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侃西游孙悟空的身份(歪解西游01悟空拜师)

本集亮点:变形金刚、菩提身份、孙姓来源、悟字排辈

本文格式:上一句原文,下一段歪解。

高能警告:并非信史,千万别信!

原文: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歪解:开头是个诗形广告——想知道造化的故事吗,来看西游记啊!《西游释厄传》这个词一但出现,似乎不是拟古,就是游戏。

原文: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每会该一万八百岁。

歪解:宋朝著名算卦家数学家邵雍发明的,用来吓唬普通人的东西。

原文: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天清地爽,阴阳交合。

歪解:很盘古开天,很黄很暴力。

原文: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

歪解:记住,这方世界只有四大洲。悟空籍贯东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岛国猴氏

原文: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歪解:一段“花果山旅游”的商业吹捧之后,终于落到了“百川燃气”和“擎天柱”。

莫名地,《Autobots Reunite》(汽车人,集合了!)开始在耳边回荡……快住手!要跑题了。。。

原文: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产一石卵,化作一个石猴。

歪解:这年头,石头也能娃了。多搞些此等石头,人口增加不是梦。

原文:高天上圣 大慈仁者 玉皇大天尊 玄穹高上帝

歪解:注意了,这是天界CEO玉帝的全称。跟唐朝以后皇帝的谥号、现在的“成功人士”的头衔一样,又臭又长。

原文: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歪解:开地图的人,或者说冒险者,总是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因为他冒着生命危险。不成功,则成炮灰;成功,则为王为霸。悟空是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猴子。

原文: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房内有石窝、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

歪解:人造之物,此地以前是谁在居住?可为同人小说支线之伏脉。

原文: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歪解:浓浓的儒家味儿。猴,却要守人礼,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堕落?当然,这书毕竟是给人看的,猴子不看。

原文: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

歪解:没有绝对的自由,所有的自由都是有代价的而且,早在命中标好了定价。

原文: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

歪解:这个“通背猿猴”,不知与后面第58回中,如来提到的四种神奇猴子第三“通背猿猴”,是一回事儿不?那个是可以“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的。这个只能献策么?或者,此猴是某大能(比如菩提祖师)的一道化身?毕竟,悟空出世时,是惊动了玉帝的,别的大能也同样能发现。

原文:林檎碧实连枝献。芋栗剖开,坚硬肉团金玛瑙。

歪解:水帘洞的散伙饭,巨多种水果,描写极是诱人,也不知怎地如此丰盛,莫不是打劫了神农氏的种子库,却种出如此多美味?

瞎侃西游孙悟空的身份(歪解西游01悟空拜师)(1)

原文: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赡部洲地界。

歪解:按风吹来的方向可知,花果山起码在南洲之东南。四大洲并不是完全按照东南西北的方位来定的。

瞎侃西游孙悟空的身份(歪解西游01悟空拜师)(2)

原文:将那跑不动的拿住一个,剥了他衣裳,也学人穿在身上。

歪解:一直在裸奔,今日始穿衣。未道可怜人,可留底裤否?

原文: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

歪解:远方的道士会念经,远处的道观有神通。灵台方寸山到了,悟空来寻“大道”之经了

原文:不当人!不当人!我拙汉衣食不全,怎敢当‘神仙’二字?

歪解:“不当人”作为一个著名的网络用语,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源于《西游记》。

在《西游》中,这个词一共出现16次,11回中都有。大家更熟悉的是其完全体“不当人子”。表面上,其意思似乎是“XX不是人”,其实,应该是“不敢当”。当然,多用于自称;如果对别人用,就是骂人的话了。

原文: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须菩提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

歪解:祖师的原型必然参考了孔子。孔子号称三千弟子,但并不是一下全收的,而是阶段性地教授,身边常有几个到几十个不等。按弟子3000人、教育50年计算,孔子大约平均每周就有一个弟子出师。因此,大部分弟子学习的是普通实用技能。祖师也大致类似,弟子虽多,但真正有成就的似乎也就孙悟空一个。

其实,这里是可以有个伏线的,方寸山是个不错的起点,悟空是可以有一些师兄弟、晚辈什么的。

原文:烟霞散彩,日月摇光。千株老柏,万节修篁。千株老柏,带雨半空青冉冉;万节修篁,含烟一壑色苍苍。时闻仙鹤唳,每见凤凰翔。仙鹤唳时,声振九皋霄汉远;凤凰翔起,翎毛五色彩云光。玄猿白鹿随隐见,金狮玉象任行藏。

歪解:老柏、修竹、仙鹤、凤凰、黑猿、白鹿、狮子、大象,这氛围描写蛮好。记下来,写修真小说可以用。

原文:我家师父,正才下榻,登坛讲道,教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

歪解:祖师要么有天眼通、天耳通,要么就是在山门口偷偷装了仙

原文: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歪解:祖师的流派不太好辨认,可能是道家,大觉金仙段位;可能是佛家,罗汉段位;可能是魔法家,大法师段位。

原型至少也借鉴了佛教——须菩提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也称“须菩提尊者”,号称“解空”第一,曾隐居山林。

原文: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歪解:悟空问道也是一场取经。他离开花果山后,在南洲游荡、海上飘浮共十余年,在方寸山学艺约十年,总共二十余年,比后来四人取经时间长。

原文:你身躯像个食松果的猢狲。狲字去了兽傍,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

瞎侃西游孙悟空的身份(歪解西游01悟空拜师)(3)

歪解:悟空为何姓孙?除了解释作祖师从“猢狲”中所取,还有另一种可能——

祖师的原型既然是“须菩提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事实上,祖师的行径也确实奇怪,他与如来一样生活在西牛贺洲上这块大陆上,但并不与其他仙佛神圣来往,只是隐居起来教授徒弟。他不准悟空跟任何人提起他的名字,而其他任何人也从来没提起过这位大佬。祖师似乎是独立于所有势力之外的一方大能。这种情况,更像是触犯了什么忌讳,从某个大组织中脱离出来的强者作派。

种种迹象表明,极有可能,祖师确实是佛陀的四弟子须菩提尊者。大约与老师理念不和,祖师早年脱离了西天体系,后来又吸引其他各种思想和观念,形成自己独特的百家兼蓄的流派,同时,他似乎并不希望与以前的老师或同学再有瓜葛。要么是真的,要么是个预谋已久的局。

依此论,那么,对如来而言,悟空就是他的孙辈。而在《西游记》当中,以战力而言,如来是第一,以扬抑而言,佛家是第一。综合而言,如来是第一代大佬第一,菩提、观音是第二代最杰出人物,悟空则继承了师父的道统,基本算是第三代最杰出者。

综上,悟空姓孙,可说是从师祖如来得来。

原文: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

歪解一:方寸山的排辈风格却像佛家之少林。我们最熟悉的少林僧人大概是金庸武侠人物,不知道金庸是否从西游里得了一些灵感。

在这12辈中,有重合辈分有圆真(谢逊的师父成昆)、觉远(少林寺图书管理员、张三丰的师父)。其他的如扫地僧(有人说是灵字辈)、玄慈(少林方丈、虚竹生父)、虚竹、三渡、空见、方证、妙蒂、晦明、澄观等人,或屌或否,但辈分不在此中。

事实上,金庸的小说的排辈与真实的历史也并不相同,反正都是小说,大家依据一些历史,各虚(构)各的。

不过,觉远和张三丰二人确实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觉远是金末元初(金哀宗正大年间1224—1232年,离寺出游)的少林武学人物,他把罗汉十八手推演为七十二手,对少林武功的规范化、系统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把道家内家修练引入少林,被后世僧人尊“觉远上人”,是少林武功中兴之祖。

而张三丰生于宋末元初(约1276年),据说活到明初。理论上,二人是可以有交叉的,只不过年龄差肯定要比书中的更大。

在剧情的安排上,觉远上人是引道家入少林,而张君宝则是出少林创武当,一正一反,其中多半有借鉴之处。因为,历史上的张三丰,并没有当过和尚。

歪解二:悟空、悟能、悟净,三人都是一个辈分,真的是巧合吗?

当然不是。

悟空是因为祖师正好给他排到了“悟”字辈,最早(有人推算西游时间轴约为公元前216年)。

而八戒、沙僧的法号,却是菩萨起的(推算为公元639年)。

两者相差了至少八百多年,以仙佛的神通,这个时间足够通传N波消息、安排N波事情了。

菩萨给二人同起“悟”字辈的法号,自然不是一时性起或瞎安排。

书中交代,唐僧是佛陀二弟子金蝉子第十世转世。而,金蝉子、须菩提同是如来弟子,是同一辈人。

那么,佛家既然已经内定玄奘为取经工程项目经理人师傅,安排的几个保安弟子,自然是同一辈分。而悟空已排了“悟”字辈,其他人自然也要排这个辈分。

这般安排,表面上看上去像是意外的巧合,其实却多半是在背后商量好了的。

而须菩提,自然也不像书中表面上交代的那样“不问世事”,相反,背后可能有很多事,是几个大佬们提前安排好了的。

说不定,在方寸山的须菩提,也只是一个化身、或者提前布了的局。

你看,此后,书中没有人回到方寸山去搞个“回头看”。这意味着没人拆破。

毕竟,这是个伟力归于自身的高等超凡世界啊。

再提下金蝉子这个虚构人物。佛教经典里,佛陀的十大弟子,是没有金蝉子的。但,号称“天眼第一”的第九弟子(倒数第二)阿尼律陀“尝于佛说法中酣睡,为佛所呵责”。这与金蝉子“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何其相似。因此,阿尼律陀应是金蝉子原型之一。

资料:《西游记》部分原文。

图片:来自网络、粗加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