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结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萧何生年不详,年轻时任沛县(今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主吏掾(主吏掾的职位管群吏进退,相当于现在的县组织部长,同时当时县里除了县令就属主吏掾权力最大,所以萧何相当于县委副书记 组织部长)。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

平时勤奋好学,思想机敏,对历代律令颇有研究。萧何生性勤俭节约,从不奢侈浪费。性格随和,很善于识人,结交了许多好友,包括泗水亭长刘邦、屠夫樊哙、狱掾曹参、车夫夏侯婴,还有吹鼓手周勃。

萧何早年入仕秦朝,担任沛县主吏掾,辅佐沛公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接收了秦丞相府、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全国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起到重要作用。楚汉之争时,留守关中,稳固后方,向前线输送士兵、粮饷,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西汉建立后,担任相国,史称“萧相国”,册封酂侯,名列功臣第一。他采摭秦朝六法,制定实施《九章律》。主张无为而治,采用黄老之术,休养生息。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

韩信原是项羽的部下,有勇有谋,但得不到重用,于是就投到刘邦麾下。 起初,刘邦让他当了一个管理粮草的小官,韩信大失所望。一次偶然的机会,萧何结识了韩信。在接触过程中,萧何发现韩信有胆有识,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多次向刘邦推荐,但并没有引起刘邦的重视。

转眼间两个多月过去了。汉军将士不愿在蜀中久驻,思念家乡,出现了逃亡者。 一天,韩信见久在汉营仍不受重用,一气之下离开了汉营。萧何得知后,马上放下尚没处理完的紧急公务,亲自策马追赶韩信。 军吏向刘邦报告:“萧丞相跑了。”刘邦一听大怒,“如失左右手”,当下派人去寻。

萧何回来后,生气的刘邦对萧何说:那么多人逃走,你为什么单单去追韩信。

萧何回答说:韩信者,国士无双,如果大王要争天下,非得韩信辅佐不行。但必须重用韩信才能留下他。

刘邦想封韩信作将军,萧何不同意,说官太小。最终,刘邦封韩信为大将。韩信才留了下来。

后来,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立下大功,为刘邦平定天下。 很显然,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军事才能的充分发挥和运用,乃至汉王刘邦能够最终夺取天下,从一定程度上说,同萧何的慧眼识才,倾力荐贤是密不可分的。

公元前202年二月,刘邦做了皇帝以后,为了巩固新兴的西汉政权,便开始了逐一地翦灭异姓王的斗争。他见韩信功高望重,且握有兵权,便首先从他身上下手。其实,早在韩信为大将军后,刘邦便对韩信有所疑忌。他一方面巧妙地利用韩信攻城略地,为汉王朝的开创立下了赫赫战功;

另一方面,待自己羽翼丰满、实力雄厚之后,便开始一步步地排挤、贬低韩信。

公元前197年,阳夏侯陈豨举兵谋反,自立为王。刘邦亲率大军前去征讨。当时韩信推说自己有病,没有随同前往。谁知,韩信手下的人上书告发,说陈豨造反是韩信的主意,韩信与陈豨秘密约定,里应外合,由韩信做内应,准备在一天夜里,假传圣旨,释放囚在牢里的所有奴隶和犯人,干掉吕后和皇太子刘盈,然后共取天下。吕后一听事关重大,便急忙秘密召见丞相萧何,商量对策。 二人商定对策后,由萧何去执行。

萧何回到家中,心中百感交集。萧何亲自来到韩信府上,以探病为由,直接进入韩信的府上。韩信见萧何已经来了,再也无法推托,只得与萧何寒暄一番。萧何邀请韩信到长乐殿向吕后道贺。岂不知宫里早已埋伏着刀斧手,吕后一见韩信中计,喝令刀斧手将韩信绑翻在地,把他拖到殿旁钟室中杀死。随后,吕后又下令将韩信的父、母、妻三族斩尽杀绝。

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语的由来。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结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