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方案(旅游消费助力脱贫攻坚实践与启示)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遭遇疫情灾情加试题,充分利用消费扶贫政策红利,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消费贫困地区旅游产品与服务,提升贫困地区旅游供给质量,扩大旅游消费规模,建立稳定长效机制,对缓解不利影响,助力高质量稳定脱贫具有突出现实意义。

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方案(旅游消费助力脱贫攻坚实践与启示)(1)

池州市石台县作为曾经的皖南唯一国家级贫困县,持续多年主打旅游牌,深挖资源潜力、释放旅游消费拉动力,有效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2020年4月29日石台顺利摘掉了21年的贫困县帽子。

优势与挑战

石台县位于安徽南部山区,人口11万,森林覆盖率84.5%,拥有“负氧、富硒”两大优势资源,为全国三大富硒地之一,有“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美誉,为国家首批生态经济示范区。境内有山岳风光之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特色之秋浦河国家湿地公园、喀斯特地貌之蓬莱仙洞省级地质公园、田园风光之大山富硒村景观四位一体,7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李白5游石台留下17首《秋浦歌》。由于交通环境闭塞、工业基础薄弱、农业资源缺乏,一度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方案(旅游消费助力脱贫攻坚实践与启示)(2)

20世纪80年代石台旅游业起步,历届党委政府将旅游业确定为石台县主导产业,持续稳健带动石台县经济快速增长,但总量规模较小,景区分散导致资源整合难度大;旅游产品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旅游人才短缺影响旅游业提质增效,经济带动作用有限。

实践与成效

瞄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石台创新“旅游 ”产业链,深度融合三产,帮助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推动区域脱贫。主要措施有:

规划引领打造全域旅游品牌。出台系列政策推进乡村旅游村级“八个一”提升工程。一体化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整治秋浦河沿河105个村庄村容村貌。以全域旅游视角深化乡村旅游扶贫效果,打造秋浦河源乡村旅游扶贫带和东西部两个乡村旅游扶贫片区,推出四季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带动10个最佳摄影点、4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串点成线。

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方案(旅游消费助力脱贫攻坚实践与启示)(3)

多业态融合强化产业链效应。探索“旅游 农业、加工业、服务业、文化、互联网”发展方式,推动旅游与一二三产有机结合,渗透交叉,创新延伸产业链,丰富旅游产品内涵,新培育负氧休养、体育健身、健康食品三大业态。围绕“旅游 节庆”成功举办17届茶叶节,及农耕、晒秋、骑行、赏菊等各类节庆活动年均10余场,为贫困群众就近参与旅游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创新主体带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村集体组织利用优势资源入股开发农产品、农家乐合作社等旅游消费项目,让农户(贫困户)通过参与土特产销售、旅游接待等方式增加收入。先后探索建立缘溪村“景区 村 农户”、横渡村“公司 农户”等旅游扶贫模式,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主动性,完善农户分享乡村旅游利益联结机制。洪墩村成立“慢村农庄”民宿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带头引导农户自愿改造闲置民房发展精品民宿,统一改造14户(贫困户4户)42间标准客房,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其“党支部 协会 贫困户”旅游扶贫模式被安徽行政学院编入培训教材。

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方案(旅游消费助力脱贫攻坚实践与启示)(4)

强化人才培养提升服务品质。采取专题培训、以赛代训、柔性引才等一揽子措施,为旅游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近年来培训旅游从业人员2000余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余人,联系15名安徽省内专家、选派35名科技特派员开展脱贫攻坚技术服务,抽调180名年轻干部充实贫困村脱贫攻坚队伍,有效提升旅游人才队伍素质水平。

汇聚社会帮扶整合旅游消费合力。深化结对帮扶地区凤台·石台旅游扶贫合作;加大扶贫产品认定管理力度,已认定3家扶贫企业8个扶贫产品纳入《全国扶贫产品目录》,帮助销售农产品计1216.08万元,带动贫困人口741人增收。

2016年以来,石台县乡村旅游带动脱贫人口达5000人,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口达1.5万人左右,人均增收近3000元。2019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54.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0.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1%、12.6%。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安徽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3处,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4个,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村11个,安徽省星级农家乐62家。

经验与启示

坚持政府主导地位,确保帮扶目标精准。旅游消费本质是市场行为,涉及多方利益主体,需遵循市场规律;减贫更多是政府职责,涉及分配调整,需注重公平优先,协调各方利益。如不加以正确引导,旅游消费与减贫致富并不必然发生联系,政府引导是确保旅游消费助力脱贫攻坚达到预期目标的前提保障。2020年石台各级政府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先后举办“县长抖音直播,为石台硒茶代言”、硒李采摘节、枇杷节等以旅促农销售活动近10场,动员社会各界优先购买贫困村贫困人口农产品和服务,形成消费扶贫新潮流。

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方案(旅游消费助力脱贫攻坚实践与启示)(5)

坚持以人为本,确保帮扶对象受益。贫困人口经济受益、能力发展是脱贫攻坚最终目标。石台县从引进旅游开发企业签约落户到景区建设用工、项目经营均优先安排贫困村贫困人口,确保扶贫政策精准滴灌。加强贫困人口能力建设,建立“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的扶贫长效机制。

坚持因地制宜,确保帮扶效果扎实。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打造符合本地实际的旅游产品,以特色产品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走特色产品消费助力脱贫攻坚致富之路。石台县涌现出河西水果、郑村板栗、八棚辣椒、大山精品茶叶等系列经济专业示范村、示范户。打造“石台硒茶”“石台硒米”两个地域公共品牌,“天方”“雾里青”“天方茶苑”三个中国驰名商标,成为新农村建设亮点。

推进之策

推进旅游资源整合。通过合资合作、参股入股、整体回购等方式,组建国有旅游集团公司,形成政府主导的旅游业市场,统筹推进旅游资源深度开发。

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方案(旅游消费助力脱贫攻坚实践与启示)(6)

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负氧富硒”资源优势,开展县域特色资源普查,培育区域特色品牌,打造旅游消费竞争优势。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发掘农耕、诗歌、茶艺、红色旅游等研学资源,加大与演艺、非遗等文化产品融合推广力度。开发夜市经济等有吸引力的二次消费项目,弱化门票经济依赖。推广线上消费、直播带货、云上赏景等销售经验,让优质农旅商品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宽销路,不断打造旅游消费新市场。结合“新基建”谋划智慧旅游,加大实体、网络销售市场管理力度,优化旅游消费环境,让游客“有得买、放心买”。

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打通外部“大动脉”,畅通内部“微循环”,推进“快进慢游”高品质县域旅游交通网建设。结合美好乡村建设补齐旅游配套设施欠账,让游客“留得住”。

抓实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继续选派旅游专业人才挂职帮扶,缓解高层次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现象;通过委托培训,合同就业等模式,培育本土旅游管理及乡村振兴建设生力军。聘请在职、退休专家教授成立旅游发展专家讲师团,送课上门化解旅游旺季从业人员走不开,人少培训成本高等问题,精准提升贫困人口劳动技能。

稿件来源:安徽学习平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