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的主旨有哪些(读文献记笔记关雎的主旨是什么)

《关雎》为诗经的首篇关于它的研究有很多,不过其中心思想也有很多争议,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关雎的主旨有哪些?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雎的主旨有哪些(读文献记笔记关雎的主旨是什么)

关雎的主旨有哪些

《关雎》为诗经的首篇。

关于它的研究有很多,不过其中心思想也有很多争议。

以下分享今天读的三篇文献:

《关雎》“后妃之德”新诠(以下简称“新诠”)

《关雎》“好逑”正诂(以下简称“正诂”)、

《诗经·关雎》 篇主旨再认识(以下简称“再认识”) 。

笔记简要如下:

后妃之德

这是《毛诗序》对本诗的一种评价。

后人对“后妃”二字的解释不一。

郑玄《笺》 、孔颖达的《毛诗正义》

认为后为天子之妻,妃为配偶,合用泛指“人妻”

朱熹的《诗集传》均后妃为周文王太姒。

朱熹的这一阐释,伴随着宋明理学的盛行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成为理学家阐述“后妃之德”的范本。

近现代研究《诗经》基本不提“后妃之德”这一说法,

而是从文学的角度,就是论诗,

根据诗的内容确定其主旨,

认为《关雎》是求爱诗

代表人物有胡适、高亨《诗经今注》、程俊英《诗经译注》。

“新诠”的作者也提出了新的见解,

认为“后”实为“司”

因为这两字的小篆写法相似(见下图),

并指出高明的《古文字类编》将此处两个“后”字均列入“司”字栏。

后妃之德转为司妃之德,

重在讨论妃之所指。

妃本义为配偶。

妃在先秦古籍中常作为配的通假字,

既有作配偶解的,也有作婚配解的。

作者同意现代学者从文学角度研究后得出《关雎》为求爱诗的结论,

同时认为今人的研究符合《毛诗序》作者的本意。

正诂:

古人对好逑的解释有以下几种:

《毛传》:好匹,嘉偶

《郑笺》:和好重妾之怨

认为周南关雎中的男主并非青年男子,

也并非自由恋爱。

从‘钟鼓乐之’之语,可知是写南国诸侯或其子与周室之女结百年之好情事。

关雎鸟象征男女关系。

南国诸侯之子与周室之女有婚约。

推断,《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等场景,

其实都是“君子”对自己心上人(未婚妻)出嫁前祭祀活动的想象,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的情境,

亦是“君子”对即将到来的与心上人共结百年之好的幸福幻想。

再认识

孔子认为《关雎》位于百篇之首有重大意义。

重述了“后妃之德”论以来的研究,

认为今人的研究完全抛开当时的社会背景,

只考察诗文内容是很难自圆其说的。

文章结合了殷周之际的社会变革:

母权制过渡到父权制社会。

诗中君子与淑女均属贵族。

但非朱熹所言的文王和太姒。

窈窕意为深闺,淑女,为贞洁之人。

《关雎》产生在等级制度十分森严的时代 ,

诗中以 君子和淑女称颂 男女双方 ,

“ 君子” 在当时是贵族男子 的通称 ,

《关雎》是贵族婚礼歌比较符合诗作古义 。

总而言之,三篇文献视角不同,但都回到毛诗序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研究,

而非仅仅研究诗文,都认可《关雎》主旨为“后妃之德”这一说法。

第一篇从文字学角度考证,“后妃”应释为“司配”,

“后妃之德”应理解为“执行婚配过程中的准则与规范”

第二篇通过甲骨文及远古文化风俗之考据,

论证此处之“好”,并非“好坏”之“好”,而是“心爱”之意,

因而“好逑”乃“心上人”之谓。

第三篇考察周初进一步强化父权制,

认为美“后妃之德”为《关雎》篇主旨之正解

注:

杨靖康:《关雎》“后妃之德”新诠,廊坊师范学 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9卷第5期),2013年。

骆礼刚 ,《关雎》“好逑”正诂,贵州大学学 报 (社会科学版 )(第18卷第4期),2000年。

赵海菱,《诗经·关雎》 篇主旨再认识,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第6期),2009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