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后十八年书籍全册(清同治上海美华书馆印本新约全书)

晚清最后十八年书籍全册(清同治上海美华书馆印本新约全书)(1)

晚清最后十八年书籍全册(清同治上海美华书馆印本新约全书)(2)

清同治八年(1869)苏松上海美华书馆印本《新约全书》,姜别利离开美华书馆那年印刷的美华书馆拼合活字的典型代表,是美华书馆印书的珍贵早期实物,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晚清最后十八年书籍全册(清同治上海美华书馆印本新约全书)(3)

美华书馆印本《新约全书》,衬装四厚册,全书名页题“新约全书,耶稣降世一千八百六十九年,新鋳铜版,同治八年苏松上海美华书馆藏板”。开本长宽:19.2*12厘米。

晚清最后十八年书籍全册(清同治上海美华书馆印本新约全书)(4)

晚清最后十八年书籍全册(清同治上海美华书馆印本新约全书)(5)

本书有以下几大特点:一是珍贵的早期基督教古籍。《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由《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构成。《新约全书》由《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启示录》4部分组成。据20世纪70年代的统计,《圣经》译本有261种,《新约全书》有384种,《新约》又被译成了1800多种语言和方言,因此,《新约全书》是世界上印书最多、发行最广、翻译文种最多、影响最大的一部书。

晚清最后十八年书籍全册(清同治上海美华书馆印本新约全书)(6)

晚清最后十八年书籍全册(清同治上海美华书馆印本新约全书)(7)

二是本书是姜别利离开美华书馆那年(1869)年印刷的,是美华书馆拼合活字的典型代表,是美华书馆印书的珍贵早期实物,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美华书馆1860年美国传教士创办。前身是1844年美国基督教(新教)长老会在澳门开设的花华圣经书房,1845年迁往宁波,1860年迁至上海,改名美华书馆。早期经营人是理查德•科尔。1858年由威廉•姜别利主管。1869年姜别利离华后,先后由J.韦利、J.L.马提尔、W.S.霍尔特、J.M.W.法纳姆、G.F.费启鸿等主持。美华书馆堪称当时上海设备最新、最全的印刷厂。19世纪由戴尔首创的拼音活字即现代意义上的金属活字“美华字”,为当时铅字印刷机所用的重要字体之一,是中国近代印刷史上的大事,对活字印刷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后来姜别利在上海创用电镀制模技术是印刷史上的重大革新。一是用电镀法制造汉字字模,比传统的手工雕刻字模省时省力,又提高质量,制出的字模形象完美、清晰。姜别利的电镀法是中国印刷史上的一次革命。书馆以电镀法制成大小7种宋体铅字(即1~7号字),大量生产和销售,成为流行几十年的“美华字”。姜别利的另一项发明是设计了元宝式排字架,将汉字铅字按使用频率分为常用、备用和罕用三大类,在木架的正面安置常用、备用铅字,两旁安置罕用铅字,每类字依据部首检字法排列,加快了排版取字的速度。以后各印刷厂多采用这种排字架。由于书馆运用了以上两项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质量和效率,迅速发展成为当时上海规模最大、最先进的活字排版、机械化印刷的印刷机构,并取代了墨海书馆的地位,承印广学会的书刊,成为基督教在中国的最主要出版印刷机构。拼合活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相继倡导澳门美国长老会印刷所“华英教书房、宁波华花圣经书房、上海墨海书馆、美华印刷所以及北京的同文馆,用来印刷科学和宗教书籍,对19世纪末期 在中国普遍使用,起到重要促进作用。1869年姜别利到日本,把美华书馆的拼合活字印刷技术传到了日本,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晚清最后十八年书籍全册(清同治上海美华书馆印本新约全书)(8)

三是流传稀少。美华书馆当时仅印书二十八种,此《新约全书》为其一,在六年后又出了另一个版本,标明为耶稣降世一千八百七十五年,岁次乙亥,不奉中国正朔。张秀民先生以为美华所印的二十多种书均不多见,故在初版和插图增订版中,均未插入实物图片。著录:《中国印刷史(插图珍藏增订本)》P459,460。本书作为美华书馆刚成立的初期印刷的基督教拼合活字印本更是少中又少,存世无多,在中国近代印刷史上具有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

作者:张旭,保定市收藏鉴赏家协会古籍善本委员会主任。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