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怎么借东风的呢(诸葛亮是如何借来东风的)

历史记载诸葛亮是一个妖道,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能借东风,甚至做出了撒豆成兵等逆天之事,最牛的估计就是诸葛亮过世前打算和老天爷借十年阳寿,好让他能在十年内帮助蜀汉夺回王权,不料却被魏延捣乱破坏,导致施法失败,丢下濒危汉室,撒手西归。

诸葛亮是怎么借东风的呢(诸葛亮是如何借来东风的)(1)

 借东风的故事起因:

当年诸葛亮借东风的事情并没有《三国演义》中说的那么神奇,其实这一切都是周瑜和诸葛亮斗技斗勇的条条道道,如果当时诸葛亮不借东风,周瑜不用火攻,曹操也是必败无疑。

这一却都得从诸葛亮到江东求助联盟说起,诸葛亮到了东吴展现出草船借钱等能力后着实吓到了当时的周瑜,周瑜想借着打败曹操的机会顺手除掉诸葛亮,为东吴除掉一个障碍。周瑜在和诸葛亮在计划好如何大战曹操的对策后,决定火攻曹操,不料当时季节之吹西北风,不会有东风。大家可以猜想一下一个带兵十年的将军,会不知道当时的江面会吹什么风吗?这就是有意的借口,想除掉诸葛亮,我们的军师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这不各怀鬼胎的三人开始了自己的小道道,鲁肃来到诸葛亮的军帐告诉诸葛亮眼看攻曹之期将近,公瑾突发发病,这该如何是好啊!聪明的孔明那会看不出周公瑾的意思,告诉鲁肃不要着急,带我去看看。诸葛亮来到周瑜的军帐看见床上的周瑜,为他把脉以后给出了一个药方,“万事俱备,只差东风。”,周瑜看后大是恼怒,知道诸葛亮已经看破着急的计谋,也不想装病,却也不能若无其事的起来,只能高兴的握住孔明的手激动的说道,“知我者莫过孔明”,其实就是想找一个台阶下而已。

聪明的诸葛亮怎么会看不出周瑜的把戏,在来周瑜军帐之前诸葛亮猜想如果自己想要活着回到刘备那里,必须得想一个脱身之策。诸葛亮思来想去,唯有一个办法能让周瑜来不及杀自己,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脱身,就是告诉周瑜自己能向老天借来三天的东风,此时的周瑜一定不相信啊!心里早就偷着乐了,心想这个季节怎么可能吹东风,我在江上数十年这个季节都没吹过东风,既然你给我杀你的借口我也不能浪费,急忙问道诸葛亮,“请问先生又何办法能借到东风”。诸葛亮告诉周瑜自己曾经学习过奇门遁甲之术,有办法能向老天爷借来三天的东风,激动的周瑜一想到能除掉诸葛亮就高兴的说道,“莫说三天,先生只需借来一天的东风,我也能让曹狗有来无回”。而后诸葛亮当着周瑜的面立下军令,告诉周瑜不能像老天借来东风,愿意军法从事。此时的周瑜高兴坏了,想着除掉诸葛亮不过早晚的事情,就收下了诸葛亮的军令状,等着军法从事诸葛亮,后来诸葛亮登台做法,求了三天求出了历史上记载的牛掰的事件:诸葛亮借东风。

 事件分析:

我们可以看一段历史来明白整个事情,早在几天之前江边就有一叶扁舟在哪等候,船夫是赵云,能让一位大将做船夫,又让他在江边等候数日的人,在当时也就只有军士诸葛亮了,他的出现时诸葛亮早就安排好的退路,诸葛亮在与周瑜商量火攻的时候就知道周瑜已经对自己下了杀心,可是当时他为了孙刘结盟不得不留到最后一刻,在诸葛亮立下军令的时候诸葛亮早就算好了时间,自己做法三天,三天以后就是周瑜与自己制定攻曹操的时辰,而周瑜那时候已经指挥着军队对曹操发动了进攻,无暇对付自己,自己就可安然脱身。

在来看周瑜,其实当时周瑜根本就不需要什么东风,他早命令吕蒙在祭坛周边等候,进攻时辰一到,不管有没有东风一定要杀了诸葛亮,我们可以看出其实东风最多的就是一个幌子,虽说能让周瑜更快更简单的解决曹操,不过没有东风周瑜也有办法打败曹操。让周瑜和鲁肃想不到的是诸葛亮真借来的东风,让吕蒙这个愣头愣脑的家伙都惊呆了,耽误了追杀诸葛亮的时机,让诸葛亮成功逃脱了。

都说“文王厄而演《周易》”,江湖上的算卦先生吃的都是周文王的饭。奇怪的是,没有哪位精通相术的“大仙”愿意跟他攀亲戚,倒是乐得同更晚一些的诸葛亮吊膀子。诸葛亮这仨字儿简直就是一块畅通无阻的陶渊明一样,标榜得冠冕堂皇,又是采菊东篱,又是种豆南山,他们下地间苗除草的机会,远比参加Party、喝酒吹牛、做自我宣传要少得多。诸葛亮的声名招来了满脸晦气的刘备,到了肥猪拱门的时候,这个狡猾的“伪农民”还在公然“拿堂”,比如,他躺在自家竹床上假寐,故作清高,一副无心政治、终老山林的“大隐”表情。

结果,刘备又哭鼻子又下跪,诸葛亮正好就坡下驴,出山就职。有意思的是,他在隆中老家,早就做好了“三分天下”的精神准备,从那张标识详尽的政治区划图上,不难看出,上古时代,想找一名智者很难;世道渐进,要挑几个自认鄙陋的人,也不太容易了。大家都觉得,我脑子够用、心眼儿好使,漫说当个部门经理,就是国家总理,也定然干得相当优秀。三五天后,有这种想法的朋友就可能被一个乡下骗子从海南岛弄到吐鲁番。

诫子书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澹泊 一作:淡泊;淫慢 一作:慆慢)

诸葛亮是怎么借东风的呢(诸葛亮是如何借来东风的)(2)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注释

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

【作品鉴赏】

《诫子书》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诸葛亮是怎么借东风的呢(诸葛亮是如何借来东风的)(3)

《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

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作者介绍

诸葛亮

诸葛亮是怎么借东风的呢(诸葛亮是如何借来东风的)(4)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是怎么借东风的呢(诸葛亮是如何借来东风的)(5)

  • 中文名
  • 诸葛亮
  • 别 名
  • 孔明,卧龙
  • 国 籍
  • 蜀汉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地
  • 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
  • 出生日期
  • 181年(光和四年)
  • 逝世日期
  • 234年10月8日(建兴十二年八月二十八)
  • 职 业
  • 政治家、军事家
  • 主要成就
  • 提出《隆中对》,作出战略规划
  • 主要成就
  • 助刘备夺取荆州、益州
  • 治理蜀地,平定南蛮
  • 发明木牛流马,改造连弩
  • 代表作品
  • 《隆中对》《出师表》 《诫子书》等
  • 官 职
  • 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丞相
  • 封 爵
  • 武乡侯
  • 谥 号
  • 忠武侯
  • 祠 庙
  • 武侯祠
  • 墓 葬
  • 勉县定军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