这些沙漠河流多发大水呢,对当地气候和植被有好处。
两岸人口少就无所谓了,比如热带雨林或者北极寒带的河流,沿途大部分是无人区,怎么泛滥也不影响经济发展。两岸人口多的河流也很多,所以这些河流一直以来都是防洪的重点,比如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密西西比河中下游等等。当然不防控也行,比如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涨水了就让它涨好了,老百姓泡在水里就行了,是死是活只能听天由命,反正也没足够的钱和技术力量去处理。
河道狭窄流速慢的河流真不多,因为正常情况下,狭窄的江河(小水沟、小溪流之类的流量太小不能算了)多半地处峡谷地区,流速比较快,比如世界第二大河刚果河下游,有著名的利文斯顿激流,河道很窄,但是河中深槽的水深有100到200米,流速也有4-7米。其他的比如亚马孙河、鄂毕河、叶尼塞河等等,中下游都有十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宽的洪泛区,流速慢没有问题,自有的泛滥开就行了。
因为这三个条件制约,导致汉江全流域都是防洪的重点,无论是上游的山溪性洪水,突然性的陡涨陡落,还是中下游的夺河性洪水导致泛滥成灾。数千万沿江百姓千百年来都因为这条大河从生到死、起起落落。
20160721汉江支流汉北河溃口
2016年8月汉北河胡市镇漫堤
上游最大的洪水受害者——安康按照河段划分,汉江自河源到丹江口都是上游,全流域有几十个县市。几乎都在汉江的山洪中遭遇过损失,但是要论最为惨重的,那必定是安康市无疑了。
安康这个地名很安逸,1700多年前(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得名“安康”,改安阳县为安康县。然而多年来,依山傍水的安康并不安康。仅仅在2019年之前,安康共有10个区县全部都是国家级贫困县,曾经有人笑话某个安康下面某个汉水之滨的小县:山上没大树,地里没肥土,养猪像养羊,腰还没腿粗。
一个初来乍到的人怎么看这里也是山清水秀,为什么搞成了穷山恶水的模样?主要是洪水灾害实在太频繁了——安康市容易爆发洪水的原因是北依秦岭,南靠大巴山,汉水横贯东西,暴雨时上游来水多,由于自己也是盆地,四周汇水也多。安康下游却是峡谷,汉江高水位时容易产生壅水效应,导致排洪的速度却不是特别快。特大洪水的时候沿江内涝就非常严重了。
根据历史记载和调查成果,安康自十五世纪初到2020年的600多年间,遇到决城墙,破堤防,房屋大量倒塌的历史性大洪水(即调查洪峰流量达到27000m³/S以上的洪水),共发生过18次,平均约33年一次。其中,达到水漫城池,全城片汪洋,房屋坍塌殆尽,人口大量死亡的历史特大洪水(即调查洪峰流量达到31000m³/S以上的洪水)共有如下10次:
1416年(明永乐十四年);1472年(明成化八年),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1674年(清顺治四年),1693年(清康熙三十二年),1724年(清雍正二年),177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1852年(清咸丰二年),1867年(清同治六年),1983年7月31日。
你要问古代人怎么知道洪水有多大的?山人告诉你,古代大部分人生活单调且困苦,尤其是对苦难的记忆很深刻、很认真。他们会在洪水最高的时候找没有倒塌的建筑或者大树上刻上痕迹,然后在水退之后树碑立传,成为县志、州府志的一部分。
看官们会好奇为什么明朝之前的县志、州府志记载大部分都没了?那是因为宋元期间长达100多年的战乱对国家的破坏实在是太大了,就像我国调查明朝之前的族谱一样,那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很多时候如果没有皇帝钦点保存(孔姓、孟姓等),其他的都在战乱中遗失了。剩下来的资料,经常只有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被保存在国家级的历史资料或者文人墨客的日记传记里了。
汉江安康段枯水期,市民在河滩里打牌
安康河段枯水期,汉江宛如小溪
从1583到1983,四百年一轮回的安康洪水根据各地县志记载,安康汉水洪峰量最大的为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调查流量达40000m³/s,是安康近千年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也是安康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水灾。这次洪水冲毁老城,溺死5000余人,阖门全溺者、无考者未计算在内。这次洪水也是陕西历史上有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洪灾,灾后被迫在城南赵台山下修建新城。
清顺治四年(1647)又在原城基础上建城,称为老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和四十五年(1706),又迭遭洪水为患,被迫再次迁居新城,清嘉庆十三年(1808)再次重建老城,恢复城堤,防范洪水。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400年之后,安康城再次遭遇灭顶之灾。1983年夏,安康地区阴雨连绵。7月上中旬,陕南普降大雨、暴雨,降雨量大都超过正常雨量的1至2倍以上。
以7月份为例,石泉降雨404.6毫米,是同期正常雨量183.7毫米的2.2倍。宁陕降雨337毫米,是正常雨量199.4毫米的1.7倍;紫阳县芭蕉口降雨495毫米,是正常雨量189.6毫米的2.6倍。淫雨霏霏之下,洪水初露峥嵘。7月31日以前,汉江洪水已两次超过警戒流量。一次是6月25日,流量为8980立方/秒,一次是7月22日,流量为18300立方/秒。
从7月28日到8月1日,暴雨中心又集中在宁陕、石泉、紫阳和汉中地区的西乡、洋县一带。降雨强度更大,仅7月31日1天,石泉降雨119毫米。
7月31日18时,汉水以每小时0.75米的速度上升,很快淹过桥面,切断安康城南北通道。20时20分,汉水洪峰在漆黑中汹涌越过城堤。到8月1日1时,安康汉江流量达31000立方/秒,最高水位259.30米(老吴松高程),最大涨高19.4米,高出安康老城防洪堤1至2米。洪水从东、北、西三面迅猛灌入安康老城。洪峰巨浪自东而西,排山倒海般地摧毁房屋、电杆、大树,吞噬生灵。全城陷入汪洋,近两万人被水围困在高楼屋顶上。
本次洪水水位为百年来最高。洪水来得快,退得更快,当日6时,汉江水位下落0.75米,12时又下落3.5米。由于退水迅猛,浸泡松软的大堤根基被洪水掏空,没有洪水侧向压力支撑,大堤纷纷向江中崩塌,安康东堤南端,北城东头和大桥以西各段,堤身坍塌崩溃。
安康城区18000户,89600余人受灾,870人丧生。老城及部分郊区被淹3.2平方公里,水毁房屋3万余间。70个单位失去工作条件,17000余名学生无法上学,经济损失约4.1亿元。
1983年7月31日汉江洪峰已经平了安康桥,当晚洪水漫过桥面
1983年7.31水灾后的安康
汉江下游第一个重度受害者——钟祥汉江自湖北丹江口以下为汉江中游。江水冲出山区进入丘陵地区,河道突然变宽,泥沙开始大量沉积——从丹江口大桥的不足1公里变为下游的2到3公里,最宽处是老河口市王甫洲(望夫洲),有5公里。在襄阳汇入唐白河之后,泥沙含量再次大增,襄阳至宜城的汉江河道依然有2到4公里宽。洪水来临,宽广的河道有足够的空间让洪峰驰骋,但因为河流坡降还算足够,江水流速较快,所以主河槽基本能够保持稳定。因此,汉江中游的洪水虽然凶猛,但是破坏程度还不是特别严重。
汉江自湖北钟祥皇庄以下为下游。随着汉江自鄂北丘陵岗地进入江汉平原,河流缺少坡度导致流速越来越慢,沉积在江底的河沙越来越细(颗粒越来越小),泥沙抬高河床之后,河槽主流就变得飘忽不定,四处摆动。河槽移走之后,沿江居民就在新产生的肥沃江滩上修建圩堤和民垸,广泛开垦种植,时间一长,逐渐形成村镇乃至城市。
因为多年开垦和泥沙淤积,汉江下游河道收窄到500到1000米,而在潜江至汉口270多公里的河道,大部分不足400米。过度狭窄的河道导致洪水季节宣泄不畅,多次决口泛滥成灾。
而汉江下游第一城钟祥,就饱受汉江泛滥之苦——钟祥位于湖北中部,境内的汉江横亘全县。为了防洪,河堤分布在汉江左右两岸,受汉江主流摆动影响,多处大堤迎流顶冲,每遇水涨时有溃决,历朝历代屡废屡修。
据史料记载,汉堤从明朝嘉靖时期到民国二十四年共有60次溃口,其中从明嘉靖二十六年至崇祯九年(1547—1636年)的90年中,有9年溃口,平均10年一次;从清朝顺治四年至光绪二十一年(1647—1895年)的249年中,有47年溃口,平均5年一次;从民国七年(1918年)至二十四年(1935年)的18年中,有4年溃口,平均4.5年一次。
最严重的是1935年7月7日,钟祥汉堤在洪水冲击下全线崩溃,河水一泻千里。由于汉江多处改道,泥沙淤积二十多里,导致汉堤无法修复而被废,之后钟祥出让200多平方公里洪水之后的沙地和沼泽,作为洪泛区,在区域外新建了遥堤。
1935年7.7大水两年之后,受到汉江决堤改造影响,钟祥原本的汉堤已无修复价值,经过水利部门研究,为了保护下游各县,只能牺牲钟祥。方案是将原汉堤废除,后退十至二十里重新垒砌河堤。因为新汉江大堤距离汉堤很远,所以被称为“遥堤”,自此,钟祥放弃了近200平方公里的肥沃良田和几万人口聚居地,这片土地在本次洪水之后尽成芦苇泽国——大柴湖、南湖。由于退堤产生大片滞洪区(按照6米行洪深度,一次可以蓄积12亿立方米洪水),从此汉北平原才未再受汉水淹没的危害。
仅仅是一个遥堤就能搞定汉江洪水么?NO、NO、NO,还差的远呢,相比安康和钟祥的痛,天、潜、沔、汉(天门、潜江、沔阳、汉川)等地的汉江水灾那才是旷日持久、罄竹难书。
1935年汉水及长江洪水湖北淹没范围
1935年钟祥决口后汉江下游
具体情况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