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大院女人们(老宋家的女人们)

宋家大院女人们(老宋家的女人们)(1)

上岸后与现实的距离,大概就像这两只鸟儿看到的情况一样吧

上次说过,有机会就来回忆回忆我外婆这一支传下来的女人们,也就是我外婆和我的两个姨和我妈在我记忆中的事情。普通人家,普通的人,一些大部分人看来很普通的回忆。当然,系统去整理什么的暂时还没这个打算,本身开这个公众号的原因就没那么高尚,只是看着现在自媒体做的人挺多的,跟风而已,人嘛,到哪里都要想办法恰饭的。所以我就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写多少算多少,有没有人看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我记忆中的点点滴滴,敝帚自珍,来世上走这么一遭,总归要记住些什么的,虽然到头都是一抔土……

我出生在80年代末,那时候不像现在经济发展得这么好,农村更甭提了。那时候进城打工潮吹遍了全国各地,农村人家里年轻力壮的人们都开始涌进城市去打工挣钱,我爸也去了深圳打工,一年基本就过年才能一家团聚几天。我因为后来村里学校被取消掉了,最后也开始每天蹬自行车到乡办的小学上学,因为离家更远了,家里人也常常不在家,因此跟打游击一样,常常住在离学校更近的二姨家和外婆家,今天住这里,明天住那里,就这样过了三四年。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婆家呆着,所以跟外公外婆比自己爷爷奶奶还要亲,我外婆也特别疼我。

宋家大院女人们(老宋家的女人们)(2)

儿时的记忆,现在还有多少人看过呢

外婆今年八十多了,跨过大半个世纪,三七年出生的她经历了真的很多很多事,好些小时候和我们讲过的都不太能记得起来了。外婆这一生养育了五个孩子,我大姨二姨我妈我舅舅还有我小姨,那个年代重男轻女的现象很普遍,计划生育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开展的,即使到那时候普通农村人家也都更希望能有个男孩儿,思想一直是生个男孩儿才能延续香火,为自个儿养老送终,90年代后来重播过不少次的经典小品《超生游击队》讲的就是当时的这种现象。

生归生,生下来的孩子总得养。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普遍家里都是好几个孩子,做父母的大部分都是平头老百姓,上有老下有小,靠着种地做工养家糊口,可想而知日子过得是如何的艰难。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老人,吃苦耐劳这几个字都是刻在骨子里、融在血液里的,他们那一辈吃过的苦真的不是我们现在都市的男男女女们所能想象得到的。

宋家大院女人们(老宋家的女人们)(3)

外婆小时候国家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不过外婆还是念过书的,《百家姓》、《千字文》这些即使现在这么大年纪了她还是能记得。记得我小的时候外婆跟我说起过我们这一带出的一名烈士的抗日事迹,讲他是如何化装成妇女潜入城里打鬼子等等,并没有现在电视里那么夸张,但是也足够引人入胜了。记得那时候每年的清明节还不是法定假日,每到清明乡里的一些学校都会组织学生排着队集体来到我们小学后面不远处的烈士墓来献花圈,扫墓。小时候真的爱热闹,那个场景对幼小的我们来说真的很新鲜,因为我们在上的小学全校也就一百来号学生,这种大阵仗看着新鲜,但是并不懂到底有什么意义,幼小的孩子哪里会理解这些,只觉得一来听不懂,二来感觉也就跟当时听说书的广播差不多,听得热闹,实则不明所以。后来大了些,外婆跟我和表弟讲起了当年她亲身经历过的年代,亲眼见过和亲耳听到过的烈士的事迹,这些原本对我来说扑朔迷离的事情我才知道是真实存在和发生过的。

所有的年代、事件、英雄,都需要见证者和经历者,所以在我看来,时代发展到现在还有我外婆这样的老一辈人在,有他们为我们这些没有真正经历过那些岁月和历史的人来讲述、传承那个年代的样貌和精神,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