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绘画 获奖作品(寻找美术符号助力乡村振兴)

为深入开展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试点工作,以美术力量打通文艺工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根据山东省文联“一体化”“一盘棋”的工作理念,2021年4月以来,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策划打造了“寻找美术符号 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活动开展后,迅速得到全省美术工作者的热烈响应,十六市美术家协会分别组织美术工作者、创作者及志愿者进行培训、写生采风、美术创作、美术展览等系列活动,形成了上下联动、全面铺开、成果显著的良好局面,也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和称赞2021年在全省开展各类活动465场次,参与艺术家4433人次,培训基层文艺骨干2206人次,创作作品数量14400余幅,绘制墙体画157059平方米,惠及全省77个县市区350余个乡镇社区约191万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乡村振兴绘画 获奖作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乡村振兴绘画 获奖作品(寻找美术符号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绘画 获奖作品

为深入开展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试点工作,以美术力量打通文艺工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根据山东省文联“一体化”“一盘棋”的工作理念,2021年4月以来,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策划打造了“寻找美术符号 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活动开展后,迅速得到全省美术工作者的热烈响应,十六市美术家协会分别组织美术工作者、创作者及志愿者进行培训、写生采风、美术创作、美术展览等系列活动,形成了上下联动、全面铺开、成果显著的良好局面,也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和称赞。2021年在全省开展各类活动465场次,参与艺术家4433人次,培训基层文艺骨干2206人次,创作作品数量14400余幅,绘制墙体画157059平方米,惠及全省77个县市区350余个乡镇社区约191万人。

活动中,美术家们围绕以美术形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主题,结合本地域人文乡情、自然风貌等,深入挖掘本地乡村历史人文底蕴,提炼美术元素、锤炼美术符号,提升乡村振兴的内在品质和文化气质,创作出了一批各具特色、匠心独运的美术精品。

威海篇

统一南路望海园墙绘 墙 绘

200cm×2000cm

刘增岚 鞠惠惠 刘朝鹏

创作地点:威海市环翠区统一南路星乐公园外墙

作品解读

威海的海是闻一多先生笔下“最古老的海”,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威海人的期望与梦想。在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中,大海孕育着淳朴厚重的渔家文明,承担着保卫海疆的责任与使命,塑造了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沉淀出热情好客的城市品格。环翠区一直立足于“精致城市·幸福威海”首善之区的发展定位,开展最积极的生态建设,实施最严格的环境监管,实现了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此组墙体彩绘展现了威海人以海为伴、靠海而生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山清水秀、民富国强的美好画卷。这座魅力无穷、潜力无限的城市,正昂首挺胸奔向精致与幸福的未来。

大丰收 墙 绘

400cm×600cm

权晓丽

创作地点:威海市荣成石岛牧云庵

指导老师:于向志

作品解读

荣成有着得天独厚的靠海优势,一直以来奉行和秉承要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普惠民生福祉的方针政策,致力于“美丽渔村”建设。同时,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致富两不误的目标,让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作品展现出当地渔业强、渔民富、渔村美和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的美丽景象。

劳动最光荣 墙 绘

200cm×1000cm

王均竹

创作地点:威海市文登区三里河中学外墙

指导老师:于仁祝

作品解读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意思是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劳动的汗水随着春夏秋冬的更迭变成一粒粒丰硕的粮食。“劳动最光荣”是新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内涵,更是广大劳动人民追求的信仰。作者以二十四节气为切入点,将绘画元素和“劳动最光荣”的精神信念融入画作中,画风不拘一格,用色大胆,将威海艺术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海草房 中国画

180cm×140cm   

孟庆波

作品解读

海草房作为一种世界珍稀民居,在荣成市已有上千年历史。它以当地原始石块或砖石混合垒砌墙体,以海草苫盖屋顶而得名。海草房具有外形美观、冬暖夏凉等特点。高高耸拔的马鞍形屋脊,蓬松柔软的弹性质感坡面,粗犷厚重而耐腐蚀的特点让海草房成为当地优秀的文化产品,被人们誉为“海洋文化的活化石”。海草房主要分布于胶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市海岸线上,其中东楮岛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海草房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已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修船厂 油 画

120cm×120cm

刘 靖

指导老师:徐振成

作品解读

此作品表现的是从小渔船到远洋舰,从近海打转到深海捕捞的渔业变革,同一个渔村,不一样的风景,真正实现了渔业的乡村文化振兴,展现了威海人以海为伴、靠海而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作品结合海洋文化,绘就了新时代的美丽画卷。曾经靠捕鱼为生的威海人有着勤劳乐观的渔家情怀,而新时代威海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为船舶工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因此,威海市提出了“大海洋”概念,发展海洋经济与保卫海疆成为威海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画面以船厂一角为切入点,蓝橙为主色调,运用强烈的对比色折射出威海人坚定、执着的振兴信念,从“鱼”到“渔”的时代发展潮流,让这座曾经的小渔村在新时代散发出无穷魅力与无限潜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