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定制小程序功能(以人工智能做行程规划)

先讲一下我用IO定制游(IOdingzhiyou)的感受吧:7个步骤制定了一个为期8天的台湾自由行路线,前后不过30分钟。按照提示填写信息之后,签证、直飞机票、景区、酒店、目的地包车或公共交通等都确定完毕,最后进入一键打包购买,总价7000 RMB。虽然过程中存在一些小瑕疵,比如换酒店时有一次提示没房了,整个过程的反应不是特别迅速,但是总体来说,我觉得IO定制游(以下简称IO)对普遍自由行用户来说应该够用。

旅游定制小程序功能(以人工智能做行程规划)(1)

在采访创始人蹇伟之后,除了对这款人工智能旅游应用有了一个了解外,还收获了一些蹇伟对定制旅游这个行业现象的一些看法。本文较长——

创始人蹇伟告诉36氪,他在2006年接手一家旅行社,从1000多万的年收益到7个多亿,2008年的时候挤入全国百强。彼时,他也发现在传统旅游行业能做的已经到达了一个天花板,正值自由行、定制游上行,但如果是旅行社的形式,不论是加强人员培训还是改变公司的组织结构,好像都抓不住目标用户。

而之所以效果不好,蹇伟说,因为定制旅游的本质是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但旅行社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劳力不足,而且人员在线路设计、与客户沟通、资源的调动等方面能力都还不够,这样就导致定制周期长,服务水平慢,沟通成本高,用户体验会不好。另外,站在旅行社的角度来说,无法形成快速复制就没办法规模化,成本降不下来,盈利困难自然坚持不下去。所以你也发现了,仅通过人来作业也是做不好的,产能有限,瓶颈在那里。

那IO是怎么解决的呢?蹇伟表示,定制旅游核心在于两方面,即线路的规划能力,以及对资源广度和深度的掌握能力,IO通过计算机科学运筹,自己研发了一套人工智能系统来解决前者,并结合地理位置将资源和服务要素纳入进去——反之,攻略把POI罗列出来了,只给了点,但缺少线去把它串起来。

而国内同为人工智能的创业公司,蹇伟认为妙计旅行和IO比较贴近,国外的话有之前36氪报道过的Inspirock。不过比较来看,妙计旅行侧重搜索,通过全网抓取数据结合算法为用户匹配最优行程;而IO侧重算法模型,有稳定的资源端,并为POI赋值,比如一个景区会考量它适合什么样的人群、人文还是景观、有什么特点等,酒店也一样,不过前期没有太多维度。

IO的资源主要有两种接入方式,一是对接API,二是提供后台让供应商自行录入。这之中,API接入也分两类,一类是直连,主要是本身信息化就足够的上游资源,比如当连锁酒店,另外就是第三方供应商,比如订房网站,或者批发商的订房系统。相比爬虫的方式,IO前期是会重一些,但蹇伟认为这种资源更具有实时性一些,同时也更容易完成之后的交易闭环。

目前IO在移动端是基于微信操作,蹇伟也提到了产品的一些不足,比如交互待完善、缺少用户引导,另外当下接入的资源也不够,有的酒店给的库存太少,热门时间段更是如此。当然,后者是创业公司面临的通病,只能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解决。

未来IO的发展方向有两个层面,一是从加强人工智能,并向人机交互层面发展,二则是从行前决策覆盖到行中服务

具体来说,IO会想争取更多社交支持,比如从微博等平台上面抓取合法数据对用户进行画像(不过最有画像权的微信数据似乎是不开放的),分析他们的偏好等进行精准匹配。另外在人机交互上,用户以后可能不用再按照现在的7个步骤来填写信息,直接文字或者语音提出要求,系统就可以自动识别,同时,当用户自己都没有明确需求时,系统可能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判断你会喜欢观光还是度假类的旅行。

另外就是行中服务了。用户出行前基本只会搞定行程、大交通和酒店,定制也如此,不能太复杂,但行中服务却是越细越好。IO为用户做了行程定制,自然对用户的总体路线有一个了解,通过LBS,能够全程跟进用户的具体位置,届时可以提供导航、导游语音、餐厅推荐等全方位服务。

蹇伟希望IO的发展路径能够是行程规划工具→定制旅游综合服务解决系统(行前行中)→一个旅游的新入口。而“入口”严格来说不仅指流量上游,而是要能在大众市场形成品牌和认知,而目前真称得上入口级的,大概还是携程、去哪儿、途牛(标准路线)、同程(门票),而其他的尚没有达到入口级。

既然是技术驱动的公司,算法应是壁垒,同时蹇钟认为,算法得是团队自己开发的才行,不然那形不成自己的核心优势。IBM 在去年也推出过一项针对旅游规划的模型,蹇伟说他们在测试之后,同是路线规划,IO会比前者算得快一些,原因就在于团队有旅游行业背景——洞察用户的行为,设身处地了解用户会先考虑什么,才能知道什么要优先处理,并和算法组保持沟通接洽。

同时技术也应该是系统性思维,做定制要有前瞻性。业内很多会认为UGC社区很难进化去做行程规划,很大原因就在于最初就欠缺一个结构性的框架,而后“船大难掉头”。目前IO 的产品适合大众用户,但未来解决完基础需求,肯定是要往解决差异化上扩展的,所以IO从底层开始,就有考虑玩家级用户的需求。比如旅行摄影师就会有很特殊化的需求,早晨和黄昏是他们首选的外出时间,那么系统识别之后,将会做一条非常态的路线来。

据悉,IO在8月份上线,目前目的地只开通了中国台湾地区,主要考虑到台湾地方较小可以作为试点,一发现问题可以快速调整,之后可以迅速复制到别的国家。

上线两个月来,8月份经IO的月流水达83万,九月份是103万,十月份的平均日销售订单为152.8单(销售订单按照供应商来算的,比如一用户购买行程中含7家酒店,但出自5个供应商,那么就有5个销售订单)。蹇伟指出,IO当下不光开放给C端用户,其实旅行社同业也是IO的主要服务对象,所以其实两个月以来的业绩差不多都来自于B端行业用户。

目前,IO正在进行A轮融资中。

* * *

最后,我还整理了一下个人对市面上行程规划应用的分类,根据主要特点为三种:

1)纯技术

这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接资源,一种是不对接资源。前者比如IO,后者就像妙计旅行,不过妙计旅行CEO张帆也表示过,交易环节除了跳转购买、帮用户打包购买之外,可能也会自己去对接上游或中间资源。

2)定制师

这就是指人来提供服务,一种是全职类型的,比如六人游、无二之旅,讲求人均产能,同样也需要技术来帮助规模化;另外一种是达人模式的平台,比如指南猫、世界邦,达人服务能力有边际,所以平台更多还是会提供POI库、资源对接等工作。

3)技术 内容

这种类型的应用,在内容上是要往精细化、结构化上靠拢的。游谱旅行算是比较典型的PGC内容 技术的应用,前段时间他们。这里面有一个观点是,基础框架应该是要在填内容之前就要设定好的。

而蹇伟的看法是,定制旅游其实只划分两条路子,一是产品模式,另一种我不知道怎么阐述,先称之为非产品模式吧。

产品模式是说,针对某系特定人群、特定需求先做好一些模块化的产品出来,用文化、调性等元素来进行包装,再在适当地范围内进行调整更改。但从互联网本身来看,只要是产品化的东西就会被模仿,缺乏壁垒,即便说有资源优势,但只要资源不是自己的,其实利益导向都可能让所谓的资源优势瓦解。

而非产品模式是说,这个应用的功能不是基于现有产品来做的,而是针对人的旅游方式的模式改变(这里提到了决策模式)。前者有一种挑选的意味在里面,而后者是没有既定搭配的,临时组合后用户能随意更改,要求产品极度颗粒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