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唯一少将连长是谁(金色的鱼钩老班长的原型)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胃病,青稞面也快吃完了,炊事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着战士们没吃的日渐消瘦,也整日的愁眉苦脸,睡不好觉。
行军至一处池塘边,老班长看到有鱼跃出水面便喜出望外。他将缝衣针烧红了完成一个鱼钩去水池钓鱼给战士们。当晚,战士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
“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一个红军战士吃完鱼后发现老班长没有动筷子就好奇的问道。
“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老班长咂摸着嘴,带着回味的语气说道。
然而小战士根本不相信老班长会提前吃鱼,就悄悄地跟着收拾碗筷的老班长,发现他竟然偷偷的捧着搪瓷碗在啃着几根草根和战士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一会儿就皱着眉头咽下去。
“老班长,你怎么……”年轻的战士失声喊道,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
““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老班长支支吾吾,含糊的应付道。但是小战士根本不相信老班长的话,他说自己全都知道了,是老班长将鱼都给了战士们。
“小声点儿,咱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无奈之下,老班长只得叮嘱小战士不要将此事说出去。
“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啊”
“不打紧,我的身体结实着呢……”
这是课文《金色的鱼钩》里描绘的红军过草地时的感人场景,老班长为了战士们吃鱼,制作了鱼钩,但是自己却一口都不吃。在真实的长征路上也有这样一位老班长的原型,他是至今仍然健在的老红军,在艰难的长征中他发明了鱼钩,并用其钓上了鱼。
博物馆的金色的鱼钩
如今,这枚鱼钩仍然被保存在军事博物馆中,虽已长满锈蚀,但仍能钩沉一缕奇异的光芒。
一、红军战士王玉清课文中《金色的鱼钩》这个老班长的原型就是红军战士王玉清,他是至今仍然健在的老红军,跟随贺龙参加红军进行长征的时候,他才不到十六岁。
1955年王玉清夫妇
王玉清是贵州省毕节时威宁县人,生于1921年。由于家里贫穷,很小的时候王玉清就跟随父母逃荒到了黔西县。一天,王玉清和父亲在县城采买一些生活用品时,突然看到县城里平日作威作福的那些官老爷和地主豪绅以及国民党兵都仓皇的向外逃奔。
此情此景不由得令王玉清既振奋又不解。“是谁把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地主和狗官都打跑了呀?”王玉清不解的问道,但是他的父亲也给不出答案。
不过很快王玉清就明白了,是“红胡子”军队将这些地主恶霸赶走了。当时的地主和土豪都将贺龙的部队称为“红胡子”,而且向老百姓宣传这些“红胡子”非常可怕,杀人不眨眼,专门吃小孩。
“我去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王玉清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冒着风险想要看清楚“红胡子”到底怎样。
可是,通过观察,王玉清却发现这些“红胡子”们并不像地主们说的那样凶神恶煞,他们对老百姓非常好,只是在面对地主和国民党的官老爷们才会凶狠。王玉清看着看着就不自觉的走了出来,碰巧遇到了一个红军战士。
“小朋友,你要去哪里呀”看着王玉清穿着十分破旧,这个红军战士明白眼前的孩子也是出自穷人家,便和蔼的问道。
“你,你们是‘红胡子’?”王玉清当时只有十四五岁,看到拿着枪的红军还是免不了会胆颤心惊,因为在他的印象中,拿枪的不是祸害百姓的官军就是土匪,但既然被发现了他也只好壮着胆子问道。
“不是‘红胡子’,我们是红军”这个战士看着王玉清笑道,随即又说道:“‘红胡子’是这些地主老财们对我们的恶意宣传,我们红军就是给穷人做主,打土豪劣绅的队伍”。
“我也想参加红军,可以吗?”王玉清听说红军是替老百姓做主的,就萌生了参军的意向。
“当红军很苦,你这么小,哪里吃得消”这个战士看着王玉清还是一个未长大的孩子,拒绝道。
“我也是穷人家的孩子,我要参加红军,却解放更多向我这样的穷人,打倒地主和恶霸”王玉清的心中涌着一股热血,他坚定的回答。
后来,在王玉清的强烈要求下,他最终领到了一套军装,加入了红军队伍,并在部队出发前和父亲告别。王玉清没想到正是这样的一次偶遇和他勇敢的决定改变了他此后的人生。
二、艰难的长征路参加红军后,王玉清被分在了红二军团的军团部,成为了一名无线电战士。
“我很快就掌握了电台的那一套,贺老总也非常喜欢我,还经常用手指弹我的脑袋,然后将重要的电报任务交给我来传递”多年以后,在接受军网记者采访时,王玉清老红军回忆起当年为贺老总发电报的事情仍然有一些自豪和腼腆。
长征中的贺龙
当年的王玉清年轻,脑子也聪明,很快就掌握了电报的技巧,由于技术过硬,他还受到了贺老总的夸奖。让王玉清记忆犹新的是一天他还接到了朱德的亲笔签名电令,至今他仍然记得当时的电报内容:最好你军在第三渡河点或最后路线北进与我们汇合一同北进。
“接到电令后我非常高兴,当即就将电文内容报告给了贺老总”王玉清老人兴奋的回忆道,他还沉浸在当年的金戈铁马中。
在渡金沙江时,由于江上没有桥,而渡船又小,贺老总还让大家砍树木做成木筏,然后将重武器放在上面,想尽办法的保存实力渡过了汹涌的江水。提起贺老总当年的模样,王玉清仍然记得非常清楚。
巧渡金沙江
“贺老总右手拿着烟斗,左手指着对岸,豪气的说:‘老子胜利了,龙云你小子只能捡我的草鞋喽’”渡过金沙江的贺老总豪气满天,一席话逗的大家都笑了。
当记者让老人讲讲长征路上的一些感人的故事时,老人却摆摆手说:“哎哟,不讲了,没什么好讲的嘛”。虽然是这样说,但是王玉清老人又会不由得自己打开话匣子说道:“长征,实在是太苦了,一边要赶路一边还要和敌人战斗”。
看到老人兴趣来了,记者连忙抓住时机问起了当年的长征往事。
王玉清老人提到,当年贺龙率领的红二、四方面军在进草地前经过甘孜等地,这是少数民族聚集地,这样的地方非常的缺乏物资,有钱都买不到许多粮食,因为那里的农业只有少量的豆子和小麦。但是军情紧急,各级干部也再三的提到无论如何都要成功的走出草地去陕甘宁和一方面军汇合。
“那么,进草地的时候你们都带了哪些干粮呢?”记者问道。
“战士们平均每人只有几斤炒面,这还是经过千方百计的努力才弄到的一点,但是根本不够用嘛,差的太多了”
“草地的路况非常的危险,大家白天行军晚上露营,一开始还能够保持一些建制,可是时间一长,有些人体力跟不上就自然而然的拉开了差距,这样的掉队很容易造成减员”
“是的,是不是我们在书山看到的一样,过草地太艰难了,还有沼泽”记者说道。
“不光如此,夜晚的住宿也并不容易,由于缺乏物资,扎营的帐篷也不够,有帐篷的就挤在一起,许多战士没有帐篷只能在树下或者避风处躲避,几十个人挤在一团这样会暖和一些”
好在贺老总总会鼓励大家,每当行军到最艰难的时候,贺老总总会出现在我们这些直属队中,问大家累不累,如果没有首长的鼓励,我都不知道能不能走出绝境”。
但是,即使是这样,困难仍然很多,战士们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就是缺粮。由于每人只有几斤炒面,进入草地没多久,王玉清尽管非常节省的吃,还是快将这些宝贵的粮食吃完了。当时的战士们没有吃的后就挖野菜、吃草根,想尽一切办法的去搞粮食,这也只是杯水车薪,许多人都处在挨饿的危险境地里。
三、发明鱼钩,拯救更多的红军战士当时,电台班的班长是湖南人,他看到尚且还小的王玉清没了炒面,就将自己的炒面分了两把给他。
“我的粮食也不多了,你可要省着点吃啊,还不知道哪天才能走出草地呢!”班长叮嘱道。
“可是,班长你把粮食给你了,那班长怎么办呢?”记者听到此处不由得问道。
“我当时也是这么问班长的”王玉清老人说道:“但是班长说‘走一步算一步吧’”。后来没几天,王玉清就和班长走散了,直到长征结束后他再也没见过班长。当红军部队到达延安后,王玉清还特意托人打听班长的下落,可没有任何消息。
“要是班长还在该多好”王玉清老人后来时常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总是说班长是他的救命恩人,而每当此时王玉清都会忍不住落泪。
后来的情况更加严峻,连野菜都找不到了,许多战士在饥寒交迫下倒下后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那时候,已经有些不成建制了,大家各走各的,不停的战友们从身边倒下”回想起最艰难的时刻,王玉清仍然是不住的摇头:“就连我也差点失去了信心,后来我走到了一处水沟边休息,看到水沟里有鱼,可是我已经没有力气去抓鱼了”。
回想到此处时,王玉清老人突然精神一振,这也有了他一生中最为荣耀和自豪的发明。
“当时我不敢下去水沟,即使里面有鱼,因为有些战士忍不住下去打鱼却再也没有起来”。老人一边回忆一边说道:“后来,我实在饿的没办法,就坐在水沟边把弄着军帽。就在这种身处绝境时,我看到了军帽上有两个缝衣针,为什么不用这个缝衣针做成鱼钩去钓鱼呢?我问道自己”。
说干就干,王玉清取出一根缝衣针,将缝衣针用火烧红后再用力使其弯曲,做成了一个鱼钩的形状。得到鱼钩后,王玉清又用线连接,做成了一个简单的钓鱼工具。
“就是靠着这个简陋的鱼钩鱼线,我调起了两条小鱼,当时非常高兴,认为自己又能多活几天了”。有了王玉清的经验,这个方法很快在红军战士们中传开,而战士们也学着他取出军帽中的缝衣针制成鱼钩,再用这宝贵的鱼钩去钓鱼。
此举也拯救了许多濒临绝境的红军战士们的生命,后来的人生中,每当提起此时,王玉清都会特别的骄傲,这是他人生中最伟大的一次“发明”。
王玉清与女儿
革命胜利后,王玉清还参加了朝鲜战争和金门炮战。1971年,王玉清从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的任上转为军区的炮兵司令员,晚年的王玉清老人也一直扎根在福州。
2016年11月,贵州毕节还特意远赴福州采访了这位从家乡走出的共和国的功臣。
“家乡来的人,我怎么会不见呢?”已经九十多高龄的王玉清老人一边爽朗的笑着一边示意大家就坐,采访时,王玉清的家人提到老人刚刚在医院治疗了回来,身体不太好,担心采访会影响他的休息。
正在向记者讲述自己的经历
虽然已经九十五岁高龄了,到那时王老的精神状态还是非常不错的,他也非常的激动,这是他第一次接受家乡媒体的采访,就像见到了亲人一样。寒暄过后,老人首先就问起了家乡的建设情况。
当听到家乡如今变化非常大,早就今非昔比后,王玉清老人止不住的点头,那一刻,他感到了自己当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奋斗终生的目标最终有了回报。
离休后的老人仍然关心着地方的发展,他不但积极支持建设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还在2015年该纪念墙落成之时的启幕礼上激情的演讲致辞,并亲手启动了纪念墙前面的长明火,意识着革命之火永不熄灭。
如今的王玉清老人仍然健在,他也是福州市唯一的百岁红军老人。老人的身体也还算健康,行动自如,声音洪亮。王玉清老人之所以能够保持这样的身体状态与他的爱好和锻炼离不开,老人喜欢养鸟和金鱼,还会种花,这些琐碎细致的活儿养成了老人动手的好习惯,也使得他保持了好心情。
正在过生日的王玉清
在老人的家里,记者也还亲眼看到了三个鸟笼,这或许是老人保持长寿的秘诀。不仅如此,老人坚持锻炼,其在六十岁之前每天清晨都会跑五公里,而六十岁之后就改跑步为散步,即使是开会也常常是亲自步行而去。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老人还特意嘱托当今的年轻人要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对人民有利的好事,努力成为祖国和社会的栋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