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有哪些(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模板)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模板,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有哪些?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有哪些(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模板)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有哪些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模板

1. 文章体裁是什么?

此文是一篇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能通过六要素理解记叙文。

3. 如何找文章的中心句:

文章的中心句就是能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捕捉文章的中心句,首先要熟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再找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其次,是要掌握文章中心句子的特点。那么如何找中心句呢?一般在开篇,或结尾,一般是议论性总结性的句子。 1〕从题目去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2〕从总起句去找。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从结尾上去找。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从议论句上去找。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6〕从哲理性句上去找。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7〕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蕴藏着深长的意义,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8〕从过渡句上去找。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来点明中心句。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途径及格式: 1〕借助题目。 2〕要素归纳法。 3〕摘录主要句子。 4〕合并段意。 5〕人物、事物、事件 格式1: 1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 2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挖苦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3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格式2: 略式:人物 事件 详尽式:〔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补充:归纳文章中心的途径——题目;中心句;开头结尾;内容感知。

5.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 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具体方法: 1、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2、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3、找标志词

7. 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如何品味题目:从内容、中心、线索、设置悬念、修辞〔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不同含义〔题目不同含义: 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等六个方面体会。

8.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以下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9. 写作手法及作用? 〔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到达形象生动突出事物的特点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5〕 比照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10,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思想内容和结构〕 〔1〕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思想内容方面〕,抓住关键词、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等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 系上下文再解释。 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如何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表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挖苦了/否认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2〕答题模式〔主要从结构上答的〕: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引起下文;点题。 2.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中心;总结全文;升华感情;深化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11,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12,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防止 表达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3,人称的作用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4,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事 5 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发人深思,给人深刻印象。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5,重点词语相关题目 〔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词语能否替换类题目: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16,表达方式? 1〕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文章总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记叙中的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描写:刻画人物,描写环境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作铺垫等;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1〕自然环境 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社会背景,衬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 6 文章主题。 表达方式类解题思路: 1、确认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 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同 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17,描写的种类? 按描写对象分: 人物描写: 〔1〕肖像描写:为了“以形传神,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2〕神态描写: 是心理描写的外化。 〔3〕动作描写:最能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心情。 〔4〕语言〔对话〕描写:言为心声,最能表示人物的身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特点。 〔5〕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性格特点。 场面描写: 人物与人物之间在一定时间、地点且相互发生联系构成的画面。 场面描写可以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衬托人物,渲染气氛,深化主题。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是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的描写。作用: 1、渲染气氛;2、衬托心情; 3、表现人物品质;4、推动情节发展;5、突出中心。 社会环境:是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的描写。 细节描写: 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处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到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个性特点呈现出来。 从描写角度分: 正面描写: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与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侧面描写: 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描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 从描写形态分: 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 从描写手法分: 白描〔简笔勾勒〕 细描〔工笔细描〕

18,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答复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答复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答复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19,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1、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2、通过对相关细节描写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 思想性格。 3、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0,正副标题的作用 作用:增强表达效果,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1,典故的作用 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22,如何解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从以下五个角度解析。 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③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 ④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 二是表达方式 三是表现手法。 23,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或者从文章主要事件中分析其中蕴涵精神或品质。答案: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表达;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答复。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答复。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