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遗址博物馆简介(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次跨时空对话)
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3届会议上,“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5项世界遗产。7月16日,“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开幕。此次展览汇集包括良渚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在内的全国17家文博单位的260件(组)馆藏珍品,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首次隆重亮相。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良渚申遗成功关注度极高,这次在故宫举办良渚与古代中国的展览,是两个世界文化遗产地,跨越时空的一次交流与对话。故宫博物院长期以来关注良渚遗址,故宫院藏文物中也有良渚的玉器,我们的第一任院领导,各位专家都曾全力投入到这一重要文化盛事的进程中。”
展览现场的良渚玉琮
展览年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到明清时期,贯穿了中华上下五千年,通过“引子”“神王之国”“文明传承”“结语”四个部分,完整、系统地反映良渚文明的早期国家特征和对后世文化的影响,科学、全面地诠释良渚文明在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中的重要贡献和独特作用。同时,武英殿东、西配殿展出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研究和保护申遗历程,让观众走近五千年前的中国早期文明,并了解今人在保护和研究工作中所做的努力。
此次展览对于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传播良渚古城遗址的遗产价值、追溯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构筑中华文明的标识体系、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上,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和当代价值。
展览现场
已经故去的考古界泰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先生认为,良渚遗址是中华文明当之无愧的见证。良渚文化是中国史前时期最为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以玉器为代表的出土物是良渚古城遗产价值的重要承载要素。良渚文化玉器以其数量之多,品类之丰,雕琢之精,达到了中国史前玉器文化的巅峰。良渚国王和权贵通过一整套标识身份的成组玉礼器及其背后的礼仪制度,达到对神权的控制,从而完成对王权、军权和财权的垄断,以大量玉礼器随葬的良渚文化大墓,集中体现了王者的高贵以及男女贵族的分工,良渚文化所创造的玉礼器系统以及君权神授的统治理念,也被后世的中华文明吸收与发展。
良渚文化时期 玉鸟
良渚玉器,至今仍有未解之谜
良渚文化是中国史前时期最为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以玉器为代表的出土物是良渚古城遗产价值的重要承载要素。良渚文化玉器以其数量之多,品类之丰,雕琢之精,达到了中国史前玉器文化的巅峰。
良渚国王和权贵通过一整套标识身份的成组玉礼器及其背后的礼仪制度,达到对神权的控制,从而完成对王权、军权和财权的垄断。以大量玉礼器随葬的良渚文化大墓,集中体现了王者的高贵以及男女贵族的分工。良渚文化所创造的玉礼器系统以及治国理念,也被后世的中华文明吸收与发展。
良渚文化时期 龙首纹玉镯
1986 年6月的一天,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在杭州良渚地区进行考古发掘。就在紧邻良渚遗址中心区莫角山西北的“反山”,考古工作者有了重大发现——多座距今4000 多年的良渚文化晚期的贵族墓葬被发掘。在编号M12 墓葬的棺床周围,出土了包括象牙器、玉器、石器、漆器和陶器等在内的大量随葬品。其中玉器就多达158 件。这些玉器中有6 件玉琮,其中5件位于墓主人上肢两侧。还有一件出土时位于墓主人头骨一侧,正面朝上、没有任何破损的玉琮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
其中一件属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文物的玉琮,由于其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又是目前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所以被称为“琮王”。
良渚文化时期 琮王
这件玉琮在地下埋藏了数千年之久,受土壤酸碱度、矿物质和地下水等影响,形成了“鸡骨白”一样的玉质沁色,白色之下受铁元素影响又呈现出紫红色暇斑,没有受沁的地方才露出玉质本来的绿色。玉琮整体器型略呈矮方柱体,外方内圆,上大下小,中间对钻圆孔,中孔较细,射部如璧形。“玉琮王”因孔径很小,俯视像玉璧,可能是先人有意设计成“琮璧合一”的样式,这在良渚玉琮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这同时也引发了“琢玉”之谜的猜测:
新石器时代晚期,精致打磨的石器取代了由大块鹅卵石打片制成的粗糙石器,其中最为珍贵的就是玉器。良渚“玉琮王”的出土,意味着早在4000 多年前,良渚人在玉器加工制作方面就具有高超的技艺。良渚人就地取材,使用产于天目山、茅山等山脉的颜色以青绿色为主的透闪石质玉石。这种玉石虽然属于“软玉”,但其莫氏硬度也在5~6 之间,相当于现代不锈钢的硬度。
良渚文化时期 玉璜串
反观良渚“玉琮王”,器形圆度极为规整,器表光洁如镜。外壁微雕的8 个复杂图案,个个生动有神。令人惊叹的是,完成整幅图案至少需要上百条阴刻线条,甚至在1毫米宽度内精刻出4~5 条笔直平行的细线,每条仅为0.1 至0.2 毫米。尤其是神人颈部纤细的直线,排列极为精密,竖线互不交叉重合,用放大镜仔细审视连间距都大体相同。这种卓绝的微雕技艺,在尚未使用金属器的良渚时代,堪称鬼斧神工,不可思议。
良渚考古遗址发掘领队刘斌介绍,关于良渚现在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比如用来制作玉琮等器物的玉的来源,还有良渚的影响,良渚在世界各个地方是怎样传播的等都不是很了解。
良渚权杖
良渚古城体现中国都市文化发展形制
展览现场以沙盘形式复原了良渚古城。良渚古城的内城面积大约3平方公里,外城约6.3平方公里,外围水利系统受益面积近100平方公里。古城总人口约28000人,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土石方总量1000余万方。
良渚王城由宫殿区(39公顷)、内城(含宫殿区约280公顷)、外城(约351公顷)呈向心式三重布局组成,内城由墙体围合,设8座水城门、1座陆城门,内城和外城的布局跟中国中原地区城市建造一脉相承,由此推测良渚文明跟中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良渚古城复原沙盘
据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介绍,良渚古城最核心的是宫殿区,其次是内城,然后是外城,这个三重城墙体现了中国最早的建构古城的方式,这种方式一直传承,比如唐代的长安城,明清的北京城,都是这种构置:有居中的内城,有对称的中轴线,这形成了中国都市文化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形制。
良渚文化时期 玉冠状器
其中最能体现良渚智慧的则是良渚的水利系统,良渚人通过修建水坝打造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水利系统,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的11条人工坝体和天然山体、溢洪道构成。初步估算,整个水利系统形成面积约13平方公里的水库,库容量超过6000万立方米,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
良渚文化时期 玉琮 内壁有珐琅胆,刻乾隆御题诗
据悉,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良渚文化,增强观展感受,良渚博物院同步出版“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图录,让更多的人看到此次展览涉及的珍贵文物,也让更多的人了解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此外,展览期间,武英门随展文创店将推出与良渚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
此次展览的参展单位包括良渚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常州博物馆、杭州市余杭博物馆、桐乡市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海丰县博物馆、封开县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延安市文物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17家文博单位。展览将持续至10月20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