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歌剧诞生的时期(德国戏剧有多少种燃烧方式)

德国歌剧诞生的时期(德国戏剧有多少种燃烧方式)(1)

柏林戏剧节正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今天我们推送托马斯·奥贝伦德博士对于德国戏剧最新发展状况的深度讲解,对谈嘉宾是中央戏剧学院李亦男副教授。

托马斯·奥贝伦德博士,1966 年生于耶拿,1988-2000 年生活在柏林,1927 年参与建立了一个名为“新类别戏剧”(Theater Nuuen Typs)的剧作家组织,致力于推动德语作家的戏剧剧本创作。2005 至 2006 年,他在苏黎世剧院兼任戏剧构作与剧院的联合负责人,2006 年至 2011 年期间,担任萨尔斯堡艺术节的戏剧总监,2012 年起任柏林艺术节总监。

德国歌剧诞生的时期(德国戏剧有多少种燃烧方式)(2)

托马斯·奥贝伦德:

首先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很高兴来到这里。报告主要介绍德国戏剧主要发展状况和前景,围绕戏剧形式标准来讲诉。

我将戏剧分为两类,一是传统表演型,另一个是扩展出新的方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一种方式。我这一代戏剧人长大过程中,经历了话剧运动整体核心。核心主要围绕作家作品来进行,无论是德国促进措施,还是国家国立剧院。不断对文学作品进行新的解读,或对剧本进行新的演出,所有这些都是围绕作家为中心的,现实以作家为中心。

关于话剧演出,我有一个比喻,即比喻为软件。但不是计算机的软件,而是类似变成通过话剧创作表现人与人相处模式,演出过程是对人的行为的描写,对人的整个行为方式进行描写,在这个过程当中,按照情节发展进行戏剧表演,就像北京上空的雾霾一样。话剧将文本燃烧变为人的行为方式。在话剧表演过程中,文本已被消解,转化为演员的表演。话剧传承了几百年时间,十分稳定,就这样传承下来,无论是莎士比亚还是别的剧作。话剧与其他媒介相比,是唯一力求以当下为中心的媒介。我们看到这些发生在当下,但其实不是当下,因为剧本里的思想是几百年前已经形成好的,演员的表演也是几百年以前已经形成的。另外空间性也有显示,话剧是在这里,但是背景是真正的背景发生地,如莫斯科等等。

在某种意义上说,演员就像疯子,他说的这些话听起来是他的话,但其实是剧本上的。看似是他自己的情感,其实是剧本里的情感。演员要把文本上的东西以特别的方式再现出来,把作家在剧本上的事情变成正在当下发生的事情一样。对文学文本时间上的再现,听起来很复杂,其实就是对文学文本中的情境的再现。

对于再现,有一个特别好的词。重复在德语里,有两个意思,一是复刻,我们在话剧中再次呈现。这是一种不同形式,如我们今天这个报告,当结束时,就结束了,不可能在以后时光中复刻它。但是话剧可以一般有一边复刻它,一遍又一遍呈现文本中出现的现实,打造出一个充分自由的空间。而这种空间在现实中其它形式中是不可能有的。话剧是再现现实过程,也是重复过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发明了一些技巧,如角色,我们发现一些固定角色,无论是李尔王、奥菲利亚等。这些角色其实包含了一些约定,如我们现在这个空间,是一个典型话剧空间,幻觉空间。剧场要与外界世界完全隔离,如我们这里没有窗户,也没有灯光。所有这些都是严格控制的,是观众不能触摸的,这也是质量的保证。戏剧被称为黑色的艺术,就像现在这个剧场,它是被涂成黑色的。夜的戏剧也可以被理解为一个洞穴。在洞穴里切断与外界联系,里面是吸血鬼,而吸血鬼需要吸收新鲜血液。这些新鲜的血液和身体就是这些新的演员,通过演员使戏剧死而复生。由戏剧观之,有一类戏剧属于夜的戏剧,另一类则努力摆脱这个类型。一种是再现,而另一种努力摆脱再现这种形式。

接下来将戏剧分为几种形式,以叙事为标准划分。

1、传统文学文本解读演出。传统对文学文本解读式方式。无论文本是否是传统自然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它在整体上都是对文本再现为核心。总的来说是基于文学文本的解读。

2、原创性剧本演出。不是之前已经有剧本,而是具有原创性的的方式,但在演出时也有重复性。但是它演出的剧本不是原来已经文学家写好,而是专门为这次表演,结合新的素材、加入性的音乐等。这类最大的就是原创性,是别的剧团无法模仿的。

3、叙事空间演出。叙事空间方式。讲述了空间,在这个表演方式中,没有传统角色,而是通过故事,建筑类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想犯罪现场一样,观众进入空间,发现痕迹。类似于大的装置艺术作品,观众独自进入,通过挖掘其中故事。故事与人物有关,但人物是不会出场的人物。这种叙事空间也成为进入式的话剧表演,观众不是传统坐在位子上,而是可以像现在的3D游戏中进入其中。在这种叙事空间中,空间成为了讲述者,不同于以前的用情节讲述,它的核心是场景。其核心观点是相遇,在表演中过程大于结果。不是固定的重现,而是一个开放式的表演方式。其关键不是传统的再现,时间上不是把过去的时间再现,而是你眼前发生的一切就是现实,把人与人相遇的过程成为再现的现实。

4、游戏式演出。不是事先的剧本,而是制定规则。提出很多问题,演员临时随机性去回答这些问题。话剧表演不是去再现剧本,而是就在场人与人的关系的表演,是非重复性的。它借鉴于电脑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产生了戏剧。

5、舞剧方式。这个叙事不在建立在文学文本之上,而主要是演员在空间中的肢体语言,他的动作为主。其不同于前几种方式。这些方式并不是体现在剧院上的区分,而是剧院几乎都包括了这些方式,无论是国立的剧院还是独立小剧院。

李:

托用叙述提出了戏剧的形式划分。当代艺术中新的叙述法。

问:为什么沿用叙述法,用叙述这个概念去描述戏剧形式?

托:

使用叙事形式来划分,其背后有别的思索。一类是再现式表演,另一类是当下。如彼得·麦科特,以说为主的方式,不是去重现过去,而是让演员去创造一种当下。

李:

我们很多人用不同概念来表述不同剧场的新现象。剧场的转折,戏剧的转折。行为表演美学,后期剧场。但否认剧场出现了转折。

那么这种转折是否存在?为什么他们否认这些转折?

托:

使用不同术语表现的划分还是传统再现与当下表演的区别。我认为还是出现了转折,表现在原有观众与话剧舞台的约定发生了原则性的变化。现在的戏剧表演中,观众已经不是传统消费者、观察者角色,在现在,观众是积极地参与了表现。这也是话剧艺术和造型艺术的区别,还体现在时间上。传统的戏剧舞台划分开始结束,观众只能坐着观看。而现在由观众决定何时继续、何时停止,尤其是游戏式表演中。

李:

很高兴托肯定这这转折,我也认同有了转折。但谈论转折是困难的,如果有转折,那么转折点在哪里,当代从何时开始,从二战结束,还是从六八之后?

问:如何确定这个转折点?

托:

可能现代戏剧这个概念本身还有值得探讨的地方。现代戏剧的一个核心是场景。转折点的时间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有关,跟互联网出现的转变,话剧的形式改变,对任务觉得概念、戏剧形式变化。互联网的。不再接受传统再现式模式,而是发掘出新的形式表现出对现实的感受。不再认为传统剧本神圣,不可触碰,而是参与到新的戏剧创作中。

李:

我很高兴又听到一个与我类似的观点。我们一般通过思潮改变,很少通过新技术对于空间性的改变来考虑剧场的改变。技术性改变空间,有了互联网很难定义空间。空间概念变化对于剧场的改变。我现在在排一个有关打工者在北京的剧,我们考虑在采取直播的形式。新技术拓展了空间,那么如何定义现场。我十分认可托提到新技术对剧场改变的作用。

实际上我倒是看到 21 世纪不是戏剧的转折,而是戏剧的回归。像很多人把剧场里的东西融合到生活,与生活融为一体。我们走出美术馆,又回到美术馆。这是否与二十一世纪时代精神有关,是否有这么一个回归?

托:

在戏剧表演历史上,不断会有实验式出现,如行动者的戏剧,通过演员对现实生活的介入,通过这么一个过程,观众也计入其中。回归封闭空间方面,既有这个方面趋势,但也不是特别明显。新的表演形式与传统表演方式来说,新的方式还是非常少的。百分之九十五的都是传统的都是封闭夜的空间,而我们提到新的方式是打破舞台界限。这时对于舞台空间的界定,而是每个参与者周围都是表演空间。也就是关于封闭空间有两种趋势,一是对于封闭空间的打破,另一个是打破了空间,但是制定了许多规则和意识,这些规则和仪式是规定了的。封闭式空间回归和打破都有。这可能与当代政治趋势有关。话剧动用了很多的新技术。

观众提问环节:

1 问:刚提到 6 种形式,提到赛格尔。艺术史和戏剧史的争抢赛格尔,那么赛格尔是作为当代艺术新的艺术家,还是您个人对赛格尔的偏爱?

托:我也不是很确定。赛格尔他们这一类艺术家在展览方面创造了一种新的表演方式。他的这种表演方式接近于叙事空间方式,是一种相遇式的。他们认为传统戏剧是一种机构,代表了一种权力,希望剧场中参观者应该也成为一个参与性角色。新的方式来呈现任何人的相遇。

至于赛格尔是著名代代艺术家还是戏剧者,这取决于他,他的舞台表演取消了观众和舞台的分隔。在他的展览中,围绕一个人就是表演的区域。他的展览其实就是展示他和来的观众的关系。

推荐两本书,对于了解当代话剧非常有帮助。一是《Relation Art》,这本书创造出一种新的类似叙事话剧的概念。二是《Michal Fred》(吸收与剧场性),本身是关于绘画,但是但与什么是话剧以及什么是话剧性。这两本书对于当代话剧具有重要影响。

2 问:再现性和当下性是否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即兴在剧场里与观众的互动,而是对当代的提炼放到剧场中。

托:你要这么说呢也可以。我认为,再现是基于一个已经创作出来的剧本,剧本说的是当下,而表演时其实是让观众明白现在发生的事情是正在发生的,而我们都知道这个事情是已经过去的。当下是在参与中产生了不可复制的。

3 问:老师刚提到新技术为戏剧发展开拓新空间,那么现在的新的 VR(虚拟现实)技术与戏剧结合会有什么新的发展趋势?

托:我不认为 VR 会和戏剧结合。VR 对于电影的影响会很大,但是对话剧来说,会有实验性的技术与 VR 结合,但我并不认为会有大家都带 VR 眼睛来看话剧。因为话剧跟姐主义身体性的接触,你现在面对不是一个屏幕,而是要你身处其中。说道话剧这和再现有关,如有关民工的一个话剧,我们不是通过一个故事表现民工,而是让民工自己讲诉,是体验式的。生产消费者。在话剧中,我认为不会有戴着 VR 眼镜看戏剧的情况。更可能改变的是戏剧对于现实世界的呈现。

4 问:能不能给我们介绍德国国有剧团和民间剧团的情况,以及德国政府对于国有和民间剧团的措施。

托:政府对剧团的资助有两个系统,一是对某个剧院支持,二是对项目的支持。一是作为一个剧院有固定人员,国家给剧院钱来资助。而对小剧场更多的是项目的。

2016 年 6 月 7 月,德语区一年一度最重要、规模最大的戏剧艺术节——“柏林戏剧节”将首次来到中国。此次中国之行由吴氏策划联合北京歌德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共同呈现。《共同基础》、《博克曼》、《等待戈多》是每年十部“最值得关注”的作品中最受关注的三部。

德国歌剧诞生的时期(德国戏剧有多少种燃烧方式)(3)

上演话剧《共同基础》的柏林高尔基剧院

《共同基础》

导演:耶尔·罗恩

编剧:伊丽娜·斯左杜力克

编舞:玛格达·维利

德国歌剧诞生的时期(德国戏剧有多少种燃烧方式)(4)

话剧《共同基础》剧照

作品简介:

南斯拉夫,一个不再存在的国度,消逝于上世纪90年代种族相残的战火里。自1914年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萨拉热窝这座城市又一次成为漩涡地带,冲突持续至今,似乎永无宁日。许多人——或是为了逃亡,或为了寻工糊口,抑或是为了换一种生活方式——来到柏林。这些新移民来的柏林人,如今如何感受冲突?战争受害者的后裔还有战争肇事者后裔,如今比邻而居,彼此又如何交流?

《共同基础》这部作品由一次波斯尼亚的旅行而集中展开,讲述了途中偶然遇见不同专家和剧中主角亲人的故事。剧院变成了剖析“罪”与“赎罪”、“宽恕”与“忘却”等词汇含义的安全地带,而剧中各类旁白,或中规中矩、或偏见不羁、或冲突丛生,此起彼伏,愉悦的交织在一起。

《博克曼》

导演:卡琳•亨克尔

舞美设计师:凯特琳•诺特罗特

作品简介:

同一府邸,楼上楼下如隔鸿沟万丈。那里就是灵魂的牢监,谎言、虚伪无路可寻,大家竭尽气力,争夺权力和至亲。导演亨克尔让曾经存在于世的道德公义,用一种怪诞的方式瓦解殆尽:被折磨和被羞辱,只能靠去折磨和去羞辱来抚平。带着假面的人啊,自己找不到内心的安宁,也休让他人幸福。

德国歌剧诞生的时期(德国戏剧有多少种燃烧方式)(5)

话剧《博克曼》剧照

姐妹各怀敌意,绞裂着两个男人的内心,却以为这就是真爱。可当年迈的博克曼死去,又当颇有前途的儿子失踪时,她俩之间的对立,化成一出又邪、又恶、又有点莫名滑稽的场景。这对孪生怪胎,就像两个长不大的臭小子,即使到了说拜拜的时刻,也会因为周围人的一声叫好而争个不停。

德国歌剧诞生的时期(德国戏剧有多少种燃烧方式)(6)

话剧《等待戈多》剧照

《等待戈多》

导演:伊万·潘特列夫

原著:塞缪尔·贝克特

活动时间:

07月08日 周五 19:30-21:30

07月09日 周六 19:30-21:30

作品简介:

主人公弗拉基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凝望着坑孔,就像刚刚在外星球着陆一般。他们在黑色幕布包围的有限空间里,自由地演着,此时此刻只有想象才是最真实的体验。两人无鞋无帽,也无萝卜果腹,更没有道具在手。地主波卓和奴仆幸运儿也从大坑里爬出,同样一无所有:没有绳子,没有鞭子,没有箱子,两手空空。

伊万·潘特列夫导演的《等待戈多》,是在大家熟悉的原版话剧基础上进行的重编,而该剧也是他特意献给祖国保加利亚的另一位导演狄米特·戈茨谢夫的作品。对于该剧导演和演员来说,在锥形下沉舞台的坑壁上追赶打闹的场景,皆是谐谑娱乐。主演山谬·芬奇和沃尔弗拉姆·科赫是角色塑造的大师,不论是把握剧中的新,还是体现的原著的古,都诠释得恰到好处。二人的精彩演技,引人入胜。

德国歌剧诞生的时期(德国戏剧有多少种燃烧方式)(7)

话剧《等待戈多》剧照

《单读 12 ·创造力之死 》

本期《单读》从文学写作、历史叙事、生活方式,从个人到社会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回应了这个话题,作者以各自的方式,反思,批判,创作,抵御着同质化的侵蚀。

德国歌剧诞生的时期(德国戏剧有多少种燃烧方式)(8)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原文链接

快快成为最先拥有单读12的读者

找回你的创造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