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山脊鹤岭春季看映山红(云岭边山的那一抹红)

--记警察作家胡正第,云南省公安厅政治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全国公安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昆明摄影家协会会员。

最美山脊鹤岭春季看映山红(云岭边山的那一抹红)(1)

云南省公安厅政治部综合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打造“云南警察作家洞”工作室

黄桷树下传歌声 漫山遍野妈妈红

在万里长江第一城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嘉乐镇,青龙山上生长着擎天蔽日的黄桷树。黄桷树不畏艰难地往上长,躯干粗壮,有很多像铁爪似的粗根长在石缝里,遒劲坚韧、古意盎然。

最美山脊鹤岭春季看映山红(云岭边山的那一抹红)(2)

曾任军报记者十余年,经常深入边境一线侦破案件现场,真实地记录着祖国边陲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

悠扬的口琴声和高亢的山歌声,时常划破山野浓荫。只见宽厚的水牛背上,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时而吹着口琴、时而唱着山歌在放牧,他就是幼年时的胡正第。那时候,他困了就伏在牛背上睡觉,牛走到哪里自己就到哪里,牛丢失了,自己也就“丢失”了。正是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滋养了他坚韧不拔的个性,也磨炼了他如同黄桷树一般扎根土壤、永远攀登的意志。

他的父亲是曹姓贫困人家,父亲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上世纪30年代,7岁的父亲带着4岁的妹妹到处讨口要饭,以3升包谷将妹妹当给了黄家做丫环。后来,胡家爷爷娶了父亲的母亲,父亲就跟随母亲入了胡姓人家。

他的妈妈邓茂珍,18岁从邻镇的牛心山嫁到胡家,从此,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了他们四兄弟四姐妹。

因家里穷困,父亲没有什么好的礼物送给妈妈,妈妈嫁给父亲的那一天,父亲从路边扯了一把山花送给妈妈,还给妈妈头上戴了一朵。妈妈捧着山花,看着红红的小花瓣,闻着那淡淡的馨香,十分喜欢。后来,妈妈在房前屋后种满了这种无名山花。

妈妈在家门口的场坝边种的几十株红花,开得特别灿烂火红。妈妈经常在劳作之余,摘上一朵戴在头上,鲜花在笑,妈妈也在笑。

大姐两岁时,看见妈妈经常戴着那小红花,就也给自己头上插上一朵,嘴里吐字不清地喊:“红花花,妈妈……妈妈红……花花,妈妈红……”

妈妈开心地笑了,说:“对啊,这花就叫妈妈红,妈妈红花花。”

从此,那灿烂的“妈妈红”,在妈妈的心里生根发芽,那漫山遍野的“妈妈红”,烂漫地开放、摇曳在妈妈的心里,永不凋谢。

从小念过《三字经》的妈妈,深知文化的重要性,知道部队也是学习的大学校,而且,好男儿志在四方,就应该去保卫美好祖国。于是,妈妈不顾家里劳力紧缺,边种花、边种庄稼,边想着如何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送到部队去。

在妈妈的鼓励下,大哥16岁从中学入伍,去宝鸡当了铁道兵。有一年乡里召开“八一”军属座谈会,妈妈带着胡正第去开会,吃了一顿美餐,特别是那黄豆炖猪肉、粉条炖鸡的扑鼻喷香,让他多年后想着都还在流口水。

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高年级的大个子同学伸手抢胡正第的绿色军帽,他跃起站在一块大石头上,高高地举起军帽,理直气壮地大声说:“你敢抢我的军帽?我的大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是我的大哥给我的!”那个大个子同学听了,转身一溜烟就跑了。

耳濡目染,加上读了课本上邱少云、黄继光等各种英雄故事,胡正第从小就非常崇拜英雄,经常用木头自制手枪,一有空就和小伙伴们玩打仗的游戏。

当兵的光荣和火热的部队,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上中学时,他每月去乡邮电所取回二嫂订阅的《中国青年》杂志,每次一拿到手,就爬上家旁边的黄桷树,躲着先看完才回家。《中国青年》上的那些青春励志的奋斗故事,深深地激励着他,鼓励着他去当一保卫祖国的奋斗者,当一名文学作者,边工作、边将身边的英雄事迹描写出来,创造自己的人生,撰写自己独特的诗章。

最美山脊鹤岭春季看映山红(云岭边山的那一抹红)(3)

深情地唱响云岭高原一曲曲正义赞歌

上世纪70年代末,边境形势紧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即将打响。作为庄稼人的妈妈,除了挣点钱让孩子读书,没有更多的能耐帮助孩子。于是,妈妈对二哥说:“你高中已经毕业了,去当兵保家卫国去吧,说不定还能当个英雄回来呢!”

二哥一听,丢下锄头、扁担和粪桶,跑去报名当了解放军。1979年,二哥随部队从洛阳开赴广西,上前线参加自卫还击作战,立了战功。

1980年春节,二哥从战场上换防下来后回家探亲。

每天他放学回家后,就跟在二哥后面,缠着二哥讲战斗故事。他和二哥坐在家后边的黄桷树下,二哥睁大眼睛望着天空,比划着手势,说:“哇,那天上飞机轰鸣、地上炮火连天,火箭弹‘嗖嗖嗖’地飞向天空,机枪射击声、手榴弹爆炸声、战士冲锋攻击的呐喊声响成一片,战斗十分激烈,惊心动魄。有一次,敌人向我方阵地发起总攻,密密麻麻的敌人‘叽里呱啦’地嚎叫着向我们坚守的高地冲来。我躲在掩体里用冲锋枪不停地向敌人扫射,一匣子弹打完了,我又换上一匣。随着我枪膛里子弹的怒吼,一排排敌人倒在我的面前。我的身边又有两个战友倒下了。眼看我们快支撑不住了,忽然间,我军的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稀里哗啦’地飞了过去,将敌人炸得人仰马翻。我一抬头,一个敌军团长的脑袋飞过来落在我的面前,哎哟,吓死我了。我一扣动扳机,这颗鬼头立即变成了一摊烂骨头。”

后来,二哥又给他讲他们在参加更加激烈残酷的战斗中,连长、排长和40多名战友壮烈牺牲,炊事班的战士也拿起冲锋枪参加战斗的故事。二哥手舞足蹈,讲得唾沫横飞,他听得津津有味、热血沸腾……

中学毕业后,胡正第就想去当兵。一天傍晚,他坐在家背后的黄桷树下,望着天边那片红彤彤的霞光出神。那七彩绚烂、流光溢彩的万丈光芒,照耀着对面漫山遍野的“妈妈红”,那情、那景,就如从他的心底里蹦出来似的,无限美丽,无比动人。

他马上跑回家,对妈妈说:“妈,我也要去报名当兵。”

妈妈放下猪食桶,找来电筒递给他,说:“你赶快去找村民兵连周连长吧,我已经给他说过让你去当兵的事了。”

他连夜跑去周连长家,可周连长说已经晚了,新兵都要走了,明年再去。没想到没过几天,镇武装部刘部长满大街地找“胡老七”,说要他明天就去县医院做征兵体检。

妈妈一听,高兴得赶紧背了一箩花生去街上卖,把卖得的五块钱递给他,说道:“幺哥,赶快去体检,检完好好在城里吃顿饭。”体检一路绿灯。他请一位随他去的同学一起去餐馆,点了一盘回锅肉、一个白菜豆腐汤,饱饱地吃了一顿。吃饱饭的他,仍不忘补充精神食粮。他走进书店,又花六角钱买了一本《解放军文艺》才回了家。

一个星期后,像将大哥、二哥送到部队一样,妈妈又高高兴兴地将他送到部队。

出发的那天,妈妈一大早就做好早饭,全家人为他饯行。

在父亲的陪同下,妈妈将他送到家后面的黄桷树下时,喊了他一声:“正第……”他看到妈妈背过脸去,直擦眼泪,再也说不出一句话。他来到妈妈面前,伸手帮妈妈擦泪水。当了30年生产队长的父亲,哽咽着对他说:“到了部队,好好听首长的话,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就这样他出发了,一步三回头。当他看到妈妈头上那朵“妈妈红”更加鲜艳夺目时,就永远无法释怀,带着对“妈妈红”的无比眷念,来到了云南边山的某部队。

他入伍的第二年,父亲车祸去世,2016年母亲病逝。为了纪念父亲、母亲,他在父母合葬的墓地周围全都种上“妈妈红”。

“妈妈红”犹如天边的一抹云霞,更如一条红围巾,永远温暖着他的心房,激励着他不停地去奋斗。同时,父母的嘱托也激励着他去部队,扎根边山,寻找心中象征着“正义”的那一抹红。

最美山脊鹤岭春季看映山红(云岭边山的那一抹红)(4)

部队熔炉炼意志 笔下豪情塑军魂

1983年10月,胡正第应征入伍,坐上闷灌火车,一路“哐啷哐啷”地摇摆着来到云南红河边境,成为一名戍边的武警战士。火热的部队生活,就如电影《红河魂》一样,让他的每一个细胞都感到新鲜和刺激,也不断激励着他磨炼自己、不断成长。

战斗期间,他边参加向河口边境运送弹药的工作,边坚持业余写作、出墙报。一年后,他被派到开远小龙潭煤矿看守监狱的武警十二中队、大队部当文书,开始自己油印文件,手刻油印八开小报《煤都卫士》。为了练习写作,他躲在岗楼下层,用四个弹药箱做桌子,一个弹药箱当凳子,不断地写报道、写诗歌。团部首长觉得小伙子不错,就把他调到在昆明的武警一支队政治处,负责书记员的工作。

一天,干部股杨股长让他去校对战士报考军校的人员名单时,他就报告说,自己也想报考军校。杨股长非常支持他,把发剩下的唯一一套复习资料拿给他去复习,但这时候别人已复习两个多月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抓住机遇。经过半个月的紧张刻苦复习,他顺利地考上了武警成都指挥学校内部安全保卫专业。

1989年军校毕业前,他被分配在云南省公安厅警卫班当实习排长。

一天,一名解放军战士急匆匆地来到岗哨,神秘地说有急事报告,要将一个小包托他们还给失主。当他让那名战士打开手中的小包,看到里面装的全是白纸时,战士傻了眼,一屁股坐在凳子上难过得失声痛哭起来。原来骗子以丢包的骗术,骗走了战士身上仅有的200元路费。他急忙安慰战士,又和战友们一起为这名战士凑了些路费盘缠,以解战士的燃眉之急。

为了防止更多的人被骗,他急忙写了《警惕丢包诈骗》的一篇通讯,想将此事公布于众,在毛诗奇老师的帮助下,很快在《云南公安报》《云南法制报》《春城晚报》上发表出来。

实习结束,他被分配到武警昆明指挥学校当宣传干事。在毛老师的指导下,他正式成为一名新闻通讯员,不断地在各大报刊发表新闻类的消息、新闻图片、通讯等文章。

在取得一些成绩后,他被派去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新闻专业深造了两年,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业精于勤荒于嬉。他白天奔赴全省各地采访,晚上回到书桌前,一写就是一个通宵。

为了尽快把当天拍摄的新闻照片投出去,他晚上回到暗室加班操作,冲洗胶片,扩印、烘干、剪裁照片、拟写图说。天亮后,就赶到邮局,将照片和新闻稿件向各大报纸杂志邮递出去。

1993年,他因勤奋写作,收获颇丰,被调入武警云南总队宣传处、记者站工作,当了《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解放军画报》《云南日报》、云南电视台等军报、地方媒体的记者、通讯员。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他不断深入学习,为创作诗歌、小说和报告文学奠定了基础。

其间,他深入边境禁毒一线战斗现场,写出了《平远街禁毒战斗》《今日平远街》等优秀的新闻作品和报告文学《红河忠魂》《爱心撼边陲》《警民共建新平远》,摄影作品《神兵天降》《一马当先》等多篇文章和摄影作品,在《解放军报》《人民日报》《云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并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

报告文学的采访是“心灵的采访”。在采访胡正第的过程中,让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一种心灵的对话,要写作就需要清醒的头脑,更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恰恰他就是二者兼备的人。

20世纪90年代,境外毒品泛滥,国内外毒贩从边境偷运毒品进入我国境内,并渗透进内地,残害了成千上万的群众和家庭。昆明火车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口,他经常深入火车站,采写报道武警战士缉毒战斗的英雄事迹。

从采访战士开始,他便重点发现、宣传战士方红霄的先进事迹。5年后,方红霄当上了中队长,指挥战友驻守缉毒一线重要关口,查缉毒品、打击毒贩,方红霄的英雄事迹非常突出。于是他带领采访组深入火车站,系列地采写了方红霄的先进事迹。当方红霄的先进事迹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发表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组织人员,将“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人民卫士方红霄”推入北京人民大会堂作报告,组织在天安门参加升旗、在长城唱国歌等活动,在全国十多个省份举行报告会,社会宣传效果十分明显。

1998年的夏天,天气很热,领导要求胡正第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拿出反映禁毒英雄方红霄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来。为了不受家庭和环境的影响,加快创作速度,他在单位旁租了一间10平方米的仓库,放一张桌子和椅子,一个烧水壶,不顾蚊虫叮咬,穿着短裤一天写作十多个小时。两个月内,把100多个故事压缩到60多个故事,撰写出了长篇报告文学《云天红霄》。该书在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被中宣部评为全国优秀青少年读物,荣获国家优秀图书奖。后来,他和其他同志一道,继续创作、改编、拍摄了电视剧《方红霄》,并广泛传播。

不进机关到一线 摸爬滚打显本色

在胡正第的人生信条里,时刻摆放着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名言: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他凭着自己的满腔热血,凭着远大的抱负,毅然决定到地方上去摸爬滚打,锤炼自己。2000年,他戴着6枚军功章,抱着200多本获奖证书,放弃进地方政府大机关工作的机会,从部队转业到昆明市公安局政治部工作。半年后,他主动申请来到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公安分局派出所,当了一名一线刑侦民警。

最美山脊鹤岭春季看映山红(云岭边山的那一抹红)(5)

鲁迅先生曾说过,作者写的作品,对于其中的事情,虽然不必亲历过,但最好是经历过。他上班审查办案、抓捕疑犯,下班坚持业余写作。丰富的办案经验和真实的一手素材,给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写作也如鱼得水。他亲自参加侦办多起大案要案,从贵州亲手将麻醉抢劫大案犯罪嫌疑人抓捕回昆明,并将整个案件写成了报告文学《特大麻醉抢劫案纪实》,在中央和地方各大媒体发表后,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2002年,他受命担任全国第二支、西南第一支“昆明女子骑巡队”队长。这对于胡正第来说是新的机遇,也是全新的挑战。他亲自“招兵买马”,亲手建立马场,配合人事部门,百里挑一,面试、选聘了马术运动员、击剑运动员、跳水运动员等20多名年轻的骑巡队员,又多次聘请军队、军马场以及台湾、香港等地的行家来担任马术教练。

选马先得懂马。他先学习如何当伯乐--相马。看马先看马种、马眼睛、看马蹄、毛色。又去甘肃省张掖山丹军马场选购了十多匹战斗马。此地培养的战马,奔跑速度快、爆发力强,可以连续战斗12小时,这个马种参加过抗日战争、珍宝岛战役等。为了满足巡逻工作需要,他又去陕西选购了15匹关中挽马。此马种又高又大,膘肥体壮,昂起头有两米多高,最早是秦始皇的坐骑,形象好,但得喂精饲料。 马匹一个月后运来昆明,先在野鸭湖马场过渡饲训。

最美山脊鹤岭春季看映山红(云岭边山的那一抹红)(6)

除了会相马,还得会骑马。他第一次骑马,就差点被甩下来。骑马要沉着冷静,脚踩着马镫,紧贴马身,自己身体要跟随着奔马的节奏不停地打浪。

组织队员学会骑马后,接下来就是艰苦的马术训练。

为了队伍整齐划一,他们制定了一整套的马术训练动作规范。巡逻队形,有一字形、两字形纵队、横队。敬礼有举刀式、下收式等。每位女队员都配备白、红、蓝等5套服装、头盔和高筒皮靴,指挥号令用对讲机、耳麦,腰佩天安门国旗班的礼刀。为了加强交流学习、提高技能,他带领队员去大连女子骑警队学习了半个月。

管理女子骑巡队是一个非常辛苦的工作。面对的是年轻娇气的宝贝女队员,又是队里的宝贵财产马匹。军事化训练难度大、标准要求高,对队员的工作、生活要求十分严格,对马匹的管理、饲养也很苛刻。那段时间,胡正第每天都累得半死,身上全是马汗味。

说起往事,胡正第说:“作为负责人,既要管马又要管人,不光培训任务艰巨,而且责任重大,正常训练的同时还得确保队员的安全。”

一次,击剑冠军出身的队员罗琳,仗着身材高、骑马技术好,带领一队的7名队员悠哉悠哉地在滇池路上巡逻,哪不知,一不小心马失前蹄,她一下子栽倒在地上,鼻子被划了一道口子,哭闹了一个多月,后来安排去上海整了容才得以宁息。

一天半夜,军马医生打电话说:“有一匹马快不行了,可能是谷草、蚕豆面、鸡蛋、胡萝卜喂多了,胃发胀。”为了挽救这匹马,他连夜敲了十多家店铺才敲开门,买了两桶豆油,火速返回队里,从马嘴里灌了一桶油。军马医生又用豆油润滑,伸手进马屁股去捞料,直到让马的肠胃畅通。第二天给马喝水、休息,才救活了这匹昂贵的战马。

2004年,他从昆明女子骑巡队调入省公安厅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工作,给新闻媒体写新闻通稿,组织新闻发布会,进入了更宽广的写作舞台。

最美山脊鹤岭春季看映山红(云岭边山的那一抹红)(7)

在云南省公安厅破获的丘北发生的伪造枪支一案中,他全程参与跟踪采访,写出了《云南最大制枪案侦破纪实》,在各媒体发表。在云南大学发生的“马加爵案”中,他把握分寸,把握舆论导向全力报道,把记者请来发通稿,还亲自骑摩托车去报社送稿件,全面组织报道事件真相。

4年后,他参加厅里组织的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到省厅政治部综合处任职。

高尔基认为,富于感情是写好作品的最好手段。正是怀着满腔的正义感、使命感,胡正第在繁重的业务工作之余,依然辛勤耕耘、笔耕不辍。怀着深厚的责任感和情意,他踏遍边关的山山水水,用手中的笔不停地寻找边山心怀正义战斗的勇士、象征正义的那一抹红。经常深入边境一线侦破案件的现场,真实地记录着祖国边陲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深情地唱响云岭高原一曲曲正义的赞歌。

西双版纳州公安局禁毒民警柯占军,在抓捕毒贩的过程中,被两名毒贩连开两枪,将他的胸口和头部击穿,可他仍然死死地抱着犯罪嫌疑人的腿不松手,在犯罪嫌疑人的强力拖拉中,他在地上留下了3米多长的血迹。在胡正第的笔下,这血迹像怒放的、烈焰般燃烧的英雄花。

最美山脊鹤岭春季看映山红(云岭边山的那一抹红)(8)

他深入西双版纳,到禁毒英雄柯占军牺牲的现场,采访柯占军的领导、同事,他被柯占军的英雄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连夜写出报告文学《澜沧江边英雄花》,刊于《云南警察文学》《啄木鸟》《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等刊物,荣获2014年第六届“云南警察文学奖”一等奖。

文章写道,【柯占军,西南边陲西双版纳州公安局的禁毒民警,在与毒贩激烈的枪战中,壮烈牺牲了。在祖国人民的心中,又耸立起一座永恒的英雄丰碑。

在他30岁那生机勃勃的生命里,满腔鲜红的热血全部喷涌而出,像澜沧江边那一片片倾情盛开、烈焰般燃烧的木棉花(木棉花又被人们誉为英雄花)。】

他多次深入昭通市盐津县豆沙关女子派出所,跟随女民警们在古镇的大山乡村抓凶犯、斗蟒蛇,热心地为山区村民服务。女民警们有时一年都回不了一次家,忍受着极度的孤单和寂寞,用使命之火挑战女性生命之极限。他深入采访,随警作战,用优美的文字深情地写出报告文学《女警天关》,在《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云南警察文学》等杂志发表。2018年11月,该文荣获第三届中国报告文学“石膏山杯”全国征文大赛提名奖。

【秦朝五尺道上的鞭闪马奔,唐朝石门关上的剑光筝歌,西周僰人关河的百舸争流,中华现代警花的刚柔倩影,乌蒙大山村民的爽朗笑音,谱成了雄浑壮美的古今绝唱!描绘了秀丽精彩的千年画卷!

全国唯一的一个地处大山深处的乡村女子派出所--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豆沙关女子派出所的12位年轻美丽、阳光灿烂、温柔体贴、果断干练的警花们,常年在三千年秦朝五尺道雄关和乌蒙山深山的峡谷中,攀悬崖、爬峭壁、趟田野、滚泥路,勘尸取证、追捕疑犯,救护群众、勇擒歹徒,驱斗猛兽,维护治安、服务村民。灵魂与大山紧紧相融,心灵与村民息息相通,为筑就百姓平安幸福的大厦努力添砖加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默默奉献火热的青春。

苦寒的煎熬、罪恶的威胁、亲情的远离、家庭的破裂、泪水的浸泡、女人的担忧,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人生底线。但警花们始终用“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和“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体验人生酸甜苦辣,品读人间爱恨情仇;用柔弱而坚强的肩膀,坚定地履行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用坚定的信念和铮铮的誓言描绘忠诚画卷,用潇洒的青春和豪迈的激情挥写壮丽人生。

忠诚为民,造福百姓,守护平安。她们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沉积的智慧、力量、精神文明和道德品格,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共同铸造共和国警察的天关。】

他呕心沥血歌颂公安民警的英雄事迹,用真情雕塑边境民警的正义形象,维护社会治安,共创和谐社会。再苦再累,也义不容辞,写出了一系列生动典型的作品:《“绿色王国”的忠诚卫士--“全国特优民警”云南森林公安局刑侦支队张乾纪实》《死亡“旅途”--“7·20”云南绑架劫持人质案侦破纪实》《生死赛跑--“8·03”鲁甸地震抗震救灾纪实》等。

【2014年3月1日晚上9时12分,在昆明火车站广场,五名穿着黑色衣服的凶残暴徒,手举长刀,突然围追着众多的旅客和群众狂砍滥杀。随着暴徒刀光寒闪,人们的鲜血四处喷涌,无辜的群众纷纷倒地。31条活鲜鲜的生命再也没有了春的绿意,从此永远枯萎,魂归春根;141人的身体受到重伤,从此心里再也没有了春天的痕迹。常年战斗在一线的民警和广大群众,临危不惧,英勇善战,高举正义之剑,用鲜血和生命毅然斩断罪恶的黑手,终将暴徒击毙制伏。在与暴徒英勇搏斗中,3名保安员光荣牺牲,16名公安民警和保安员光荣负伤。】

案件发生后,他连夜赶到现场,深入采访案件真相,及时写出报告文学《天剑--“301”昆明火车站暴恐案现场处置纪实》,详实地披露案发现场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细节,揭露了暴徒的残暴嘴脸,再现特警组长周警和他的战友们与暴徒们英勇搏斗、顽强奋战、不怕流血牺牲的全过程。

该报告文学在《啄木鸟》《时代报告 中国报告文学》《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家庭》《人民公安》《边疆文学》《云南警察文学》《边防文学》等发表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2019年在“首届四川法治文学奖”全国征文评选活动中,荣获小说报告文学类优秀奖。2016年2月,荣获云南公安文联第七届“云南警察文学奖”三等奖。

云南公安民警常年扎根边疆、奋战在边境,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英雄的壮举,常常让他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下定决心,继续寻找边山心中的那一抹红,一定要把这些公安民警的英雄事迹采写出来、宣扬出去。

受《啄木鸟》《中国警察》的委托,他深入边境,随警作战,采访常年战斗在缉毒一线、九死一生、英勇奋战、成绩显著的玉溪市公安局青龙厂毒品查缉站站长李浏华的事迹,以喷涌的豪情,写出《死亡线上的较量--记全国“公安楷模”“二级英模”李浏华》这篇他认为较为成功的缉毒故事。文章在《时代报告 中国报告文学》《啄木鸟》《中国警察》等杂志发表,并获优秀奖。

最美山脊鹤岭春季看映山红(云岭边山的那一抹红)(9)

他们,日夜坚守在云南边境线上,用青春和热血,时刻浇灌着边关的那一抹红!

【贩毒,走向死亡之路;缉毒,踏上牺牲征程。奋战坚守在昆曼国际大通道上,击碎毒贩疯狂罪恶,切断毒品流通蔓延,2017年以来,在履行毒品公开查辑及治安、反恐、刑侦、经侦等公安所辖业务,积极主动作为,发挥党建引领,与烟草专卖执法部门通力协作,肩负起涉烟打假打私“守好国门、为国守门”的职责,严厉打击涉烟违法犯罪活动,查辑涉烟大要案49起,查获境外假烟440余万支、过境走私烟叶烟丝130余吨,涉烟案值达5000余万元,司法惩治涉烟违法犯罪嫌疑人29人,逮捕20人,判刑9人。誓死捍卫人民群众健康幸福,是我们铁定的心愿。---摘自云南玉溪“缉毒勇士”李浏华日记】

最美山脊鹤岭春季看映山红(云岭边山的那一抹红)(10)

利用大数据进行整合、分析、预警、抓捕,时间快、代价小、危险低、战果好

胡正第把公安民警们默默无闻地作出的惊天事迹,用自己的语言歌颂出来。就像民警们平常的工作一样,把他们刻画雕塑出来,静静地树立在岗位上、树立在边关。

全国刑侦专家、云南刑侦总队专家张绍清,默默无闻奋斗30多年,破获的大案数不胜数。胡正第深入采访“靠影子、靠气味破案”的张绍清“英雄虎胆,横扫一线生死绝码”的英雄事迹。当充满激昂文字的报告文学《绝码》,在《啄木鸟》《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家庭》《云南警察文学》《警察之家》等刊物发后,社会反响良好。

【微尘粒影,游丝暗光,录载大案现场真相;英雄虎胆,上天下地,横扫一线生死绝码。--摘自云南刑侦专家张绍清日记】

一把“杀猪刀”传承刑侦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云岭刑警。

2020年1月7日,云南省著名刑侦专家、一级法医官王荣生在培训班上为刑科所民警们上了第五十七堂刑事解剖课。这位常年战斗在案件现场、23次荣立战功的“老将”,讲起他的破案经历,精神抖擞,两眼放光。胡正第深入曲靖市公安局,采访老法医王荣生,深情地写出了报告文学《断刀》,在《家庭》《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人民公安》《云南警察文学》等发表。

【锻炼品格,锻造人生,断决罪恶。--云南刑侦专家王荣生座右铭】

最美山脊鹤岭春季看映山红(云岭边山的那一抹红)(11)

心跟随时代脉搏跳动 书边山英雄伟岸情怀

新时代,随着万物互联5G时代的来临,研制更多的打击手段,在广阔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时空中,依托大数据一体化作战平台,稳准狠地打击贩毒、贩枪、诈骗、跨境犯罪等暴力犯罪活动的新步伐,已经迅速迈开。

如何利用高科技抓捕毒贩?

他深入大理州永平县公安局,采写出《腾“云”追捕“毒数据”——记云南省永平县公安局禁毒大队长田文林》,在《中国警察》《云南警察文学》《警察之家》发表。

【利用大数据进行整合、分析、预警、抓捕,时间快、代价小、危险低、战果好,是云时代“科技兴警、侦破大案”的重要手段。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公安局禁毒大队长田文林,腾“云”拨雾,慧眼识毒,带领5名民警仅今年上半年连续破获毒品案件20起,缴获毒品161.45千克、罂粟壳1.1吨,抓获犯罪嫌疑人42名,在云南禁毒史上炸开了一串串闪电雷暴。轰鸣的雷声,或许说明:不论在边境还是内地,也不论是小城镇还是大都市,“云”都会在本土落地开花……

七年来,他满腔热血,枕戈待旦,立足本县控制阵地,依托大数据获取案源,毫不畏惧,雷暴般接连打响缉毒战,彻底摧毁多个毒品贩、分、销犯罪网络,有力打击了境内外毒品犯罪活动。先后被授予全国“禁毒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云南禁毒十大英雄”、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成绩突出“100人”、大理团州委“五四青年奖章”等荣誉称号。】

“只有在那崎岖的小路上,不畏艰险奋勇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2019年6月,根据领导的安排,胡正第带领采访组人员,深入海拔4000多米的迪庆州羊拉派出所采访40多天,写出报告文学《雪红山峰——“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公安楷模”羊拉派出所纪实》,在《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云南警察文学》《警察之家》等杂志发表。

最美山脊鹤岭春季看映山红(云岭边山的那一抹红)(12)

【梅里雪山,壮美神圣,千古传奇。香格里拉,温婉缠情,怀抱万年故事。梦幻金沙江,流连逶迤,读你千回百转。飘雪中,灵动的滇金丝猴在树丛中闪来闪去,靥呡烈焰红唇,偶尔飞来一波波温娇柔媚。

在祖国西南边陲这片纯净美丽的雪域高原上,七十年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公安局羊拉乡派出所的民警们,一代又一代地传承革命精神,以顽强的意志克服缺氧、缺水、缺食物和道路艰险等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爬冰卧雪,抗饥寒、斗猛兽、抓歹徒,忠诚勇敢地用双脚不停奔跑在海拔5300多米古老、苍凉的高山峡谷间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维护民族团结,保护群众利益,与藏族同胞同甘苦、共生存、谋发展。他们始终把红色忠诚铺满千里雪域的村村寨寨,始终用青春热血和辛勤汗水滋润着人民群众的心灵,始终将土地般宽厚的情怀和雪山般高耸的精神,将万里雪峰雕铸成一座座金光闪闪的宏伟忠魂。】

在2020年初,疫情期间,云南公安民警利用高科技,研发了抗疫软件“入”“出”扫码,发动社会力量张贴在全省各个公共场所,进行扫码监测、抗击疫情,效果显著,受到人民群众的赞誉。他及时采写了《云南布下“天罗地网”打响大数据战“疫”》,在《中国警察》《警察之家》等刊物发表。

【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全国告急!云南公安机关在全面打响抗“疫”战斗中,运用大数据紧急研发疫情风险预测模型、“抗疫情”微信扫码程序,程序系统自2月11日紧急上线,在全省各城市、乡村,居民小区、农贸市场、商场、车站以及边境口岸、乡村道路等公共场所全面开展检测扫码行动以来,已检测2亿多人次,快速监测、追溯与被确诊、疑似病例密切接触的人员两万余人,疑似病例200余例,为打赢战“疫”起到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父亲,胡正第更有家乡黄桷树般的情怀,传递着“妈妈红”那样的芳香。他的小说《高考花儿香》,是写民警子女考上公安院校的故事。在谈到创作背景时,他说他的儿子子健高三时,为了给儿子营造一种亲切、轻松、新鲜的氛围,他在家里的书房、客厅、饭桌、厨房甚至厕所等地方,每天都插满红、黄、蓝等各色鲜花,并且每一两天就更换新花,让疲惫的儿子放学一回到家,或者复习疲劳的时候一走出书房,就看到五颜六色的鲜花,闻到淡淡花香,调节视力、缓解情绪、振奋精神、开阔思维。他用这种方式,努力帮助儿子实现考取警校,继续寻找边山那一抹红的理想,足见做父亲的用心良苦。后来,儿子考上中国刑警学院,也成为奋战在边境基层一线的一名民警时,也还念念不忘:“我高考时的花儿,很香很香……”

巴斯德说过,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

最美山脊鹤岭春季看映山红(云岭边山的那一抹红)(13)

在谈及对未来的设想时,他说,人生就是一个奋斗过程,想用这个过程,千锤百炼,打造无叹人生。作为一名公安机关的政治思想工作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将积极配合领导把云南公安文学和网络文学写作平台搭建起来。这样可以更好地和其他同志一道,精心打造云南公安文学,努力采写常年镇守边关、默默奉献的民警的英雄事迹,不停地寻找边山的那一抹红,不断地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文学作品。

胡正第最能打动我们的是,他的血液里始终流淌着军人勇往直前的精神气质;他的心里有如黄桷树扎根土石的信念,他有着大山般宽厚的情怀,他有着犹如“妈妈红”一样华芳久远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胡正第始终怀着深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冲在边关第一线,深情地唱响云岭高原一曲曲正义赞歌,用英雄的精神,努力塑造警察英雄形象,努力雕塑英雄丰碑。

当我们搁笔时,他又深入到边境一线民警当中去了。

我们看到,胡正第所寻找的边山正义的那一抹红,更加美丽动人,更加灿烂光辉!

作者

毛秋实(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特邀专栏作家)

泽 霖(云南公安文联)

杨再洪(中国烟草在线作家专栏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