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对英国的贡献跟影响(英雄迟暮也悲凉)

2017年的夏天,又是英国“选举的季节”。继2015年5月国会大选、2016年6月“Brexit”脱欧公投后,今年6月9日,英国又迎来另一场国会选举。而以“强化政府权力”、“给政府谈判脱欧的信任票”为名,发动提前改选的英国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y),也信心满满的各地造势,希望用一场全面胜仗,奠定自己在保守党内的绝对权威。

为了打赢选战,一向被同僚暗中嘲笑“古板”、“不爱社交”的梅,甚至答应了英国ITV电视台的邀请,在5月15日当天下午举办了生涯第一次的“脸书直播 Q&A”。45分钟的直播访问,共有40万人次观看、4万个网友提问,获选问题包括脱欧、教育预算、开放狩猎狐狸...等,但事后最被媒体关注的,竟是这个问题——

身为一个糖尿病患者,你如何克服职涯难关?

比起政策辩论的侃侃而谈,这个“私人问题”似乎突袭到了梅,但短暂支唔后,回过神的首相还是正面而利落地答道:

是的,如你所知,我是I型糖尿病患者。这说明每次吃饭前,我都得注射胰岛素。我确实遵照了医生嘱咐,每天都得帮自己打个四或五针……但你得习惯这样的日常生活,因为你确实需要那些胰岛素,于是注射自己,也必须成为你生活规律的一部份。

梅强调,自己2012年才发现患病,虽然一开始有些沮丧,但却不曾向公众隐瞒自己的身体状况。因为在过去,政治人物的疾病通常被认为是“生涯弱点”,因此不少知名的政治领袖——像是肯尼迪的脊椎、里根的阿兹海默症、或者是密特朗的前列腺癌————都尽其所能地隐瞒、甚至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说谎。

丘吉尔铜像

主办单位表示,丘吉尔应该是“英国史上最伟大的躁郁症患者”,以此立像,正好是“精神病去污名化”的最佳代言;然而这尊铜像却引发了丘吉尔家族与二战老兵们的愤怒,保守党籍的国会议员——丘吉尔的外孙——尼可拉斯•索梅斯(Nicholas Soames)更公开怒骂主办单位“既愚蠢又可悲”,毕竟丘吉尔生前从未公开自己的心理问题,再善良的活动倡议,也难免因“逝者无言”落入消费患者的嫌疑。

丘吉尔罹患躁郁症的说法,是在他逝世一年后,才被自己的私人医生莫兰男爵(Charles Wilson)出书曝光。后人研究认为,相关的症状早在丘吉尔少年时代就已出现,但当时的研究尚未发达,丘吉尔本人对外也极力压抑,唯当抑郁期时,他才会在个人书信中留下纪录:

“黑狗”又来了。

“黑狗”一词,是丘吉尔与妻子克莱门汀(Clementine)之间的情绪代号,其由来据说是维多莉亚时期,上流社会保姆用来哄贵族调皮少爷们的用语。但对丘吉尔而言,这却是自己“躁郁期”症状的代称。

莫兰认为,丘吉尔心理状态的转折点,大约是在担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担任第一海军大臣的丘吉尔,不仅与部门的将官、内阁的同僚相处紧张,在协约国于1915年远征土耳其的达达内尔战役出师不利后,负责出兵计划的丘吉尔,也被国会当成替罪羔羊而受迫下台。这段失意的经历,几乎终结了丘吉尔的政治生涯,并让他躁郁症状更为明显。

丘吉尔对英国的贡献跟影响(英雄迟暮也悲凉)(1)

一战末期的丘吉尔

在躁郁期中,丘吉尔会没日没夜的工作,尽情展现他强势的政治个性;但在抑郁期中,他的个人却也难以自拔,窝在自己在乡间的查特韦尔庄园(Chartwell),一人写作、绘画,也成了丘吉尔对抗“黑狗”的秘密药方。

丘吉尔的躁郁症也促成了他异于常人的工作型态。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夫人埃莉诺就曾回忆,珍珠港事变后,丘吉尔应邀访美并在白宫与罗斯福一家度过圣诞节。但作客期间,丘吉尔却不改自己“日夜颠倒”的作息,他通常会在9点起床,然后在床上边办公、边喝白兰地配早餐,直到11点才会悠悠地出房起身;午餐刚过,丘吉尔总会突然一声“失陪了”,然后回房一直午睡到傍晚,直到晚餐过后才“正式工作”,但火力全开的丘吉尔入夜后却又精力过剩,自己忙就算了,还每每无视埃莉诺的苦劝,硬拉着罗斯福总统商量战事直到清晨三、四点。

丘吉尔对英国的贡献跟影响(英雄迟暮也悲凉)(2)

丘吉尔在白宫作客

埃莉诺表示,在白宫,丘吉尔的喜怒无常时常令人「感到敬畏」,其亢奋时的工作激情与政治魄力,让人慑服而不敢接近。但当时的医学研究还不了解躁郁症,极不愿对外人示弱的丘吉尔也只透过亲信的莫兰医生暗中问诊。因此,旁人也多视丘吉尔的躁郁交错,只是单纯的「坏脾气」,或者与埃莉诺所形容的一样——

丘吉尔的古怪,即是身为伟人的特质。

首相中风?谁都不准说

丘吉尔的躁期加深了他对战时领导的投入。但随着战事的推展、纳粹德国的败退也成为定局,丘吉尔的夫人克莱门汀反而开始忧虑“黑狗的逆袭”,并担心这名失去战场的战时首相,将随着大战一同被自己给结束。

然而极端的生活方式,加上烟酒成性,对晚年得志、65岁才当上首相的丘吉尔也是身体的累积负担,在白宫作客期间,他就曾心脏病发;但这名战时首相真正的考验,却是在大战结束后才真正爆发。

欧战结束后,丘吉尔的战时内阁也受命解散,但因战胜而志得意满的他,却在1945年7月国会大选中惨败。输掉首相大位后,丘吉尔仍活跃于国会,持续在西方世界奔走,提倡各国应连手共抗“共产铁幕”。但长年的劳累,却趁着空档突袭这名老政客。

丘吉尔对英国的贡献跟影响(英雄迟暮也悲凉)(3)

战后的丘吉尔

1949年8月,才刚完成欧美巡回演讲的丘吉尔,在法国乡间度假意外中风。当时丘吉尔正与朋友打桥牌,中途起身时却发现右半身麻痹。当下他并不知道这是中风,硬撑着送客后,才瘫倒在床上直发冷汗。翌日,麻痹状况更加严重,无力的丘吉尔甚至连握笔写字都没有办法。

一场中风逼出了丘吉尔的政治危机,在8月过后的秋天,即是保守党的全国大会,如果党内发现丘吉尔中风的事实,青壮派势力一定会逼迫这位75岁的老党魁引退,自己东山再起的首相梦也将成为泡影。于是,丘吉尔下令亲信幕僚封锁消息,对外宣称自己“泡澡时着凉得了重感冒”,甚至要求急忙赶来法国的莫兰医生,“在记者面前别忘了带着高尔夫球具”以制造度假的假象。

由于右侧身瘫痪,困在法国南部的丘吉尔,最担心自己无力的签名会泄漏健康状态,因此复健中总无时无刻地练字,然而被政敌与媒体揭穿的恐惧,却也让丘吉尔日渐忧郁;幸运地是,在莫兰医生的协助下,丘吉尔的康复状况比想象中来得好,尽管走路已以不比往常,但只要声音洪量、笔迹有力,谁会介意一个75岁的老人脚步慢呢?

第二次中风,“与死亡无异”

勉强度过第一次中风的丘吉尔,如愿领导了保守党拿下1951年的国会大选,重回首相宝座;但两年内,丘吉尔却遭遇了第二次中风而濒临死亡。

1953年6月23日,丘吉尔在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迎接来访的意大利总理加斯贝利(Alcide De Gasperi),酒酣耳热之际,聊得起兴的丘吉尔也邀请加斯贝利到客厅续谈——谁知丘吉尔才刚起身,就踉跄倒在地上。倒下的丘吉尔,在宾客面前已无法自行起身(身体麻痹、失去平衡感),同时也出现语无伦次的症状(言语困难),不断嘟囔着:

我需要朋友……大家对我的期望太高了,外交事务什么的……

包括加斯贝利,都以为丘吉尔只是喝醉;只有丘吉尔的女婿克里多福•索梅斯(Christopher Soames)发现状况不对劲。

清楚丘吉尔病史的索梅斯,立即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首相倒下的事,绝不能被外人发现——他先悄悄地要求岳母克莱门汀把宾客支开,接着才搀扶起丘吉尔,接着也由太太玛丽(Mary Soames)与首相秘书科维尔(Jock Colville)陪在丈人身边,应付众人与首相的寒暄,避免失语的丘吉尔病态露馅。

当晚的宴会就在丘吉尔的“醉态”中草草结束,然而一夜过后,丘吉尔的左侧身依然无力,面部也因麻痹而出现“歪嘴”的症状。但担心中风消息会外泄的丘吉尔却硬是起身,当天早上,甚至还参加了官邸内的内阁会议。

会议上,说不出句子的丘吉尔,尽可能地只用单词的嘟哝来响应讨论,但令人意外的是,在场的内阁大臣们竟无人察觉。与会的房屋部长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n,1957-63年间出任首相)事后回忆,那天早上的丘吉尔“面色苍白、极为寡言”,但因为丘吉尔酗酒成性,因此大臣们都以为“老首相又宿醉了”。

应付完内阁之后,赶来看诊的莫兰医生也证实了丘吉尔已“二次中风”,并建议首相应即刻休养。严重中风的丘吉尔,当下有三个选项:公开病情,辞职引退;借故休假,并远赴加勒比海静养一段时日;以及欺骗国会,隐瞒病情。

不愿退休,但又怕远赴海外会启人疑窦的丘吉尔,最后决定隐瞒病情。在柯维尔的安排下,丘吉尔勉强走出了唐宁街10号的大门,并在记者的远观下搭上了返回查特韦尔庄园的专车。之后,再透过首相官邸宣布丘吉尔因“过度劳累”,而决定回到乡下休假。

丘吉尔的病况,在抵达查特韦尔后急转直下,莫兰医师一度发出病危通知,认为丘吉尔“可能活不过一个星期”。就算他真能活下来,也不可能赶上秋天的保守党全国大会,而以这样的方式告别政坛,对丘吉尔“更与死亡无异”。

不过就像当年临危受命接任战时首相一样,瘫在床上的丘吉尔竟再一次走过死地,尽管行动仍然困难,但丘吉尔已恢复意识,并独自于查特维尔的房间内练习“说话”。与此同时,首相书柯维尔等幕僚也透过影响力“安抚”各大报的国会记者,因此除了左翼小报《每日镜报》曾公开怀疑首相的健康状况外,直到丘吉尔于7月底公开露面之前,英国的主流媒体全都对此保持沉默。

复出后的丘吉尔虽然再次找回了语锋的犀利,但1953的中风却也明显耗损了他的精力。虽然丘吉尔本人仍与岁月挣扎,但也不情愿地接受了自己已力不从心:

现在的我,就像一架薄暮中即降抵达落地的飞机——它的燃油即将耗尽,正试图找处安全的降落地。

丘吉尔最终在1955年4月,以80岁之龄辞去首相职位。而直到他卸任前的一个月,丘吉尔才正式向国会坦承,自己曾在1953年中风的秘密。(张镇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