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为什么说塔压了两个人(白鹿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提示:这就是白鹿原了,可以是一只神奇的白鹿,也可以是西安东边的一处高地,养活了一代代的人,也让一代代的人由衷地表达着对它的热爱。在这个过程中,和现实的生活一样,白鹿的传说,被人们生生不息地守望几千年,更是印证了白鹿原的美好。与很多地方流行的“哪里的黄土都养人,哪里的黄土都埋人”不同的是,白鹿原是生活在白鹿原上的人们始终的故乡,世世代代的故乡。因为美好所以不愿离开,也从未离开。
白鹿原一角
白鹿原,陕西省西安市境黄土台原(地)。随着汉文帝霸陵的发现,这里又一次占据了各大网站的头条。
白鹿原地跨长安区(原长安县)、灞桥区、蓝田县两区一县的灞河、浐河之间,东起点与篑山相接,西到西安和长安,南依秦岭终南山,北临灞河,居高临下,是古城长安的东南屏障。长25公里,宽6~9公里,面积263平方公里,是西安境内最大的黄土台原。
汉文帝霸陵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呢?这个我们在以前的文章里说过,即汉文帝的母亲薄姬,在汉文帝当上皇帝之后,成了皇太后,但是,她死后如果要进刘邦的长陵里,就有一个身份还原的问题,即她必须以妃子的身份埋葬在长陵,因为刘邦身边已经有吕后了。死活一律,一个皇帝身边不可能出现两个皇后。所以,好不容易成为太后的薄姬从心里来讲,是有十万个不愿意的。而她的儿子汉文帝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看出了母亲的这一心思,就需要给母亲重新找个地方。
刘邦的长陵是西汉皇帝的祖陵,在今天西安市的西北方,叫咸阳原,因为原高土厚,风光旖旎,被西汉及其以后的统治者视为风水宝地,成为皇家的陵苑。不进祖陵了,汉文帝当然要为母亲找一块更好的风水宝地,这样就找到了白鹿原上。
白鹿原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唐代的长安城才是现在的西安,汉长安城在西安市区西北方的未央区,那里是秦都咸阳旧址,刘邦平秦灭楚称帝之后,在秦都咸阳的原址之上修建了汉长安城。西安周边有不少黄土原,为什么刘邦要把自己的陵墓选在咸阳原呢?这在于它的地理方位,西安市区西北方,中国古代的人们在这方面很讲究,所谓驾鹤西去,人们认为只有到了西边才能升天,咸阳原恰好满足了这一点。因为在西,所以成为了埋人的首选,以至于成了西汉十多位帝王的最终归宿。又因为是帝王陵,有很多的随葬品,所以直到今天西安人都说:“金疙瘩,银疙瘩,比不上咸阳塬上的冢疙瘩。”冢疙瘩就是当年的随葬品、现在的文物。
汉文帝为母亲重新找地方的难点在于,已经不能去咸阳原了,但还要是一块风水极好的高高的台地,不能委屈了母亲。那么,不能去西边,就找一块与西边对应的,这样,西安市东南方的白鹿原就进入了找陵人的视线。它同样可以俯视汉长安,还真有和咸阳原对应的意味。至于风水,当然也不在话下,灞河、浐河环抱着的这块地方,就像一只翱翔的凤凰,多好呢。更重要的是,白鹿原还有美好的传说相伴。
什么样的传说呢?这要从历史上的周平王姬宜臼说起。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于后宫得褒姒以后,生子伯服。不久,竟废申后及姬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于是姬宜臼逃奔申国,也就是申后的娘家,申后的娘家人很是想不通,联合缯国和犬戎进攻周幽王,最终使周幽王被犬戎所杀。随后,申、鲁、许等诸侯国拥立姬宜臼继位。但继位后的姬宜臼,因为犬戎不肯离去,总觉得京城不太安全,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史称东周。走的时候,大约是姬宜臼有些舍不得,路过白鹿原时住了一晚。结果是在第二天天刚亮时,看到一团祥去飘来,在原上变成一只白鹿,游弋来去,姬宜臼让大臣们去追,但白鹿却很快不见了。这便是白鹿原地名的由来。
汉文帝是一个孝子,把母亲薄姬埋在了白鹿原上,他大约是觉得母亲的一座陵墓在那里多少有些孤单,就想着自己死后也去陪陪母亲,这样便有了白鹿原上的霸陵。但是,汉文帝是一个生活极其俭朴的人,不想大张声势和铺张浪费地为自己修建陵墓,就决定不起陵(坟丘),以山为陵了。结果是,因为当时保密工作做得好,人们把白鹿原上一座山包错误地当成了汉文帝的霸陵,而且一错就是两千多年,乃至于前段时间才被发现。
江村大墓与霸陵、南陵、窦皇后陵位置关系
因为在汉长汉的东边,在风水学上来说,不适合埋人,所以,汉文帝之后的西汉皇帝基本上又回到了西边的咸阳原上,而汉文帝和母亲薄姬被埋葬于白鹿原也只是白鹿原历史上的一个小插曲。插曲过后一切依然,白鹿原因为黄土层厚、土质好,又有灞河、浐河的相伴,一直是一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好地方,人们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时间一久,又想到了传说中那只白鹿,所以便将它一代代地流传了下来,把白鹿原流传成了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然而,这些基本都是限于当地的,就像历史上,白鹿原居高临下便于回旋,对保卫西安城区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在白鹿原东部(即今将帅圪都村)曾是汉代长水校尉屯兵之处。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驻扎白鹿原,修工事,挖战壕,负隅顽抗。终被人民解放军击退。真正让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了解白鹿原的是,当代作家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以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中国西北乃至中国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而在《白鹿原》里,陈忠实也反复地写到了传说中那只白鹿的故事,把它写成了一只从天而降的白鹿,衔着金色的神草,游弋于白鹿原,深入了白鹿原的泥土。
白鹿原考古发现
白鹿原的故事就这样成了一个作家永恒的表达,也是人们对于一方土地的理解与诠释。在这种表达、理解与诠释中,白鹿原一直都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据说这里的每一个姑娘都很漂亮,小伙子们也都很帅气。正因为如此,白鹿原上走出过不少名人名家以及英雄才子。据当地史料记载,以画马著称的唐代大画家韩干,以及北宋著名政治家和学者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四兄弟,均出生于白鹿原。吕大临是著名的金石学家,他的《考古图》和《考古图释文》两部著作至今仍是当代考古学家不可不读的典籍。近代著名教育家牛兆濂也出生于白鹿原,他工于诗文,有“牛才子”之称。尊奉程朱理学,主持芸阁学舍,桃李满天下。
因为人杰地灵、物产丰富、风景秀丽,祖籍今山西祁县的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于白鹿原,拜佛参禅,弹琴赋诗,为后世所乐道。而小说的《白鹿原》也为人们写出了一个出生在白鹿原的大英雄,这个英雄在小说里是白嘉轩之女白灵,在现在生活中,她叫张景文,早年就读于陕西省教会学校、陕西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28年参加革命,1933年底,张与丈夫徐国连奔赴陕甘苏区。1935年牺牲。只有14岁的生命历程给人们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被称为“白鹿原的女儿”。
这就是白鹿原了,可以是一只神奇的白鹿,也可以是西安东边的一处高地,养活了一代代的人,也让一代代的人由衷地表达着对它的热爱。在这个过程中,和现实的生活一样,白鹿的传说,被人们生生不息地守望几千年,更是印证了白鹿原的美好。与很多地方流行的“哪里的黄土都养人,哪里的黄土都埋人”不同的是,白鹿原是生活在白鹿原上的人们始终的故乡,世世代代的故乡。因为美好所以不愿离开,也从未离开。
小说的《白鹿原》让作为一个地方的白鹿原被更多的人熟知,在这个过程中,小说的《白鹿原》也完成了自己对于中国人奉行了数千年的儒家文化的由衷赞美,亦是人们在故土难舍中的一种文化坚守。白鹿原的黄土总养人、白鹿原的黄土也埋人,养是生、埋即死,所以,白鹿原就是生活在白鹿原的人们的生生死死。
影视版白鹿原
因为坚守才有了血脉与文化的传承,因为坚守才有了“家”与生命的永不分离,因为坚守才有了人们最终把苦难和美好一起变成美好的力量,几千年了,中国的文化,它一直就是这个样子,是人们对于土地的迷恋与信仰,让人们在心动中一直践行并且永远向往。白鹿原因此成为生活在白鹿原上的人们的根。至于霸陵,只是这中间的一段故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