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1)

导语:

宁德,素有“海上天湖,佛国仙都,百里画廊”的美誉。这里除了自然的本色风光,也有历史变迁中保留下的深厚底蕴。有来自畲族的风情故居,崇文尚武的名厝古村,更有山色相宜的古城民居。前两期带大家领略了蕉城、福安古村落独特风情。接下来带着目光与小编一同往下,去揭开宁德其他各县市古村落背后神秘的面纱吧。

福鼎市各地古村落

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

赤溪村坐落在太姥山西侧脚下,是一座绿色村庄。通往赤溪的路林木掩映,越接近赤溪,山峦越是苍翠青郁,山涧中的水绿如碧玉,十分养眼。驱车20多分钟,穿过九鲤大桥,便能抵达赤溪村。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2)

九鲤溪的“勇士乐园”也是出了名的大型综合性野外拓展运动项目。来这里既可以观赏园里的生态美景,又可以享受极限运动的无限快乐。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3)

在风景如画的九鲤溪上这样全身心地投入自然,释放自我,会令人彻底忘记了尘世中的那些浮华和纷扰。

福鼎市翠郊古民居

翠郊古民居是迄今为止在江南地区所发现的单体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堪称江南古民居之杰作。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4)

这处古民居还被收入中国“老房子”大型画册,并于1998年在世界图书博览会上展示,引起国内外建筑界专家的关注。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5)

清乾隆朝大学士刘墉与当地吴家关系甚密,曾赠了他一副楹联。古民居里还保留着宋代大诗人苏轼亲笔题字的笔简、清代宫灯等珍贵文物,以及斗鸡、布袋戏表演等传统活动项目,传承着一个古老家族的故事。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6)

翠郊古民居位于福建省福鼎市20公里的白琳镇翠郊村,离太姥山大概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福鼎市巽城村

走进巽城村,这里是民国时期主要的商业街,现存木构两层商铺建筑11处,古街连着具有古色古香的古民居,这些古民居沿巽城街依次分布,形成错落有致、曲折互连的古街景观。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7)

离古街不远的一处院外,抬头望去,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前廊梁架雕刻的凤尾卷成圆圈状,内嵌各色彩珠,给人一种庄严,宏伟的感觉。院内的建筑齐整规范,中轴对称,规模宏大,布局、采光、通风、排水等处处彰显出科学、合理、实用等多种性能的统一。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8)

建筑装饰以原木、原砖、原色为主,檐下及门窗装饰数量众多,简朴精练,历经数百年而大多数保存完好,堪称珍贵。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9)

目前,巽城现有古民居建筑19处,分布于巽城街、海尾、过溪等处,巽城村至今仍然完整保留着诸如施氏大厝、陈氏三大厝、何氏三大厝、林氏大厝等代表着闽东北传统古建筑典范的府第式大型古民居群。

除了拥有多处古民居之外,巽城还是福鼎解放时期最主要的纪念地之一。当时福鼎国民党军队林德铭“搜剿队”残部,由县城逃至巽城,在何氏宗祠及附近炮楼内作困兽之斗。明清福鼎主要渡口之一海尾渡仍旧保存,历经数百年的古石桥、古官道仍然存留。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10)

游玩了陆地上的古民居后,穿过石桥,到巽城东面的小岛,这里有风光秀丽的长屿岛、巽溪的出海口分布着150亩的红树林生态保护区,海域内分布着近万口的网箱鱼排,被入选为中国十大“海上美丽田园”之一。

巽城,带给你的不止空气的清晰,海上的田园风光,还有深厚的文化历史,道不尽的古老故事。

福鼎市沙埕镇小白鹭村

小白鹭村世代靠海吃海,是一座得天独厚的滨海小渔村。村子拥有一处洁净的沙岸,进村便觉得视野一片开阔,有着风格各异的农家风情板屋。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11)

因为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村子现已开发出一个集“渔文化民俗游”和“海滨沙滩休闲度假”为主体的海滨休闲度假区。

霞浦县各地古村落

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半月里村

闽东畲族第一村

霞浦县白露坑畲族民俗村是霞浦县畲族主要聚居村。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12)

境内山青水秀,山石多姿,林壑幽深,名胜古迹贯若串珠,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有建于宋朝的“永庆寺”、清代的古宅、三百多年的古井、乾隆年间栽种的五株大榕树,有形状酷似金鸡笼的奇石等。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13)

村内曾经六十二年中出了五位秀才,更是畲族歌王钟学吉的故里,村内现存有畲族民歌手抄本,雷世儒大厝、龙溪宫及雷氏祠堂等三组古建筑和大量畲族文物。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14)

白露坑村古代建筑共有3000平方米,修建于道光年间的雷世儒大厝,还有清代古建筑雷氏祠堂及龙溪宫,青砖青瓦的畲族古民宅和嵌入畲族文化内涵的牌匾、楹联、雕梁画栋,把建筑、绘画、雕刻、诗文等多种艺术融为一体。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15)

宅、祠、宫内文物甚多,琴桌、橱柜、碗箸笼等生活用品,衣冠首饰,文书武具,清代字画牌匾,在闽东畲村也是唯一的。

古田县各地古村落

古田县泮洋乡中直村

高岗山,海拔1487米,位于闽清与古田交界处,就是在古田县泮洋乡中直村,平均海拔1000多米的高岗草场上,云雾缭绕,鲜艳的杜鹃花漫山盛开,似火的繁花吸引了附近的游客纷纷前来观赏。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16)

每年4月至5月是泮洋乡著名的“高岗赏花季”。山上的草木刚刚抽出嫩芽,高山杜鹃却已经傲然开放,成坡谷、成群落地绽放在高岗之上,构成当地早春最为壮丽的花海景观。置身在如此的花团锦簇中,暗香绵延简直叫人“沉醉不知归路”。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17)

古田杉洋镇白溪村

古田白溪天然草场位于距离杉洋镇10公里外的白溪村畔,海拔1000多米。这里重峦叠嶂、风光旖妮,芳草连天 景色秀丽。

登上山岗举目望去,群山起伏,云雾缭绕,田野、溪流、山岩、人工湖,汇成了一幅幅南国风光的秀丽佳景。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18)

在草场上抬头远眺,万亩草场壮观景色,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有“南国草原”之美誉。它以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旅游和摄影爱好者观光采风。

古田县平湖镇富达村

古田县富达畲族村历史悠久,迄今已逾1130年,是宁德市最早最大的畲族聚居地。

号称“宁德十大最美乡村”。有着丰厚的畲族文化积淀,保存着鲜活的畲族原生态文化,是我市境内乃至全省少有的能展现畲族优秀传统文化及民间习俗的村落。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19)

富达畲村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背刻“天书”的石牛、唐宋时期的古墓葬、两座清代石牌坊以及大量明清时期的木砖石雕刻等,畲民手中还保存着一定数量的古字画 以及传统的生活生产用具,特别是畲族祖图更有着神秘的魅力。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20)

该村距美丽的古田翠屏湖10公里,离海内外公认的“妇女、儿童保护神、顺天圣母陈靖姑”的祖庙16公里,到著名风景区屏南县白水洋才50公里。

古田平湖玉源村

福建发现郑国后裔千年古村落,唐朝宰相举家迁徙到福建古田县平湖镇这个世外桃源的地方。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21)

他们民风纯朴,完整的保留了中原文化和习俗。由于没有战乱,与世隔绝,他们讲的福州话还是完整的保留了唐朝语言,是唐音的活化石。外地人到了这地区,听当地人沟通的语言,仿佛置身于另外一个陌生的国度。这里还完整保留了庞大的明清建筑,是研究古老的明清建筑文化殿堂。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22)

这里郑源村的古代商人,把福建的茶叶,他们盛产的红曲,黄酒等产品,用轮船从闽江驶入大海,从福州到上海销售到全国各地,并且用重金把江南标准明朝建筑盖在这里红曲米,俗称红曲。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23)

这种紫红色的“米粒”作为一种优良的药品原料、作为天然着色剂和食品发酵剂,就盛产于古田县。

屏南县各地古村落

屏南漈头村

漈头村至今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过去是远近有名的富村。

这里尊师重教,讲究“耕读传家”,出了不少人才,科举时代,不少人“荣登金榜”,有进士,有举人。近代以来,上大学的很多,读研究生甚至读博士的也不少,在外工作的有八百多人,有政府官员,有学术名人,不少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漈头是屏南四大书乡之首,“屏南好漈头”美名远扬。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24)

漈头还有几条原汁原味的古街,不加饰面的黄色夯土墙,做成徽式民居类似的马头墙模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景观。这里的民居建筑是典型的天井式建筑,进门以后看到的和徽州民居极其相似。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25)

漈头有一条小溪,溪里游弋着数不清的各色鲤鱼, 游人们向溪里撒些鱼饵,鱼群蜂拥而至,十分好看,是这里的又一景观。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26)

漈头最有特色,也最有价值的是这里有一座很有名的民间博物馆——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这里珍藏各种古(文)物逾万件,品种多样,内容丰富,展现了中国传统耕读文化的精髓,很是珍贵。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27)

这里还被誉为“戏剧之乡”,屏南七种地方戏有四种都发祥于此。漈头的武术文化也源远流长,早在两百多年前,逃难而来的泉州少林寺铁头和尚(陈云齐)就隐居在村北慈音寺并在此传授武术,因此有“漈头武术甲闽北”之说,至今代代相传,保留着习武的优良传统。

屏南漈下村

名人故里今犹在

离屏南县城15公里的地方,有个颇有江南水乡韵味的古村落。素有闽东“山区水乡”美称的屏南县历史文化古村漈下村,作为影片《为你而来》的主要外景拍摄地,优美的风景,让人为之倾倒。

漈下村是福建历史文化名人—甘国宝的故乡,漈下村368户,多姓甘,故多称甘漈下,是古代宗法制度及涉台法缘古村落的典型代表。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28)

村庄内保留有习武之风。整个村庄依山傍水,风景清幽,村的外围是一个个用细竹相隔的菜地,一条溪流至村子里从容流淌而出,经过一座木拱廊桥,又潺潺流向远处。一阵清新的山风从村那头吹来,夹带着村子的灵秀气息,瞬间陶醉行人。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29)

村里现存有96幢保存较好的古民居,这些建筑同属闽东北山地型建筑风格,融合了徽派建筑风格与江南水乡临水而居的情调。走在黄昏的漈下,炊烟袅袅,溪边杨柳依依,黄墙黑瓦的建筑风姿绰约。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30)

信步踱到一座石桥上,俯身赏溪,溪水清浅,或有几尾锦鲤曳游其上,可就在说话间,从溪水深处忽然摇摆游出众多锦鲤聚于桥下,来回游动欢腾着,好不兴奋。

漈下村尾,还保留着一座完好的明朝古城楼。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31)

“漈水安澜”四个字是题写在漈下村的明代城楼上。仰瞻苍劲大字,细品缓缓甘溪水流,感觉中水流墨韵,墨行水脉,“漈水安澜”写下了龙漈甘溪的水脉流态,跌水成漈,宕流水缓,流缓安澜;透出了繁衍在这一带的甘姓子孙繁荣昌盛的奥秘。

村中一块乾隆皇帝御赐给甘国宝的“福”字金匾。匾额实木制作,深重而厚实,红底金字,虽然经过数百年风霜浸润,漆色仍十分清晰。

屏南棠口村

千乘桥位于棠口村水尾,始建于南宋时期。一墩二孔,墩呈船形,为花岗岩石砌筑,墩尖端雕刻为鸡头形状。桥屋有24间99柱,悬山飞檐翘角顶,桥中设神龛,祀五显灵官大帝。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32)

棠口村的龙身岗上还有一所民国时期创办的淑华女学校旧址,曾经是依靠外国津贴的教会学校。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33)

棠口还有一些值得观赏的自然生态景观,如棠口乡北面的“天然游泳湖”,面积达60多亩,水碧波清,鸟飞鱼游,是人们游泳垂钓,休闲观光的好景点。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34)

“犁潭水库”沿途山青水秀,山花灿烂,可供人们游艇观光,休闲钓鱼的水上旅游的景点。棠口村祠堂面前的“镜湖”,每当这里湖水上涨时,就会游来数百条鲤鱼。其中还有两口井,一口水色清澈,另一口水质浑浊,十分神奇。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35)

外头的“九曲溪”下游有一个小潭,中间如果出现了“石印”,村子里面必定会有人高中。

屏南甘棠乡小梨洋村

小梨洋村在离屏南至古田公路约一公里的山谷中,小村古朴典雅,土墙、黑瓦的木屋占据了乡村的大部分,周围群山环绕,斑驳的老屋,石砌的村道,袅袅的炊烟,一幅经典山村的幽静气象,走进乡村古老的气息围绕着你的身边。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36)

沿着河卵石砌筑的村中小路,穿行于古老的里弄小巷,去探访一代名将甘国宝的故居,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行走在现代和古代之间。

寿宁县各地古村落

寿宁西浦村风光

海西十佳魅力乡村

“千年名村”西浦位于闽东寿宁县犀溪乡,是远近闻名的“廊桥水乡,状元故里”,村子离寿宁县城不到30分钟车程,离毗邻的浙江省泰顺县城仅15分钟车程。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37)

西浦村自然风光旖旎,人文底蕴深厚,全村2300多人,基本上以缪姓为主,宋代时曾出过文武状元各1名,进士18名。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38)

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古迹,特有的风物,淳朴的民风,如烟的往事,交织成一幅色彩斑瓓的西浦乡土画卷,使其博得“闽东北的一颗璀璨明珠”之誉,是“宁德市十大最美乡村”之一。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39)

周宁县古村落

周宁县浦源村

人鱼同乐八百年

浦源村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曾称为“福建最美的乡村”。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40)

村里最有名气数鲤鱼溪。鲤鱼溪源于海拔1448米的紫云山麓,汇数十条山涧清泉奔流而下,峰回水转,至浦源村口水势顿减,五弯六曲穿村缓流而过。溪流贯村而去,长一华里,宽数米。溪中悠然遨游着七、八千尾彩色斑斓的大鲤鱼,它们“闻人声而至,见人形而聚”。婀娜之姿,活泼可爱。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41)

浦源不但以神奇锦鲤闻名遐迩,且村景幽雅,名胜古迹保护完好。溪两岸民居青瓦粉墙,富有明清水乡建筑特色。溪下游有新建的鲤鱼溪公园,浅水池塘,澄碧一泓,鲤鱼仙姑塑像及园中亭台楼阁、水榭小桥、鲤鱼喷泉等让人涉目成赏。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42)

关于鲤鱼溪的传说源自南宋嘉定年间,郑氏一支从河南迁到这里,当时喝的是东洋溪的水,为防外人投毒,就在溪里放养了鲤鱼。还制定了禁捕伤害鲤鱼的族规,村民们也严守族规,代代相传。

宁德屏南最好的古村(宁德最美古村落)(43)

从此,保护鲤鱼便成了这里的乡规民俗。人们不但不捕捞活鲤鱼吃,就是鲤鱼死了,也不吃掉,而是把它埋葬起来。时至今日,浦源村的村民依然敬鲤如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