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文字创意图画(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

象形文字创意图画(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1)

山东泰安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标志性符号

“仰观天象,俯察地理鸟兽之文。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是远古时期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远古时代,民智初开,中国先民通过观看天象来认识理解季节、气候的变化,以利生产和生活。通过观察大地上的万物迹象发现规律、获得启迪来治理天下。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将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文字的发明就成为了必然。

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虽然还不是正式的汉字,暂时还无法破解,但它们跟后来的文字有一定的渊源。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据说黄帝的史官仓颉发明了汉字,仓颉初造文字“天雨粟,鬼夜哭”,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有了文字,文化才得以传播,并世代传承。

学习汉语言,学习语文,不能不了解汉字的起源。

大汶口文化晚期陶器上的神秘符号

象形文字创意图画(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2)

象形文字创意图画(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3)

这是距今5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先民刻画在陶器上的符号,于上世纪70年代在山东莒县陵阳河文化遗址出土,属于大汶口文化晚期。

该符号被刻画在一个大口尊上,由三部分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日”、“火”、“山”(也有人认为是“日”、“月”、“山”)。因此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想通过刻画符号来表达某种意思,但却又很难用一个单独的符号表达丰富的意思,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三种物象的组合。这个符号具体表达什么意思,让后人颇费思量。学者王克煜认为,这种符号联系到远古时期在泰山上燔柴祭天就可以理解了。早在五千年前,泰山就被世人尊为神山,历代帝王封禅泰山是关乎社稷天下的大事。他们登临泰山极顶,面向东方,迎接朝阳,燃起柴火,祭祀天神,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这就是所谓的“柴于上帝”,与四方诸侯各自登临境内高山向泰山遥祭的“望秩山川”仪式合称“柴望”,泰山顶玉皇庙内的“柴望遗风”匾额就可说明这种封禅泰山祭天仪式的遗存。

在表义符号的基础上,后来逐渐演变为图画文字,开始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

我们现在看早期的图画,发现它们不是一个个冰冷的符号,看早期的汉字,发现它们都不是一个个冰冷的汉字,而是早期人们实实在在的生活图景,活灵活现。

图画文字

穿越几千年时空,我们不妨想象回到远古时代,回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先民是如何通过图画来表达思想的。

看下面这张图:

象形文字创意图画(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4)

上边是个圆圈,下边是一横。圆圈代表太阳,一横代表地平线,这样一说就不难知道,这个字是“旦”,意思是太阳刚刚从天边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也就是早晨的意思。

那么,下面这个图呢?

象形文字创意图画(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5)

上边是草,下边是草,中间是太阳。意思是太阳落进草丛里去了。什么时候太阳会落进草丛里?当然是傍晚,这个字就是“莫”,它是“暮”的本字,“暮”字比“莫”下边又有一个“日”(太阳),更可以清楚地看到太阳渐渐下落的动态。

一件东西,自己想要,别人也想要,必然要争。看下面这个图:

象形文字创意图画(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6)

一道杠是一个木棍,代表一样东西,棍子的两头,左上和右下分别是一只手,表示两人在争一件东西。这个字就是“爭”,是“争”的本字本义。

人和人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古来有之,除了“争”,矛盾激烈的时候还会发生肢体接触冲突。看下面这个图:

象形文字创意图画(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7)

左边一个人,与右边一个人相对而立。他俩在干什么呢?原来,两个人发生了争执,而且都在伸手去抓扯对方——这不就是两个人在打架吗?这个字就是“鬥”(dou),即“斗”的本字,后人说的“打架斗殴”“打斗”就是从“鬥”的本义引申而来的。

象形文字创意图画(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8)

这是个幼儿,能看出头、躯干和两只胳膊,表示小孩子,这个字就是“子”。

象形文字创意图画(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9)

婴儿出生后,要靠母乳喂养。婴儿不会走路,母亲喂孩子吃完奶,就要将其包在襁褓里,于是就看不到两只胳膊了,表示喂奶这事就完了、结束了,这个字就是“了”。

如果一个孩子残缺了一只胳膊,独有一只胳膊,这个字就是“孑”,后来的“茕茕孑立”一词表示孤单,就是由残缺了一只胳膊的“孑”的意思引申而来。

象形文字创意图画(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10)

这个字是“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背都有些弯了,腿脚不便,不得不拄一根拐棍儿,表示年纪大了,是老人了。

一位弓背老人,没拄拐棍儿,而是由其儿子或孙子(小孩子)辅助行走,其儿子或孙子就充当了老人行走时拄的拐棍儿,下图:

象形文字创意图画(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11)

这个字就是“孝”,表示晚辈对长辈孝顺的意思。

象形文字创意图画(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12)

一个案几,上面放着器具,器具里盛着饭食,一个人跪在旁边正面向盛饭的器具吃饭(进食),表示一件事正在进行中,这个字就是“即”。

象形文字创意图画(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13)

吃饭的人将脸转到后面,表示不再吃了,就算吃完饭了,这个字就是“既”。

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捕鱼、狩猎是人们的重要生产方式,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人们不仅下水捉鱼,还发明了鱼钩钓鱼。看下图:

象形文字创意图画(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14)

一个人手里举着根钓鱼竿,钓鱼竿上是钓鱼线,一条鱼被鱼钩钩住了嘴巴,活脱脱一幅钓鱼的画面。

不仅用鱼钩、鱼竿钓鱼,人们还发明了渔网,用网捕鱼。看下图:

象形文字创意图画(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15)

右边一只手在撒网,左边是鱼。这就是撒网捕鱼的画面。

……

据统计,我国汉字约有10万个,常用的约7000个。每个汉字背后都有故事。早期的图画文字,每一个都十分的生动形象,令人叹为观止!

“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横平竖直见风骨,撇捺飞扬显气韵”。“汉字,这具有魔性的古老神秘的方块字,无疑是时间和空间、情感和审美的纽带”,程应峰在他的《话说汉字之美》中说,“汉语言,是世界上最有张力的语言,汉字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文字,是一道从时光深处照拂过来的智慧之光,点燃了文明,照亮了黑暗,摒弃了蒙昧。”

当我们走进历史,走进远古时代,怀着一颗敬重之心去欣赏先民刻画的每一幅图画,去欣赏每一个汉字,不能不为先民古老的智慧和无穷的艺术魅力所折服。有了先民智慧的基因,有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古老文脉的滋养,我们心中顿时会升起一种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也生出无穷的生命的力量。

[参考文献:李光璞《字词形义探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