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文史资料 湖州水文化遗产

湖州文史资料 湖州水文化遗产(1)

“南太湖号”不仅可以浏览新闻,还可以品读湖州。我们推出夜读栏目,让“南太湖号”上的精彩文章伴您入眠。

来源:学习强国湖州学习平台

作者:沈昕昳

《车水歌谣》

小小鲤鱼七寸长,河里无水哪里藏;

保祐老天下大雨,一直带到扬子江;

谢天谢地谢龙王。

流传于湖州市安吉县梅溪镇的民间歌谣——车水歌是广大劳动群众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为劳动助兴、消除疲劳、劳动计时休闲而创作,由最初的劳动号子,逐步充实发展而形成的,距今有上百年的历史。

湖州文史资料 湖州水文化遗产(2)

车水灌溉示意图

在简单的人力机械劳作的时期,农田灌溉主要借助水车车水来完成。车水灌溉农田是一项长时间繁重的体力劳动。劳动中,车水歌往往由一人领唱,众人齐声和唱,由锣鼓前奏、伴奏。车水时人分两班,一班边车水边唱,一班在水车旁敲打锣鼓,并参与和唱,领唱者唱完一句,众人跟在后面和“呀儿唷咿儿唷”,每句完后,打三番锣鼓,约三四分钟,每首歌约二十分钟,唱五首歌便是一番,十五首歌为一顿工,一个上午或下午,即半天时间,车水时脚步跟着锣鼓节奏走,敲得快,脚步也快,水也上得快。

车水歌内容丰富,其创作大量运用了历史传说、历史故事、民间笑话和民间生活积累的知识,其歌词内容多以情歌为主,极具地方民族风情。它常采用比兴、排比、重叠、对称、夸张等手法,借以抒发生活的喜乐哀乐和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代表作有《太阳出来正当河》《太阳出来照九州》《栀子花儿不会开》等。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车水工具——水车退出了农业生产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抽水机,农民的农田灌溉不再是众人参与的、繁重的体力劳动。与之同时,车水歌的生存发展也失去了基础。为了不让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消亡,梅溪镇积极推进车水歌(民间音乐、民间文学)保护和传承工作,收集整理了车水歌民间音乐、民间文学,确立了车水歌民间音乐、民间文学传承人,建立了民间艺术传承人艺术档案。同时还制定了五年计划,加大对车水歌的传承和保护。2010年10月,车水歌被公布为湖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声明: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南太湖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南太湖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联系作者并协助处理相关事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