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和议是谁先提出的 绍兴和议的背后

“和议”这个词,对于每一人听起来都可能会感觉到屈辱。因为和议从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软弱、失败,没有打输就不会去主动“和议”。

可“和议”与短暂的退让,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意味着软弱,有些时候的“和议”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在历史上也并不乏“和议”“退让”之后的成功。汉朝的“白登之围”虽然是在贿赂的情况下得以解脱,但后来汉朝在汉武帝的时候为汉高祖雪耻了。唐朝也有过“渭水之盟”但并没有过多久,李世民自己就把突厥给打服了。反观宋朝,宋朝有两个耻辱的盟约,一个是北宋的“澶渊之盟”,另一个就是南宋的“绍兴和议”。这两个盟约的耻辱之处,并不在于他们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他们签订的条件。

绍兴和议是谁先提出的 绍兴和议的背后(1)


如果说“白登之围”与“渭水之盟”是因为不是对方的对手,是以暂时的屈辱换来国家发展的时间,那么“澶渊之盟”与“绍兴和议”就是彻彻底底的耻辱,滑天下之大稽的耻辱。

我们今天先放下“澶渊之盟”不提,单说“绍兴和议”。我们先来看看“绍兴和议”的具体内容:

庚申,命宰执及议誓撰文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辛酉,以张浚为检校少傅、崇信军节度使、万寿观使。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

是月,郑刚中分画陕西地界,割商、秦之半畀金国,存上津、丰阳、天水三县及陇西成纪余地,弃和尚、方山二原,以大散关为界。


绍兴和议是谁先提出的 绍兴和议的背后(2)

这是记载于《宋史》中的一段话,大体上包涵了绍兴和议的条款。看到这个和议,我们所得到的无疑是一个丧权辱国,出卖国家利益,出卖领土的屈辱条约。但有些人却提出这是宋高宗与秦桧为了南宋百姓的生活,避免他们生活于战乱之中而签订的一个和议。因为打仗就需要花钱,这些钱就需要从老百姓的身上出。于是他们把骂名自己背上,签下了这么一个“和议”,其目的就是让百姓有一个安居乐业的好环境。也有人说,他们这是忍辱负重,因为当时的南宋不足以进行北伐,与其天天打仗,那么不如签订这个和平协议,图谋后续。可在我看来,这些理论都是无稽之谈。

因为我并没有看到他的“忍辱负重”,所谓的忍辱负重那要在签订完协议之后,励精图治,发展国家,可是签订完“绍兴和议”后我并没有看到宋高宗开始励精图治。虽然说在发展经济上,宋高宗推出了经界法,也大力发展海洋,南宋的经济得以恢复。宋高宗并没有用这些钱去发展军备,让利于民。而是把这些钱用在了他奢侈的生活上了。至于说图谋后续,为了签订“绍兴和议”抗金主将岳飞被冤杀,韩世忠还在之后心灰意冷,闭口不谈军事,朝廷内部陷入党争,秦桧把持朝政,主战派都没有生存空间,哪里来的后续。至于说想让百姓安居乐业,要知道南宋时候物价非常,税负之高,通货膨胀之严重把百姓压迫的根本喘不过气了。更有一点,那就是北伐并非只是主战派的意见,当时的百姓在支持北伐,在对金国作战的积极性上还要超过朝廷。

绍兴和议是谁先提出的 绍兴和议的背后(3)


之所以说“绍兴和议”是纯粹的忍辱偷生,纯粹的耻辱,那是因为“绍兴和议”是不败而败的协议,让金国得到了他们在战场上得不到的利益。

上面我引入了《宋史》中的记载,南宋朝廷于“绍兴和议”中弃和尚原、方丈原,割唐、邓二州之地,这些地方都是金国在战场上没有拿下来,而是在协议中白白送给人家的。

而在战场上面,南宋当时也是有很多可以选择的机会的。宋高宗即便不想北伐,他也可以选择防守的作战方式,而不需要割地赔款。随着宋、金两国的多年交战,差距已经越来越小。金国在对南宋的战场上,无论大小主战场已经毫无优势可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宋军的战力甚至开始超越金军。

“绍兴和议”开始协商的时间是公元1141年,也就是绍兴十一年,我们可以看看在这前后,宋金战场上的格局,就可以看出这到底是有些人所说的“忍辱负重”“以图后续”还是纯粹的一个耻辱。

要说对金作战,那肯定是要把岳飞提出来的,我们看看绍兴十一年前后岳飞在宋金作战上的成绩,据《宋史》记载:

兀术大惧,会龙虎大王议,以为诸帅易与,独飞不可当,欲诱致其师,并力一战。中外闻之,大惧,诏飞审处自固。飞曰:"金人伎穷矣。"乃日出挑战,且骂之。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与韩常之兵逼郾城。飞遣子云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胜,先斩汝!"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
  初,兀术有劲军,皆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官军不能当。是役也,以万五千骑来,飞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阵,勿仰视,第斫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遂大败之。兀术大恸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兀术益兵来,部将王刚以五十骑觇敌,遇之,奋斩其将。飞时出视战地,望见黄尘蔽天,自以四十骑突战,败之。
  方郾城再捷,飞谓云曰:"贼屡败,必还攻颍昌,汝宜速援王贵。"既而兀术果至,贵将游奕、云将背嵬战于城西。云以骑兵八百挺前决战,步军张左右翼继之,杀兀术婿夏金吾、副统军粘罕索孛堇,兀术遁去。


绍兴和议是谁先提出的 绍兴和议的背后(4)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郾城大捷,后来被人们所改编为《岳飞八百破十万》的出处,这一战的结果打的金军丢盔卸甲,金人最引以为傲的军事家完颜宗弼(金兀术)经过这一战后都要放弃汴梁了:

方兀术弃汴去,有书生叩马曰:"太子毋走,岳少保且退矣。"兀术曰:"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十万,京城日夜望其来,何谓可守?"生曰:"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岳少保且不免,况欲成功乎?"兀术悟,遂留。

如果南宋朝廷不以议和为先,而坚持作战,即便北伐不能彻底成功,重新得到汴梁城还是有希望的。

这个时候不仅岳飞所在的战场有辉煌战绩,从其他的主要战场来看,宋金之间的作战,宋朝也不落下风,另一个抗金名将刘锜在这段时间也有着突出表现:

是役也,锜兵不盈二万,出战仅五千人。金兵数十万营西北,亘十五里,每暮,鼓声震山谷,然营中喧哗,终夜有声。金遣人近城窃听,城中肃然,无鸡犬声。兀术帐前甲兵环列,持烛照夜,其众分番假寐马上。锜以逸待劳,以故辄胜。时洪皓在燕密奏:"顺昌之捷,金人震恐丧魄,燕之重宝珍器,悉徙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故议者谓是时诸将协心,分路追讨,则兀术可擒,汴京可复;而王师亟还,自失机会,良可惜也。


绍兴和议是谁先提出的 绍兴和议的背后(5)

这一战发生在绍兴十年,刘锜以五千破金兵十万,当时的金人已经准备“捐燕以南弃之”,如果真的继续坚持的打下去,甚至有可能恢复燕云十六州。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抗金名将韩世忠在这段时间里的表现:

十一年,兀术耻顺昌之败,复谋再入,诏大合兵于淮西以待。既而金败于柘皋,复围濠州。世忠受诏救濠,以舟师至招信县,夜以骑兵击金人于闻贤驿,败之。金人攻濠州,五日而破。破三日,世忠至,杨沂中军已南奔。世忠与金人战于淮岸,夜遣刘宝溯流将劫之,金人伐木塞赤龙洲,扼其归路,世忠知之,全师而还。金人自涡口渡淮北去,自是不得入侵。世忠在楚州十余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

在淮西的战场上,韩世忠又一次击败金兵,打的金兵不敢犯边,这一仗虽然不是主动进攻,但对金的作战也可以称得上是大胜。

绍兴和议是谁先提出的 绍兴和议的背后(6)


另一边,吴璘所在的战场上,金国也是讨不了任何的便宜:

璘以书遗金将约战,金鹘眼郎君以三千骑冲璘军,璘使李师颜以骁骑击走之。鹘眼入扶风,复攻拔之,获三将及女真百十有七人。撒离喝怒甚,自战百通坊,列阵二十里。璘遣姚仲力战破之,授镇西军节度使,升侍卫步军都虞候。十一年,与金统军胡盏战剡家湾,败之,复秦州及陕右诸郡。

这一仗也是发生于绍兴十一年,吴璘对金的作战,不仅打败了金兵,还收复了失去的土地。

绍兴和议是谁先提出的 绍兴和议的背后(7)


以上这四场大捷都是发生在绍兴和议前后,宋金作战的主战场上。就依这些战绩而言,南宋完全没有签订“绍兴和议”的必要,虽然在其他的小战场上也有过败绩,但整体算下来,无论是对金军的消耗,还是对已失土地的收复,宋朝的优势都要明显的大于金国。更要值得一提的是,刘锜与岳飞同金军的作战,都是发生在平原地带。是在金军最为擅长的领域里而击败他们的。这么开来,南宋的部队在金国多年作战中,已经不弱于金人,就算不展开全方位的大兵团作战,自保也没有问题。

宋金作战,在当时而言是宋朝抵御侵略的作战。人都知道生命的可贵“蝼蚁尚且偷生”。但有些作战时必须要打的,本来在多年的作战中,金军越来越弱,宋朝的军队完全有能力抵御金兵,甚至在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击溃他们。可是“绍兴和议”确实在完全占优势的情况下主动提出的。

再者说,一个国家如果无法保证自己的领土完整,又如何保证人民的生活安定。有些人在为绍兴和议洗白,说他是为了百姓稳定而签署的。但如果你去了解一下当时的宋金战场你就会知道,民间的抵抗从来未曾停止过。百姓在国家被侵略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抵抗意志,要比当时南宋统治者所强的多。无论是岳家军、八字军,只要能够坚定的对金作战,百姓都会自发的支持他们,在对抗侵略的战争中,百姓从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得失。

绍兴和议是谁先提出的 绍兴和议的背后(8)


那么我们可以对“绍兴和议”得出一个结论,根本不是某些人所说的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图谋发展、念及百姓,它的背后就是一份纯粹的,地地道道的统治者为了偏安一隅、苟且偷生,而已出卖国家利益、百姓利益为代价的耻辱条约。在这件事上,无论是宋高宗还是秦桧,都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是无法洗白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