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天寿解读(黄帝内经顺四时)
一个人,抵挡那么多诱惑,放弃那么多欲望来养生,为啥?
其实,在《黄帝内经》一开篇就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了——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也就是,人活百年之后,零件儿衰老了,停摆了,就走了,而不是因各种各样、花样百出的疾病而死亡。
在《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黄帝对他的医学老师岐伯有这样一问: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也就是,黄帝听说在上古时候,人都能活到百岁以上,而且哪怕年纪很大了,行动也不会表现出衰老,可再看看如今的人,刚过了半百年纪,行为、动作就都衰老了,这是因为时世不一样?还是人自己本身的过失?
岐伯又是怎样回答的呢?是这样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岐伯的这段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那上古时代,那些通晓养生之道的人,会遵循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让自己的生活符合四时变换的轨迹,在饮食上懂节制,在作息上有规律,不过分地劳心劳力,所以就能达到精神与身体的统一,终享天年、度百岁之后才去世。反观现在的人,可不是这样做的,把酒当水来喝,把放纵当成了日常,喝得大醉之后还要行房事,用欲望过分消耗掉身体里的精气,无谓的消耗最终会让身体的真元散尽,不懂得保持真气盈满的益处,不能有节制地调养精神,只是一味地去做那些能令自己快乐的事,沉溺于享乐,作息没有规律,所以还没到五十岁就已经很衰老了。
岐伯的这段话,虽然是说给黄帝听的,但说得简直就是现在的我们嘛。暴饮暴食,喝酒吃肉,生活作息要多不规律有多不规律,如果岐伯穿越过来,怕不是会被气到晕倒?
那么,如何才能不“竭其精”、“耗其真”?在中医理论中,精气指的是源自先天的生命原动力,虽然是先天的,但却需要后天来养护。有人会问:怎么阳?很难吗?其实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比如最常见的——晚睡。很多人,即使晚上11点之前躺下了,也会习惯性地刷刷手机、打打游戏,一下子就过了12点,该休息的器官全在加班,精气就在不知不觉中加大了消耗量,透支太多还不上,精气也就提前耗尽了。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人也是自然的一分子,所以一样也要遵循自然的规律。
比如春天的三个月,万物开始焕发生机,此时草木发芽、舒枝展叶。我们人呢,就应该晚睡早起,多到庭院、室外散散步,散开头发,穿着宽松的衣服,让身形舒展,情志生发宣畅开来。所以,自古以来,踏青都是春天的一项重要活动。
夏天的三个月呢,这是万物最繁茂、最欣欣向荣的季节,此时,天地之气交会,万物正在开花、结果。此时的人,就应该晚睡早起,不要因为天气炎热就厌烦它,保持心情平静不暴不躁,让精神、气色也像草木的花叶一样勃发,身体里的阳气就能得到自然宣泄。
到了秋天的三个月,也就到了万物盛满的时节,此时天高云淡,天地清肃,风也变得强劲起来。此时的人呢,就应该早睡早起,基本和鸡的作息时间保持一致(不要想歪哦)。此时,需要让情志保持安宁,来缓解肃杀秋气对身体的影响,夏季时向外宣泄的神气到这时候就该收敛起来了,以便和秋气达成平衡,不再让自己的情志无休止地向外宣泄了,并且保持肺气清净的状态,才是顺应秋气,养护身体收敛之气的法则。
至于天寒地冻的冬仨月,这是闭藏的季节,水结成冰,大地都被冻裂了,此时我们人呢,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扰动闭藏的阳气,早睡晚起,最好是等到天光出现了起床,让情志隐藏起来就像藏着隐私一样,远离寒冷保持温暖,不要让身体大量出汗,以免阳气外泄,这就是顺应冬气,养护身体的闭藏机能的方法。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晚睡可不是拖到夜里一两点才睡哦,条件允许的话,23点前一定是要入睡的,而早起呢,也不是三更半夜的起床,而是早晨6点左右。
顺应四时,也就是学会适应自然,饮食起居与外界的变化相适应。阳长阴消的春夏,不过分贪凉,不过分耗伤阳气,阴长阳消的秋冬,让精气内聚敛藏,情志平稳,外邪也就难以侵扰,达到延年的目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