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归彦造像碑高清(一祖三宗玉台体)
子游(言偃)、子夏(卜商)的并称两人都是孔子的学生《论语·先进》说:“文学子游、子夏”后遂称为游夏,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高归彦造像碑高清?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高归彦造像碑高清
- 【游夏】
子游(言偃)、子夏(卜商)的并称。两人都是孔子的学生。《论语·先进》说:“文学子游、子夏。”后遂称为游夏。
- 【屈宋】
指战国时楚诗人屈原和宋玉。《文心雕龙·辨骚》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屈原是骚体的开创者,宋玉略后于屈原,也是有名的辞赋作家,但其成就实不足以比屈原。
- 【枚马】
汉辞赋家枚乘、司马相如的并称。《文心雕龙·诠赋》说:“汉初词人,顺流而作,陆贾叩其端,贾谊振其绪,枚马同其风,王(褒)扬(雄)骋其势。”枚马两人都是汉代前期的大赋代表作家,对汉赋的发展颇有影响。
- 【两司马】
指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
- 【扬马】
指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扬雄。《文心雕龙·丽辞》说:“扬马张蔡,崇盛丽辞,如宋画吴冶,刻形镂法。”扬雄作赋,在形式上模拟司马相如,旧时常以两人并称。
- 【班马】
也叫“马班”,汉代历史家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晋书·陈寿传论》:“丘明既没,班马迭兴,奋鸿笔于西京,骋直词于东观。”司马迁是《史记》的作者,班固是《汉书》的作者,两人对历史学都有重要贡献,并且也是著名的散文家。
- 【班张】
指东汉班固和张衡。二人擅长辞赋,班有《两都赋》,张有《二京赋》,都是描写京都的大赋。据《晋书·文苑·左思传》,在左思《三都赋》写成后,“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
- 【张蔡】
指东汉张衡和蔡邕。旧时文学批评论著因两人都善作辞赋,故以并举,如曹丕《典论·论文》称王粲、徐幹“长于辞赋,……虽张蔡不过也。”
- 【汉赋】
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在形式上吸取荀卿《赋篇》的体制和《楚辞》词藻的某些特点。有小赋和大赋之分,小赋多写抒情作品,大赋则多用铺张的手法,描写都城、宫宇、园苑和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于篇末或寓讽谏之意;间有辩难、说理之作。为当时帝王所喜爱,在汉代甚为发达。
- 【汉乐府】
汉代的乐府诗,有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等类。郊庙歌辞是为帝王祭祀所作的乐歌;鼓吹歌辞原是军歌,后用于宫廷朝会、贵族出行等场合,现存《铙歌》十八首;其余两类包括从各地采集的民间歌谣,含有若干反映当时人民疾苦的作品。
- 【柏梁体】
七言诗体的一种,相传汉武帝在柏梁台上和群臣联句,共赋七言诗,每人一句,句句用韵,一句一意。世称柏梁体。后人多疑此诗为伪托。
- 【苏李诗】
传于后世的苏武、李陵诗的简称,《文选》载有西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苏武《诗四首》,其中一首又见于《玉台新咏》,题为苏武《留别妻》诗,纯为五言体。多数研究者认为西汉前朝不可能有成熟的五言诗出现,故疑为后人托名之作。除《文选》所载外,收辑于《古文苑》中的,尚有李陵《录别诗》八首(两首残缺),苏武《答诗》一首,《别李陵》一首。
- 【三曹】
指汉魏间曹操与子曹丕、曹植。他们因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故后人合称为三曹。
- 【建安文学】
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学。建安是献帝的年号,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则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时期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情调慷慨,语言刚健。后人称为“建安风骨”。但有些作品表现了消极求仙等思想。代表作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
- 【建安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所出现的比较优秀的诗歌,代表作家有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其内容或反映社会的动乱,或抒发其渴望国家统一的抱负,大抵情辞慷慨,格调刚健遒劲,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均有鲜明特色。后人称这种特色为"建安风骨"。唐陈子昂所说的"汉魏风骨",即指此而言,李白也对“蓬莱文章建安骨”加以称道。
- 【建安七子】
指汉末建安时期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和刘桢七人。因曹丕《典论·论文》曾以此七人并举,且予赞扬。又以同居邺中,故亦称“邺中七子”。
- 【正始体】
三国魏后期的一种诗风,以其开始出现于魏齐王芳正始年间,故名。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正始体,魏年号,嵇(康)、阮(籍)诸公之诗。”又,《文心雕龙·明诗》:“乃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盖当时朝廷内部斗争剧烈,老庄哲学风行,诗歌创作中也较严重地存在着宣扬消极虚无思想的风气。唯嵇、阮的作品,虽不能不受此思潮的影响,但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并表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 【大小阮】
指三国魏后期诗人阮籍与侄阮咸。两人都是"竹林七贤"中人物,世称阮籍为大阮,阮咸为小阮。后人并以大小阮作为叔侄关系的代称。
- 【竹林七贤】
指魏晋间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魏氏春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 【太康体】
晋武帝太康时期所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作家有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他们的作品,一般注重炼字析句,追求词藻的华美,渐流于轻绮靡丽,尽失建安风骨。严羽于《沧浪诗话·诗体》中说:“太康体,晋年号,左思、潘岳、二张、二陆诸公之诗。”又说:“晋人舍陶渊明、阮嗣宗外,惟左太冲(思)高出一时,陆士衡(机)独在诸公之下。”盖以为左思实与潘、陆等颇不相同。
- 【三张】
西晋诗人张载与弟张协、张亢的并称。《晋书·张载传》:“亢字季阳,才藻不逮二昆,亦有属缀。又解音乐技术。时人谓载、协、亢,陆机、云曰二陆,三张。”
- 【二陆】
西晋文学家陆机和弟陆云的并称。《晋书·陆云传》:“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
- 【两潘】
指西晋文学家潘岳、潘尼。两人是叔侄,作品的思想倾向基本相同,在形式上都追求文辞藻丽。钟嵘《诗品序》:“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左思),勃而复兴。”
- 【潘陆】
西晋太康时诗人潘岳、陆机的并称。《南齐书·文学传论》等也以“潘陆”并举。两人都是太康体的代表作家。
- 【陶谢】
指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谢灵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旧时以为两人皆长于描绘自然景物,故以并称。但陶诗语言朴素自然,而谢诗语言绮丽,风格并不相同。
- 【元嘉体】
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出现的一种诗风。据刘勰所述,这种诗风的特点是注意描绘山水,讲究辞藻和对偶。《文心雕龙·明诗》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严羽《沧浪诗话》谓:“元嘉体,宋年号。颜(延之)、鲍(照)、谢(灵运)诸公之诗。”
- 【颜谢】
指南朝宋诗人颜延之、谢灵运。《宋书·颜延之传》:“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采齐名,……江左称颜谢焉。”
- 【三谢】
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谢惠连和齐诗人谢朓。
- 【大小谢】
①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和族弟谢惠连,时称灵运为大谢,惠连为小谢。②指谢灵运和南朝齐诗人谢朓。因谢朓的时代在谢灵运之后,所以也有人称谢朓为小谢。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即指谢朓。
- 【永明体】
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所形成的诗体,亦称新体诗。《南齐书·陆厥传》:“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章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这种诗体严格遵照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对近体诗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 【竟陵八友】
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的八个作家。《梁书·武帝本纪》:“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萧衍)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游焉,号曰八友。”他们作诗都注重声律,谢朓、沈约是当时“新体诗”的重要作家。
- 【齐梁体】
南朝齐、梁时代出现的一种诗风。这类诗歌,多讲求音律对偶,绮丽浮艳,世称齐梁体。
- 【选体】
旧时称南朝梁萧统《文选》所选诗歌的风格体制为“选体”。《文选》所选诗多为五古,故又有人认为五言古诗就是“选体”。这些说法都曾有人反对。如清翁方纲《格调论》:“《文选》自汉魏迄齐梁,非一体也,而概目曰'选体'可乎?”宋严羽《沧浪诗话》:“《选》诗时代不同,体制随异,今人例谓五言古诗为‘选体’,非也。”又后世从风格、形式上学习这些诗歌的作品,有时亦称“选体”。
- 【宫体】
南朝梁代在宫廷中所形成的一种诗风,作者以梁简文帝为首。大都描绘声色,是当时宫廷生活的反映。《梁书·简文帝本纪》:“雅好题诗。其序云: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
- 【徐庾体】
南朝梁徐、庾二家父子的诗风、文风,《周书·庾信传》:“时(庾)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为左卫率,摛子陵及信(肩吾子)并为抄撰学士,……文并绮丽,故世号为徐庾体焉。”但庾信作品的风格后来有所转变。
- 【玉台体】
以《玉台新咏》为代表的一种诗风,陈徐陵编选《玉台新咏》,其自序说:“撰录艳歌,凡为十卷。”所收诗篇,虽有少数质朴刚健之作,但大多文词纤艳。后遂称此种类型的作品为“玉台体”。
- 【阴何】
指南朝梁诗人何逊和陈诗人阴铿。杜甫《解闷》诗:“颇学阴何苦用心。”两人作诗善于炼句修辞,风格相近。
- 【上官体】
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旧唐书·上官仪传》:“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
- 【初唐四杰】
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旧唐书·文苑·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 【王杨卢骆】
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之句。他们的诗文虽还残留着齐、梁以来的绮丽习气,但题材较广泛,风格也较清峻,对唐代文学风气的转变起了一定作用。也称“初唐四杰”。
- 【沈宋】
指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二人俱以律诗见称。《新唐书·文艺·宋之问传》:“魏建安后迄江左,律诗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 【燕许大手笔】
“燕许”指唐大臣张说、苏頲,说封燕国公,頲袭封许国公。《新唐书·苏頲传》:“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
- 【王孟】
唐诗人王维、孟浩然的并称,王、孟都较多地用五言诗描写自然景物,艺术风格也较相近。
- 【高岑】
唐诗人高适、岑参的并称,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诗:“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两人都善写边塞诗,风格也有相似之处。
- 【李杜】
①指唐诗人李白、杜甫,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铭叙》:“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韩愈《调张籍》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②指唐诗人李商隐、杜牧,两人同为晚唐的著名诗人,后也有人称之为李杜或小李杜。
- 【竹溪六逸】
据《新唐书·文艺·李白传》,唐诗人李白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六人共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 【大历十才子】
指唐大历时期的十个诗人,《新唐书·文艺·卢纶传》:“纶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他书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计有功《唐诗纪事》谓:“大历十才子,……卢纶、钱起、郎士元、司空晓(曙)、李端、李益、苗发、皇甫曾、耿伟、李嘉祐。又云:吉顼、夏侯审亦是。或云:钱起、卢纶、司空晓、皇甫曾、李嘉祐、吉中孚、苗发、郎士元、李益、耿伟、李端。”严羽《沧浪诗话》云:“冷朝阳在大历十子中为最下。”其名又出于上述记载之外。
- 【韩柳】
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近者四君子,与古争强梁。”意谓李杜韩柳可与古代的屈宋班马相颉颃。韩柳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作家,对后代散文的发展,很有影响。
- 【韩孟】
唐文学家韩愈、孟郊的并称。唐赵璘《因话录》卷三载:“韩文公与孟东野友善。韩公文至高,孟长于五言,时号孟诗韩笔。”两人诗风也相近似,韩愈诗中,常以己与孟郊并举,二人并多联句之作,工力相敌,故后人论诗,也常以韩孟并举。
- 【元白】
指唐诗人元稹、白居易。《新唐书·白居易传》:“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两人为好友,文学主张亦相近,是当时“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 【元和体】
①指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诗风。《新唐书·元稹传》:“稹尤长于诗,与居易名相埒,天下传讽,号元和体。”据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有些人专事摩仿他们那些相唱和的长篇排律,和流连光景的短篇,当时也都目之为元和体。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②指唐代中、后期出现的摹拟元和作家的作品。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元和已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歌行则学流荡于张籍。诗章则学激于孟郊,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俱名为元和体。”
- 【长庆体】
指唐诗人元稹、白居易的诗风,两人是好友,诗歌风格亦相近。其作品皆于穆宗长庆年间编集,元稹有《元氏长庆集》,白居易有《白氏长庆集》,故有此称。
- 【温李】
指晚唐诗人温庭筠、李商隐,两人在当时齐名,作品风格绮丽,较为接近,故称为温李。但李诗实胜于温。
- 【皮陆】
晚唐文学家皮日休、陆龟蒙的并称,两人是好友,作品的思想倾向基本相同。鲁迅称他们的小品文“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光彩和锋芒”。在诗歌方面,两人时相唱和,而以皮日休成就较高。
- 【香奁体】
以唐韩偓《香奁集》为代表的一种诗风。该集中诗多绮罗脂粉之语。后遂称此类型的作品为“香奁体”。又名“艳体”。
- 【敦煌词】
清末在甘肃敦煌石室发现的唐、五代词。其写作时代大约在八世纪到十世纪之间,除极少数可考知作者姓名的文人词之外,绝大多数是无名氏的作品,包含部分民间创作。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对研究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唐宋八大家】
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王安石、曾巩。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八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繤《文编》,唐宋文亦仅取八家。稍后茅坤本朱右、唐顺之之说,选辑他们的作品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其书在旧时流传颇广,“唐宋八大家”之名遂亦流行。
- 【八大家】
①唐宋时以写古文著名的八个作家之称,即“唐宋八大家”。②清曹尔堪、宋琬、沈荃、施闰章、王士禄、王士禛、汪琬、程可则皆工诗,称“海内八大家”。③清袁枚、邵齐焘、刘星炜、吴锡麒、曾燠、洪亮吉、孙星衍、孔广森俱工骈文,也称八大家
- 【唐宋十大家】
在“唐宋八大家”之外,复增韩愈的弟子李翱和韩愈的三传弟子孙樵二人,合称十大家。清储欣辑有《唐宋十大家全集录》。
- 【一祖三宗】
元方回撰《瀛奎律髓》,崇奉江西诗派,倡一祖三宗之说。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 【西昆体】
北宋初期出现的一种文风,主要表现在诗歌方面。其特点是专从形式上模拟李商隐,追求词藻,堆砌典故。代表者为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因他们曾相互唱和,编成《西昆酬唱集》,故名。欧阳修《六一诗话》:“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 【九僧】
宋初诗僧希晝、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宇昭、怀古、惠崇等九人并称。其时西昆体盛行,此九僧互相倡和,不满西昆浮艳之习。但崇奉晚唐贾岛、姚合一派,作品多写日常生活琐事。有九人合集《九僧诗》。
- 【三苏】
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与子苏轼、苏辙。洵称老苏,轼称大苏,辙称小苏。其中苏轼的成就较高,诗、词、文各方面都有重要地位。
- 【元祐体】
指宋哲宗元祐年间苏轼、黄庭坚、陈师道诸人的诗风。严羽《沧浪诗话》称为“元祐体”。
- 【苏黄】
指北宋文学家苏轼、黄庭坚,两人以诗歌齐名,赞扬或批评他们的人,都常以“苏黄”并举,如《宋史·文苑·黄庭坚传》:“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又,张戒《岁寒堂诗话》:“(诗)坏于苏黄。”推崇他们书法的人,也常以两人并称。
- 【苏门六君子】
指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和李廌。他们都出于苏轼门下,当时皆有文名。推尊他们的人称之为苏门六君子。前四人也称“苏门四学士”。
- 【苏门四学士】
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他们都出于苏轼门下。《宋史·文苑·黄庭坚传》:“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 【江西诗派】
宋文学流派。北宋末,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饶节、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汪革、李錞、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夏倪、林敏功、潘大观、何觊、王直方、僧善权、高荷等二十五人,以为法嗣。”其中作者,不都是江西人。而与本中同时,被后人推为江西诗派的重要作者曾幾、陈与义二家,却未被列入宗派图内。稍后,杨万里又以曾纮、曾思二家补为“江西续派”。江西诗派人论诗,多强调活法,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每袭用前人诗意而略改其词,以为工巧,造成不良影响。
- 【苏辛】
指宋词人苏轼、辛弃疾,前人词论,常分词为“婉约”、“豪放”二派,而以苏轼、辛弃疾为豪放词派的代表,故常以并称。
- 【周柳】
宋词人柳永、周邦彦的并称,两人皆精于音律,创制长调,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有相近之处,故常以二人并举。但柳词较为通俗,周词侧重典雅。
- 【周姜】
宋词人周邦彦、姜夔的并称,两人皆精于音律,自创新调,是格律词派的代表。
- 【姜张】
指南宋词人姜夔和张炎,张炎论词,推崇姜夔,加以两人都讲究格律声韵,词风相近,故被并称为“姜张”。
- 【尤杨范陆】
南宋诗人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的并称。元方回《瀛奎律髓》说:“乾淳间,诗巨擘称尤杨范陆。”四人在当时都很著名。除尤袤诗集仅存辑本外,其余三人的作品皆存。
- 【永嘉四灵】
南宋永嘉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的并称。照字灵晖,玑号灵渊,卷字灵舒,师秀号灵秀,故有此称。他们反对江西诗派而推崇唐贾岛、姚合的五言律诗。作品内容贫乏,意境狭窄。
- 【江湖派】
南宋书商陈起曾刊行《江湖集》、《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中兴江湖集》等诗歌总集,收藏复古、刘过等多家作品,后遂称其中所收作家为江湖派。这些作家大都在政治上没有地位,浪迹江湖,但各人作品的思想、风格以及艺术成就,并不相同。
- 【月泉吟社】
宋亡后遗民所组织之诗社。宋末吴渭曾官义乌令,入元隐居吴溪,创此社,请遗民诗人方凤、谢翱、吴思齐等主持。至元丙戌出题征诗,次年初应征有二千七百三十五卷,评选得二百八十人,并将前六十名之诗结集,以《月泉吟社诗》为名刊行。集中诗多隐含追怀宋室的思想。
- 【吴中四杰】
指明吴中诗人高启、扬基、张羽、徐贲。
- 【闽中十子】
明福建诗人林鸿、王恭、王偁、高棅、陈亮、郑定、王褒、唐泰、周玄、黄玄的并称。十子于诗推崇盛唐。明袁表、马荧编有《闽中十子集》。
- 【台阁体】
明初上层官僚间所形成的一种文风,流行于永乐、成化年间。其特征是形式典雅工丽,内容多为粉饰太平和颂扬帝王功德。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荣、杨溥,时称“三杨”。
- 【前七子】
明弘治、正德时期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的并称,而以李、何为其首。他们对于文学的见解虽不完全一致,但大都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重视摹拟,成为一个流派。在如何拟古的问题上,李梦阳同何景明意见不合,展开了反复的争论。因区别于后起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故称为“前七子”。
- 【后七子】
明嘉靖、隆庆时期的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的并称,而以李、王为首。他们继承前七子的拟古主张,相互标榜,声势很盛,以致摹拟成风,产生不良影响。
- 【唐宋派】
明代散文流派之一,以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为首。他们主张作文应学习唐宋文章的法度,但须具有自己面目,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拟古主张表示不满。
- 【三袁】
明文学家袁宗道、宏道、中道兄弟三人的并称,他们都是公安派的代表作家。《明史·文苑·袁宏道传》:“袁宏道,字中郎,公安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才名,时称三袁。”
- 【公安派】
明后期的文学流派,以袁宏道及其兄宗道、弟中道为首,因三袁是公安人而得名。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文学要抒写性灵,企图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儒家思想对文学的束缚,在当时很有影响。其部分作品抨击时政,表现对道学的不满,但多数篇章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 【钟谭】
明文学家钟惺、谭元春的并称。《明史·文苑·袁宏道传》附《钟惺、谭元春传》:“自宏道矫王(世贞)李(攀龙)诗之弊,倡以清真,惺复矫其弊,变而为幽深孤峭,与同里谭元春,评选唐人之诗,为《唐诗归》。又评选隋以前诗,为《古诗归》。钟谭之名满天下,谓之竟陵体。”
- 【竟陵派】
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以钟惺、谭元春为首,两人都是竟陵人,故名。他们反对拟古,要求抒写性灵,其主张和公安派基本相同。但又以公安派的作品有浮浅之弊,企图以幽深孤峭的风格矫之,以致流于艰涩。
- 【幾社】
明末的文社组织,主要成员有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何刚等人。其文学主张颇受前后七子影响,作品则对时政的混浊、民生的疾苦有所揭露。明亡后,陈子龙等数人曾致力抗清。
- 【格调说】
明清时代的一种诗论。明前后七子论诗推崇盛唐,主张从格律声韵上学习古人,提倡格调。至清沈德潜又加上温柔敦厚的“诗教”。虽然他们也主张诗歌要"言之有物",但其内容,主要是维护帝王统治的利益。
- 【神韵说】
清王士禛的论诗主张,士禛论诗,吸取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的理论,强调“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创为神韵说,以清淡闲远的风神韵致为诗歌的最高境界。实际上是引导诗歌脱离社会生活,着力表现士大夫的生活琐事和闲情逸致。
- 【性灵说】
清袁枚的论诗主张,袁枚论诗,吸取明代袁宏道等人之说,加以发展。主张作诗应抒写胸臆,辞贵自然,强调独创,反对以程朱理学来束缚诗歌创作,对拟古倾向和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表示不满,批评了沈德潜的“格调说”和王士禛的“神韵说”。但由于其思想、生活的限制,他所讲的性灵,多属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故其作品很少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 【肌理说】
清翁方纲的论诗主张,提出为诗"必以肌理为准",肌理指义理和文理,而言“理”当“根极于六经”。故要求作诗以学问为根底,做到内容质实而形式雅丽,实是为了在诗歌创作中进一步加强儒家思想的宣传,以弥补“神韵”、“格调”等说的不足。
- 【易堂九子】
指清初魏禧等九个文学家。禧父兆凤,于明亡后削发隐居于翠微峰,名居室曰易堂,禧与兄际瑞、弟礼以及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九人聚居于此,当时称为“易堂九子”。道光间,彭玉雯编有《易堂九子文钞》。
- 【宁都三魏】
清初散文家江西宁都魏祥、魏禧、魏礼的并称。祥为禧兄,后更名际瑞,礼为禧弟,三人中魏禧较有名。
- 【岭南三家】
指清初广东诗人屈大均、梁佩兰、陈恭尹。王隼辑有《岭南三大家诗选》。但屈、陈都不满清朝的统治,梁则出仕于清。三人作品风格也不同。
- 【西冷十子】
清初杭州诗人陆圻、丁澎、柴绍炳、毛先舒、孙治、张丹、吴百朋、沈谦、虞黄昊、陈廷会之并称。西冷为西湖桥名,陆圻等结诗社于湖上,时人因以名之。柴绍炳与毛先舒曾自订《十子诗选》。
- 【浙派】
清诗派之一。发端于浙西朱彝尊,形成于清中叶,重要作家有厉鹗、符曾、汪沆等人。作品所写,大抵为文人的日常琐事,也有对清代帝王歌功颂德之作;在形式上,力图以"幽新"的风格来掩盖其平庸的内容,并喜用僻典和代替字为诗。
- 【浙西词派】
清词流派之一,浙西词人朱彝尊所开创,重要作家有厉鹗等。主张“词则宜于宴嬉逸乐,以歌咏太平”。故其作品多写琐事,记宴游,且有不少无聊的咏物之作。在艺术性方面,则把宋代词人周邦彦、姜夔的风格、格律和技巧,奉为填词的最高境界。
- 【桐城派】
清散文流派,由康熙时方苞所开创其后刘大櫆、姚鼐等又进一步加以发展,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名。但后来桐城派的作家,却不都是桐城人。他们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韩愈、欧阳修等人的作品,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以阳刚阴柔分析文章风格。其作品一般内容贫乏,往往流于空洞。在清代颇有影响。
- 【阳湖派】
清代散文流派,恽敬、张惠言等所开创。恽为江苏阳湖人,后继者亦多同县人,故名。他们的渊源,出于桐城派,但对桐城派古文的清规戒律有所不满;作文取法儒家经典,而又参以诸子百家之书,故文风较为恣肆。
- 【常州词派】
清词流派之一,常州词人张惠言所开创,周济又进一步加以发展。他们反对浙西词派的寄兴不高,提出要依据儒家“诗教”,尊崇词体,强调寄托,同时又竭力在前人作品中寻求“微言大义”,流于穿凿附会。他们的作品,意旨亦较为隐晦。对清末词坛影响颇大。
- 【同光体】
活动于清末和辛亥革命后一段时期的一个诗派。代表人物有陈三立、陈衍、沈曾植等。他们的作品,在艺术上一味模仿宋代的江西诗派,并流露出不满民主革命的情绪。因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把同治、光绪以来“诗人不专宗盛唐者”称为“同光体”,后遂以此作为这一诗派的名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