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胡亥的下场(咸鱼还是有志君王)

《史记》曰: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一块陨石落在东郡,上书七字——“始皇帝死而地分。”一说秦始皇看到字后龙颜大怒,下令将坠石处周围一大圈内的百姓捕杀,房屋焚毁。但也有野史流传,始皇在看到谶语后出气地平静,独自一人与陨石共度数日,随后下令将其摧毁。陨石事件不久后,又有人扬言“今年祖龙死”。

秦朝胡亥的下场(咸鱼还是有志君王)(1)

一系列不祥之兆直接导致这位雄才伟略的君王性情大变,愈发沉迷于修仙长生之道;找人算卦,卜得“游徙吉”,当即强行将三万户人家迁徙至今陕西榆林一带。不仅如此,他还决定要搞第五次出巡,以彰显帝王威仪,秦朝江山永固。如今来看,天上掉陨石可能并不稀罕,但陨石上有字,这一听就是天方夜谭。然而正是在这有一搭没一搭的传闻中,秦王朝的的命运迎来了转折。始皇在第五次出巡时病危,随即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沙丘之变”。

人都有衰老之时,连祖龙这种级别的人物也难逃沦为政治工具的下场,实在令人唏嘘。始皇之死无疑为秦朝带来了巨大的权力真空,诸多政治集团蠢蠢欲动,其中以长公子扶苏和小儿子胡亥之争最为显眼。如今,主流历史将胡亥归为“庸君”甚至是连庸君都不如的傀儡,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胡亥在两千多年前的那场政治纷争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秦朝胡亥的下场(咸鱼还是有志君王)(2)

2009年,考古人员从一座西汉古墓中出土一批竹简,其中大多数平平无奇,唯有一件《赵正书》在史学界引发轩然大波。所谓“赵正”即秦始皇嬴政,先秦时期的男子称氏不称姓,嬴政系赢姓赵氏,这也就自然解释了下面将要提到的一个问题:始皇为何如此宠信赵高,还专门指定赵高当胡亥的老师——不仅仅是那会儿的赵高精通法律,会拍马屁讨领导欢心,更因为他是“赵正”的远方亲戚。另外,《赵正书》收录了大量秦始皇晚年同丞相李斯的对话,其中透露了一个相当诡异的细节:曾有大臣请立子胡亥,“王曰可”

病危的秦始皇已沦为工具人,他临终前的诏书甚至都没能传出去。但在他驾崩的那个时间点,秦朝权力中心的两大集团实际上形成了短暂的平衡状态:胡亥和赵高可以拿秦始皇的名头大做文章,“名正言顺”;扶苏和蒙恬手握重兵,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在这种情况下,李斯决定着秦王朝接下来的命运——他倒向哪一端,天平就将落到哪一端。李斯是个明白人,他知道大公子扶苏性格刚毅,博学多识又能服众,是位非常理想的继承人。然而,一来扶苏有儒家倾向,对李斯奉承的法家相左;二来李斯笃信的东西令他更注重实际,比起“君君臣臣”这套虚名,他更看重看得见摸得着的权力。

秦朝胡亥的下场(咸鱼还是有志君王)(3)

在李斯摇摆不定时,心思缜密的赵高又给了颗定心丸:老李啊你看,扶苏跟蒙恬玩了这么久的二人组,早就是知己知彼了,即便把扶苏扶上王位,他让你把丞相做到底,这恐怕以后也成了冷板凳,难道不是吗?贪婪或许是政治家的本能,李斯遂心一横,胡亥因此得以拥立,是为秦二世。实际上,扶苏若是不这么“中二”,接到假诏后稍微有一丝怀疑而不急着自杀,恐怕秦朝的命运就彻底改写了。遗憾的是,历史是不容假设的。

讲完背景,我们再回到正题:皇位似乎“得来全不费工夫”,那么这会儿的胡亥又处于怎样的境地呢?

秦朝胡亥的下场(咸鱼还是有志君王)(4)

我们首先几乎可以确定,把“谋反”罪名扣在胡亥头上是不公正的,因为他先前根本就没有任何想要造反的打算。胡亥智商没问题,他自幼就接受皇家教育,就算脑子再愚也能拎得清最起码的轻重。法制的秦王朝刚刚从战火中挺立,仍以兵戈最重,想要坐稳江山就必须要有军队的支持。在当时,秦始皇内宠蒙毅外信蒙恬,据说当秦始皇外出巡游时,都要特意让蒙毅跟他坐一辆车子。然而,我们无法从史书中找到一点有关胡亥讨好蒙氏兄弟的资料。恰恰相反,胡亥继位后曾想继续重用蒙氏兄弟,仅因赵高凭空捏造的“二人曾试图阻止始皇立胡亥为太子”这种谣言,胡亥便听由赵高将二人弄死,我们便可以看出两者其实并无太多瓜葛。

其次,胡亥心里清楚,无论赵高还是李斯,这群虎狼之辈也只是想用他来掌握更大的权力,或许并没有真真正正地把自己当成一位真正的皇帝。笔者刚说胡亥不傻,这种情况下怎样做最保险呢?不妨跟刘禅学学“乐不思蜀”,吃吃喝喝玩玩,安心当个无用君主得了。实际上,纵使赵高权欲熏天,城府深不见底,他也不过是手段厉害点的小丑罢了,跟霍光这样的权臣根本没得比:当叛军打来时,赵高怕胡亥兴师问罪,居然躲在家里不上朝。对于这种人而言,一个没啥追求的皇帝是最保险的,然而,胡亥却选了一条危险的路。

秦朝胡亥的下场(咸鱼还是有志君王)(5)

胡亥一上任就接连搞了几个大新闻。他要为父亲构筑规模可怕的陵寝,要完成阿房宫。文献记载,数以十万计的劳力和工匠被征召,秦始皇陵里的宝贝塞得是满满当当,如此奢华连李斯都看不下去了,上书劝谏;秦朝江山未定,最怕劳民伤财,但胡亥不管,就是要修到底。他这其实想要给天下展示一个态度:子承父位有啥错?我给先皇修陵墓是孝顺,陵墓修得越大越豪华,我也就越名正言顺。

其二,胡亥也学秦始皇搞出巡。值得一提的是,在那个年代,外出巡游可不是啥好差事,当时马车木轮没空调,甚至有些地方连像样的路都没有,一路风餐露宿,颠颠簸簸,随从人员庞杂行进速度又慢,皇帝坐在车里就是活受罪。胡亥先前曾随始皇外出,应该深知巡游之苦,他若当真是个没啥追求的皇帝,恐怕不会搞这种费力不讨好的活动;之所以坚持走这条路,他正是想要证明自己的皇位毋庸置疑。从这些事例来看,胡亥并不是没有脑子的傀儡,相反,他是带着强烈的目的性登基的。然而恰恰从另一个方面,我们也能看出胡亥的帝王之术确实差点火候,他巩固帝位的手段都如此拙劣,甚至起到了反作用。

秦朝胡亥的下场(咸鱼还是有志君王)(6)

前208年,李斯遭诬陷下狱。李斯自认为秦朝功臣,又有雄辩之才,说啥都不肯认罪。此案一直由赵高主持审理,不过胡亥对案子颇有看法,他认为李斯谋反证据不足,欲派特使亲自调查。赵高一看这还了得?当即下令严刑逼供,李斯屈打成招,火速被处以腰斩。此时的赵高可能已经感觉到胡亥越来越“不听话”,自我主张越来越明显,因此动了废黜之心。我们或者可以认为,后来赵高躲在家中不敢上朝,并不是害怕胡亥因战事不利而迁怒于他,而是防备胡亥趁这个时候新账旧账一块算。

值得一提的是,在赵高借胡亥之手对秦始皇的子嗣残酷清算时,扶苏之子子婴装疯卖傻,胡亥也动了恻隐之心,后者得以保全。前207年9月,赵高于望夷宫逼杀胡亥,立子婴为帝。子婴无论才华还是魄力均比胡亥要好得多,他上位仅5天便诛杀赵高,企图重振秦朝。然而,此时的秦王朝早已病入膏肓,纵使交到一位真正的帝王之材手上也无力回天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