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魏延真的是脑后有)
反骨即“枕后骨”,通常指耳后头骨突出。从侧面来看,人的头型便如同一个夸张的问号。在古代封建社会,说头骨长成这样的人,天生不忠不孝,图谋反叛,是很大的安全隐患。当然了,这是一种很迷信的说法。
到了现代社会,又通常被人褒奖为锐意进取、敢于革新的面相。在《三国演义》里,魏延就被称为“天生反骨之子”。长沙之战,魏延杀了韩玄主动来投,刘备大喜。诸葛亮却认为背叛主公,且头有“反骨”,决不可重用,劝刘备早杀之。
我是主动来投的
与最后丞相星落五丈原,遗计杨仪杀之的桥段前后呼应。小说倒是精彩了,实在是被误读得太离谱的一位。不仅诬陷了文长的颜值和政治取向,还抹黑了丞相的爱才如命。真的该好好就此事翻翻案了。
一、谁是魏延?
《三国志蜀书魏延传》:”魏延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没有背弃主公的情节,没有刘备和诸葛亮的用人标准大讨论。反倒是自带”干粮“来投,靠扎扎实实军功升迁的好将军。《通典》:牙门将军是刘备所创置的杂号将军。
牙门将军就是我了
牙门“意指主公亲征时,主持统领亲兵工作的指挥官。后来,”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魏延传》。讲的是刘备夺取汉中后,当大家都以为刘备要立张飞为汉中太守。
先主却破格提拔魏延,让全军上下大跌眼镜。甚至还有下面一段对话。刘备:我现在任命你为汉中太守了,下步工作怎么考虑的呀?魏延:曹操带天下兵马来,我为主公拒之。偏将带10万军队来,请为主公吞之。豪气吧?
没问题吧?
这可不是战术层面的”万人敌“,而至少可称得上初具”战略层面“的见识了。事实也证明了魏延所言非虚。从219年——227年,在蜀汉丢荆州、折大将、败夷陵不断作死的操作中。魏延独自负责的汉中防务没有出现一点问题。
甚至还开创了积极防御的典范战略:实兵诸围。《资治通鉴》:”魏延镇汉中 ,实兵诸围以御敌,所谓围守也。“意思就是,在防御前沿布置多个防御据点,敌人若来攻打。驻扎其中的军队据险不出,待敌人粮尽撤退时,配合主力围而歼之。
魏延死后,王平也继承了此战略,一直到邓艾偷袭阴平,姜维不得不退守剑阁,都无数次验证了此战略的伟大光荣与正确。防守好不是真的好?再来看看运动战战绩。最有名的,是到了诸葛亮出山主持工作第一次北伐后,魏延便”大破郭淮,费瑶。”
这可是我的功劳
“后迁为前军事,征西大将军,假节。”对了,”大破魏军名将郭淮“乃是魏延的功劳,只是在《三国演义》里被搬给了姜维。靠资历与战功,魏延一步步成为了蜀汉的”假节“。乃诸葛亮兴师北伐的得力干将。按照诸葛亮安排做事不算什么?
看正史里是怎么描述“子午谷奇谋”的:”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先不论能否成功,甚至从大的战略来讲。蜀汉也经不起”奇谋“的折腾。这至少也算得上主动在想事情、谋划工作的典型了吧?
至少还算是有自己的思想和考虑了
写到这里,我倒是想感叹一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确实批驳了不少封建残余。脑后有”反骨“的,哪有什么大逆不道,真的是颇具锐意进取、发散性思维、敢于冒险的人才啊。
二、魏延与杨仪的矛盾
陈寿是这么评价的:”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按照如今部队的话,叫做带兵经验丰富,实战能力强、自恃甚高,人际关系并不是很好。这样的人,你要跟他来官场套路或者程序规定那一套,自然是讨不得好的。
给我的直觉,有那么点李云龙的意思。当然了,和云龙兄一样,军功大、资格老,说话办事不按规矩来,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在蜀汉人才匮乏的情况下,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大家平时相处时让着点、“避下之”,也不是不可以相处。
我的官比他大
问题在于集团内部,就有一人偏偏和他不对付。此人便是杨仪。“唯杨仪不假魏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杨仪是谁?诸葛亮的参军,后加绥军将军——高级将领,相当于蜀军的总参谋长。
简单来说,就相当于诸葛亮在战略层面提出构想,下来之后,将此构想细化为总体方案、具体方案、实施计划的人。“亮数出军,仪常规划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
我也很重要哦
人说诸葛亮奇谋善断。真的要把这些奇思妙想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还需要杨仪的文字功夫落实到实处,有了军令通知,下边的武将兵卒才知道该怎么办啊!不仅有才,工作效率高,不假思索就能把事情办妥,是的确能为诸葛亮分忧的部属。
给我的直觉有那么点赵刚的意思。不过和赵刚相比,杨仪有一点却差远了,叫性格偏激、心眼小、爱发牢骚。联想一下单位里离领导比较近,又常常爱扯虎皮拉大旗的那类人。这样来看,这位“老赵”跟这位“老李”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也就顺理成章了。
能力还是挺强的
本来在诸葛亮的领导下,杨仪负责文书规划、魏延负责具体实施。如果两人能和睦相处,未尝不是一段“将相和”的佳话。可惜的是“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即使诸葛亮在世的时候,都拿他们没办法。
“常恨”两人的关系势如水火。但在工作上还得依仗2人,只能维持面子上的平衡。这两人呢,却完全没有一点为了“兴复汉室”,放下私人恩怨,建立起高尚纯洁的同志关系的思想觉悟。于是在诸葛亮去世后,两人立即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三、魏延是叛徒?
《三国志》是这么记载的。诸葛亮病重期间,私下召杨仪、费祎和姜维开了一个小会,商讨自己死后的退军方案。对于魏延,诸葛亮专门做了如下安排:“令延断后。。。。。。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孔明死后,杨仪派费祎去探口风,”揣延意指“。魏延却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而且他杨仪算什么东西,也有资格让我给他断后?“作断后将乎!”
他算什么东西,我乃堂堂上将
待杨仪真的按照诸葛亮的意图,不再不管他,魏延自己反倒带着部队撤了。而且还撤到了杨仪的前面。烧毁了阁道、据守南谷口,堵住了撤退的路口。2人还同时上书刘禅,指责对方反叛。后主几乎同时收到2人的相互举报。
便问身边的董允、蒋琬:这,该怎么办?“琬、允咸保仪疑延。”两军阵前,杨仪手下将领何平在阵前骂道:丞相去世,尸骨未寒,你这样做意欲何为?魏延手下的兵士这才明白,是自己的老大做错了事,于是纷纷散去。
大家都散了吧
见魏延大势已去,杨仪令马岱追杀,取其首级,灭了三族。这样来看,我们平常所认为的魏延有”反骨“的说法就讲不通了。首先,诸葛亮的安排是,如果魏延不走,那就不管他了,大军自行开拔。或许有放任不管,也或许有无可奈何。
反正没说要杀。而且从安排上还令其负责断后这样的重任,再综合诸葛亮的生平人品,说有谋害之心是不可能的。其次,尽管闹了这么一出,但从头到尾,魏延率领军队都是往蜀汉方向在跑,并没有北投曹魏的举动和趋势。
还是在往汉中方向跑的
其所作所为都明摆着和杨仪争风吃醋,内斗内卷。甚至有上书后主,请求做主的行为,颇有些小学生告状的感觉。其三,即使是手下军士都溃散,穷途末路了,魏延逃跑的方向还是汉中。”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
估摸着,也还是想逃回成都找人做主的吧。哪里有反叛之意呢?最后陈寿还下结论说:原延意不北降而南还者,但欲杀仪等。也就是个内部矛盾,尽管姓魏,文长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过得去的。不过,有3个疑点值得关注。
伯约,这是私人恩怨,与你无关
1、诸葛亮为什么在安排后事时不叫魏延?2、为什么在那样的情况下,几乎所有人都相信杨仪而不是魏延?3、此时的魏延是蜀军中官职最高,而且也没有叛逃的想法,为何“善养士卒”的他,被手下兵士抛弃了呢?
四、魏延为何而死?
综合来看,我认为最有可能的情况是。诸葛亮的病情来得很突然,在没有很周全的情况下制定了回撤方案,或者是杨仪的关系,或者是诸葛亮没时间多费口舌,再来调和杨、魏之间的矛盾,总之当时就没来得及召集魏延参加会议。
或许是病来得太突然,来不及了
丞相去世后,由杨仪(参谋总长)负责全军调度相对比较稳妥。作为身边人,又很可能是所有将领中,唯一能从全局的角度筹划部署之人(魏延负责前军),在那样的情况下,暂掌军权无可厚非。只不过,杨仪把此事当作了一个公报私仇的机会。
借着魏延一心北伐一事,以接班人的身份和军权在握的时机(哪怕是短时间在手的情况下),找借口除之。至于为何后来无论是蒋琬、董允,或是魏延自己的部卒,都反戈帮杨仪,倒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其根源来自和诸葛亮治军思想的不同。
诸葛亮治国、治军思想的主旨在于法治,即依法治国、依法治军。例如,《三国志诸葛亮传》:“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赏不遗远,罚不阿近”“志虑忠纯,晓畅军事”“重视技术革新,如诸葛连弩”等等。
丞相更看中这些东西
比起通过才华横溢、武艺高强、凝聚能力强的将领强军,更注重军队治理、纪律严明和技术革新。其目的在于减小军队不因失去或更换主将之后,部队战斗力出现大起大落,在较长的时间段维持军队能力的思路,解决的是最短的那块木板问题。
经过多年的调教浸引,这一思想已在蜀军和蜀国深入人心。那就是,重要的是制度机制,而非个人武勇。随之带来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不同风格将领对所属部队的影响,也削弱了魏延与部曲的个人感情联系。
因此,费、董以及部曲临阵倒戈也就好解释了。毕竟,诸葛亮从主帅的角度看问题,需要多方考虑的是蜀弱魏强的实际。单论建军思想来说这是没错的,也是非常先进的军事思想。“自宋以后,兵书多伪托其名(诸葛亮)行世,成为一时风气。”
实力只有这么点,真经不起折腾
甚至可以类同于目前美军的作战思想,“重器不重谋。”这样来看,魏延领悟不到。”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杨仪却是更符合诸葛亮要求的军事人才了。当然,并不是排斥像魏延这样独具特色的猛将。
毕竟,战场上的名将,往往决定制胜机理的,往往不在于读了多少兵书,而在于那十之一二的灵光闪现吧。就如同我们现在单位里面,常常不按规矩办事,却总能达到领导意图的刺头一样。这样的矛盾,您认为应当如何取舍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