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冬天长冻疮怎么治疗(为什么有的人在寒冷天气会长冻疮)

冬季该如何预防冻疮?为什么有的人更容易得冻疮?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问上医”用美国家庭医生的智库为您介绍。

为什么冬天长冻疮怎么治疗(为什么有的人在寒冷天气会长冻疮)(1)

冻疮(pernio)是皮肤中的小血管炎症,有疼痛感,是反复接触冰冷物质(不是冷空气)导致的,可以在手和脚上引起瘙痒、红斑、肿胀和起泡。

冻疮通常能在1-3个星期内消失,特别是天气变暖的时候。有冻疮的人可能会多年出现季节性复发。治疗方法包括预防触冷、涂抹乳液缓解症状。冻疮通常不会导致永久性损伤,但可能导致感染,如果不加治疗可能造成严重损伤。

最好的预防冻疮的办法包括避免触冷(冰)、穿暖、裹住暴露在外的皮肤。

为什么冬天长冻疮怎么治疗(为什么有的人在寒冷天气会长冻疮)(2)

  • 皮肤上有小而发痒的红色区域,通常在脚或手上;

  • 可能会起泡或皮肤溃疡

  • 皮肤肿胀

  • 皮肤有灼热感

  • 皮肤变色,可能出现红色、深蓝色等不同颜色,伴有疼痛感。

  • 冻疮的原因

    目前尚不知道导致冻疮的确切原因。可能是身体遇冷后回暖的异常反应。寒冷皮肤在恢复温暖的过程中皮肤下的小血管扩张的更快,大血管无法适应这种扩张,使得血液渗漏到附近的组织中导致了遇冷后皮肤红肿的现象。

    潮湿可加速体表散热,冬季湿度大,尤其是在气温低于10 ℃ 以下的地区,冻疮发生率比较高。在我国,大多数冻疮是由于人们长时间皮肤暴露于0 ℃以上、10 ℃ 以下的寒冷环境中而导致。自主神经紊乱、肢端血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缺乏运动、鞋袜过紧、营养不良、贫血等因素常为冻疮的发病诱因。

    为什么冬天长冻疮怎么治疗(为什么有的人在寒冷天气会长冻疮)(3)

    哪些因素会提高人出现冻疮的风险?

    可能使人更容易产生冻疮的风险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 穿紧身衣服或皮肤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下。在寒冷、潮湿的天气中,穿紧身衣服和鞋子可能会使人更容易产生冻疮。

    • 性别和体重。女性比男性、儿童更容易出冻疮。此外,体重比该身高下的期望体重低20%的人出现冻疮的风险更高。

    • 环境和季节。由于生活设施和衣物更加防寒,所以在寒冷和干燥的地区,出冻疮的风险会更低。但在湿度高、寒冷但不至于结冰的地区,出现冻疮的可能性就会更大。11月至次年4月是冻疮多发的季节。

    • 身体循环差,身体循环差的人往往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使得他们更容易出冻疮。

    • 患有雷诺氏病(Raynaud's disease),雷诺病患者更容易出现冻疮,并且会导致皮肤出现不同的颜色。

    为什么冬天长冻疮怎么治疗(为什么有的人在寒冷天气会长冻疮)(4)

    患有冻疮该如何治疗和护理?

    冻疮必须等到环境温度上升时才会完全痊愈,对于成年人而言,如果通过家庭护理无法使冻疮痊愈,可以考虑使用处方药物;

    • 局部皮质类固醇,将皮质类固醇药如0.1%曲安奈德乳膏涂抹于患处皮肤;

    • 血压药,降血压药硝苯地平(Procardia),有助于“打开”血管。

    此外,TDP(特定电磁波谱) 照射治疗对缓解冻疮的不适感有明显的效果。

    冻疮通常可以在1-3周内自行消失。与此同时,您可以采取措施来缓解症状和不适,包括:

    • 轻轻地让受影响的皮肤恢复温暖,不要按摩、摩擦或直接加热;

    • 不论何时,尽可能避免冷暴露(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下);

    • 保持患处皮肤干燥、温暖,但远离热源;

    • 涂抹乳液缓解瘙痒;

    • 确保患处皮肤用杀菌剂清理干净,轻轻绑上绷带以防止感染;

    • 不要抓挠。

    预防冻疮,可以:

    • 避免或限制接触寒冷环境;

    • 穿宽松保暖的衣物、佩戴手套、穿防水的鞋子;

    • 在寒冷天气下外出时,尽可能完全的遮盖住所有暴露在外的皮肤;

    • 保持手、脚和脸部干燥、温暖;

    • 保持家中和工作场所舒适温暖;

    • 不要抽烟。

    如果皮肤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下,最好慢慢使其恢复温暖。因为寒冷的皮肤骤然接触热源、突然变暖会使冻疮恶化。

    “问上医”是首个顶尖的用美国家庭医生智库为千万中国人提供权威、专业、一站式精准健康管理服务的智能平台。每个健康解决方案均来自美国家庭医生智库,有科学依据。关注问上医头条号,更多值得信赖的健康资讯免费看。

    吃了多年的消炎药竟都是抗生素?漫画告诉你炎症怎么消,点击这里了解更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