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博物馆介绍(上的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

小时候,有一天被收音机里介绍的鼓浪屿吸引,说鼓浪屿上家家都是音乐之家,每到傍晚,华灯初上,每家窗户里就传出悠扬的琴声,很多家庭上演着家庭音乐会。于是,小小的脑子里种下了鼓浪屿很浪漫的种子,加上张暴默的《鼓浪屿之波》和后来的千人钢琴齐奏活动,更加觉得鼓浪屿充满了浪漫风情。

工作后常去厦门出差,客户带着去鼓浪屿转过,但仅仅是转了转。

直到去年,和女儿去厦门玩,有机会上岛细细品味。

鼓浪屿是与厦门市隔海相望的一个小岛,岛内面积只有1.87平方公里,岛上采取全步行方式,被称为“步行岛”

1841年英政府舰队攻占鼓浪屿,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英、美、西班牙相继在鼓浪屿设领事。1902年鼓浪屿被列强正式明确为公共租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独占鼓浪屿。直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鼓浪屿回到厦门人民手中,结束了100多年被奴役的历史。

独特的发展历史使这个小岛拥有哥特式教堂、罗马式喷泉、中西合璧的别墅,因此也获得了“万国建筑博览”的荣誉

钢琴博物馆介绍(上的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1)

钢琴博物馆介绍(上的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2)

该岛因人均钢琴和小提琴拥有量居全国之首而被誉为“钢琴之岛”,“音乐之乡”,在这个小岛上,先后出现一百多个音乐世家。

让我特别震撼,流连忘返,意犹未尽的是岛上的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美中不足的是钢琴管没有解说,而风琴管有馆员非常详细的解说介绍。

出生在鼓浪屿的音乐家收藏家澳大利亚华人胡友义先生是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所有馆藏品的主人。两馆内共计近200架钢琴风琴均是胡先生倾尽毕生精力收藏而来的挚爱,他将这些琴无偿捐给了自己的故乡鼓浪屿,只为了一个简单的愿望“想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带回家”。

2013年,胡友义先生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医院去世,享年77岁。胡先生去世后,他的夫人遵照他的遗愿,带着他的骨灰回到鼓浪屿,行船至菽庄花园附近海域时将骨灰撒入海中。从此,胡先生永远依偎安息在故乡鼓浪屿的怀抱中

如今,在“听涛轩”门前左侧,安放着一尊高80厘米、肩宽60厘米的胡友义先生半身铜像。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

钢琴博物馆于2000年落成,位于菽庄花园的“听涛轩”,占地450平方米。陈列了从澳大利亚运回鼓浪屿的胡友义先生收藏的70多架古钢琴。这里的钢琴不仅历史悠久、种类多样,品牌不同,而且奇特。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有古老的手摇钢琴、有产自一百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 这里的每一架钢琴,都有着“悠久历史”和“传奇色彩”。它们的原主人,不是“地位显赫”,也是“身手不凡”。其中,多架是“世界之最”。

钢琴博物馆介绍(上的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3)

克莱门蒂是19世纪初制造的四角钢琴,琴身为世界最大,音响最为洪亮;

钢琴制造大师舒楠1906年制作的双键盘的古钢琴有4套琴弦,8个踏板,两层琴键,且黑白琴键颠倒;

另外,博物馆里还有琴内镶有三个皇冠的皇室御用钢琴;

勃德制于1878年,琴腿为「S」形的钢琴;

街头艺人卖艺的手摇街头钢琴以及世界上零件最复杂的钢琴;

一台1928年美国制造、价值昂贵的全自动「海那斯」名琴,用一卷卷打孔的古琴谱逼真地弹奏出贝多芬、肖邦、勃拉姆斯的作品,成为博物馆的背景音乐,与鼓浪屿的拍岸涛声相伴;

还有一台钢琴,曾被大火烧成两截,又被衔接起来,成了钢琴博物馆中不能弹奏的钢琴。

在他众多的收藏中,有一台“科勒德”钢琴是19世纪初伦敦制造的,二战期间,原主人施密特历尽千辛万苦,从英国把钢琴带到澳大利亚。1988年,年过八旬,孤单一人的施密特老太太,要搬到老人公寓居住。公寓放不下这台钢琴,老太太又不想让钢琴流落别处。经修琴专家介绍,老太太像相亲一般,通过多条渠道了解胡先生的为人,又亲自跑到家中考察,经过半年的反复考虑,才恋恋不舍将钢琴卖给了胡先生。搬走钢琴的那一天,老太太竟抚琴痛哭,其情其景让胡先生也感伤流泪。

许多钢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岁月,作为装饰物的烛台灯饰也有百年以上历史,参观一次钢琴博物馆,等于浏览了一遍世界钢琴发展史。

钢琴博物馆介绍(上的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4)

1999年,钢琴开始装运,胡友义夫妇也经历了一次次当年施密特老太太的心理旅程。钢琴由墨尔本登船,经香港最终到达厦门,胡友义夫妇每天关注天气预报,生怕遇到台风,在厦门港口卸船的那天,胡友义先生亲自到场。由于鼓浪屿禁止汽车上岛,只好使用二十多辆板车装载着钢琴和配件,排成一字长龙,浩浩荡荡向钢琴博物馆进发。一直看到这些宝贝平安到新家,胡先生夫妇才把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胡先生曾说,不论在世界任何地方,鼓浪屿都是我永远的故乡,我把我毕生收藏的钢琴放在这里展览,是将自己最珍爱的东西搬回家。

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号称国内唯一,世界最大,收藏最多

鼓浪屿管风琴博物馆位于鼓浪屿八卦楼风琴博物馆2004年开始筹建,馆内藏有簧风琴、手风琴、口风琴,大型管风琴,电子琴、数字琴和电影院管风琴等珍品。藏品来自英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等国。

风琴馆给我的震撼难以用文字淋漓表达,每一部风琴都是一座城堡,一个独立的世界。

进入博物馆,第一眼看到的是圆形大厅中央立着的5米高、3米多宽、有着1350根音管的英国“诺曼·比尔德”管风琴。这架1909年出厂的管风琴曾经置于一家英国教堂,那里的听众从来只能看到它的正面;入住博物馆之后,人们可以欣赏它的前后左右,甚至登上二楼俯瞰这架巨型乐器。由于中央大厅位于10米高的穹顶之下,演奏时乐声响彻整栋建筑的每个角落,声音格外庄严优美。这架管风琴的部件多达几千个,就算是人手充足,把所有零部件组装起来,也需要一年时间。

钢琴博物馆介绍(上的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5)

有一个爵士风琴,结构非常奇特。它的正面像一个开敞式乐器橱柜,架子鼓、手风琴、萨克斯、小号等十几种乐器排列有致。后面是一架电子风琴和诸多风管,在厚纸壳上打出无数形状各异孔洞的曲谱折叠成半月形,直径足有一米多。只要插上电源,这架爵士风琴就可以自动演奏,多种乐器的组合发声使它演奏起来绝不亚于一个爵士乐队。

这里风琴的种类很多,大的有上面介绍过的6米高的诺曼·比尔管风琴。小的只有手提箱一般大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一架有39个键,外形小巧,大约只有80厘米长,30厘米高,仅一只手提箱那么大的手提风琴。馆员介绍说:“这架小的风琴是早时欧洲街头艺人使用的,所以它的体积特别小,优点是设计非常合理,下面的部分可以收起来。由于这些街头艺人流动性大,设计这种体积小的风琴便于携带,收起来就像一只皮箱,随时拧起来就能走,这架琴到还能用。”

钢琴博物馆介绍(上的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6)

博物馆里的每架风琴风格各异,用途不同,馆员介绍说:“这架簧片风琴有两层键盘,还有一个脚踏板,是早时欧洲一些比较小的教堂用的,但它的弹奏和管风琴差不多,两层键盘,一个脚踏板,上面还有很多音栓,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这架风琴是专门给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的小家庭使用的,它的设计特点是可以放在桌子上使用,也能随身携带。它与手风琴很像,这架琴还能使用。”

很久以来,风琴、管风琴在欧美主要被用于宗教音乐,许多教堂唱诗班都使用风琴作为主要乐器。馆员指着一架带镜子的风琴说:“这架美国产的风琴,它的正面有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作装饰用的,一个是有它的实用性。一般在教堂用这种琴配合唱诗班唱圣诗,这面镜子设计得很合理,演奏者可以通过镜子反射看到唱诗班指挥者的手势,什么时候该弹,什么时候该停。除此之外,若摆放在家中,还具有装饰的作用。”

展馆里有一架取名为风神之意的自动风琴,造型与上面介绍过的诺曼·比尔管风琴的造型很像,但它只是一架普通的簧片自动风琴,上面那些管都是装饰用的。这架风琴是20世纪初制造的,它的出现主要是供当时的有钱人娱乐使用。它的上部由一排错落有致的音管组成,但与管风琴不同的是这排音管只起装饰作用而没有实际的用途。这架自动风琴是根据纺织机的原理制造而成的,它利用打孔的乐谱通过人工踩踏板就可以弹奏出不同的乐曲,琴键上方有个卷轴,卷轴转动时带动琴谱。这在100年前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发明了,与早期计算机程序是一样的,但是它的出现比计算机早。

早先没有留声机的时候,这种琴非常时髦。以前娱乐较简单,有钱人想听音乐自己又不会弹,所以就专门有人设计这种自动风琴,非常方便,如果要换歌谱,就到市面上去买,和买唱片一样,想挑肖邦的还是莫扎克的都可以。会弹的人同样可以用手去弹,等于是两用,不会弹的用脚踩,会弹的用手弹。

再看那带烛台的风琴别有情趣,“早先没有电灯,弹琴时需要照明,就要用油灯或蜡烛,他们就在琴键两边略高的位置设置两个烛台。这样,透过油灯或蜡烛的光,演奏者便可以看清琴谱了。”

到了20世纪中期,风琴已变得现代化了。一架大约产于20世纪中期的风琴颇具现代特色,外观酷似现代电子钢琴,音栓、键盘也与前面介绍的风琴有许多不同之处。它的音栓由三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可以分别控制乐音、声音和强弱变化,音栓也由过去的拉出式改成了手摁式,更方便于弹奏。同时,传统风琴的象牙键盘也被塑料键盘所取代。琴键的右上方有一个电源开关,打开这个开关,演奏者就可以通过左、中、右三面的音栓分别控制踏板和上下两排琴键。这样,琴的强弱、乐器声音就有了变化,演奏的曲子也就更加悦耳动听了。

胡友义先生在美国波士顿购得的巨型管风琴"凯思文特"高达13米,宽12.5米,重35吨,共有7451个风管和133个音栓,是国内最大的管风琴,鼓浪屿风琴博物馆最重要、最庞大的馆藏品。

钢琴博物馆介绍(上的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7)

这里的每一台风琴都有着自己悠久的身世与独特的价值。

胡先生说过:“我将尽毕生的力量,将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建设成世界上最大,最出色的风琴博物馆!我希望全世界爱好音乐的人们都能带着朝圣的心来到我的家乡鼓浪屿,欣赏她无与伦比的美丽。”

我想他的心愿实现了,他将所有收藏品送至家乡,让本就是音乐岛屿的鼓浪屿有了新的音乐之声,与鼓浪屿的音乐融合奏响,让所有热爱音乐的人爱上这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