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舞蹈艺术特征(以歌舞再现大汉风采)

引言:

汉朝中央权力得到稳定,为了缓解动荡的社会局面,统治者采用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政策,还颁布了许多休生养息的制度。经济上,生产力也得到了恢复,经济实力加强后,文化艺术方面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人们已开始追求歌舞娱乐活动。

汉代舞蹈艺术特征(以歌舞再现大汉风采)(1)

汉代乐舞

艺术方面有了转变,人们对于舞蹈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汉代的舞蹈文化不仅仅是发展了汉代歌舞的优点,还融合了少数民族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这为我国古代舞蹈艺术以及现代舞蹈艺术奠定了基础。

汉代舞蹈的形式多样化,让汉代舞蹈文化有了包容的格局,汉代舞蹈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方向。

一、汉代舞蹈发展的时代背景

汉朝经济平稳发展,汉代的艺术文化有了质的飞跃,受前朝和地理文化的影响,让汉代舞蹈具有宏伟的气势和独特的风格。

汉代舞蹈艺术特征(以歌舞再现大汉风采)(2)

巴渝舞

汉高祖对舞蹈的痴迷促使了舞蹈文化的发展。如《巴渝舞》被引入宫中,举办的每一场宴会基本上都会有歌舞相助,也影响到了一部分官员的作风,他们也开始寻找会唱跳的艺术者。

这促使歌舞在汉朝开始盛行起来,宫中还设了专门的机构,称为“黄门工倡”,就连各达官贵人家中都会养有歌舞艺人。

《汉书孝元皇后传》记载:贵族子弟,相互攀比奢华,后院舞女和歌女各有十多人,歌舞人员数不胜数,敲钟鼓的,舞蹈的,唱歌的……汉武帝的皇后赵飞燕擅长跳舞,有人点评其舞蹈:如果人手拿一支花,看到这舞蹈后,花枝也会跟着一起舞蹈。

汉代舞蹈艺术特征(以歌舞再现大汉风采)(3)

宴会上的歌舞表演

无论是举办活动还是婚宴,都会有歌舞助兴,以此展现安居乐业,普君同庆的场景。老百姓也受统治者的影响,也开始热衷于舞蹈。根据《汉书武帝纪》记载,民间盛行一种以杂技形式呈现的舞蹈,称之角抵戏。主要是吞刀吐火等杂技,把体育活动跟舞蹈融合在一起,形成汉代的特色舞蹈之一。

由此可见,汉代歌舞风气之盛。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汉代的舞蹈审美文化,逐渐呈现出“以人为本”的特点,即汉代舞蹈对于舞蹈者的要求逐渐提高。舞蹈从简单的肢体动作转到具有形态和技巧的艺术活动,在舞蹈中能抒发人的情感价值,让整支舞蹈得到升华。

汉代舞蹈艺术特征(以歌舞再现大汉风采)(4)

汉代歌舞俑

汉代有对外扩张的活动,导致汉代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发生融合的现象,这也极大影响了汉代舞蹈的发展方向,在表演形式上呈现出多样化,汉代舞蹈文化呈现出兼容并包的态度。

舞蹈成为了汉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的基本特点是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从多方面表现出汉代的社会风气和时代特点。

二、汉代舞蹈的发展

歌舞自西周后,在汉朝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潮,无论是在宫廷还是民间,只要举办活动都会有不同形式的歌舞表演。舞蹈作为人们精神文化的载体之一,在历史中也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想,以及审美要求。

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导思想,一些舞蹈家将儒家思想融入到舞蹈当中,以舞蹈的形式将其体现出来。

汉代舞蹈艺术特征(以歌舞再现大汉风采)(5)

汉代歌舞

《图说中国乐舞艺术》一书中,通过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当时汉代的舞蹈。舞者坐在舞台上,头微微扬起,手掌在头侧托掌转动,右手在身体旁边,衣袖缠绕,挥动提襟,舞姿翩翩,体态轻盈。这向我们展现了当时舞蹈具有很强的世俗气息,也体现了当时的汉人真诚豪迈的性格特点。

除了在表演形式上对儒家思想有所体现之外,舞者等级也能体现出儒家思想。

汉代的舞者被分为三个等级,最高级且具有一定地位的是舞姬,是皇亲贵族中的业余舞者,往往都是皇亲贵族的姬妾;第二级是歌舞者,是专业的歌舞表演者,但非奴隶身份出身,她们从小要接受严格的舞蹈训练,一步步成为专业歌舞艺人;第三类则是倡,她们的社会地位十分低,有时候还会被当礼物送人。

汉代舞蹈艺术特征(以歌舞再现大汉风采)(6)

汉代歌舞杂技

在汉代的舞蹈中,我们可以从舞者的道具以及所传递的动作,读到其表达的宗教思想。在《中国古代舞蹈审美历程》中曾描述过《盘鼓舞》:神话故事里日月是同行的,舞蹈道具中的两架鼓,就象征着日和月,舞者围绕着两鼓舞动,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想遨游太空的向往。在民间,角抵百戏就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人们把杂技等艺术融入到舞蹈当中。

汉朝舞蹈不仅种类多样化,还能取长补短,继承了前代的文化特点,又把当时的一些社会文化现象融入其中。这种融合性的汉代舞蹈美学,对后世歌舞艺术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汉代舞蹈艺术特征(以歌舞再现大汉风采)(7)

汉舞陶俑

“气若浮云,志若秋霜,体态犹如游龙一般,灵活自在。”可以看出,汉代舞蹈以轻盈为主,强调轻盈美,这也是当代舞蹈的发展趋势。

汉初舞蹈中还是有前朝韵味的,舞蹈中透露出一种古拙,到了汉朝鼎盛时期,这种古拙的特点被保留了下来,戚夫人演绎的“折腰舞”中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回顾历史,汉代舞蹈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诗词歌赋,统治者的推崇,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汉代舞蹈的发展。

在《后汉书》有这样的描述:汉高祖擅长歌曲,戚夫人擅长舞蹈,两人默契十足。除了戚夫人之外,还有皇后赵飞燕,她的舞蹈也极具美感,在乐器舞中体现出了一种力量感。

汉代舞蹈艺术特征(以歌舞再现大汉风采)(8)

西域舞蹈

汉朝的迁徙活动,经济发展等因素,引起了西域地区以及其他民族的关注,诸国常派人前往汉朝一探究竟。根据《史记》记载,胡乐舞在汉代已经普遍流传,国外的乐器也开始流入汉朝,进一步影响汉朝的舞蹈文化。

在往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在宫廷舞蹈还是民间舞蹈中,或者在西域地区,都能看到外来乐器和新式舞蹈的影子。

三、汉代舞蹈文化的影响

汉朝处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无论是农业发展还是工业发展,都呈现繁荣景象,天下基本处于安居乐业状态,这让汉代舞蹈文化得到迅速的发展。

汉代舞蹈艺术特征(以歌舞再现大汉风采)(9)

汉代长袖舞

汉代舞蹈文化受儒家思想以及道教思想的影响,在舞蹈内容方面,大多数都是以神话故事一类为主,所以汉代舞蹈会呈现出一定超越人类现实的表演。细究舞蹈背后的含义,不难发现舞蹈会被人神化,赋予自由,敬重神明的含义。

汉代舞蹈文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当时乐府机构的发展,当民间有了成熟的歌舞管理机构,就进一步加强了汉代舞蹈文化的发展,并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管理机构也为汉代舞蹈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这些机构收集到大量舞者的舞蹈艺术,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代舞蹈文化。

汉代舞蹈艺术特征(以歌舞再现大汉风采)(10)

汉舞表演

汉代舞蹈已分为多种类型,有礼仪性的舞蹈,还有祭奠性舞蹈等。祭祀性舞蹈会带有宗教性质,主要是在祭祀礼仪上,人们会根据具体的情况,表演相应的舞蹈。民间世俗化的舞蹈更多是观赏性舞蹈,在举办的活动或者宫中宴会上较为常见。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当中,观赏性的舞蹈也需要有一定的内涵,并不是简单的肢体动作,舞者在表演过程中也需要立意,展现出舞蹈的内涵。

汉代舞蹈审美文化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汉代以及后世舞蹈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汉代的文化交流,对外表现了汉代的社会精神风貌,同时也令后世舞蹈文化承继了汉时的特点。

汉代舞蹈艺术特征(以歌舞再现大汉风采)(11)

张谢雄 《汉代歌舞》

结语:

汉代文化中,汉代舞蹈文化占据了重要地位,与汉代的壁画以及文学作品等艺术并列,成了汉代社会具有代表意义的艺术形式。其发展无一不体现出汉代社会风貌,同时也见证了汉朝的发展历程,奠定了我国古代舞蹈的基本审美,舞蹈文化观念以及表演形式,对后世的舞蹈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既有承继又有开创性,汉代舞蹈文化不仅融合了前朝的舞蹈精髓,还结合了汉朝的时代背景,融入了异域风情,最终成为华夏舞蹈文化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其不可替代性吸引了许多舞蹈者的目光,也给现代舞蹈文化提供了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汉书孝元皇后传》

《舞赋》

《后汉书》

《图说汉代舞蹈艺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