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名言格言(君子与小人)

长期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儒家学派,强调中国特色的精英文化,对这种中国特色精英的说法,可以是“国士”“士大夫”,可以是“大丈夫”,可以是“仁者”“义士”,可以是“君子”君子的对立面是小人君子对比小人的说法在各界各地各群体中,最为脍炙人口,广泛流传,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君子名言格言?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君子名言格言(君子与小人)

君子名言格言

长期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儒家学派,强调中国特色的精英文化,对这种中国特色精英的说法,可以是“国士”“士大夫”,可以是“大丈夫”,可以是“仁者”“义士”,可以是“君子”。君子的对立面是小人。君子对比小人的说法在各界各地各群体中,最为脍炙人口,广泛流传。

君子小人,基本上不是一个阶级官职与经济地位的说法,而是一个对于教育教养、文明程度、品质内涵、精神素质的高低文野阔狭美丑的分辨。在庶民当中,“小人”云云,最多言其低下,并不意味着多么恶劣。孔孟都指出“言必信,行必果”是小人的特点,这里的小人指的是缺少更大的格局,更大的主动性、创造性,调整、应变与发展能力的普通人。

但在高层权力运作空间,“小人”之称就很可怕了。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指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小人的得计,被认定为后汉皇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

君子的中庸之道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就是说君子是守持中庸之道的,小人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君子对于中庸之道,是时刻都在践行的,小人那里的中庸之道不能守持,因为小人是要胡作非为的了。

孔子等大儒提出了大量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都比较容易理解,但为什么君子讲究中庸,小人反对至少是不守持中庸呢?

这是孔子等的一个重要发现。什么是中庸,中的含义是准确、合适,不过度也不折扣,不片面,不极端,毋为已甚。用今天的话说,是科学性、准确性,其义更近乎去声的中,打靶十环的中。庸是正常、普通,是可用与有用,即有效性、务实性与建设性。君子是受过教育的,懂得自律的,有家国担当的。他们注重个人修养与思想境界,做事追求准确、适宜、正常、有效,防止使气任性、感情用事、夸张无度、过犹不及、毛泽东称之为: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这里说的肆无忌惮,正是由于小人言行没有尺度,没有标准,没有界限,没有底线,也就没有了原则,没有了掌控自律,就会是风、闹、震、哄俱全,与人为恶、浑水摸鱼、兴风作浪。

说到这里,此种小人说,或与民粹含义有相通处,他们有一定声势,需要很好地对待与团结,他们常常有对于高大上者的羡慕嫉妒恨,而在所谓优胜者倒霉的信息中获得安慰、宣泄与快感。他们人云亦云,幸灾乐祸、添油加醋、唯恐高大上不长体癣烂疮。

君子小人的问题,是品德的问题,也是修养教化的问题,还是治理与用人中的课题。想想2000多年前有关的一些说法,不能不佩服先贤的眼光与警示。

(作者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原文化部部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