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事件记录家暴(网上流传的这个家暴)

本文字数 3400 / 阅读需要 9 min

5月20号的时候,网络上流传出一段视频,在视频中,一位只穿着短裤的男子对一名女子拳打脚踢,而这名女子则躺在地上凄惨地呼喊救命,旁边还站着一位两三岁的小孩,急得哇哇直哭……我想这个小孩可能刚刚目睹的是他有生以来最恐怖的一件事。

我们大概可以猜测,视频中的人正是一家三口,而刚刚发生的则是一起家暴事件。据说,这是妻子为了取证丈夫的家暴行为而录下的视频。

视频内容可能会引起不适,我们把它放在文末“阅读原文”中,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先滑到文末观看,反正我看得胆战心惊——不是因为我胆小懦弱,而是它很可能勾起了我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就是指以前的一件重大事件(对你来说是重大的)对你造成了心理创伤、心理阴影,之后遇到与这件事相似的情景,甚至是一想到这件事,你就会出现一系列的身心反应,比如说我刚刚出现的心惊胆战的反应……

俗语所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讲的就是这样一种异常心理现象。

我在幼年时与视频中的这个小孩有过相似的经历,所以此刻,我也很害怕这件事情会进入小孩的潜意识,形成他的心理阴影或创伤,然后在他的人际关系或者睡梦中作祟……真希望有心理咨询能够帮到他,帮到这个不幸福的家庭。

1. 家暴与心理“易感性”的关系

我们小时候,谁没经历过父母的争吵甚至是打架呢?我相信当时作为孩子的我们肯定都很恐惧和害怕。有研究发现孩子在面对父母冲突时的大脑反应和士兵在战场上面对生死存亡时的大脑反应是很接近的,所以父母冲突带给孩子大脑的冲击和精神上的创伤是实实在在的。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在经历了这样的童年创伤后能够顺利走出阴影,而有些人则留下了终身的心理障碍,而有些人却甚至继承了这样家暴的行为呢?

首先,这可能是跟一个人的易感性有关。我们身边不难发现有些人似乎就是比较敏感,好像对大部分人来说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对他们来说都是天塌了的感觉,都能挑动他们敏感的神经。比如我身边有一位朋友,他特别害怕人际冲突,如果同事和他说话的语气稍微重了一点,都够他郁闷心塞一个星期的。而红楼梦中的林妹妹伤春悲秋,连花瓣掉落一地都能触发她的伤感,还需要为花儿们举办一场葬礼……好一个文艺女青年!而这些都是易感性较强表现。

而我们身边也有些神经比较大条的人,他们总是大大咧咧,和所有人好像都能自来熟。他们看起来像是一个乐天派。他们心直口快,情绪来的快也去得快,所以烦恼也消失得很快。他们不太会记得那些不快乐的事。我相信你的身边肯定也有这样的两种人吧。

而,易感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敏感程度,很大程度上先天决定的。如果你是心理敏感型或者“神经大条”型,极大可能你的父母家人也是这样的类型。这种遗传决定了我们神经活动的强度、速度以及稳定性。

所以经历过父母冲突却没有像我一样留下PTSD后遗症的孩子们,有可能就是因为他们的易感性并没有那么强,所以父母在发生冲突的时候给他们大脑神经带来的刺激也没有那么强烈。当他们大哭一场之后,他们的的负面情绪就已经得到了发泄;或者在家人的拥抱和安慰下,他们的恐惧和害怕很快就得到了安抚,也就不那么容易留下心理后遗症了。

当然除了先天的原因之外,在经历这样的重大事件之后,家人对孩子的关心和抚慰,以及家人教给孩子的看待问题和处理情绪的方式,也是决定孩子能否渡过难关的重要因素。

2. 太过敏感如何生存?

那么易感性太强就完全是一件坏事吗?看起来心理比较敏感的人似乎更不适合在这个众生皆苦的世界上生存,他们太容易将痛苦放大了。你觉得呢?

但其实大部分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等等,都是易感性比较强的人,所以他们对现实生活才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因为他们想得多、想得深刻,所以才有了传世的思想和哲理;因为他们情感丰富、内心痛苦,所以他们才有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将希望和情感寄托在作品中,才有了举世闻名的文学著作和艺术创作……

而且心理咨询师似乎就是一个需要心思细腻,能够体察来访者的痛苦,能够感同身受来访者情绪感受的职业。所以易感性也是心理咨询师需要的一个特质。所以看起来,易感性强或者说心思敏感也不总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嘛。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利用我们这样的一种先天特质。

3. 对家暴者的心理分析

我们回到家暴的这个案例上来,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家庭暴力这件事情呢?我相信看完了这个视频,大多数人都会给予这位被虐待的妻子极大的同情以及对于施虐的丈夫以严厉地声讨。这样的反应当然非常的合情合理。但是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会如何来分析这件事呢?是不是这个丈夫天生就是这样一个欺辱女性的“坏人”,那么这位妻子当初又怎么会选择嫁给他呢?我们来看看不同的心理学流派会怎么说:

真实事件记录家暴(网上流传的这个家暴)(1)

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老爷子的传统精神分析,以其本能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最为著名。比如他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种是生本能,就是指那些促进自我往好的方向发展的一种动力;另一种是死本能,就是指那些具有攻击性和毁灭性的动力。以这样的观点来看,具有暴力倾向的丈夫显然就是因为他体内的死本能在作祟。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有这两种本能,不能被消灭,重要的是要实现这两种本能的平衡。所以要让丈夫的暴力行为得到控制,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丈夫的死本能以合理的方式和渠道发泄出来。那么读者朋友们,你能想到什么样合理发泄死本能的方式呢?可以在留言区告诉我们哦。

以心理学家华生、斯金纳和班杜拉的行为主义观点来看,一个人形成了一种行为,一定是有一种刺激和这种行为产生了联结,导致以后一出现这种刺激,就会激发个体的这一行为。比如你养了一群小鸡,你每次一发出“咕咕咕”的呼唤,就给小鸡们喂食。可能一开始你发出这样的呼唤,小鸡们根本不知道你是在叫他们,但是有了食物这个诱惑之后,小鸡们就聚集到你身边来了。久而久之,你一发出“咕咕咕”的呼唤,小鸡们就会来到你的身边。这时,你的“咕咕咕”的这个声音的刺激就与“小鸡们来到你身边”的这个行为产生了联结。

我们以这种思路来猜测,丈夫之所以会习得这种暴力行为,可能是因为这样的行为给丈夫带来了某种“好处”,让他养成了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的习惯。比如他一使用暴力,妻子就会因为害怕而停止对他的言语攻击,这样一来丈夫就养成了用暴力来控制妻子的行为的习惯。又或者,丈夫从小就在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里长大,他的家人就是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那么他因为耳濡目染也就很容易通过观察习得这样的行为。

那么大名鼎鼎的认知行为治疗流派会怎么理解这样的行为呢?该流派强调一切都是你的思维在作祟。一个人做出不合适的情绪或者行为反应都是因为思维出了差错,比如:可能在这个丈夫的信念中,有一些绝对化的思维:“在我下班回家之前,你必须做好饭、热好洗澡水,否则你就是没有尽到妻子的义务。那么我就会很生气,你就应该受到惩罚……”。如果丈夫的这些固执的思维没有得到改变,那么他暴力的行为也很难被纠正,或者他反而还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的,妻子应该受到惩罚,自己是在帮助妻子改正错误。所以一个人的思维是多么强大啊。

家庭暴力其实在婚姻家庭治疗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婚姻家庭治疗因为其系统观的思想而受到很多咨询师的追捧。因为家庭治疗把一个人的问题放到整个家庭系统中来理解,而不会认为只是家庭里的这一个人出现了问题。比如对于家暴的这对夫妻来说,他不会认为仅仅是丈夫有问题,而是强调整个家庭的结构、家庭功能出现了问题,或者是夫妻之间的互动方式出现了问题。

比如,如果妻子和丈夫是因为在孩子的教养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从而导致了冲突的话,治疗师可能会强调丈夫和妻子之间应该加强夫妻联盟,用更有效的方式来沟通达成统一,态度一致地去教养孩子,而不是因为孩子的问题导致夫妻关系的破裂。或者,咨询师会强调丈夫和妻子如何重新建立起良性、有效的互动方式,去代替以前那种无效、动不动就争吵的互动方式……当然家庭治疗里面也有很多不同的流派,他们的技术也会有所不同。

由于篇幅的原因,我们对心理学流派的介绍暂时说到这里。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心理咨询流派是如何工作的,强烈加入简单心理「走近心理大师的诊疗室」读书会。

了解不同心理学流派的理念和思想,能帮你用不一样的、更深刻的视角去理解人的行为、理解人性、理解你身边发生的一切乃至这个世界。

对于心理学爱好者和心理咨询的初学者来说,系统地了解各个流派心理大师的经典案例,更是帮你打开心理咨询世界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快来吧,9大流派,17个大师的19个经典案例等你一起来分析!

长按下图,扫码加入我们吧!

视频在这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