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什么意思(语不惊人死不休)

今天的故事又是与馋言有关。遭谗毁的人名叫孟子,他是一位寺人(即阉人),为发泄心中怨愤而写了一首诗《巷伯》,巷伯就是掌管宫内之事的宦官。

孟子看来已不堪忍受谗言的伤害,对此深恶痛绝,所以诗末他郑重地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因谗被伤害的像屈原、岳飞这种仁人志士,我们都为之扼腕叹息。可见进谗者对社会的危害,简直就是祸国殃民。

孟子在诗中并没提到谗言,只是把那擅长搬弄是非的谗人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下面我们就随孟子的诗来见识一下进谗者是一副什么丑恶嘴脸。

诗的首章极尽夸赞织锦者们就是能工巧匠,织就了花纹鲜明的贝纹锦。以此来形象地比喻那些巧言善辩的小人,把谗言说得天花乱坠,凶狠地诬陷好人。

第二章描述喋喋不休的进谗小人,嘴咧得如簸箕,就像人人厌恶的箕星挂在南天。这些小人摇唇鼓舌的丑态,真是令人可恨可憎。

第三章还是先写诽谤者们附耳窃窃私语,散布一些害人的谎话,想置人死地而后快。

四章仍然揭露诽谤者想方设法地造谣、信口编些花言巧语,不择手段地让听者信“其实”。好险恶的用心。

第五章可看出,谗人终得志,面对被谗者的失意、忧愁的样子,得意忘形。

痛心疾首的被谗者,终于忍无可忍,呼唱诅咒“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这愤恨如狂风暴雨般倾泻而下,这造谣者真是十恶不赦。

诗人在诗的结尾处,郑重地留下了名字,说明此诗有极为痛切的本事,是有感而发之作。

今天,我用杜甫的诗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作题目,是因为这句诗表达了杜甫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对文学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也是他的伟大之处。而这诗中的小人在进谗言迫害忠良的事上,也是用尽了心思,只可惜是无所不用其极。

附:

小雅·巷伯

萋(qī)兮斐(fěi)兮,成是贝锦。彼谮(zèn)人者,亦已大甚!

哆(chǐ)兮侈(chǐ)兮,成是南箕(jī)。彼谮人者,谁适与谋。

缉缉翩翩,谋欲谮人。慎尔言也,谓尔不信。

捷捷幡(fān)幡,谋欲谮言。岂不尔受?既其女(rǔ)迁。

骄人好好,劳人草草。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jīn)此劳人。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bì)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hào)!

杨园之道,猗(yǐ)于亩丘。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什么意思(语不惊人死不休)(1)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什么意思(语不惊人死不休)(2)

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什么意思(语不惊人死不休)(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