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谈井底之蛙(庄子秋水篇井底之蛙)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下面来看看其中的“秋水篇”:

庄子谈井底之蛙(庄子秋水篇井底之蛙)(1)

1.公孙龙问于魏牟(móu)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 ,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

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公孙龙问魏公子“牟”,我年少的时候就学习古代圣王的思想;长大以后懂得仁义道德。

合同异 :能够把不同意见统一起来;这点做领导要有这种能力,底下员工意见不合,你要有办法做决策,而且让大家心服口服。

离坚白:拿到一个物体,能够区别质地坚硬,颜色洁白,等等等等;也就是能够做到“格物致知”了,能够深入到事物本质了;而不仅仅是说,这是一个好人,然后没有了;为什么好?哪里好?说不出来了。

然不然,可不可:能够把不对的说成是对的,把不应该的看作是应该的;这个能力就很厉害了,白的说成黑的,黑的说成白的。

困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能够使得各家各派的智士困惑,能够使得众多善辩之人理屈词穷。

吾自以为至达已:我自以为,已经达到通畅的境界了;具备这种本事,如果放在公司里面,显然这个人是能够受到重用的;至少搞定客户,搞定老板,一点问题都没有。听来听去,始终都是有道理的,哪怕是歪理邪说,也成了真理,被糊弄得一愣一愣的。

2.今吾闻庄子之言,茫然异之;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huì),敢问其方

今吾闻庄子之言,茫然异之:如今我听了庄子的言谈,却感到十分迷茫。

不知论之不及与,知之弗若与:是我的辩论才能比不上他呢?还是我的智慧不如他呢?

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现在我已经没有办法再开口了,向你请教其中的道理。

庄子谈井底之蛙(庄子秋水篇井底之蛙)(2)

3.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埳(kǎn)井之蛙乎

魏公子“牟”靠着案几,长长地叹了口气,然后仰天长笑:你不曾听说过“井底之蛙”的故事吗?

4.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 入休乎缺甃(zhòu)之崖;赴水则接腋(yè)持颐(yí),蹶(juě)泥则没足灭跗(fū);还虷(gān)蟹与科斗, 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hè)之水,而跨跱(zhì)埳(kǎn)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xī)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biē)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zhí)矣

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青蛙对东海的大鳖说,我活得实在快乐;想玩耍,就在井口跳来跳去。

入休乎缺甃之崖:想休息,就回到破损的井里面。

其实青蛙的说法也没有问题,不一定大的才是好的;所处环境尽管小,但是小有小的快乐。有些人喜欢旅游,非要跑到全世界去看看,哪怕穷游打地铺也要出去;可是按照台湾李敖大师的说法, 你有本事去外太空,看看地球吗?我只要一本书,一杯茶,在自己的小房子里,悠然自得,照样活得快快乐乐。

赴水则接腋持颐:跳入水中,井水便拖住我的腋窝,撑起我的下巴。

蹶泥则没足灭跗:踏入泥里,烂泥就能够淹没我的脚背;对青蛙来说,就像洗桑拿一样。这自然就是青蛙的快乐,就是享受,有何不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还虷蟹与科斗, 莫吾能若也:看看水中的那些小虫,小蟹,哪个能像我这样的快乐?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在这口井里面,青蛙就是老子,老子就是天下第一。

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我独自就占一井之水,盘踞一口井,当然是称心如意了;按照现在通俗的说法“知足常乐”么。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青蛙就对东海那只鳖说,这么有意思的地方,你怎么不来井里看看呢?

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东海之鳖就听了,当然也想进来玩玩,可是左脚还未能跨入浅井,右膝已经被井口绊住了。

显然这大鳖体型太大,进不来。按照我的想法,有些人非住大房子,住别墅,开豪车不可;没有这么大的空间,就活不下去;情绪太依赖于外界环境,未必是好事儿。因为客观环境未必和你的主观意识相统一,光有这个意愿,达不到这个条件,那就痛苦了。降低标准,当下快乐;别墅买不起,住在90方房子里面,那够了,知足常乐。

5.于是逡(qūn)巡而却, 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qǐng)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于是大鳖,小心地退到原处,进不来怎么办?就把大海的情况讲给“井底之蛙”听。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大海辽阔深远,哪怕千里之远,都不足以形容大海之大。

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哪怕有千仞之高,也不足以说明大海的深度。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夏禹时代,十年里有九年水灾,而海水并不因此增多。

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商汤时代,八年就有七年旱灾,而水位并不会因此下降。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因为时间的长短,而有所改变。

不以多少进退者: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有所增减。

此亦东海之大乐也:这就是生活在东海里面的快乐;按照大鳖的意思,你这口小井,怎么和东海比啊?显然你是井底之蛙,没见过世面。

就像描述那个大别墅,当然这也好,那也好;可是你买不起豪宅,可是你此时此刻到不了大海,你一辈子都到不了大海,那你不就郁闷了?难道就活不下去了?

庄子谈井底之蛙(庄子秋水篇井底之蛙)(3)

“秋水篇”认为一切事物大小,“是非”都是相对的;人生贵贱,荣辱都是无常的;不执著于得失,不伤害自然本性,一切顺应自然而返回人性的真谛。

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灵去阐释“道”。

《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领域有较高研究价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常常翻阅,使得心灵安静下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