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中年人看孔乙己(突然读懂了孔乙己)

听一首老歌,往往年少不懂曲中意,听懂已是曲中人。

同样,一些旧文,从前百思不得其解,如今却恍然大悟。当自己能体察到字里行间所展示的幽微的人性时,不觉感慨万千。

比如,人到中年,突然读懂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便再也不敢对他“嗤之以鼻”了。

已是中年人看孔乙己(突然读懂了孔乙己)(1)

01

人到中年,光是活着就已经用尽了所有的力气。

鲁迅先生以十二岁的“我”的视角打量着孔乙己。

“我”因太傻而只能专管温酒这一无聊的事务,在有些单调、有些无聊的咸亨酒店,唯有“老主顾”孔乙己的到来,才能打破沉闷的气氛,让所有人都可以“笑几声”。

倒不是因为孔乙己多高明、多爽朗,而是他固守穷酸文人的生活状态,让每个人都可以放肆地对他取笑、讥笑和嘲笑。

孔乙己最大的特点,在于他是“酒馆中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长衫,意味着他不是“做苦力”的人,“站着喝酒”又表明他的经济状况只能和“做苦力”“打短工”的人相当。

而实际上,孔乙己兜里的钱常常不够买一碟茴香豆或一盘花生米。

人们笑他穷,笑他“又被打”,笑他顶着“读书人”的头衔却做着“偷窃”的营生,既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遗憾,更有幸灾乐祸的畅快。

对此,孔乙己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和众人争辩着。这副底气不足却又强撑着要为自己挽回几分脸面的样子,不正是每一个用尽所有力气活着的中年人的写照吗?

不管是在车水马龙的城市,还是在略带几分荒凉的乡村,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背负着养家糊口的重任,极力想要突破升职加薪的瓶颈,而不得不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奔忙着。

每个人的窘境,都不一而足:多少高学历的人,并未如愿走进写字楼里工作;多少能力强的人,因为做人不够圆滑而备受排挤;多少学历不高能力也平庸的人,面对没有选择余地的工作,只能苦苦煎熬。

从前,也是个不谙世事的少男少女,从前,也是个羞于谈钱的清纯少年。而如今,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必须要用一分一毫的真金白银来“对付”时,不管曾经多清高,多不屑,都必须放下“面子”,沉下“身子”,甘愿“为五斗米折腰”。

已是中年人看孔乙己(突然读懂了孔乙己)(2)

02

人到中年,最大的悲哀是梦想碎了一地。

在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最大的软肋,便是,自己是读书人,却未能走上读书人应有“仕途”。

在咸亨酒店,不管人们怎样嘲笑,他都能忍受,而当人们毫不留情地问他“你当真认得字吗?”“你怎得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当孔乙己最后的“遮羞布”被抖落一地时,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也许,孔乙己并不是从未想过换一种“营生”,但长久以来沉溺在读书中,却又未能习得除“抄书”之外的其他生存技能,一时间,该去做什么好呢?沦为“偷盗者”,并非是他成心想要的,只不过是在与命运抗争之后,找不到其他出路,只得将就罢了。

孔乙己的悲哀,就在于此。中年人的悲哀,也莫过于此。

谁都有过青葱岁月,谁都有过“仗剑走天涯”的宏大梦想。然而,命运最是无常,越是年纪增大,越是不得不接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现状。

当梦想碎了一地,还能走进人群,用为数不多的钱买一碗酒喝,这本身就需要极大的勇气。

这个世界上,太多人都有一种“巴不得人惨,见不得人好”的心理。一个人想要在众人面前抬得起头,做得起人,最重要的,莫过于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让别人原本想看的“笑话”,变成了“神话”。

当事与愿违,想要重新翻盘的机会又很渺茫,如何与自己和解,与周围的人和解,与这个薄情的世界和解,是每一个中年人都不得不面对的人生难题。

已是中年人看孔乙己(突然读懂了孔乙己)(3)

03

人到中年,最大的无奈是拼尽了全力也得不到一丝“体面”。

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现在酒店,是用乞求的与其,在欠了“十九个钱”未还的状况下,用仅剩的四文钱,买了一碗酒喝。

此时,他被打断了腿,只能垫着一个蒲包,用手慢慢“走”。对于众人的取笑,他并不是十分辩驳,只是低声说了一句“不要取笑”。

这便是孔乙己留给“我”的最后的印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则是酒店老板对孔乙己的最后的印记。

大概,孔乙己自己也未曾想到,他的生命就这样终结了。他虽然差钱,但欠下的账还是认的,故此才会不介意酒店老板在粉板上记下自己的欠账。他打心底里想做个“体面人”,一旦有了钱,就会把酒钱结清。

但,孔乙己到死,还是未能做个“体面”的人。

追求“体面”,是人之常情。人到中年,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不管自己是否愿意,方方面面要讲究的“体面”无处不在:

比如,在父母生病住院时,不会为医药费而发愁;在孩子上学时,能够送他去更好的学校。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人到中年,所有的体面,都是钱给的。

这个世界不会听一个人解释什么,只会看他做成了什么。谁都不容易,谁都有委屈,而想要“突出重围”,就得咬紧牙关,熬过去。

已是中年人看孔乙己(突然读懂了孔乙己)(4)

04

结束语:

孔乙己是一个悲剧人物,既有时代的烙印,更有自身的不济。

重读《孔乙己》,终于明白,人生路上,从来都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想要抵达幸福的彼岸,就必须与命运来一场“你死我活”的博弈。唯有不屈不挠,斗争到底,才能如愿以偿。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