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馆藏哥窑(故宫陶瓷谜一样的哥窑)

哥窑是是五大名窑中疑团最多的窑:窑址至今不明,就有“杭州说”、“龙泉说”、“景德镇说”、“北方说”等等;史书上记载不详,不见宋代墓葬出土,存世哥窑瓷器都是传世品,大多是清宫旧藏。如今哥窑的收藏大户是台北故宫(约150件)、北京故宫(58件)、上海博物馆(15件)。

五大名窑中的汝、官和钧都是创烧于北宋,只有哥窑是南宋。我说一直在博物馆里找北宋哥窑而不得呢,哈哈!

看过多家博物馆里的哥窑,共同特点是没有大器,多为炉、瓶、碗、盘、洗等造型,国博有一个哥窑五方倭角洗好小的,极尽精巧。

对于哥窑的感觉,就是可爱,超级可爱。因为小巧,也因为独有的金丝铁线。

金丝铁线,是对宋代传世哥窑瓷器釉面裂纹的专有称谓。传世哥窑瓷器的釉层肥腴,开细碎片纹。纹路分两种:一种是釉裂形成大开片的黑色纹路,俗称“铁线”;另一种是釉裂形成小开片的金黄色纹路,俗称“金丝”,合而即有“金丝铁线”

片纹系因釉的膨胀系数与胎的膨胀系数不同所致,在窑内冷却的过程中釉因收缩率大而开裂。这本属于制瓷的缺陷之一,但被工匠巧妙利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的纹片釉装饰。工匠在哥窑出窑冷却后,将其放在炭黑水或墨汁中浸泡,取出来后瓷器就形成大块的黑开片,而细小的开片吃不进液体的颜色,却会随着空气的氧化而呈现黄色。

哥窑的第二个特征是紫口铁足。宋代龙泉窑、哥窑和官窑的器物,往往在口部边缘的最薄处隐约露出灰黑泛紫的胎色,而足部无釉处呈现出铁红色,即所谓“紫口铁足”。这是因为此类器物胎骨含铁量特高,在还原作用较强的足部露胎部分呈黑色,即“铁足”,胎骨还原作用较弱而有一层薄釉的口沿部分便呈现灰黑泛紫的“紫口”。

故宫博物院不愧是大陆哥窑收藏最多的博物馆,在陶瓷馆中一口气展出14件哥窑器物,有碗、洗、盘、瓶,尤其是那个花盆是稀罕之物。

台北故宫馆藏哥窑(故宫陶瓷谜一样的哥窑)(1)

南宋 哥窑米黄釉葵花式洗。

洗内、外和圈足内均施米黄釉,釉面布满开片纹。外底有6个细小支烧钉痕。

台北故宫馆藏哥窑(故宫陶瓷谜一样的哥窑)(2)

南宋哥窑 灰青釉贯耳瓶。

通体施米黄色釉,釉面开细碎片纹。此瓶在造型上摹仿西周青铜礼器。口耳相连的曲线增加了口部力度,与扁圆形腹部上下呼应,构成视觉上的均衡,给人以稳重之感。通身细碎开片,静穆、优美。

台北故宫馆藏哥窑(故宫陶瓷谜一样的哥窑)(3)

南宋 哥窑灰青釉双耳鬲式炉。

台北故宫馆藏哥窑(故宫陶瓷谜一样的哥窑)(4)

南宋,哥窑灰青釉贯耳瓶。

瓶作八方形,口微外撇,短颈内弧,腹下部丰满,高圈足微外斜。颈部饰两道凸弦纹,两侧对称置中空的筒形耳,俗称“贯耳”。通体施灰青色釉,遍布细碎开片,开片纹呈黑色。足端无釉,呈黑褐色,俗称“铁足”。

此壶仿青铜器式样,釉面光亮莹润,通体开细碎鱼子纹,纹片自然美观,别具一格,为典型的哥窑产品。

台北故宫馆藏哥窑(故宫陶瓷谜一样的哥窑)(5)

南宋 哥窑灰青釉鱼耳簋式炉。

此炉造型仿商周青铜礼器簋,“S”形轮廓线上敛下丰,勾勒出端庄饱满的体态。腹两侧对称置鱼形耳,下承以圈足。造型古朴典雅。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密布交织如网的“金丝铁线”开片纹,使素净的釉面富于韵律美。外底有6个圆形支钉痕。

台北故宫馆藏哥窑(故宫陶瓷谜一样的哥窑)(6)

南宋 哥窑灰青釉胆式瓶。

瓶内、外和圈足内均施灰青釉,釉面滋润,布满“金丝铁线”般开片。瓷瓶造型端庄典雅,釉面油润泛酥油光,为传世哥窑瓷器中的代表作。

台北故宫馆藏哥窑(故宫陶瓷谜一样的哥窑)(7)

南宋 哥窑米黄釉葵口盘。

盘六瓣花口,盘内、外和圈足内均施釉,釉色中青中泛黄。釉面布满细碎开片纹。外底刻乾隆御制诗。

台北故宫馆藏哥窑(故宫陶瓷谜一样的哥窑)(8)

南宋 哥窑灰青釉弦纹瓶。

器里外及底心满釉,釉面开“金丝铁线”片纹。此瓶颈部细长,腹部虽鼓而不显臃肿,整体具有一种纯朴、典雅的艺术效果。

弦纹瓶是典型的哥窑产品,造型端庄秀美,“金丝铁线”片纹和器身凸起的4道弦纹使单一色釉增添了起伏变化,更具韵律感。

台北故宫馆藏哥窑(故宫陶瓷谜一样的哥窑)(9)

南宋 哥窑灰青釉八方杯。

杯呈八方形,通体施青釉,满布开片纹。内壁施较釉薄,开片细小而密集,形成一种无规则的蜘蛛网线,即百圾碎。外壁施釉较厚,开片较大,为冰裂纹。口沿因釉垂流变薄隐隐映出紫黑色胎骨,足端无釉呈铁黑色,俗称“紫口铁足”。

此杯造型新颖雅致,折角棱线分明,线条宛转自然,为宋哥窑器物中的珍品。

台北故宫馆藏哥窑(故宫陶瓷谜一样的哥窑)(10)

南宋 哥窑灰青釉葵花式盘。

盘呈六瓣葵花式,浅腹,坦底。腹壁向里凸出6道棱线,圈足亦随腹壁起伏变化。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开细碎片纹。圈足露胎处呈黑褐色。

此盘造型优雅、大方,线条富于变化,为哥窑的代表作品。

台北故宫馆藏哥窑(故宫陶瓷谜一样的哥窑)(11)

南宋 哥窑灰青釉菊花式盘。

内、外及圈足内均施灰青色釉,釉面被“金丝铁线”般开片纹所分割。

中国古代艺术家和陶瓷工匠在设计陶瓷造型时,善于从大自然动、植物中获得灵感,蛙形、虎形、葵花形、菊花形等造型屡见不鲜。这件菊瓣式盘造型规整,青灰色釉素裹,交织如网的开片纹妙趣天成,堪称古陶瓷模仿花朵造型的典范。

台北故宫馆藏哥窑(故宫陶瓷谜一样的哥窑)(12)

南宋 哥窑灰青釉碗。

里外满饰青釉,釉厚润如脂。釉面布满细碎的开片纹,深浅不一,如网如织,深纹片呈黑色,浅纹片呈黄色,金丝铁线也!

台北故宫馆藏哥窑(故宫陶瓷谜一样的哥窑)(13)

南宋 哥窑灰青釉葵花式洗。

洗呈葵花瓣式,通体施灰青色釉,釉汁厚润,釉面满布开片,纹片大小相间,大片的纹线呈铁黑色,小片的纹线呈金黄色,俗称“金丝铁线”。

洗在古代生活中用途广泛,有盥洗用具,亦有文房用具或陈设品。汉至晋代,洗有陶、青瓷制品,流行在内底刻鱼纹。宋代南北瓷窑普遍烧造。

此洗造型玲珑小巧,典雅可爱,是宋代哥窑瓷器中的精细之作。

台北故宫馆藏哥窑(故宫陶瓷谜一样的哥窑)(14)

南宋 哥窑灰青釉海棠式花盆。

花盆呈四瓣海棠花式,通体施灰青色釉,足底无釉,呈黑褐色。釉面有黄、黑二色开片,内壁开片细碎,外壁釉面开片较大,片纹纵横交织,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哥窑瓷器以盘、碗、瓶、洗等多见,花盆则较为少见。

台北故宫馆藏哥窑(故宫陶瓷谜一样的哥窑)(15)

哥窑都是小巧可爱造型,金丝铁线特别别致。

台北故宫馆藏哥窑(故宫陶瓷谜一样的哥窑)(16)

既然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那么哥窑是不是元代创烧的?

台北故宫馆藏哥窑(故宫陶瓷谜一样的哥窑)(17)

元代喜欢大器,而且元代审美和宋代有了明显转变,宋代是素雅,元代是世俗。看看,哥窑是素雅还是世俗?

台北故宫馆藏哥窑(故宫陶瓷谜一样的哥窑)(18)

推荐相关阅读:

故宫陶瓷馆:“展中展”转心瓶

故宫陶瓷馆:古代瓷器最后的高峰

故宫陶瓷馆:展出了八件汝窑

故宫陶瓷馆:元青花釉里红盖罐

故宫:辟为陶瓷馆的武英殿,颜值、内涵双在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