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40岁自学英语(儿童如何学英语)

2007年11月我在新浪论坛上发表 儿童如何学英语 以后,就一次也没有去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成人40岁自学英语?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成人40岁自学英语(儿童如何学英语)

成人40岁自学英语

2007年11月我在新浪论坛上发表 儿童如何学英语 以后,就一次也没有去过。

不好意思的是 秦苏珊(一名在北京从事多年英语教学的很专业的著名外籍老师,前年在北外成立英语角,北外校长还出席了成立大会)给我作了答复,我也没有感谢。为表示歉意,特将原文和她的回复转帖如下

我本来是教高端英语,也就是那些海归,外企金领等已经有资格在培训班教英语,水平超过培训班老师的人的。不过最近来问各种英语的人越来越多。有成人零起点,中学生,还有4-5岁的小朋友。 在正式开始学习以前,家长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呢?

应家长要求,这里简单说一下。

家长可能非常关注孩子在某个时段学会了什么内容。实际上,这样大的孩子无论学什么都是很快的。教他一句话马上就学会。需要非常注意的是老师的发音,气质,整体素质。有的家长反应,孩子学了4-5年英语还是不肯开口。除了校外环境缺少需求以外,班内仅仅给孩子看盘,目标为看懂的方式是主要原因。孩子学的是看和听,大多数幼儿教师都是临时学了几句上阵的,指望他们教孩子说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外教的课程也是凭运气,他们也都不是专业的。不教语法,不教写作。所有培训机构的定位都在培养孩子兴趣上,从而造成了一种误导,认为学英语就是游戏,就是看卡通片。有的孩子还真的说的不错,还得到过背诵大赛或者口语比赛的名次。而一旦进入到了学校学习阶段,才明白英语学习原来不是玩,于是学习热情和成绩大打折扣,甚至孩子的性格都变了,有的还影响的自信心,变得郁郁寡欢。一个班20几个人,孩子也轮不到说,学了半天等于去看动画片了,那在家里面看也是一样。

与其说培养孩子学英语的兴趣,不如培养孩子学英语的习惯。英语只不过是一种语言,没有什么兴趣可言。假如真的能有什么兴趣的话,那么绝不可能是对英语本身,而是对它的包装,而不是内涵感兴趣。这样就会产生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恶果,一旦真的进入英语学习,孩子会经历莫大的痛苦,甚至一蹶不振。所有幼儿英语教育的专家都没有跟踪到中学以上,他们是绝对认识不到这一点的。我见过好几个这样的孩子。有的甚至于到了颓废状态。

所以说,不要看孩子是不是学会了几句话,要看对于孩子的整体素质,整体思维的培养。现在已经有不少家长意识到了,说不敢让孩子到外面乱学,说仅仅让孩子学说几句话应该不是学英语,要学写,学语法。而幼儿英语的老师并没有这个任务,他们的任务是让孩子感兴趣。这个不能怪老师。目前中国的英语学习都是在一个大误区里,越学越学不出来,学习者越痛苦,教育商越乐,你们再接着学呀,你还掏钱掏的不够。同样,幼儿英语的教育也是在一个大误区里,也就是对兴趣的片面追求掩盖了学习英语的实际的目的。不过,目前就连新东方这样的培训航母都是以给学生讲笑话来吸引孩子,对广大的挣一点点可怜的课时费的普通老师还要求什么呢?(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爱去新东方学英语,家长也不知道学了些什么,反正孩子特别喜欢那个老师,回来给我们讲好多笑话。我告诉那个家长,如果孩子跟你要钱去听笑话,你肯定不给。孩子跟你说要学英语,你乖乖地掏钱。你不会希望孩子花了宝贵的时间,你花了钱,让孩子顶着学英语的帽子去听笑话吧。)

实际上,学习英语听说读写同步是最有效最省力的办法,而且对孩子是受益终生的。家长选择学习机构不应该以孩子是不是爱去为标准,而应该看它是不是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这里说的全方位,不仅仅包括听说读写,还包括整体的西方文化的熏陶。

昨天和一个家长的通话中我特别提醒他,不要刻意于孩子记得几个单词,那几个单词他将来记起来也是不难的。整体的西方文化的熏陶才能带来西方的思维。我这里不是说让大家都数典忘祖,而是说语言离不开文化,对于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特别是我们普遍追求的对于英语的“母语思维”方式,更是离不开对于西方文化的整体熟悉和理解。记得在大学的时候,四年不间断的各种西方文化的输入,包括每周一次的原版原文电影,参观西方文化展览,西方文学,西方音乐,以及其他许多西方文化的讲座,把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天之骄子(我们上学的年代,大学教育还属于精英教育)”改造成了彻头彻尾的西方话人士。我原本是很喜欢中国民族音乐的,对于西方音乐既听不懂,也没兴趣,但是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感到“累,着急”,而一听到西方音乐,却感到十分的舒畅。我在云南兵团的时候,曾经是省报的通讯员,原本在学校的时候,也自己写过小说玩的,而毕业的时候,对于中文原创小说,却感到汉语中连篇累牍的优美的中文修辞是影响阅读速度的障碍,宁愿看那些由那些不厌其烦地重复的26个字母组成的文字。

有家长问我是给孩子看双语的动画片还是看英文的。这又落入了我曾经表白过的。学习英文绝不能靠着中文去理解原文。而且那些译文多数糟糕透顶。就连词汇的解释也是有不少的错误,或者是误导。再者即使你看懂了原文又有什么意思。我们学的是全面的英语,看懂了中文就麻烦了,你就会忽略你本来应该学的东西。我们学习英语不应该仅仅以看懂为目的。学了英语是要用的。你如果会说了,还怕听不懂吗?你如果会写了,还怕看不懂吗?目标定的高一些,让自己的努力更有效一些。这是我给大家的忠告。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我们学了几年的英语还是说不出,写不出了吧。我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的英语教学效果总是超出预期,也就是我总是让学员的努力用在刀刃上,而不是简单地指引他们看懂吧。

I agree with much of what Dragon Youth has said...

But the issues are complex. Everyone wants their child to learn English, and so many people talk about the best way to teach children. What method or methods one uses really depends-- in my opinion-- on the age of the child.

My personal preference is to focus on speaking and listening in the early years, and not teach grammar. On the other hand, if children are getting "grammar" in their public school English courses, then one has to keep this in mind in any after-class English training.

When I was a little girl, I spent a lot of time singing German songs with my great-grandmother. She was Austrian. I played the piano, my father played the accordion, and my great-grandmother played the guitar-- and we sang dozens of German and Austrian folk songs in German. I grew up loving foreign languages.

When I was in elementary school, I learned Spanish, but the focus was on speaking and listening. I was able to participate in simple conversations with my teacher and classmates. Then, in high school (gao yi), I started learning the German language, including grammar and reading. It was very easy for me and my pronunciation of German was quite good-- of course because of my experiences as a young girl.

Now I can speak 6 or 7 language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profiency), and my two daughters speak many languages as well. Effective language learning often is a result of accumulated exposure to the language, positive experiences, positive role-models, and good teachers.[此贴被 susanch

不过有一点我不太赞同,不学语法孩子将来会糊涂的

学一点点,不必太复杂。对他将来的深入学习大有好处。

因为秦苏珊是外国人,她并不了解中国人学习的难点在哪里。所以在此也就不多苛求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