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电影皇后胡蝶的真容(电影皇后胡蝶与丈夫复婚5年后丧夫)
胡蝶是上世纪鼎鼎有名的中国女明星,早期最优秀的电影演员之一,曾经三度夺得“电影皇后”美誉,在当时的上海,她绝对是最出名,也是最受欢迎的明星人物之一。
常言道,红颜多薄命,胡蝶一生斩获无数荣誉,经历的磨难却也不在少数。
今日,笔者带大家纵览,风华绝代的佳人,胡蝶的传奇一生。
胡蝶
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胡蝶生于1908年3月23日,祖籍广东,不过她是在上海出生的,原名曾瑞华,胡蝶这个名字是进入演艺圈时取的艺名。
胡蝶家里是小康家庭,父亲胡少贡的姐夫为唐绍仪,曾是北洋政府的总理,有这层关系在,胡家自然过得不会差。
胡蝶自小跟随父母到过不少地方,她聪明好学,跟随父母走动时,学会了很多地方的方言,还喜欢学小贩吆喝,模仿得惟妙惟肖,颇有表演天分。
16岁那年,胡蝶一家返回上海居住,那时由明星公司的郑正秋担任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电影《孤儿救祖记》在上海举行公演。
《孤儿救祖记》剧照
这是一部堪称中国电影里程碑一样的作品,一经放映,立刻打动无数观众。
正值青春年少的胡蝶恰好观看过这部电影,本就有表演天分的她立刻深受感染,产生成为一名演员的念头,因此考入中华电影学校。
在学校,胡蝶对表演情有独钟,非常努力,得到老师们的认可指点,她的表演才华迅速显露出来,还没正式毕业就已经受到关注。
次年,大中华影片公司向这位天赋卓绝的少女抛出橄榄枝,让她在影片《战功》中出演配角,然后友联公司又注意到她,邀请她在《秋扇怨》中担任主演。
这两部影片让观众们注意到这个气质、外貌皆是出众,一笑起来就露出两个小酒窝的天才少女。
胡蝶
天一公司最先察觉到胡蝶要火的迹象,抢先和胡蝶签订两年的合同。
随后她在天一公司拍摄了十多部电影,皆是以民间故事为题材,如《白蛇传》、《孟姜女》等传奇故事,胡蝶的名气亦是在民间打响。
1928年,胡蝶进入郑正秋的明星影视公司,事业步入辉煌期。
她先是以《白云塔》博得观众们的一致好评,后出演《火烧红莲寺》。
在《火烧红莲寺》中,她将清雅脱俗的气质和自身的演技发挥得淋漓尽致,剧中那位性情大方的侠女红姑的形象深深印在观众的心中,她借此火遍大江南北,成为名副其实的明星人物。
胡蝶
胡蝶的表演天分很高,演过很多性格不同的人物,每一位人物她都会细心揣摩性情,好让自己能演得入木三分。
拍摄影片时,一到休息时间,在其他演员偷闲时,她总是喜欢去跟导演,编剧们聊电影内容,探讨演技。
勤奋的努力加上与生俱来的天赋,使得胡蝶的演艺事业越来越红火。
1932年,她出演民国大作家张恨水小说改编的第一部国内彩色片《啼笑因缘》,张恨水称赞她“落落大方,一洗儿女之态”。
1933年,她出演《歌女红牡丹》,把一个受到丈夫虐待、社会压榨、善良中带着几分愚昧的底层女性形象刻画得极为成功。
胡蝶
同年夏天,胡蝶在国内第一部发声电影《自由之花》中饰演名妓小凤仙,博得一片好评。
在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中,胡蝶饰演农村女孩秀娟,用精湛的演技,将农村少女秀娟的丰富内心和反抗精神完美地诠释出来,该电影被称为是她演艺生涯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而《姊妹花》则是胡蝶演技的巅峰表演,她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却把两个不同性格的角色演得惟妙惟肖,令观众拍手叫绝,这部作品是她的代表作,打破当时国产片的票房记录,甚至流传到日本、东南亚和西欧地区放映。
胡蝶一生演过的电影超过百部,角色从农妇,教师,千金小姐,人母等都有涉猎,而且每个角色都努力演到极致。
胡蝶
因为演技太过深入人心,1933年,《明星日报》举办“电影皇后选举大会”时,她以两万多的选票当选为“电影皇后”,成为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
甚至,往后举办的两届类似赛事也是由她夺得桂冠,可见在当时的上海乃至全国,胡蝶的人气已经达到一个恐怖的程度。
气节女子,时尚标杆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少帅”张学良因执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落入日本人手中,引发广泛舆论,许多人给予批评。
当时有一个传闻,说张学良忙着在歌舞夜场跳舞,将军国大事抛到一边,当时陪张学良跳舞的人里面就有胡蝶。
北平大学校长马君武为此写诗讽刺张学良,其中一句“偏偏蝴蝶最当行”似乎暗指胡蝶。
一时间,舆论爆发,胡蝶被人批评“商女不知亡国恨”。
张学良
面对此事,胡蝶正面回应:“蝶亦是国民一分子,岂会在国难当头与守土将士翩翩起舞!”
事实证明,那时胡蝶正在北平拍摄电影,全体明星影片公司包括导演张石川在内都可以作证,她虽是戏子,却也有气节,绝不会做这等有辱国门之事。
实际上,虽然身负盛名,但胡蝶从不自傲。
她在晚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提到过,她的父亲为人宽厚,母亲亦是明白事理之人,小时候经常教育她谦虚做人,少人与争,勤恳做好自己的本分。
正是受到父母影响,胡蝶纵使在影剧事业上取得无人能及的成就,也依然保持谦逊之心,她本人更不敢忘记国人本分,充满气节。
胡蝶
《明星日报》举办“电影皇后选举大会”时,东北正遭遇日本人侵略。
胡蝶觉得在国家遭难的时候举办此等赛事并不妥当,所以当投票结果出来时,她不愿去领奖,主办方得知后,特意加上爱国活动,胡蝶才去参与。
领奖大会被主办方改名“航空救国游艺茶舞大会”,当时上海的各界名流,包括市长在内均到参与,军方安排巡逻人员以及消防车待命,可见有多隆重。
因为胡蝶的缘故,大会结束后,主办方将门票、舞票收入以及会上捐款所得全部捐给“航空救国协会”,用来购买飞机,支援抗日。
可见,胡蝶虽然是女子,且深受各个阶层吹捧,却紧守国人本分,颇有气节,实在是奇女子。
胡蝶
电影中的胡蝶时常穿着光鲜亮丽,但生活中大多数时候,她的穿衣风格都显得比较淡雅,当然,这不意味着她不时尚,她可是当时上海的“时尚标杆”。
胡蝶喜欢穿旗袍,而且风格与众不同,驾驭能力很强,即使是简洁朴素的旗袍,她也能穿出清水出芙蓉的感觉来。
当时上海女子经常模仿胡蝶在电影中的旗袍装扮,她穿什么风格,上海就流行什么风格,好似“流行指标”。
1935年,胡蝶受到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主办方的邀请赴会,她身穿立领旗袍,批白狐披肩,仪态端庄大方,充满中国女性特有的知性美,给与会之人留下惊艳印象,外国人称她为“中国的葛利泰·嘉宝”,是她让外国人改变了对中国女性的固有印象。
事业圆满,情路坎坷事业如此成功,知名度又这么高,大家一定认为胡蝶的生活很幸福美满吧?
并非如此,至少在感情上,她的经历颇为坎坷。
在拍摄人生第一部担任女主角的电影《秋扇怨》时,胡蝶认识初恋男友林雪怀,像所有少女一样,投入到热恋当中。
林雪怀和胡蝶
天真的胡蝶甚至认为林雪怀会是她的真命天子,两人能一直走到最后,为此还与林雪怀高调订婚。
但随着林雪怀的演艺事业走入下坡路,两个人逐渐产生矛盾。
林雪怀眼看胡蝶的事业越来越火,难免心里不舒服,想要干一番事业来证明自己,他选择下海经商,胡蝶甚至花钱为他铺路,置办商行,给他买车。
然而林雪怀并没有经商的天分,他遭遇挫折,加上心理作怪,逐渐堕落,拿着胡蝶给的钱到处挥霍,出入歌舞厅花天酒地。
不出意外,两人爆发矛盾。
林雪怀
林雪怀甚至凭借一纸订婚合同,跟胡蝶闹到对簿公堂的地步,在一年时间里,两人八次在法庭上交锋,闹得沸沸扬扬,直到一年过后,“蝶雪解约案”才落幕,两人彻底形同陌路。
当然,胡蝶这样的女子是不缺少追求者的,但是经历过初恋的阴影,她对待感情变得谨慎,不敢再随便对人倾心,直到遇见潘有声。
胡蝶作为著名女星,自然少不了在上流社会的社交场合出没,因此见过太多对她美色垂涎的男人,可唯独潘有声让她觉得有安全感。
这个男人没钱没势,做事却很有条理,有头脑,踏实勤奋,还讲信用,胡蝶的父亲也对他很满意。
胡蝶和潘有声
胡蝶因为初恋的阴影,没有轻易下决定,先是在不公开的情况下与潘有声相恋两年,期间潘有声默默在身边支持她,从无半句怨言。
她受邀去莫斯科时,潘有声陪着她周游欧洲各国,表现得比她还高兴,一点都不因为女方事业有成就显得恐慌,或是觉得没面子,这与林雪怀形成鲜明对比。
最终,经过六年相恋,两个人终于步入婚姻的殿堂。
这一回,胡蝶以为自己终于获得婚姻上的幸福美满了,殊不知,还有一场可怕的灾难等着她。
婚姻遭难,晚年与夫同葬1937年,日本人攻入上海。
彼时潘有声在香港的事业取得进展,一家人便离开上海,到香港居住。
不料,在1941年,香港政府向日军投降。
目睹过日军残暴行为的胡蝶为此愤怒,将香港投降日称为“蝶耻日”。
胡蝶
日方知道胡蝶的名气,为改善自身形象,日军邀请胡蝶出演《胡蝶游东京》,胡蝶哪里肯答应?她以自身怀孕为由,拒绝演出,因害怕日军报复,一家人商议逃往大陆。
就是在去往大陆的途中,胡蝶的婚姻、家庭都遭遇了破坏。
那时胡蝶带了整整30箱的行李上路,箱中是她多年演艺生涯积累下来的钱财,大多是一些珠宝首饰,不料途中行李被劫走,那可是一生的积蓄,没了可怎么过生活?
急病乱投医的她经人介绍,找上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帮忙,结果却惹上大祸。
戴笠
戴笠对她迷恋已久,一口答应为她帮忙,最后找不回来,戴笠干脆按照清单给她全买回来,并且露出真面目,软硬兼施,好言相劝加威胁,讨好并霸占了她。
而对胡蝶的丈夫潘有声,戴笠同样也是劝阻加威胁,把他送到云南等地,故意分开他和胡蝶,考虑到儿女的安全问题,潘有声只能忍气吞声。
戴笠为了让胡蝶死心,甚至还逼迫胡蝶签订离婚协议,他不只是想霸占胡蝶这么简单,而是想跟胡蝶结婚,胡蝶只有离婚才能嫁给他。
好在老天有眼,三年后,戴笠乘坐专机飞往南京市时,因天气原因,飞机失事,戴笠死在事故中,胡蝶也没有真正嫁给他。
戴笠一死,便没人能阻止胡蝶与丈夫儿女重聚。
1946年,胡蝶与潘有声复婚,经历磨难的两人回到香港,打算厮守终生。
胡蝶和潘有声
在香港,胡蝶重归影坛,拍摄《某夫人》、《锦绣天堂》等影片,用以支持丈夫的事业。
不料仅仅过去五年,潘有声便逝世,胡蝶为此失魂落魄,好几年都没有在银幕上出现,直到1959年,受邵氏公司极力邀请才重回影坛。
1960年,第七届亚洲电影节在日本举办,电影《后门》荣获最佳影片金禾奖,而主演胡蝶凭此片获得最佳女主角奖,被称为“亚洲影后”。
那时胡蝶已经52岁,获得影后之称反而不再活跃,六年后宣布退出影坛。
晚年胡蝶
1975年,胡蝶移居加拿大的温哥华,并把丈夫潘有声的骨灰迁到温哥华安葬。
晚年,她最喜欢做两件事——散步,为丈夫扫墓。
每次在丈夫的墓前,她都要待很久,说上好多话才肯离开。
1989年4月23日,胡蝶因病在温哥华逝世,享年81岁,家人按照她的遗嘱,将她与丈夫潘有声同葬。
结语胡蝶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提到过,她时常思念故乡,常给中国的编辑朋友写信,祝愿中国电影能在世界上绽放异彩。
既然如此,她为什么要选择去外国居住呢?
晚年胡蝶(左)
有人猜测她是害怕流言蜚语,毕竟民间流传着她与戴笠的传闻,为避免绯闻才到国外居住。
但笔者觉得大可不必。
诚然,胡蝶不是那种上战场杀敌的女中豪杰,但一个人对国家的贡献,不一定非要通过杀敌卫国来表现。
胡蝶在影坛上的成就,使得早期的中国电影走出国门,改变西方世界对中国女性的固有印象,对中国文化的弘扬起到促进作用,世界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称赞她“真正了不起”。
而胡蝶拒绝为日本人拍片宣传的事迹,更体现出自身的爱国情怀和中国女性的气节,她绝对是一名值得尊敬的传奇女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